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综合活动:桔子的秘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综合活动:橘子的秘密
[教材分析]
秋季,又到了橘子上市的季节。

橘子,是一种极为普通又常见的水果。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小的橘子却隐藏着许多小秘密,吸引着孩子们去关注。

那天,姚姚带了几只连着枝叶的橘子,放在了班里的自然角上,还得意地告诉小朋友,“我和爸爸妈妈去西山采橘子的,我爬到橘子树上呢!可好玩啦!”原来,双休日里,姚姚和爸爸、妈妈去苏州市郊的西山体验了一回采摘橘子的快乐。

还有一天,幼儿园给小朋友准备了餐前水果——橘子,当我忙着在给小朋友剥橘子时,一不留神,橘子皮里的汁水就溅到了眼睛里,辣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曈曈看见了,忙跑过来安慰我,还说,“老师,妈妈说,剥橘子要离眼睛远远的!”就在小朋友吃橘子的时候,又有好几位跑来向我报告,“老师,XX把那个‘茎’都扔掉了,不吃!”“老师,‘茎’是有营养的,不能扔掉,对不对?”……有了这么多来自于孩子的,围绕着“橘子”而产生的生动又有趣的素材,何不就来组织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来探索一下关于橘子的秘密呢?于是,适合于中班幼儿的综合活动——“橘子的秘密”就这样自然地生成了。

在这个活动之前,关于“橘子”的教学活动已有很多,最普遍、最常见的就是把它定位于科学活动“认识橘子”,在活动的组织中往往都局限于对事物单纯的认知。

而在这一个综合活动中,橘子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探索活动的中心,同时又通过这小小的橘子,挖掘出了更多潜在的教育机智,从而来调动起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

在整个活动的组织中,看似自然而随意的一种状态,其实却是有许多饶有趣味的环节贯穿着,诸如:“递加条件猜谜”、“点数橘瓣”、“向成人寻求帮助”等等,孩子们会在一种亲切、随和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地探索,自由自在地表达,轻轻松松地交往。

各领域的内容也会在活动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孩子们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在游戏中完成的。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探索并发现橘子的秘密。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并乐于积极地表达探索的结果。

3、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大胆、主动地寻求帮助。

[教学重点]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此综合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小小的“橘子”为切入点,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并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去感受丰富而有趣的探究过程和多种多样的探究方法,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探究之后,幼儿有表达的欲望,适时鼓励幼儿通过交流来梳理头脑中的信息,“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

[教学难点]
从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动手能力来分析,此教学活动的难点有以下两个:
1、难点之一:用什么方法来正确点数橘瓣。

因为橘瓣呈环形排列,不是幼儿以往所接触到的“按一定顺序点数”的常规点数方法。

2、难点之二:结合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动手尝试:从橘子的哪个部位入手来剥开橘子最为方便。

[教学过程]
1、引起兴趣:
——出示魔术盒,盒子里装有一种水果,请幼儿来玩“猜一猜”的游戏,猜猜魔术盒里装的是什么水果。

(1)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猜一猜是什么?
(2)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要剥开皮才能吃,继续猜一猜是什么?
(3)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要剥开皮才能吃,剥开以后里面是一瓤一瓤的,像小月亮一样的,猜猜到底是什么?
——揭示答案:魔术盒里的水果是橘子。

(设计意图:活动一开始,就以魔术盒的出现引出了一个有趣的猜谜活动。

与以往的猜谜活动不同,这是一个逐渐递加条件的猜谜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猜谜方式既新奇有趣,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刺激孩子们积极地、连贯地、持续地思维活动,而且还锻炼了孩子们分析、判断的能力。

当老师说“是
一种有点圆的水果”时,孩子就会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水果的外形特征来考虑,在脑海中搜索“圆”的水果;当老师继续提出第二个条件“要剥开皮才能吃”时,就需要幼儿把前后两个条件合并加以考虑。

到老师继续提出第三个条件时,孩子们又会在可能产生的答案中运用比照、排除的方法来寻求谜底。

所以,小小猜谜活动引发幼儿浓烈的兴趣,思维也是越发活跃。


2、观察橘子的外表:
(1)每人一只橘子,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玩玩,发现橘子有什么秘密。

(2)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发现的橘子的秘密告诉大家。

3、剥橘子:
(1)橘子怎么剥开呢?请幼儿自己动手试试看。

(2)请幼儿介绍自己剥橘子的方法,鼓励幼儿学习同伴剥橘子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剥橘子看似容易,但要寻求一种好又快的方法,也是需要孩子动一动脑筋,动一动手的。

在和同伴的交流、比较中,可以相互学习到很多好方法。


4、点数橘子里的瓤:
(1)请幼儿用又快又好的方法数出自己的橘子里有多少橘瓣。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点数方法。

(3)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向别人请教点数橘瓣的好方法。

(4)请幼儿把自己学习到的点数橘瓣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点数橘瓣是这个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因为橘瓣呈环形排列,没有起点和终点,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正确进行点数呢?这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是具有挑战性的。

所以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先让幼儿独立思考并探索点数的好方法,之后又鼓励幼儿去向别人(包括老师和同伴)请教好方法。

这样一来,能力弱的孩子也有了学习好方法的途径,而能力强的幼儿可能获得的就远不止是一种点数方法。

这正符合了“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及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5、品尝橘子:
(1)品尝自己的橘子,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橘瓣里面有什么?
(2)可以和同伴交换着吃,说说味道一样吗?
(3)橘瓣上剥下来的白色的东西是什么?(经络)它有用吗?可以吃吗?尝尝味道。

(经络可以帮助消化)
(4)小结:橘子的味道酸酸甜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很有营养,橘瓣上的经络又有帮助消化的作用,橘子真是一种不错的水果。

(设计意图:在边品尝边讨论的过程中,很轻松自然地帮助幼儿丰富诸如“经络”、“维生素C”等与橘子有关的科学小知识。


6、游戏:变变变
(1)魔术盒又变出了三样东西,其中只有一样是橘子变成的,请幼儿猜猜是哪一样?
A、柠檬干
B、胡萝卜汁
C、陈皮
(2)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橘子变成的,说说理由。

(3)请幼儿品尝陈皮,说说你吃过这种东西吗?它是什么?味道怎么样?
(4)揭示答案:陈皮才是橘子变成的。

(5)请幼儿想一想陈皮是橘子的哪一部分变成的?告诉幼儿橘子皮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就变成了陈皮,陈皮是一种蜜饯,也有开胃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也同样体现了学习、探究的趣味性。

有的孩子从颜色上来判断,认为胡萝卜汁和橘子的汁水颜色接近,它应该就是橘子变的;有的孩子从形态特征来判断,认为柠檬干看上去还和橘子有点儿相似,它才是橘子变的。

至于陈皮,经过加工后已很难发现它和橘子的皮有什么联系。

这样的“猜一猜”活动,目的在于给孩子设疑,激发孩子多角度思考。

老师很巧妙地选择提供了这三样东西:胡萝卜汁、柠檬干、陈皮。


7、秋季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橘子又好吃又有营养,能不能多吃,为什么?(多吃了橘子容易“上火”,特别是小朋友不能多吃橘子。


8、鼓励幼儿把陈皮和橘子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并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舞。

(背景音乐:《喜刷刷》)
(设计意图:结尾部分其实是一个延伸活动,关于“上火”的讨论,也是孩子生活经验的流露和反馈。


[教学反思]
首先,在整个活动中,追求一种自然、和谐、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活动环境的布置上,特意把孩子的几张课桌合在一起,仿佛是一张大大的餐桌,老师和孩子们就围坐在桌边。

在宽松的环境之中营造着一种轻松、自然的探索和交流的氛围。

老师和孩子的距离特别接近,老师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彼此时时都有眼神的交流,语言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

无论是在做游戏,还是在提问时,或是在引导孩子探究时,老师都特别注意到自己的语气,娓娓道来,循循善诱。

在探究橘子的秘密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点点滴滴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耐心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随时和孩子交换自己的看法。

同时,活动过程各环节的连接,也注重自然、流畅,随机发展,而决不刻意地牵引孩子的思维。

如:关于“橘子的蒂”这个知识点的出现就随幼儿的观察而自然引出。

有可能孩子在“观察橘子的外表”这个环节就已发现了这个秘密,而也有可能孩子是在“剥橘子”这个环节中,即在孩子剥的过程中才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随时把握教育时机。

其次,教学活动过程充满趣味性。

如:活动一开始呈现的递加条件的猜谜方式,新颖有趣。

再如:在“猜猜什么东西才是橘子变出的”环节中,巧妙地选取了三样与橘子某个特征近似的物品,也同样体现了强烈的趣味性。

这些在前面“教学过程”中“设计意图”里已有表述。

再次,尊重幼儿,满足孩子探索的欲望。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探索、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就说“剥橘子”这一活动,每个幼儿都尝试着用自己认为的好方法来快速地剥开橘子。

在和同伴交流剥橘子的方法时,有的说是用嘴咬开皮的,有的说是用手指抠开硬硬的橘蒂部分,有的则找到了橘子底部软软的又凹进的部分作为突破口。

老师没有轻易地否定孩子的方法,而是充分地肯定孩子自己动手,很能干,并鼓励孩子可以通过比较选用合适的方法。

这样做,既是充分尊重孩子,也是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予以肯定。

最后,注重师生的互动以及幼儿和周围环境的互动。

互动为幼儿交流信息,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平台。

而及时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互动,更促使孩子主动地交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如:在“点数橘瓣”这一环节中,当有的孩子一时没有点数橘瓣的好方法时,老师就鼓励孩子可以去向来听课的老
师请教点数的方法。

通过寻求帮助,有助于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当然,点数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一个答案,老师也并没有特意去验证点数的结果,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这种方式的互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

幼儿还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反馈回来,与同伴分享。

应该说,通过有效的互动,孩子体验到了交流、交往和分享的多重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