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姓名英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姓名英译
作者:王晓南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7期
【摘要】和英文小说翻译相比,中文小说英译时遇到的人名翻译问题要复杂的多,因为中文小说中的人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人物的性格、命运或小说的情节有关。
在对人名的英译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
无论如何翻译,最重要的是使英文读者能够明白中文小说中独具特色的文化。
【关键词】姓名翻译《红楼梦》《西游记》
在中文小说英译的过程中,第一件头疼的事就是对人名的翻译。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人物姓名涵义丰富,在翻译时会出现文化缺省现象,这就需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补偿,以使异文化读者能够领略原文的文化内涵。
在大陆地区,人名的英译都是遵照中文拼音标准翻译,发音和结构均保留中国姓名文化特色。
而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又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遭遇等深刻关联。
在《红楼梦》中,人物姓名大有深意,有对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的暗语,也有对人物性格的概括。
当然,这两本书都包含了精深的中国文化,故本文将结合这两本名著的几版英译本,探讨主要的几种对人物姓名的翻译方法。
一、音译
音译自然是最简单的方法,这也是中英互译时对人名的最常见处理方式。
在人物姓名并无特别涵义或难以翻译时,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不过在很多中文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有许多承载。
以《红楼梦》为例,大卫·霍克斯将王熙凤直接译为“Xi-feng”,对这样一位性格鲜明的人物来说,略有些可惜了。
杨宪益夫妇版本的《红楼梦》中,姓名基本采用音译,且采用旧式音译规则,比如宝玉——(Jia)Pao-yu,黛玉——(Lin)Dai-yu,并且这都按照了中国的姓和名的顺序,并没有改成英语中的惯用顺序。
当然,直接按拼音翻译不算是错,只是英语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就不会有中国读者那般对名字的理解了。
也许这样说是有些不公平,因为两种文化存在很难弥合的差异,很难完全表达出原作的本意,不过在文学翻译中,对人名的翻译可以多费心思。
就后殖民主义的翻译理论来说,翻译是一种对强势文化的反抗,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对人名采取直接的音译,并在后面稍加解释或加以注释,不失为保留和传播本文化的方法之一。
二、直译
对姓名的直译,也是翻译时的一种常见做法,在人名的意思非常清楚浅显时,这种译法基本不会造成文化缺失的现象。
比如在王际真的《红楼梦》译本中,宝玉就翻为“precious stone”。
不过也有例外。
比如《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的丫鬟莺儿和紫鹃,王际真、霍克斯和黄新渠译成“nightingale”/“cuckoo”和“oriole”,虽然看起来要好过杨宪益夫妇音译的“ Tzu-chuan”和“ Ying-erh”,英语读者也能直接明白,但也无法传达中姓名对人物命运的暗示意味。
在对人名的翻译中,异化和归化都很常见。
笔者认为在能归化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归化。
如《西游记》中的黄石公,詹奈尔将其直译为“Lord Yellow Stone”,就反映了归化的思想。
三、意译
对姓名的意译,常见于直接将人物的职位、身份或所指等翻译出来。
如詹奈尔版本的《西游记》中,大学士萧瑀被译为“the Academician Xiao Yu”。
余国藩翻译的《西游记》中,高太公被翻译为“old Mr. Gao”,小张太子被翻译成“Prince Little Zhang”。
还有刘蜀主一名,既已知这指的是刘备,便可翻译为“Liu Bei”。
而在《红楼梦》译本中,也有很多意译的例子。
比如对神仙名的翻译,如茫茫大士,杨宪益夫妇将其译成“Buddhist of Infinite Space”,而渺渺真人,则译作“Taoist of Boundless”。
所以人名意译有一定灵活性,注重于将人名表现的意思传达出来,在翻译中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四、其他方法
当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人名的特殊,亦可多种方法同时采用,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比如,在阿瑟·韦利的《西游记》译本中,沙悟净被翻译为“Sandy Priest”,既直接译出了“沙子”的意思,又翻译出了其“僧侣”的身份。
在翻译人名时也可以适当进行增译,以进一步解释人物的身份等。
比如,在余国藩翻译的《西游记》中,殷开山译为“the chief minister,Yin Kaishan”。
最后说一下解释法和注释法。
在对人名进行翻译后,可以直接在译名后添加括号,在括号内进行解释,也可以在文后添加脚注进行详细的说明。
比如说沙悟净,詹奈尔就将其译成“Sha Wujing(“Awakened to Purity”)”,通过后加括号内的补充解释。
如果在括号内可以用简明的话语解释清楚,而在文后添加的脚注也可以更详尽地对本国文化进行介绍。
在文后添加的注释可以不受篇幅和时间的限制,从而更自由详细地表达出音译中无法传达的涵义,也免去了在文中解释的啰嗦。
五、结论
笔者认为,在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过程中,姓名的处理并无标准的方法。
面对文化间的巨大差异,上述各方法都是可行的手段。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笔者希望翻译能够使英语读者尽量和本国读者阅读到一样的信息,体会到一样的感情。
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好能够传递出中国的文化,不必刻意采用过多的归化,以使英语读者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之,姓名翻译的导向还是读者,要时刻牢记以读者为中心,为他们的阅读体验考虑。
参考文献:
[1]蒋超男,刘祥清.关联理论照应下的英汉姓名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J].南华大学学报.2010(1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