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
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等社会阶层”。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对于这一重要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所赖以依存的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一、引言社会分层结构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财富、权力等因素而形成的层次结构。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社会分层结构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到现代社会的阶级划分,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过程。
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2.1 天命观念下的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中,社会的分层结构主要是建立在天命观念的基础上的。
人们相信皇帝是上天所授予的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根据天命观念,社会被划分为君主、贵族、士人、农民和工匠等不同等级。
贵族地位高于士人,而士人又高于农民和工匠。
2.2 社会等级制度的稳定与社会流动的缺乏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社会分层结构相对稳定,社会流动性很低。
贵族地位世袭,士人地位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而农民和工匠则只能继承其父辈的身份。
这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固化,社会流动的机会很少。
三、近代社会的阶级划分3.1 封建社会的动摇与社会变革的兴起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动荡。
西方文化的引进、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内外压力的加大,逐渐削弱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2 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城市阶级的形成近代中国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束缚。
这使得社会分层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新的阶级开始出现。
城市商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新兴阶级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3.3 农民工阶级的出现与城乡差距的拉大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入城市工作。
由于农民在城市中的地位较低,工作条件较差,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级——农民工阶级。
农民工阶级通常被认为处于社会分层结构的最底层,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
四、当代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4.1 新兴阶级的崛起与中产阶级的形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批新兴阶级开始崛起。
1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个尊重”的提出 1977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在“两个尊重”基
础上提出“四个尊重”。
党的十六大强调: “必须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尊重创造, 这是作为党和国 家的一项重大方
针在全社会贯 彻。”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关系
劳动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知识通过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形成财富。 人才本质在于创造 创造本身是一种劳动
新的社会阶层
新社会阶层的成分 新社会阶层产生原因 新社会阶层的影响
组成成分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个体户 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自由职业人员
产生原因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 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阶段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要求。
发展要求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 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是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 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 构、社会大就业门路,缓解就业压力 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社会阶层理论研究(1978-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社会阶层理论研究(1978-2017)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出现了广泛分布在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新的社会阶层。
这些新社会阶层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极大地丰富了新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内涵,是新时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最主要特征。
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较,新社会阶层的年龄结构偏低,学历结构偏高,在高新科技、教育科研、创新开发、金融管理等知识密集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新社会阶层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之间有着最为紧密的关联,或可说,新社会阶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操作运行者和推动促进者。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团结、鼓励和引导这些层出不穷又变动不居的新社会阶层,使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有生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社会阶层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和内在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社会阶层理论从方法论层面将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融为一体,使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实现了中国化发展和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通过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与阶层分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社会阶层经历了从80年代恢复原工商业个体户、私营业主的合法性地位,到90年代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崛起,非公有制经济群体迅速发展壮大,再到新世纪以来,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以技术、知识、管理为资本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社会阶层的实践发展过程。
与此同时,党中央在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上不断解放思想并创新理论,在充分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这些既已形成的新社会阶层经由“承认——肯定——鼓励”的认识过程,最终赋予他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全新身份,与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共同组成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新社会阶层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产生、地位及作用和影响】一、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利益格局、社会治理方式和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结构的最根本的变化是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并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逐步形成了新的、多元的政治参与群体。
1978年以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简单,主要由“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组成。
这种社会阶层结构被人们形容为“扁平型”社会阶层结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剧烈变化时期。
组成中国社会的原有的各个阶级或阶层已经发展了分化与重组,“扁平型”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开始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比较理想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转化,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新社会阶层的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主要由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六方面人员组成,其中代表性人士主要由自主创业的知识分子组成。
据《暸闻周刊》的数据表明,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及其从业人员数已超过1.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正产生着巨大影响力。
其中,以浙江、江苏这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比较集中和活跃的地区为例,民营企业上缴的税收已经超过全省的一半。
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产生的背景、过程、起点、途径不同,新社会阶层人士呈现出职业分布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特征。
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重新审视
出身 、 户籍 、 域 、 地 文凭 等 等 的“ 赋 因素 ” 先 为依 据
( ) 业 结 构 的 发 展 变化 。 党 的 十 一 届 三 中 三 产
的“ 份分 层 ” 身 的地位 开 始弱 化和 下 降 , 以拥 有 技 全会 以来 , 国社会 生产 力的 长足发 展 , 业结构 我 产
术、 知识 、 富等 “ 赋 因素” 主的 “ 财 后 为 经济分 层 ” 的 发生 了重大 变化 ,第 一产 业产值 在 国 民经 济总产 地位 上升 。其原 因 , 主要体 现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值 中所 占的 比重 下 降 , 第二 、 三产 业 比重上 升 。 第
( ) 济 领 域 的 制 度 创 新 。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所 尤 其是 我 国传 统 工 业 产 业 的 国 际竞 争 力 大 大 提 一 经
了一 定的 进展 . 仍存 在 不 少 阶 层人 士 工作 , 一 项 社会 系统 工 程 , 须 以 但 做 是 必
科 学发 展 观 为统 领 , 坚持 加 强和 改善 党 对新 社 会 阶 层人 士 工 作 的领 导 , 正确 认 识 和 处理 新 社 会 阶层 的 关 系 , 以更 好 地促 进 非 公 有 制 经济 健 康发 展 和 新社 会 阶 层 人 士 健康 成 长 。
着全 国近三分 之一 的税收和 4 %的进 出 口贸易总 收入群体 除 了私 营企业 主 、外资企 业 和外 国驻 华 0 额 、9 6 %的 出版 发行 ,O 7 %以上 的新增 就业 岗位【 机构 的 中方高级 雇员 、 些个体 工商 户 、 数企业 1 】 。 一 少
所 以说 ,新 阶层 所 代 表 的 新 社 会 生 产 力 和 社 会 文 经 营承包 者 、 部分 股票证 券经 营者 、 房地产 开发 商
历史条件
一、国际社会的新变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国际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②首先,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可逆转,并在曲折中发展。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格局。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日趋加快且不可阻挡。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第三,不同文明相互交融。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重要性,形式多样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
第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进步日新月异。
当今,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发展迅猛,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
但另一方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发达国家在政治对话、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一些地区的局部冲突、争端和热点问题不断涌现,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互相交织在一起……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
综观国际背景,我国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③。
在当今世界正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我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中国模式”正日益为世界所关注。
但是,我国在和平发展的同时,面临的外部干扰和挑战也日益明显增多,“中国威胁论”仍会继续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并不断以各种新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国际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与实俱进、与世俱进、与时俱进”④,逐步推进理论创新,构筑并建设适应形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探论
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探论[摘要]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本文通过研究新社会阶层产生及其利益诉求,理性分析了政治参与现状和问题,针对有序政治参与,从理论引导、政治领导、制度建设以及表达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4-0013-02一、我国新社会阶层的产生及其利益诉求(一)我国新社会阶层的产生过程经济、政治体制调整和改革为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提供了历史契机,构成了新社会阶层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体制调整提供了良好经济环境。
计划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改变,使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方式促使部分有知识或者有技能的人员自主创业。
二是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舆论环境。
十五大以来,我国在政策上支持、鼓励、引导私营经济健康发展,这是对私营企业政策的新突破,也是对新社会阶层的政治保证。
(二)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社会阶层人士具有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特性,并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新阶层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在政府部门有关政策措施上,期望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加稳定、有利的政策和环境;在产业构成上,期望私营企业能够获得与国有企业相近的或者同等的政策扶持;在政府职能上,期望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治生活上,希望能够更加方便地广泛地参与其中,反映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
就目前而言,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已不再单纯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也希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体现自身政治价值。
二、我国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一)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功利性明显政治参与的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保护自身利益。
由于新社会阶层专注于自己企业本身的发展,客观上对政治参与尚力不从心,其政治需求都是相对具体的,很少上升到制度层面,这决定了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功利性参与,而不是理念性参与,直接导致政治参与的动机层次不高、政治义务感不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政治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 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 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 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 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 新的社会力量。
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 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 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 基本完成。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 封的斗争,而1949年建国初期,当时只是完成了 封的斗争,而1949年建国初期,当时只是完成了 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务,因为当时中国尚有未 解放地区,并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并没有完全废 除.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时间应该是1956年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时间应该是1956年底 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当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完 成,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成,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的新变化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的新变化苏平阶级和阶层问题,历来是我们党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我们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就会顺利发展;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我们就有可能走弯路,使革命、建设和改革出现挫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
怎样看待我国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的新变化?怎样看待这些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研究,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上来。
建国以来阶级阶层的三大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实行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阶级和阶层也相应地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概括地说:第一次变化,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消灭了地主、官僚资产阶级。
我国在解放前存在五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又分为官僚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和地主阶级。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由于消灭了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这样,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就存在着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第二次变化,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民族资产阶级。
1956年,我们党领导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这样,我国社会就剩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由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说,只有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级)。
第三次变化,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由此决定了阶级和阶层也日益多样化。
从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之中发展出许多新的阶层,如民营企业家和技术人员阶层、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和职业经理阶层、自由职业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农民打工者阶层,等等。
试析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发展
观 背景 ,党和 国家对 发展 非 公有制 经 济 的政策 及我
国社会 主义 初级 阶段 的特 殊 国情和 客 观 的经济 发展 规 律 , 生 了非 公有制 经 济 的发展 , 为新 的社 会 阶 催 也
层 的崛起提 供 了政 治前提 。非公 有制 经济 为新 的社 会 阶层 奠 定 了赖 以生存和 发 展 的经济 基础 ,作 为非 公有制 经济 人格 化 的新 的社 会 阶层植 根 于非 公有制
21 0 0年 1月
辽
宁
省
社
会
主
义
学
院
学
报
第1 ( 期 总第 4 期 ) 2
JoURNAL oF UA 0NI NG NSTⅡU TE 0F S0 C LI I SM
Jn.2 l a , O O No.( 14 1 Ge.2)
・
新 的社 会 阶层 研 究 ・
试 析 我 国新 的社 会 阶层 的形 成 与发 展
统一 战线 实 际工 作 新 的着 力 点 。
新 的社 会 阶层 的产 生 ,源于 国内改 革开放 的宏
收 稿 日期 : 0 0 0 — 2 2 1— 1 2 作 者 简 介 :1 莉莉 , , t 社会 主义 学 院副教 授 。2万 曦 , 成都体 育 学院讲 师 。 . 张 女 I l  ̄)省 . 男,
外 资经济 等在 内的 ,作 为发展 非 公有制 经 济 的主 体 力 量 的新 的 社会 阶层 群 体 悄然 产 生 。18 90年 , 中 在 共 中央 转发 的文件 中 ,对 个体 经 济 的属性 和地位 给 予 了初 步界 定 : 一 , 第 个体 经济 是 从事 法律 许可 范 围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趋势及政策完善
种 新 的社 会 结 构 和 分 配 格 局 正 在 形 成 , 等 收 入 中
群体 在社 会 中 的 比重 逐 渐 增 大 , 成 一 种 纺 锤 形 的 形
作者 简介: 张卫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 员 、 苏省社会 主义学 院特约研究 员 、 江 新社会 阶层江苏 研究基 地秘书长 ; 王振 卯,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助理研究员 。
二 、新 的社会 阶层 发展趋 势 的认 识
( )处于加速 发展 阶段 , 一 阶层 地位 变数 增加
社会 阶层 是 社 会 结 构 中的 新 生 力 量 , 当代 社 会 的 是
重要 组成部 分 。它们 的出现 与 发 展 既是 产 业结 构 调
整 的结果 , 是社 会 结 构 变 迁 的产 物 。二 是 新 社 会 也 组合 。随着社 会 要 素 的不 断活 跃 , 群 体 的原 有 社 各 会 属性都 在 重 新 组 合 之 中 , 有 宗 教 信 仰 的少 数 民 如 族 大规模 流动 , 带来 社会 结 构变 化 , 而新 阶层 人 士 的
子乃 至归 国 留学 人 员 新 的创 业 创 新 基 地 , 中 的 创 其
业人员 、 技术人员的素质会进一步提高, 数量会进一
步增 多 , 国 家 科 技 进 步 的 贡 献 会 进 一 步 增 大 。 对 20 09年末 , 国律 师事务 所 188家 , 师 事务 所 从 我 58 律 业 人员达 到 1 人 以上 , 计事 务所 、 7万 会 资产评 估 事务 所 等 中介 机构 的发 展 也 十分 迅 速 。在 非公 企 业 就 业
新形 势、 新任 务 , 充分认识新的社会 阶层发展 趋势, 完善 政策措施 , 进一步推进新的社会 阶层 统战工作 。 关键词 : 统战工作 ; 新阶层 ; 发展趋势 ; 策完善 政 中图分类号 :9 2 C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13 2 1 )2— 0 8 5 17 —36 (0 2 0 0 3 —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与发展作者:邓凌来源:《理论导刊》2008年第10期[摘要]新的社会阶层工作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并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源,了解和把握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变化的趋势,有利于做好新阶层统战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原因;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D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8)010-0057-03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全民集体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多元所有制结构转变,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断调整、分化、重构,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产生出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利益特点,具有不同价值趋向、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社会新阶层。
其来源具有多元性,大多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转化而来,其转化过程可以归结为“回城”、“下海”、“转制”、“转业”、“归国”等几个浪潮。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目前,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人数约为7500万人,涉及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他们掌握或者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贡献全国近1/3税收和40%进出口贸易总额。
社会学视角中的新社会阶层
理论 的核心 内容之 一 。毛泽 东主席 早年在 《 中国社会 各阶 级分析 》一文 中 ,开篇 之首就 明确提 出: “ 谁是 我们 的 敌人 ?谁 是我 们 的朋 友 ?这 个 问题 是革 命 的 首要 问题 。”正是基 于对 阶级阶层 的深刻 分析 ,中国 共产 党制定 出 了总体 战略 方针政策 ,所 以阶级 阶层 分
析异 常重要 。改革开 放 以来 , 中国的社会 结构发 生 了 极其深 刻 的变革 ,新 的社会 阶层 、社 会群体 不 断涌现
战工作进 行 了全 面系 统的 阐述 、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所 有 这些 都表 明,中 国共 产党 的理论与 方法与 时俱进 , 其 作 为 执 政党 已深 刻 认 识 到 了今 天 中国社 会 阶 级 阶 层 的新变 化 。同时 ,也 表 明 “ 新 的社会 阶层 ”日益 成
出来 。进入新 世纪后 ,这种 变革依然 保持迅 猛 的发展
趋势 。2 0 0 6年在 党 的第 2 0次全 国统战工 作会 议 上 ,
胡锦 涛 同志 指 出 新 的社 会 阶 层人 士 主 要 由非公 有 制
经济 人士和 自由择业 知识分 子组成 ,集 中分 布在新 经 济组 织 、新社 会 组织 中 。2 0 1 5年 4月 3 0日, 中共 中
中介 组织 的从业人 员 、 自由职业人 员等社 会阶层 ,都
是 中 国特色 社会主 义事业 的建设 者 ”,这 一表述 体现 了中 国共产 党勇 于面对社 会现实 ,分析整 个社会 阶层
阶级的新 局面 ,说 明党 已经认识 到社会结 构发生 重大
成 国家 所 有 和 集 体 所 有 体 制 。 因此 ,到 2 0 世纪 6 0 年 代 以后 , 中 国的 社会 结 构 主 要 是工 人 阶 级 、农 民 阶 级 两 大 阶级 ,而 民族 资 产 阶 级作 为 产 权 所有 者 的 阶级 已经 被 改造 了, 也可 以说 在 社会 实 际 的 阶级 结 构 中 ,民族 资产 阶 级 不存 在 了。 当然 ,小 的 商业 经 营还 是 允 许 的 ,社 会 上还 是 有 些 小业 主 ,所 以小 资 产 阶 级 还 是 存在 的 。 比较 重 要 的 还 有两 大 阶 层 :知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二是国内形式的新变化;三是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总结.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历史条件;国际环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敏锐地把握时代主题,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国际环境的新变化第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国际形势又出现了诸如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等某些新情况.第二,从世界政治格局看,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多极化的原因在于在经济、环境保护、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控制武器扩散等方面,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自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自从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更加突出。
美国凭借在经济上的实力,推行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以经济制裁为常用干预方式,甚至用军事方式干预其他国家的事务。
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稳定和繁荣,有利于各国经济交流和政治合作。
因此在新世纪,如何在国际上更进一步的发挥我国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三,从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给各个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的优势,对外来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它们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发国际市场、发展高新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并加快发展。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管理、人才上占优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理解社会变革的条件和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理解社会变革的条件和因素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一种基于物质基础的历史发展观,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社会变革的条件和因素可以被理解为以下几个要素: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和资源的生产能力。
只有当生产力得到提升和发展时,社会的经济基础才能得到巩固和壮大。
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来实现。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条件之一。
其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发的,因为旧有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包括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劳动分工的调整以及生产方式的更新等方面。
此外,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中,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驱动的。
这种阶级斗争体现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只有通过阶级斗争,这些矛盾才能够得到解决和调和。
阶级斗争的结果往往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发社会的深刻变革。
最后,意识形态的变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
因此,当生产力得到提升和生产关系发生变革时,人们的意识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意识形态的变革可以带来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理解社会变革的条件和因素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框架。
通过对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的规律和机制,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的本质和动态,也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新的社会阶层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有关。
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2.1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
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给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下海”经商,自我创业,或进入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等经济组织,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
2.2经济体制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就业和创业条件,并为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了新的服务内容。
例如,市场经济正常有序的运转,离不开以服务、沟通、监督、协调为主要职能的各种中介组织,提供就业、广告、公关、信息、咨询、家政、劳务、房地产等服务的服务性中介组织便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这一新的社会阶层遂应运而生。
2.3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促成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例如,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大批劳动力转移的农民纷纷加入到第二、第三产业。
其中一些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索出发家致富之路,成为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等。
综上所述,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如何看待新的社会阶层应当看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的一些优秀分子也因此赢得社会的尊重。
他们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
新的社会阶层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过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
据统计,从199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私营企业增长了33倍多,年均增长28.87%(截至201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累计登记已达到334万户);注册资本由1993年底的681亿元增加到2012年底的35305亿元,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48.41%(截至2012年上半年,注册资本已达42146亿元);从业人员由1993年底的372万人增加到2012年底的4299万人,增长了近12倍,年均增长27.72%(截至2012年上半年,从业人员已达4714万人);私营企业产值由1989年的42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0123亿元,增长了48倍,年均增长47.15%;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989年的19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603亿元,增长了近56倍,年均增长49.5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引言社会阶层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按照经济、职业、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层次关系。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阶层结构也在不断变迁。
本文旨在通过对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的回顾和总结,对中国社会阶层变迁进行分析和解读。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概述陆学艺是中国社会学界的重要学者之一,其研究以全面、系统的方式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演变和动态特征。
他的研究方法包括大样本调查、专题访谈以及理论模型构建等。
陆学艺通过对社会阶层面貌、阶层流动性、社会平等和社会结构等问题的研究,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社会阶层理论框架,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与演变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在改革开放以前以农民工、农民和工人为主体,阶层固化现象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私营企业家阶层和中产阶层逐渐崛起,成为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特点。
在陆学艺的研究中,他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基于经济、教育和职业等指标。
他将中国的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工人阶层、农民阶层、中产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和贫困人口阶层。
在这些阶层中,中产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壮大与扩展是中国社会阶层变迁的重要表现。
中国社会阶层的动态特征分析陆学艺的研究表明,中国社会阶层的动态性体现在阶层成员的流动性和社会地位的改变。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迁,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逐渐增强,阶层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
在中国社会阶层的动态性中,农民工阶层的流动性表现最为明显。
农民工以打工为主,常年奔波在各个城市,他们往往没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生活压力大。
而中产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的流动性相对较低,一般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社会阶层不平等和社会结构在中国社会阶层的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社会阶层不平等和社会结构的问题。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几个特点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几个特点1.多元化新的社会阶层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多元化。
这些阶层包括从企业家到艺术家、从科技精英到中产阶级、从自由职业者到知识分子等不同职业和群体。
这些人群有不同的职业和经济来源,也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信仰系统,他们在整个社会中都体现了多元化。
2.知识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知识化。
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教师等高知识人才已经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并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要推动力量。
3.消费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了消费型阶层,这是一个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阶层。
他们消费观念独特,尤其注重品牌、质量、时尚等,对于高端消费品以及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十分挑剔。
新的社会阶层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在事业成功和经济上升之外,新阶层更重视自我认同和文化价值观的实现。
从日韩风的文化追求到大众文化,乃至于“自媒体”的爆发,都在为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开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5.社交化新的社会阶层拥有丰富的社交媒体资源,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WeChat、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他们可以与社会不同群体进行互动,分享想法,寻求支持,建立社交网络。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个人生活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也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庞大、更深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圈。
总之,新的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知识化、消费化、多元文化和社交化的特点正日益显现,除了对全社会的种种影响,也体现了我国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也将向人们展现更加广阔的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 逐步 实现 由农 业社 会 向工 业社会 的革命 性转
阶级或 阶层 的形成 总是离 不 开特定 的时代 条
件 , 我 国新 社会 阶 层 的 形成 事 实 上 就是 形 成 的社 会 历 史 条件
王 浩斌
( 南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研究 院 , 河 南 开封 河 450) 70 1
摘 要 : 界现 代 化 的纵 深拓 展 是 我 国新 的社 会 阶层 形 成 的 时 代 条 件 ; 国现 代 化 的 整体 转 型是 我 国 新 的 社 世 中 会 阶层 形 成 的 历 史 条 件 ; 中 国初 期 的 阶层 结 构 是 我 国 新 的 社 会 阶层 形成 的主 体 条 件 ; 新 改革 开 放 的全 面推 进 则
一
工 消 灭 得 越 是 彻 底 , 史 也 就 越 是 成 为 世 界 历 历 史 。 E 。 ”2 ・ 3 同时 ,历 史 向世 界 历 史 的转 变 , 是 “ 不
‘ 自我 意识 ’ 宇宙 精 神 或者 某 个形 而 上 学怪 影 的 、 某 种纯 粹的 抽象行 动 , 而是 完全 物质 的 、 以通 过 可 经 验 证 明 的 行 动 , 一 个 过 着 实 际 生 活 的 、 要 每 需 吃 、 、 的个人 都 可 以证 明这 种行 动 。 [( 喝 穿 ”2 ] 也
代 化 向纵深 层 次拓 展 的 必 然产 物 。众 所 周 知 , 整 个 人类社 会 一 个 总 的 发 展 趋 势 就 是 不 断从 落 后
收 稿 日期 :0 90 -8 20 —81
变 , 去那 种 自给 自足 的 自然 经 济 逐 步为 商 品经 过
济所取 代 , 在这个 意义 上 , 世界 现代化 的历史 进程
造造 成 的阶级 阶层结 构的改 变 以及改革 开放 的全
就 是说 , 世界 历史 的形 成 是 实 实在 在 的 物质 运 动
过 程 , 人类社 会 由民族 史 向世 界 史 的转 变 过 程 而 实 质上就 是世界 现代 化的历 史进程 。我 们一般认 为, 世界现 代化是 在 “ 理 大发 现 ” 文 艺复 兴 ” 地 和“ 的推动下 开启 的一场 不断深 化 的历 史运 动 。
这个 意义 上 , 阶级或 阶层 的形 成 总是 以经 济基 础 的变 迁 、 同所 有制关 系的改 变作 为其形 成条 件的 。 我 国新社会 阶层 的形 成也不 例外 , 的来说 , 国 总 我
新社 会 阶层 ①是 在 世 界 现 代 化 走 向纵 深 拓 展 、 中 国现 代化实 现整 体 转 型 、 中国初 期 社 会 主义 改 新
影响 的活动 范 围在这 个 发 展进 程 中越 是扩 大 , 各 民族 的原始 封 闭状 态 由 于 日益完 善 的生 产方 式 、 交往 以及 因交往 而 自然形 成 的不 同民族之 间的分
寡也 不 同 。所 谓阶级 , 就是 这样 一些集 团 , 由于 它 们在 一定 社会 经济 结 构 中所 处 的地 位 不 同 , 中 其 个 集 团能够 占有 另一 个 集 团 的劳 动 。L ”1 ’ 在
是 我 国新 的 社 会 阶 层 形 成 的 现 实 契 机 。 关 键 词 : 的社 会 阶层 ; 形 成 ; 社 会 历 史 条 件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6 3 D 6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2 ( 0 9 0 -0 1 5 1 0 —3 2 2 0 ) 60 0 — 0
・
1
面推 进的历 史过 程 中形 成 的 , 所有 这些 , 都无 疑是
我 国新社会 阶层 形成 的社会 历史 条件 。
一
、
世界现 代化 的纵 深拓展 是 我国新 的 社会 阶层形 成的 时代 条件
自文 艺复兴 以来 , 世界 现 代 化 进程 经 历 了几
个重 要 的发 展 阶段 , 整 个社 会 结 构尤 其 是 阶级 对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社 科联 课 题“ 极 推 进 新 的 社 会 阶 层 有序 参 与 民主 政 治建 设 研 究 ”S 一2 0 —5 ) 河 积 ( KL 0 9 9
作 者 简 介 : 浩 斌 (9 6 王 1 7一 ) 男 , 南 双 峰 人 , , 湖 副教 授 , 士 ,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 要 从 事 当代 中 国 马克 思 主义 研 究 。 博 硕 主
任 何 阶级 阶层 的形 成都离 不 开特定 的社会 历
史条件 。在 马克 思 主 义那 里 , 阶级 或 阶 层指 的 就
的 、 闭 的民族历 史逐 步实现 向发达 的 、 封 开放 的世
界历 史 的转 变 , 是生 产力 、 工和世 界性 交往普 这 分
是“ 样一些 大 的集 团, 这 这些集 团在 历史 上一定 的 社 会生 产体 系 中所处 的地 位 不 同 , 生产 资 料 的 对
第3 1卷
第 6期
昭 通 师 范高 等 专 科 学校 学 报
J r a fZh oo g Te c e ’ C le e ou n lo a t n a h rS o lg
Z0 0 9年 1 2月
De . 0 9 c2 0
Vo . . 1 31 No 6
●政 治学
占有关 系 ( 种关 系 大部 分 是 在 法 律 上 明文 规定 这 了的) 不同 , 社 会 劳动 组 织 中所 起 的作 用 不 同 , 在 因而领 得 自己所支 配的那 份社 会财 富的方 式和 多
遍发 展 的必 然产 物 , 克思 和恩格斯 在《 意志意 马 德 识形 态 》 中对 此进 行 了生 动 的描 述 , “ 即 各个 相 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