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打磨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岔打磨车作业指导书
一、道岔打磨作业目的
1.1、通过打磨消除钢轨波浪性磨耗、钢轨肥边、马鞍型磨耗、焊缝凹凸及鱼鳞纹以及道岔在生产、运输和铺设过程中产生的病害,提高钢轨的平顺性,使得光带居中略偏内,列车运行平稳,减少甚至消除晃车。
1.2、具体量化指标为:光带距钢轨内侧 22~25mm,光带宽度 20~25mm,光带距外侧 25~27mm。
1.3、切削量指标:内侧圆弧角 0.6mm,顶面 0.2mm,外侧 0.2mm。
二、道岔打磨的基本原则
由于道岔病害千差万别,所觉得了获得持续的、统一的、居中的光带,就必须采用先消除病害再使用统一覆盖的模式进行打磨。
三、作业环节
1、病害调查
在正式打磨前,有条件的状况下在打磨前一天,条件不含有的状况下在当天打磨作业前,由施工负责人会同设备管理方(本地工务段或城际车间),对道岔及其前后300 米线路进行调查。
病害调查的重点是钢轨波磨、侧磨、接头状况和光带。
必须明确病害的种类和深度(高度),方便针对性选择打磨模式和遍数。
由于高铁钢轨相对较好,钢轨常规病害基本没有,调查的重点应放在光带上,打磨施工队按附表三的形式摸清并填写各区段的光带状况。
2、针对性病害解决
2.1、根据病害调查的成果,对每组道岔制订对应的加打模式和遍数。
2.2、对于光带偏向内侧的区段,加打的模式选用 1#(+45°~+20°)和 3#(+21°~+11°),其中 3#模式打磨后痕迹距离钢轨内侧约 22mm,正好紧挨目的光带位置。
2.3、对于光带偏向外侧的区段,选用 2#(-8°~-15°)和 4#(-3°~-9°),其中 4#模式打磨后痕迹距离钢轨外侧约 25mm,也正好紧挨目的光带位置。
2.4、如内侧(或外侧)已明显凹下去了,加大后,光带可能会变得很窄,可在顶面选用适宜模式加打,以延展光带宽度。
2.5、如光带仅仅是偏宽,但没有明显偏向的状况,则不需加打。
3、正常全覆盖模式打磨
在针对病害加打之后,选用全覆盖模式进行持续打磨,对没有打磨后的道岔,采用 10
遍的方案(详见附表一):
1)1# (+45°~+20°)功率 70% 速度 7KPH
2)2# (-8°~-15°)功率 70% 速度 7KPH
3)3# (+21°~+11°)功率 70% 速度 7KPH
4)4# (-3°~-9°)功率 70% 速度 7KPH
5)5# (+3°~-10°)功率 70% 速度 7KPH
6)6# (+0.5°~-3°)功率 70% 速度 7KPH
7)7# (+7.5°~+4°)功率 70% 速度 7KPH
8)8# (+1°~-3°)功率 70% 速度 7KPH
9)9# (+18°~+5°)功率 70% 速度 7KPH
10)5# (+1°~+4°)功率 70% 速度 7KPH
对于近期已经打磨过的道岔,采用 6 遍的模式(详见附表二):1#、2#、3#、4#、5#、6#。
4、特殊区段规定
在尖轨一动到二动之间,只打磨外侧,内侧跳过。
四、作业质量规定
1、打磨后光带居中(以 60 轨为参考原则,参见下图,蓝色加粗部分为目的光带),光带位置在 R300 区域+5°~ -2°之间。
2、打磨后钢轨不得持续发蓝。
3、打磨后钢轨表面粗糙度:Ra max. ≤10µm(轨顶 R300 处)。
4、对线路上钢轨波浪型磨耗、钢轨肥边、马鞍型磨耗、鱼鳞裂纹等病害应进行打磨,打磨质量原则以下:
钢轨波磨:波长 0.03m—0.3m:波深不不不大于 0.04mm.
波长 0.30m—1m:波深不不不大于 0.2mm。
在 200Km/h 及以上的线路,钢轨纵向波深超标的比例不超出 10%,200Km/h 下列的线路,钢轨纵向波深超标的比例不超出20%,打磨后焊头平直度应达成:轨顶面垂直方向不大于等于 0.2 mm/1m,钢轨作用边无肥边。
5、打磨痕迹的最大平面宽度(以 60 轨为参考原则,参见下图):R13 区域 4mm;R80区域 7mm;R300 区域 10mm。
6、相连两段线路重叠打磨的区域不少于 10m。
7、打磨砂轮起落点必须精确,误差不超出 300mm。
附表一:十遍方案表
附表二:六遍方案表
附表三:道岔病害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