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三)
【教学目标】
1.知道余数的定义及其表示的方法。
2.学会用文字、简便的符号表示余数。
3.能自己分析出可凑整除法和带余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精确把握余数的概念;
2.学生从自己经验出发,体验可凑整除法和带余除法的方法和思想。
【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引入新课
–利用图形等形象方法复习余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安排情境,教授可凑整除法与带余除法。
3.拓展探究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验证做题时可用可不用带余数的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场景,创设新情境,总结可凑整除法和带余除法的本质区别并加以探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1:复习上节课内容
教师通过四则运算,复习上节课学生所学的能够整除和带余数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回忆余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学环节2:引入新课
步骤1:复习余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1.在黑板上画出若干个寓意明确的图形,教师提问:“这些图形中每一
份拿不足3份的都有多少份?”学生一起思考回答。
2.教师将这个“不足3份”的概念归纳为“有余数”的概念,并以此向学生
复习“余数”。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含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从中找到可作为余
数的部分,并借助图形等手段进行解释。
步骤2:安排情境,阐述可凑整除法
1.教师设计数学游戏情境,让学生用碎板、石头等物品来模拟实际装料、
配方等过程,体验凑整可除法的前提和步骤并总结记录。
2.向学生提出:“除以2和除以3哪一个更容易算?”教师带领学生从数
量关系、计算顺序等方面比较可凑整除法与手算法的异同和便利性。
步骤3:安排情境,阐述带余除法
1.通过课堂视频和图片,展示实际生活中出现带余效应的场景。
2.讨论怎么标注、表达、计算带余数,并提出教师自己主导讲解探讨。
教学环节3:拓展探究
步骤1:分析做题时可不用带余数的情况
教师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自我选择是否带余数来验证答案,并就可
不用带余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表述。
步骤2:总结可凑整除法和带余除法的本质区别
教师让学生归纳、对比、思考、讨论,分析总结可凑整除法和带余除法的两个
本质区别,并用图示和文字加以表述。
【教学流程】
时间设计实施
5min 师生互见进入教室,老师与学生互道“早上好”
10min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观察上节课作业解答情况,区分能够整除和不能整
除的题目
25min 安排情境,阐述可凑
整除法教师通过游戏情境、漫画视频等方式阐述可凑整除法的概念及用途
25min 安排情境,阐述带余
除法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场景,诱发学生对带余除法的了解和感性认识
30min 拓展探究让学生探究可否在算除法时不必须带余数这个概念15min 总结和对答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思考,总结今天的主要内容,检
查学生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余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可凑整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方法和思想
【教学内容】
概念和表示
余数的定义及其表示的方法。
可凑整除法
利用图形等形象方法复习余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安排情境,教授可凑整除法与带余除法。
带余除法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验证做题时可用可不用带余数的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场景,创设新情境,总结可凑整除法和带余除法的本质区别并加以探讨。
【作业布置】
1.完成教师课堂指导后的课本练习;
2.准备好明天配发的家庭作业并在课前做好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