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将冷暴力归于家庭暴力的合理性
《2024年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篇一一、引言家庭暴力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自实施以来,旨在为受家庭暴力之害的个体提供法律保护。
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发现该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就这些困境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1. 法律宣传不足,公众认知度低《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依赖于公众的广泛认知和接受。
然而,当前的问题是该法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很多人并不了解该法的内容和意义,这直接影响了该法的执行效果。
2. 法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司法人员培训不足: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能力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效果。
当前的问题是部分司法人员对于家庭暴力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
(2) 证据收集困难: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
由于受害者往往不愿意公开或者无法及时提供证据,导致案件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
3. 法律制度本身的问题(1) 法律责任不明确:对于家庭暴力的行为人,法律规定的责任和处罚力度并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威慑力。
(2) 保护措施不足:当前的法律对于受害者的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例如缺乏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后续跟踪机制。
三、完善对策1. 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1) 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加强《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该法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2) 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 对司法人员进行定期的家庭暴力案件处理培训,提高其处理能力和态度。
(2) 建立严格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对处理不当或者有偏见的司法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3. 完善法律制度(1) 明确法律责任:对于家庭暴力的行为人,应明确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力度,以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2) 完善保护措施:加强受害者的保护措施,包括提供心理干预、经济支持、临时庇护等,并建立后续跟踪机制。
《2024年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范文
《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篇一一、引言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
我国近年来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立法与实践不断推进。
本文旨在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对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二、家庭暴力的概念与特点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一切暴力行为,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等。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隐蔽性、长期性、反复性和严重性。
由于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暴力往往容易被忽视和隐瞒,导致受害者长期受到伤害。
三、我国家庭暴力立法的现状与不足(一)立法现状我国在家庭暴力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为打击家庭暴力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如《婚姻法》、《刑法》等也对家庭暴力行为作出了规定。
(二)立法不足尽管我国在家庭暴力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如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不够清晰,法律责任追究不够严格等。
四、民事法律规制在反家庭暴力中的作用民事法律规制在反家庭暴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民事法律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如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提起离婚诉讼等。
其次,民事法律规制能够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民事法律规制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
五、完善民事法律规制的建议(一)完善立法体系应进一步明确家庭暴力的定义和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应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制度,如完善证据收集制度、加强司法鉴定等。
(二)加强司法实践司法机关应加强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合力。
(三)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等途径,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反对家庭暴力的氛围。
冷暴力无声但致命的家庭不幸福手
冷暴力无声但致命的家庭不幸福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家庭暴力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在谈及暴力时,往往只关注到身体上的伤害。
然而,在家庭中,还存在一种默默无声、但同样致命的不幸福手段,那就是冷暴力。
冷暴力指的是一种通过言语、态度和行为等方法,对家庭成员施加的情感虐待和精神压迫。
本文将围绕冷暴力在家庭中的危害以及解决方法展开探讨。
1. 冷暴力的定义与形式冷暴力是一种被普遍忽视的家庭问题。
它没有肢体上的暴力,但对受害者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冷暴力可以表现为对家庭成员的忽视、冷漠、嘲笑、威胁、斥责、责怪甚至是长时间的沉默。
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对受害者来说,却是一种无形的摧毁。
2. 冷暴力对家庭的破坏冷暴力是一种渐进式的摧毁,它逐渐削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而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和不幸福。
受冷暴力影响的家庭成员往往感到无助、孤独和沮丧,他们缺乏安全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长期以往,这种累积的情感压力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和冲突,最终可能导致离婚、家庭解体,或者对受冷暴力的人产生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3. 解决冷暴力的方法解决冷暴力问题需要全面观察和努力,下面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能改善家庭的幸福。
3.1 提高冷暴力意识首先,大家应该共同提高对冷暴力问题的认识。
只有真正了解冷暴力的危害,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采取行动。
3.2 提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成员应主动关注和关心彼此的心理健康。
提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情感和沟通的培养,帮助家庭成员学会积极和健康的交流方式,以减少冷暴力的发生。
3.3 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建立开放、平等的沟通渠道,鼓励彼此分享情感和需求。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减少冷暴力的发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3.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存在冷暴力问题的家庭,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成员可以咨询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等专业人士,以获得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篇一一、引言《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为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而制定的重要法律。
自该法实施以来,对于保障我国公民的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实践的深入,我们也必须正视《反家庭暴力法》在实践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寻求相应的完善对策。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1. 法律宣传与普及不足《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对法律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地区、部分人群对法律的认知度不高,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困难。
2. 执法力量不足由于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敏感性等特点,使得在查处过程中,往往存在取证难、定罪难的问题。
加之基层执法力量不足,使得家庭暴力事件的解决往往力不从心。
3.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反家庭暴力法》虽然已经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制度上的不足。
如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不够明确,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不够等,都影响了法律的执行效果。
三、完善对策1. 加强法律宣传与普及要提高《反家庭暴力法》的认知度,需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法律知识。
如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2. 增强执法力量针对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应建立健全举报、调查、取证、定罪等一整套工作机制,确保在查处家庭暴力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
3. 完善法律制度(1)明确家庭暴力的界定:应对家庭暴力的定义进行明确和细化,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等各类形式,以便于执法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和处理。
(2)加大处罚力度:对施暴者的处罚应与其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匹配,以达到惩戒和预防的效果。
同时,对于多次施暴或情节严重的施暴者,应加重处罚。
(3)建立保护令制度: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如颁发保护令、提供临时住所等。
家庭冷暴力调查报告
家庭冷暴力调查报告近几年来由于网络微信等自媒体的急速发展,对“冷暴力”的关注越来越多,认识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家庭“冷暴力”较多地存在于精神领域,又没有专门法律对其作出明确的界定,难于取证,如今家庭冷暴力还处于无人可诉、无处可断、无法可依的尴尬状况,亟待得到立法和社会的重视。
一、家庭冷暴力的特征有人说,“我国家庭冷暴力主要发生于知识分子、干部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
”其实,随着反家暴行动及普法宣传深入人心,农村很多家庭出现明显的真刀真枪的暴力现象越来越少,相对而言,家庭冷暴力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被人关注,我镇妇联牵头,对全镇8500户家庭进行抽样调研,结果发现:93%的家庭对婚姻质量表示不满意;有超过70%的家庭有过或正处深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绝大部分的留守妇女说务工的丈夫冷漠居多,只有汇款时叮嘱几句话,甚至春节期间以身体累拒绝性行为或以各式借口提前离开。
由此可见,家庭冷暴力已从“家庭私事”“个人隐私”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关注现象进入到公共视野中,成为被关注社会问题之一。
其特征归结于下:1、家庭冷暴力具有隐蔽性。
它的发生地点一般是在家里,家庭外的成员很难察觉得到。
同时,家庭冷暴力具有隐性特征,夫妻之间的冷漠,互不关心,逃避,不担当,疏远或是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劳动,甚至包括拒绝支付一切开支,他人很难发现,即使被外人发现,在外人看来便弱化为夫妻间的小别扭,小矛盾,似乎不应该是“小题大做”的问题,这种情形很“冷”,而“热”暴力有很张扬的显性特征,如殴打、谩骂、摔东西、对骂等很过激的行为。
2、家庭冷暴力具有普遍性。
家庭“冷暴力”作为一个新型的隐性暴力形式,象一种情绪瘟疫发展速度快,覆盖面也广。
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无论是白领阶层还是蓝领阶层,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无论有职业还是没有职业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冷暴力”现象存在。
3、家庭冷暴力行为多样性。
家庭“冷暴力”的表现形式通常由于家庭的不同情况和家庭成员的个性特征而呈现出多样行。
论家庭“冷暴力”及其立法思考
、
矛盾 的家庭 中 , 有8 8 %会 出现夫妻双方 互不理 睬 的现 象 , 六 成 以上 的家庭 出现丈夫 不理 睬妻子 的现象 , 还有 的丈夫长期 拒绝 和妻子过性生活 , 阻挠妻子和异性朋友来 往 , 对妻子 实行 经济上 的控制 。
神暴力和性暴力 三种 。家庭 “ 冷 暴力 ” 就是 指精 神暴 力。我 2 . “ 冷暴力 ” 的表现形式有 隐蔽 性和手段 多样性 的特点 。 国在 2 0 0 1 年修订婚姻法时 , 首 次在 法律 中引入 了家庭 暴力 的 不 同于看得见 的拳打脚踢式 的暴 力 , “ 冷暴力 ” 的表 现形式更 概念 。2 0 0 1年《 最高人 民法 院关 于适用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婚 加多样和 隐蔽 : 施暴者往往 通过长 期的谩 骂 、 冷淡、 不 予理 睬 或经济上 和性方面 的限制等手段来对受害者进行施暴 。由于 姻法 ) 若干 问题 的解释 ( 一) 》 第一 条规定 : 家庭暴力是 指行为 人 以殴打 , 捆绑 , 残害 , 限制人身 自由或其它手段 , 给家 庭成员 “ 冷暴力 ” 只发生于家庭内部 , 一般不 易被人察 觉 , 因此 , 造成 的身体 , 精 神等方面造成一 定伤 害后果 的行为 。从 此条 规定 了家 庭 “ 冷 暴力 ” 取 证 的极 度 困 难 。 的 内容可 以看 出 , 我国 目前 在法律 上对家庭 暴力 的界定 仅仅 3 . “ 冷暴力 ” 持 续 时间长 。在一 个存在 “ 冷暴 力 ” 的家庭 是身体暴力范畴 , 并没 有涉及 精神 暴力 和性暴 力领域 。2 0 0 2 中, 丈夫对妻子谩骂 、 冷淡、 不 予 理 睬或 经 济 上 和 性 方 面 的 限
2 0 1 3年 8月
新
余
学
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规制
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规制作者:包世民古竞唐晶晶彭天基卢柳萍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47期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家庭冷暴力的概念,对家庭冷暴力的特征以及存在现状进行分析,对家庭冷暴力入法的责任构成要件、行为的认定、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做出自己的见解,为司法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并希望规制家庭冷暴力的法律得以出台。
关键词:家庭冷暴力;家庭冷暴力现状;法律规制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084-02一、家庭冷暴力的概述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反家暴项目的国际会议中,“冷暴力”的概念首次被提出,通过参考各种文献对家庭冷暴力理解,以及结合实践中我们对家庭冷暴力的认知和分析,我们对家庭冷暴力所做出的一个定义是:在婚姻家庭里,在产生矛盾时通过降低减少交流或者不与交流、对另一方态度冷漠、对家事放任不管、以语言攻击另一方等非正式暴力手段,给家庭中弱势方的精神上造成压迫和损害的行为。
二、家庭冷暴力的特征家庭冷暴力在人们的概念里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暴力形式,无论是从行为还是结果来看,都与传统的热暴力有很大的差别。
而随着家庭冷暴力的增多,我们有必要对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去扼制它。
首先,在婚姻家庭中,夫妻双方长期在一个固定的居所内一起生活,现在的住房在空间上一般都是具有很强的私密性。
当夫妻双方发生矛盾后,如果婚姻中的强势方通过降低交流、不与沟通等手段对另一方的精神上进行侵害,在家中这种相对私密的地方,事情的发生经过旁人一般无法看到,故除了当事人双方外,家庭冷暴力的形成和实施过程对他人具有很强的隐密性。
如果当夫妻双方出现了问题不及时解决,亲朋好友等又难以察觉介入其中进行调解的话,婚姻家庭中的弱势方就会处于有口难言、无话可说的境地,对处于弱势一方的精神上所造成的伤害就会越来越大,这种精神上的伤害往往都是在弱势方的精神将要崩溃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所以家庭冷暴力在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结果上也具有很强的隐密性。
家庭暴力分析及防治的法律思考(一)
家庭暴力分析及防治的法律思考(一)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已经日益成为我国法律工作的热点。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是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行为,是一方动用武力和权利来控制另一方的行为。
其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女性。
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
2000年新颁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已经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家庭暴力现状危害成因群防群治一、家庭暴力的内涵及特征一)国外和国内的不同认识在国外,关于家庭暴力的研究及立法较我国进行得早,并已经有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有代表性的,如英国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是指男性伴侣为了支配和控制女性,在他们关系存续期间或终止之后对女性所施行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从英国学者观点看出:〃家庭〃不仅指有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生活共同体,而且还包括同居关系及婚姻关系终止后出现的暴力行为,〃暴力〃主要指男性对女性实施的有害行为。
在我国,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在以婚姻,血缘和法律关系为基础而构成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以暴力、胁迫、摧残、折磨或其它手段侵害家庭成员身体、精神和性等人身权利的强暴行为。
二)社会学的认识社会学者认为:家庭暴力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要有效遏止家庭暴力,必须在修改现有法律的同时,开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家庭暴力公众运动通过培训、宣传等社会手段改变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转变社会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家庭冷暴力论文
浅谈家庭冷暴力摘要:家庭“冷暴力”已经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家庭暴力的新型暴力表现形式,作为“都市家庭新杀手”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文章从家庭冷暴力的概念入手,着重分析家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带给家庭成员的身心伤害,并适当提出了解决家庭冷暴力的相关方法。
关键字:家庭“冷暴力”立法盲区显性危害干预机制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身体暴力这样的“热暴力”,现在有一种言语、态度和精神上的软化的隐性暴力更加令人寒心、崩溃和无助。
本文将浅析家庭“冷暴力”的催生机制及它给家庭成员带来的危害,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旨在唤醒人们的温情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爱,呼吁社会和个体防微杜渐,建立恰当的社会干预机制,远离“冷暴力”带来的伤害。
一、家庭“冷暴力”的概念我们通常将家庭暴力分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三类,家庭“冷暴力”属于精神暴力的范畴,是对家庭成员精神层面伤害的一种表现。
然而,对于什么是家庭“冷暴力”,法律上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提法或描述有如下几种:其一,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
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工作。
其二,家庭“冷暴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身体伤害的暴力现象不同,多集中在精神和言语等方面,包括言语上的谩骂攻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以及性生活的冷落拒绝。
还可能表现为财产虐待,如对个人财产的毁坏、扣留钱款、拒绝支付各种日常开支账单等。
同时也有人认为,家庭冷暴力不仅会发生在夫妇之间,还会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精神暴力为存在的形式。
二、家庭“冷暴力”的产生原因由于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并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同时,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觉醒意识也在这一阶段得到唤醒和加强。
将这样的一种变化反映在家庭生活中的时候,由于一方地位的强化伴随了另一方的地位的动摇和弱化,也就出现了诸多矛盾,当这些矛盾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释放的出口,就很有可能转化成家庭“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现状及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现状及研究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内容提要家庭冷暴力问题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之一,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造成家庭冷暴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今社会包括国内外有关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情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立法方面,还很不完善。
要解决和减少家庭冷暴力问题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尤其要在法律方面提出完善措施,分析这一问题及其制度的现状以引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重视、不断加强完善这方面的立法、改革司法,将家庭冷暴力问题纳入专门法当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家庭冷暴力立法现状法律对策目录内容提要 (1)引言 (3)一、家庭冷暴力问题的概述 (3)(一)家庭冷暴力的定义 (3)(二)家庭冷暴力的特征 (4)(三)家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 (4)(四)家庭冷暴力的危害 (4)(五)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现状 (5)二、国内外有关家庭冷暴力问题的解决制度的现状 (5)(一)国外有关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立法现状 (5)(二)我国有关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立法现状 (6)三、造成家庭冷暴力问题法律缺失的原因 (6)(一)人们对家庭冷暴力的认识不够,缺乏维权意识 (6)(二)家庭冷暴力现象本身的特殊性 (6)(三)在立法方面的原因 (6)四、减少和解决家庭冷暴力问题的对策以及完善措施 (7)(一)减少和解决家庭冷暴力问题的对策 (7)(二)家庭冷暴力问题法律缺失的完善措施 (7)结语 (8)参考文献: (8)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现状及研究引言家庭暴力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家庭这个单位时就已经存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家庭暴力表现形式出现多样化,“冷暴力”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家庭冷暴力问题已成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一大弊病,严重影响和阻碍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特殊化,在当今国内外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方案,在立法及司法方面仍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改进的地方。
反思·借鉴·重构——关于完善我国家庭暴力概念的思考
不 上 相关 专 门立 法 。 过 . 喜 之 余 尚有儿 分 遗 憾 。 不 欣 作 为 一 部 关 系 千万 个 家 庭 幸 福 的 婚 姻 法 并 未 明 确 家 庭 暴 力 的 具 体 涵 义 而 是 在 该 法 实 施 不 久 . 高 人 民 法 院 基 最
界 定 。 则 , 解 释 完 全 有 悖 于 法 律 应 有 之 义 。 们 知 否 该 我 道 . 的 行 为 包 括 作 为 和 不 作 为 两 种 形 式 . 论 当事 人 人 无
个 家 庭 中 出 现 动 手 事 件 . 否 属 于 家 庭 暴 力 . 可 轻 易 是 不 结 论 . 只 有 当 伤 害 后 果 达 到 较 为 严 重 的 程 度 时 才 可 以 认 为是 家 庭 暴 力 。 外 。 果 直 接伤 害 后 果 并 不严 重 。 此 如 仅 属 于轻 微 伤 害程 度 , 及 保 持 沉 默 、 与 对 方说 话 、 以 不 停 止 或 是 敷 衍 性 生 活 等 不 是 长 期 存 在 的 .则 需 要 考 虑
手 段 .给 其 家 庭 成 员 的 身体 、精 神 等 方 面 造 成 一 定 伤 害后 果 的行 为 。 这 在 一 定程 度 上 解 决 了新 婚 姻 法 颁 布 后 所 遇 到 的 司 法 实践 难 题 ,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积 极 意 义 。 然 而 ,基 于 家庭 暴 力 的 普 遍 性 和 复 杂性 ,该 解 释 仍 显 不足 ,司 法 实践 中 困 惑 犹 存 。 因此 ,有 必 要 重 新 界 定 家庭 暴 力概 念 , 完善 相 关 理 论 , 以 利 于 司法 实践 中 正 确 认 定 家庭 暴 力 和 有 效 处 理 相 关
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规制
成员遭 受创 伤 , 造 成家 庭成 员 间的怨恨 和 疏远 , 甚 至
导致个别家庭破裂 、 亲人离散 ; 家庭冷暴力使许 多未 成年人 失 去父母 的关 心和爱 护 ,甚 至有 的 离家
出走 或无 家可 归 , 给社 会稳 定带 来很 大 隐患 。 法律 调整要 适应 时代 的要求 ,当一 种矛 盾成 为 社会 普遍 现象 时 ,立 法 机关 应 当及 时 制 定 相 关 法
防治家庭冷暴力的法律对策 ,以完善我国婚姻家庭 立法 , 维护 家庭 和谐 与社会 稳 定 。
一
、
家庭冷 暴 力应纳 入法 律调 整范 畴
家庭 冷暴 力属 于精 神暴力 , 它是 与身 体暴 力 、 性 暴 力并存 的 家庭暴 力形 式 。 尽管 身体暴 力 、 性 暴力 也
包含精神伤害成分 ,但它们是通过伤害对方身体进 而 伤害 对方精 神 的 ,而 冷暴力 则是 直接 指 向对方 精
De c . 2 O1 4
第3 7 卷 第6 期
V0 1 . 3 7 NO . 6 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规制
张翼 杰
(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3 1 )
[ 摘要 ] 家庭冷暴力属于精神暴力 , 它是与身体暴力、 性暴力并存的 家庭 暴力形式。 目前 , 我 国在防治家庭冷暴力
力形式之首 , 它对家庭 、 社会及未成年人 的危害不容 忽视 , 具体表现在 : 家庭冷暴力使受害人遭受精神创 伤, 如有的已形成心理伤痛和精神隐疾 , 有的甚至 自
杀或走 上犯 罪道 路 ;家庭 冷暴力 也使其 他 相关 家庭
缺失直接导致司法实践的无法可依 ,受害者主张权
浅析家庭冷暴力
浅析家庭冷暴力作者:魏铮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07期【摘要】2016年我国通过《反家暴法》,明确的规定了家庭暴力的定义,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定义明确了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
但我国目前相关法规对精神暴力特别是家庭冷暴力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以及相应的对应解决法规和制度。
本文将从家庭冷暴力概念、缺陷、建议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冷暴力;侵权;人身关系;法律救助一、家庭冷暴力的概念家庭冷暴力是一种精神暴力,精神暴力是与身体暴力、性暴力并存的家庭暴力形式。
家庭冷暴力是一种新型的暴力形式。
法学界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将家庭“冷暴力”理解为:配偶双方在产生矛盾和纠纷时,对对方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而不是通过捆绑、殴打、残害等传统暴力方式解决。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以下几种:用冷漠来隔离对方、用语言来攻击对方、性漠视和通过经济来制裁对方。
其虽然未对配偶的肉体造成伤害,但却是一种精神虐待方式,严重侵害配偶的人生权利。
二、家庭冷暴力的特征家庭冷暴力通常表现为以消极的方式伤害配偶,它不会造成像身体暴力那样的伤痕,也就无法进行伤情鉴定,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家庭冷暴力发生在夫妻之间,依附于一个个家庭而存在,其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私密性,仅限于家庭的成员知道,其他人也就不会发现,再加上多数人对家庭冷暴力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家庭冷暴力时,一味忍受,使得家庭冷暴力更不易发现。
同时由于传统思想“家丑不可外扬”的影响,夫妻矛盾常常被掩饰。
这种冷暴力行为造成的精神上的折磨远比肉体上的伤害更持久、破坏性更大。
如果双方的矛盾在之后的生活中没有得到解决,而不满的情绪又没有得到宣泄,那么受害者会感到压抑和郁闷。
长此以往,冷暴力的受害人的心理上常伴有孤独、抑郁、消沉、空虚、痛苦甚至绝望,感情变得自卑、多疑、脆弱,产生委屈感、被控制感,很容易引发生理和精神疾病,出现抑郁、性格扭曲、精神分裂症、自残、自杀、以暴制暴等无法挽回的后果。
家庭暴力以及冷暴力研究
家庭暴力以及冷暴力研究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基于婚姻或者类似于夫妻关系的暴力攻击或者恐吓行为。
其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暴力、心理暴力、性侵犯、经济控制等。
家庭暴力不仅仅限于夫妻关系,还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婆媳等亲属关系中的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的影响家庭暴力对受害者和家庭成员都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自我形象、安全感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家庭上和职业上的问题。
家庭暴力的预防针对家庭暴力,我们可以加强以下措施来进行预防:1.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公共场所、学校等途径,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警惕性。
2.支持各种形式的支援、帮助机构:为受害者、肇事者和家庭成员提供心理、法律上的支持和帮助。
3.制定更严厉的法律:对家庭暴力实行零容忍,加大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
什么是冷暴力?冷暴力是一种更难以察觉的暴力行为,常常被忽视或者不被认为是问题。
其表现形式包括:言语攻击、沉默冷漠、上司抱怨、性骚扰、追随和跟踪、隔离和操纵、社交排斥等。
冷暴力的影响冷暴力可能对个人和社群产生长期的影响,影响包括:1.身体上:变得更为消极、食欲下降、失眠、不愿与他人接触等。
2.心理上:变得抑郁、焦虑、自卑、缺乏自信等。
3.在职场上:被赋予一些沉闷的工作而得不到机会、力量和前途。
冷暴力的预防铲除冷暴力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大力宣传:介绍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毫不容忍冷暴力的企业文化。
2.加强培训:对管理层和员工开展培训,让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冷暴力以及如何预防冷暴力。
3.建立反馈机制: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反馈机制,让员工每天都能说出自己有没有受到冷暴力的问题。
家庭暴力和冷暴力的区别虽然家庭暴力和冷暴力都是暴力行为,但二者有一些明显的区别:1.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家庭中,而冷暴力主要发生在职场中。
2.家庭暴力被视为一种刑事犯罪,冷暴力则在法律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3.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相对来说比较明显,而冷暴力是一种更加隐蔽、更具有欺骗性的暴力行为。
关于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思考
行政法 规定行政 处 罚禁止
如 治 安管 理 处 罚 条 例 对 侵犯他 人 人身权 利尚不 够刑
、 ” 、“
二 新 婚 姻 法 及 最 高院 适 用 解 释 中存 在 的 缺 陷 新婚姻 法第一 次将有关家庭暴力的规 定 写入其 中 其 宗旨体现 为 维护广大 女性 在 婚 姻 家 庭 生 活 中 的 权利 和 利 益 但 是 在 当 今 社 会 生 活 中 有 一 个不容忽视 的 事实 丈夫对 妻 子或 者说 男性 对 女性的暴 力
。 ,
有相当 一 部分 是性暴力
行为
,
。
婚 内强 奸就 是一 种 严 重 的性 暴力现象
“
。 、 、 、 , 。 、 、 、
、
这 一 解释 显 然与国外的规定有所不同 我旧 对 家庭暴力的定
,
,
、
义偏重 于 殴打 这 一 类 的 显性暴力
,
对 冷暴力 一 类 的隐性 暴力并未 定
, ,
义 而近 几年 来 冷暴 力一 类的 隐 性 暴力正 不 断地 大 母 地 迅 速 的增 加 大有对 殴 打 这 一 类 的显 性 暴 力 取 而 代 之 之 势
。 、 ,
《消除对妇女 一 切形式的歧视公约 》 儿 童权 利公 约 》 《 等国际 公约 是 《 北京宣 言 》《 动纲领 》 行 等国际文件 的承诺国
、 。
中约
为 女性 家 庭 暴力 具有 隐蔽性 连 续性 和 反 复性 严 重危 害婚姻家庭关 系
、 ,
三 我 国现 行法 律中的缺陷 一 我 国现行 法 律 对家庭 暴 力 的 定 义 不 明 确 过 于 狭 窄 关 于 什 么 是家庭暴力 目前无论在 国 内还 是 国外 无 论是人 们的 识知程度 还 是法 律的规定 都不尽相同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摘要】“家安则国安”,预防及惩治家庭暴力,任重道远。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被立法者命名出台之前,该制度在反家庭暴力进程中也有一定的运用。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目前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方面的立法与实践现状,借鉴域外的立法和实践经验,为推动家庭暴力防治系统的构建和反家暴救济体系的形成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法律规制人身安全保护令一、反家庭暴力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简述(一)家庭暴力的界定及反家庭暴力的必要性1.家庭暴力的界定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即明确了家庭暴力的含义——在家庭成员范围内,在身体上施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在精神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同时,在第37条还指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已将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纳入法律规制的主体范围。
为使《反家庭暴力法》有更好的法律规制效果,进而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应更加深入地界定家庭暴力的主体和类型:首先,受害者的范围不能过于狭隘,除家庭成员以及与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外,离异的配偶和其他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同样应纳入其中;其次,关于家庭暴力的类型应进行补充,例如精神暴力、性暴力等足以控制、侵害受害者的暴力行为。
2.反家庭暴力的必要性首先,受害者身心健康遭重创。
妇女、儿童、老人多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均会被严重摧残,甚至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同时,往往由于受害者处于家庭中的弱势地位和高度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得家庭暴力成为持续且隐蔽的社会问题;其次,破坏家庭和谐关系。
长期的家庭暴力对于家庭的和谐稳定具有严重的打击破坏作用,是催使婚姻关系崩溃瓦解的毒瘤。
无数因家庭暴力的存在而破裂的家庭,正是因施暴者对受害者长期的摧残而使受害者对婚姻心灰意冷、失去信心,家庭成员彼此离心离德、关系疏远,造成一个个不幸破裂的家庭;最后,诱发犯罪威胁社会安定。
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在家庭暴力行为侵害下的受害者在长期的压迫中会转变为不可控的反抗,心理被扭曲从而诱发报复性的犯罪。
优秀毕业论文——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的完善优秀范文(精选一篇)
优秀毕业论文——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的完善优秀范文(精选一篇)近年来,随着家庭暴力的增多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反家庭暴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家庭暴力不仅侵犯了身心,还侵犯了人权和其他合法权利。
20xx年底,我国颁布了《反家庭暴力法》,这是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的历史性进步。
但是,这部法律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完善。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对司法实践中预防和控制家庭暴力有所帮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前言随着家庭暴力的出现,许多本应和睦相处的家庭遭受了很多痛苦。
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性。
人们开始关注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一现象。
然而,即使正式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我国的家庭暴力法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
一、家庭暴力的相关概述(一)家庭暴力的定义家庭暴力是一个国际术语,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的。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各国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有所差异。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其解释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二)家庭暴力的危害1.家庭暴力对家庭的危害家庭暴力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特别是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和自由权。
由于家庭暴力受害人绝大多数是女性,丈夫对妻子施暴,使妻子受到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导致夫妻间感情的破裂,最后直至离婚。
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是家庭暴力的一个潜在而又隐性的受害群体,尽管他们的伤害可能不直接表现在肉体上,但对他们的心灵伤害却是永久的,对他们未来行为和成长的影响也是间接而漫长的。
2.家庭暴力对社会的危害家庭暴力严重地危害社会安定,阻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家庭暴力之所以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因为它会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之一。
法律规定冷暴力属于家暴吗
法律规定冷暴力属于家暴吗一、冷暴力属于家暴吗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在此之前,关于“家庭暴力”的定义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的解释》当中,该《解释》当中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是:“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明确增加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就是将我们常说的“冷暴力”纳入了家庭暴力保护的范畴。
这是截至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对“冷暴力”首次且唯一的法律规定,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定要么只有原则性的规定,要么没有明确的界定,《反家庭暴力法》这一专门法的颁布实施,有力地弥补了这一法律空白。
二、哪些行为是家庭冷暴力所谓“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
家庭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
这种暴力一般表现在夫妻之间矛盾虽不诉诸武力,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的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进行控制。
彼此有意用精神折磨来摧残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甚至比肉体伤害更可怕。
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女性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
先分析夫妻感情是否破裂,问一问自己是否主动改变态度来挽救婚姻,如果证实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那么一定要果断结束婚姻。
看双方有没有心理问题,不能一味指责对方,给彼此留下空间来思考,不可消极、被动、软弱地面对问题。
夫妻交流中,冷暴力表现为两类:第一类:对对方进行习惯性的贬低,其中最常见的做法是用满不在乎的态度让对方感到自身的“渺小”。
《2024年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范文
《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与完善对策》篇一一、引言《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为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而制定的重要法律。
自该法实施以来,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分析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二、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践困境(一)法律意识淡薄,宣传普及不足当前,部分地区和群体对《反家庭暴力法》的认知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通民众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范意识;二是部分家庭成员在遭受家庭暴力时,由于缺乏法律知识,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三是部分执法人员对《反家庭暴力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偏差。
(二)执法力度不够,司法资源有限在实施《反家庭暴力法》的过程中,执法力度不够和司法资源有限是两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由于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存在拖延、推诿等现象;另一方面,司法资源有限,使得一些受害者在寻求司法救济时面临困难。
(三)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在反家庭暴力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医疗救治机构;二是社会救助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受害者的实际需求;三是缺乏有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导致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存在信息不畅、沟通不畅等问题。
三、完善对策(一)加强法律宣传普及,提高法律意识首先,要加大《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
其次,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
此外,还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执法水平和法律素养。
(二)加大执法力度,优化司法资源配置针对执法力度不够和司法资源有限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提高其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冷暴力婚姻要如何离婚
冷暴力婚姻要如何离婚随着家庭暴力现在在社会上愈演愈烈,很多妇女对拳脚上的暴力有了很大的维权意识,渐渐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如果采用热暴力,对对方拳脚相加,可以以此提出离婚诉讼,同时要求对方承担过错损害赔偿。
于是,一些人就采用冷暴力方式。
冷暴力没有伤痕,不见鲜血,那么,冷暴力婚姻要如何离婚呢?接下来由我为大家带来关于此问题的分析。
请大家阅读并了解我带来的文章。
一、冷暴力的法律规定目前,“冷暴力”在我国的法律界定上还存在空白,尤其是当妇女成为“冷暴力”对象时。
我国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要么只有原则性规定,要么只对以“作为”方式实施的家庭暴力予以界定,而对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的家庭暴力(即“冷暴力”)没有明确的界定,使家庭冷暴力遭遇了法律空白,因此家庭冷暴力如何离婚,就成了一个难题。
二、冷暴力婚姻要如何离婚对于家庭冷暴力如何离婚,我国目前的做法是:1、家庭冷暴力如何离婚之方法一:协议离婚。
夫妻双方如果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处理达成协议,则可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以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
2、家庭冷暴力如何离婚之方法二:诉讼离婚。
终结家庭冷暴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起离婚诉讼。
这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离婚形式,也是经常被当事人采用的救济方式。
如果男女双方就离婚无法达成协议,则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通过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
三、冷暴力的取证方式婚姻关系中的冷暴力的取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暴力取证。
家庭“冷暴力”具有反复性、隐藏性的特点,施虐者主要以精神虐待为主,因此家庭冷暴力行为实施的隐蔽性就给受害者取证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困难。
冷暴力的受害者不可能如传统暴力受害者一样在身体上留下伤痕。
同时家庭冷暴力的施暴人实施冷暴力后也难以留下物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体系: 改善多年以来在立法上将家庭冷暴力束之高阁 的现状,进而完善婚姻家庭法体系,
司法实践: 对于家庭冷暴力的侵害,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个人: 个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给未成年人创造优良 的家庭环境。
社会: 降低因冷暴力而导致的离婚率,从而促进家庭 关系的和睦,更大化地促进社会的和谐。
论我国将家庭冷暴力归于家庭暴 力的合理性
研究背景
2014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 力法》草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中第一 次通过明确立法将家庭冷暴力归于家庭暴力,这正 是多年来众望所归的结果。同时也预示着开始战胜 反对派,由此引起了我们对家庭冷 • 实践层面 完善婚姻家庭法的法律 一则,预防家庭因冷暴 体系。 力走向离婚;
二则,为以家庭冷暴力 为诱因的离婚案件提 供法律依据。
写作提纲
一、家庭冷暴力的界定
二、家庭冷暴力的社会现状 三、家庭冷暴力归于家庭暴力的影响
一、家庭冷暴力的界定
中国2014年家庭冷暴力表现形式的最新数据
家庭冷暴力:
是指行为人对家庭成员实施的,以语言、动 作为媒介,具有间接针对性的,并给相对人的精 神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二、家庭冷暴力的社会现状
• 1.家庭冷暴力位居家庭暴力之首
• 2.家庭冷暴力的危害与家庭热暴力并驾齐驱 • 3.家庭冷暴力归入家庭暴力的呼声高涨
三、家庭冷暴力归于家庭暴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