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 看不见的珍藏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不见的珍藏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蚀.刻画(shí) 抢购成癖.(pǐ) 令嫒.
(ài) 追溯.(sù) 销声匿.迹 (nì) 逊.
色(xùn) 蹩.脚(bié) 迷惘.(wǎnɡ) 寒噤.
(jìn) 毛骨悚.然(sǒnɡ) 喃.喃(nán) 瞳.
孔 (tónɡ) 疯癫.(diān) 熙攘.(rǎnɡ) 虔.
诚(qián) 卑鄙.(bǐ) 寒伧.(chen) 口髭.
(z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翘⎩
⎪⎨⎪⎧ 翘起翘首 (2)藏⎩⎪⎨⎪⎧ ɡ收藏ɡ宝藏 (3)省⎩
⎪⎨⎪
⎧ ɡ节省ɡ反省 (4)露⎩⎪⎨⎪⎧ 败露露富 (5)脉⎩⎪⎨⎪
⎧ 含情脉脉脉络 (6)角⎩⎪⎨⎪⎧ 角色号角
2.语境辨析法
(7)小强.(qiáng)很倔强.(jiàng),做事别勉强.
(qiǎng)他。
(8)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
(zā)一下。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 暴发户爆炸 ⎩⎪⎨⎪⎧ zhànɡ账本zhànɡ帐篷
⎩⎪⎨⎪⎧ 一幅画一副对联辐射 ⎩⎪⎨⎪⎧ 喘气揣测惴惴不安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流传·留传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传下来的”的意思。
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故事、消息等。
留传:指遗留下来给后代,多指具体物。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中国网事”记者通过法院相关人士了解到,这类流传(流传/留传)的所谓的“零成本”规避“国五条”20%个税的高招实不可取。
②这是首次大规模对西藏单个藏传佛教寺庙的壁画进行完整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数字记录,这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壁画的“永续”留传(流传/留传)。
(2)羞愧·惭愧
两者都有“感到羞耻”的意思。
羞愧:指羞耻和惭愧。
惭愧: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羞愧”比“惭愧”含义更丰富,程度更深。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洋“雷锋”丁大卫扎根中国,为改变我国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做事的事迹不仅让普通的中国人惭愧(惭愧/羞愧),更让一些官员们羞愧(惭愧/羞愧)难当。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长达4个多小时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终于伴着新年的钟声销声匿迹
....了,它给全国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
请说明理由:“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此处使用对象不对。
(2)国庆长假,不文明出游现象仍比比皆是
....,一部《旅游法》显然成不了治顽疾的速效药,这“病”还得靠平时自我“调理”。
(√)
请说明理由:“比比皆是”意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根据句意,运用恰当。
(3)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都不足为奇
....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请说明理由:“不足为奇”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后面不能带宾语。
(4)就像是滔滔不绝
....的江水,这里引来的旅游项目一个接着一个,长江文化园、汽车影院、国学堂等项目也正在洽谈推进之中。
(×)
请说明理由:这个成语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的样子。
形容口才很好,说话连续不断。
不能直接形容水流。
此处应换为“滔滔不断”。
(5)惨烈的车祸发生了,那场面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
这足以让每个交通参与者警惕!(√)请说明理由:“毛骨悚然”,解释为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该词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世界著名和平主义者——斯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地描摹。
主要作品: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探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战争本来就已经使德国经济凋零,但战胜国又强加给德国极为苛刻的《凡尔赛和约》,不仅大片土地人口丧失,还要负担巨额的赔款。
成为德国工业最大依靠的鲁尔工业区,1923年还被法比军队占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无奈的德国政府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我们履行它(和约)就是为了证明它不能履行”。
于是日夜赶印钞票,德国通货极度膨胀。
在经济危机之中,德国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
没有工作、没有粮食,走投无路。
小说以此为背景,表现了一位盲人收藏家对艺术的钟爱以及他和他的家庭的不幸。
[整体·感知]
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终生为自己的艺术珍藏而骄傲,将自己的晚年完全沉浸在拥有这些稀世珍宝的幸福感里,却丝毫不知他的藏品早已在严酷的生活现实中流失净尽,他拿给别人鉴赏的所谓画册只不过是一摞摞经过精心伪装的普通纸张而已。
盲人收藏家沉溺于一个自己所营造的精神世界而不能自拔,早已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充实而美丽。
老人的妻子和女儿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清醒的人,她们用柔弱的身体为老人支撑起一个虚幻的世界,以老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圆合着老人的梦。
作品着意突出老收藏家由热爱艺术而产生的幸福感,和现实的残酷形成对照,揭示出战争对人的生活的毁灭性打击。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2、3和第36、3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古玩商最初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到老人家中的?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去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于生意的艰难,古玩商人带着扭转生意受损的希望来到老人家中,希望能从老主顾身上捞取一些好处,体现了商人唯利是图的一面。
同时,对于老人那一笔可能存在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也有一种探其究竟的“寻宝”心态。
但在离去时,古玩商人心中却充满了对老人和艺术的敬畏之情,更有对先前拜访目的的一丝愧疚。
这些都是因为老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求,感染并打动了古玩商人,感受着纯粹心灵的力量,使他暂时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利欲争夺。
二、阅读课文第26~3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品读老收藏家在鉴赏名画时的细节描写,分析老收藏家的性格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到古玩商到来之后,迫不及待地抓住他的手臂,把他按在椅子上的动作;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取出《大马图》之后凝神注视的痴迷神情;复述作品细节时的了如指掌;摸索伦勃朗名画时指尖的细微敏感;在听到古玩商的称赞之后洋洋得意的快活样子,还显示出一股发自内心的深情……这一切细节刻画,显示出老人沉醉于艺术中的幸福感,表明老人视艺术如生命的执着。
三、阅读课文第3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文章结尾引用歌德说的话——“收藏家是幸福的人”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收藏家把满腔热情注入艺术追求中去,激情满怀地活在痛苦的现实云层之上,在战争带来的严酷环境中,以其纯粹明亮的精神力量给人们带来关于人生的美好希望。
这种“幸福”也让人产生对严酷现实的深刻反思。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阅读全文,分析小说的标题“看不见的珍藏”的丰富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不见的珍藏”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老人那些看不见的艺术收藏,二是指那些同老人家一样善良,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们的心灵。
5.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小说中那个古玩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古玩商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作为怜悯者的羞愧,因为他除了善意的谎言外,再没有其他的行动来安慰老人可怜的“收藏”了。
茨威格一次又一次地借怜悯者所造成的悲哀来呼唤人性良知的复归,尽管在他的小说当中几乎没有社会时代的影子,但他的小说在呼唤同情、仁爱与宽恕的主题上获得了永恒。
6.简要分析小说在情节设计上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设置悬念。
①古玩商强调“我这个老古玩商三十七年来从来没有遇见过的奇事”,引起“我”和读者的兴趣。
②老古玩商把扭转局面的希望放在了一个六十年以前的外省老主顾身上,可这个老主顾是个不属于现在时代的“罕见稀有的怪人”。
读者一方面和老古玩商一起心存希望,一方面对那个“古怪的、旧式的滑稽的人物”又产生了强烈的好
奇,同时对那些可能存在的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也有了一种探其究竟的“寻宝”的心理。
③外省小城平淡无奇、低级庸俗,增强读者的好奇,和古玩商一起充满了期待。
④老主顾竟然是个盲人,使读者吃惊不小,但他对古玩商的盛情邀请,使得读者的心理期待丝毫没有减损。
⑤站在一旁客气微笑静听谈话的老太太,突然哀求似的举起双手,用脑袋做了一个激烈的反对动作,还有她送我出门时忐忑不安提心吊胆的神情和结结巴巴的话语,以及她的女儿慌乱尴尬的神情和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言辞,使读者心生疑虑:这母女二人有什么样的难言之隐?难道事情会有什么变故?
(2)巧设伏笔。
在老人的女儿揭示出事情真相之前,作者已经为此安排下了伏笔。
老古玩商感慨生意艰难,想从往日的老主顾身上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曾说过“我们大部分老主顾早就被迫把他们的收藏拍卖掉了”,这已经为后文老收藏家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在查阅过去的订单资料时,老古玩商发现“他从一九一四年……以来”就“没有向我们订购”,这个细节也暗示了战争给人物的命运带来的变化。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伏笔照应
本文在叙述故事情节时,多处运用了巧妙的伏笔照应,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比如叙事者回忆过去与收藏家书信往来时,描述了收藏家喜欢用“从来信裁下来的没写字的白纸和翻转过来的旧信封写信”这样一个细节,表面上表明“一个不可救药的外省人生性小气和节约成癖”。
实际上为后文写收藏家节衣缩食穷尽毕生精力和财力收藏心爱的艺术品埋下了伏笔。
作者通过这样的伏笔照应让我们一方面被老人对艺术品执着的追求所感动,同时也深深地体会了现实的冷酷及这位老人的家庭实际的凄苦和说不尽的酸楚,从而很好地表达出了小说反战的主题。
2.写法指导
伏笔照应“三注意”
(1)有伏必应,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
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如果伏笔前后贴得太近,反而使文章显得呆板,读来枯燥无味。
3.迁移应用
请用“伏笔与照应”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着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那是一种寻觅和期盼之光。
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有话语交代。
众人一阵迷惘。
他们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她的遗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
秘书递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面装有她批阅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
大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
是想得到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
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府最高官员的内心奥秘呢?
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至床沿。
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着的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溘然长逝了。
记者轻轻地为她放平枕头。
这时人们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
大家打开一看,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
“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已经脱落了两颗……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善意的欺骗深沉的控诉
双目失明的老收藏家要古玩商参观他穷尽一生积蓄的艺术收藏。
在和古玩商的交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收藏家内心因对古玩的执着而产生的幸福感。
但在物价飞涨、家境每况愈下的困窘中,他的妻女为了一家人和四个在战争中失去父亲的孩子能够活下去,早已悄悄地把这批收藏变卖一空,而老收藏家的家人为了让老收藏家不受到打击,求助于古玩商,而带着自己私利来“拜访”老收藏家的古玩商最终感动于老收藏家的执着和他家人对他的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用善意的欺骗完成了老收藏家的梦想。
而老收藏家的“喜悦”和现实的残酷形成对照,有力地控诉了那个动乱鄙俗的社会和毁灭艺术的时代,从而凸现了一战带给人们的巨大的危害性。
【应用角度】“执着”“善意的欺骗”“爱”“反战”等。
2.精彩应用
古往今来。
历史沿革,人类留下了一页页“汗”的创业史、“血”的奋斗史,英雄在创造历史,凡人也在创造历史,于是历史的车轮才不断滚滚向前,这就是人类的“执着”。
执着于改革,则能兴盛;执着于奋斗,则获成功;执着于创新,则有发明;执着于登临,则览名胜;执着于求知,则得渊博!
只要执着,世界便永远长新。
鲁迅先生赞叹吃蟹的第一个人是勇士,为人类发现了一种佳肴,这是一种执着;达尔文周游世界,创立进化论学说这是一种执着;双目失明的老收藏
家,穷尽一生,搞艺术收藏,体会到他内心因为对古玩的执着而产生的幸福感。
执着有大有小,但只要执着于新生事物,执着于真理,那么无论匹夫走卒,还是王后公卿,他们都是平等的执着者,对于他们,执着永报以鼓励的笑颜。
他们的精神也将超越身份、地位、时间、空间而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