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题 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设计
rfid设计方案
RFID设计方案概述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对物体进行识别与追踪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医疗、交通等领域,实现了自动化、高效率的物流管理和智能化的产品追踪。
本文将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的设计方案。
基本原理RFID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标签(Tag)和读写器(Reader)。
标签由芯片和天线组成,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
读写器用于与标签进行通信、读取标签的数据以及写入数据到标签中。
RFID技术基于电磁感应,读写器会向标签发送电磁信号,标签接收到信号后,利用接收到的能量激活,然后向读写器发送数据。
RFID系统设计方案硬件设备1.RFID读写器:选择适合应用场景的RFID读写器,需考虑读取距离、读取速度以及支持的标签类型等因素。
2.RFID标签:选择适合应用场景的RFID标签,需考虑标签的尺寸、存储容量、耐用性以及与读写器的兼容性等因素。
3.天线:天线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和尺寸,以确保良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4.RFID中间件软件:中间件软件用于管理和处理RFID系统中的标签数据,包括数据的读取、存储、分析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
系统架构与流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的设计方案:1.标签数据编码:将需要追踪的物体附着RFID标签,并将相关数据编码到标签中,例如物体的序列号、批次号、生产日期等。
2.读写器与标签通信:读写器向附近的标签发送电磁信号,标签接收到信号后激活并向读写器发送存储的数据。
3.数据读取与处理: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发送的数据后,将数据传送给中间件软件进行处理。
中间件软件可对数据进行过滤、分析、存储等操作。
4.数据存储与管理:中间件软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
5.业务应用集成:RFID系统的数据可与企业的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例如物流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
RFID读卡器射频电路设计
RFID读卡器射频电路设计射频识别技术(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基于雷达技术发展而来的识别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无线电磁波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从而获取相关数据并实现目标识别,RFID技术是微波技术、密码学以及无线通信原理等众多学科知识交叉的新兴产物,其应用领域覆盖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铁路物流运输控制管理及工业自动化监控等众多领域。
RFID系统按照工作频段可以划分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930MHz)和微波(2.4GHz以上)等几类。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天线和阅读器组成。
一、读卡器读卡器一般由射频信号处理模块、基带信号处理模块、控制单元以及和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模块等组成,其结构。
射频信号处理模块主要实现三大功能:一是通过天线发射足够功率的射频电磁波,以激发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二是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然后将已调制的信号数据转化为电磁波传送给标签;三是接收并解调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
为了处理往来于应答器的两个方向上的数据流,射频信号处理模块有两个不同的信号通道,传送到电子标签中去的数据通过发射电路分支,而来自于电子标签的数据通过接收电路分支处理。
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与上层应用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应用软件发来的命令;控制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信号的编码与解码。
对于某些特定系统还有以下的附加功能:执行防碰撞算法;对电子标签与读卡器之间要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进行电子标签和读卡器之间双向的身份验证。
二、射频信号处理单元电路读卡器的发射信号功率远大于电子标签反向散射回来的信号,而且与接收信号同频率,这样如果大功率的反射信号漏泄到接收电路就会使接收电路各个部分的器件饱和,导致读卡器对接收信号无法解调,因此射频信号处理模块的技术指标好坏会直接影响到RFID系统的质量水平。
为射频前端电路结构示意图,射频信号处理模块一般包括两大单元:一是基带信号调制发射模块电路,它由锁相环电路、混频调制电路、滤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几部分组成;二是射频信号解调接收处理电路,它由差分放大电路,零中频解调电路以及相应的滤波电路构成。
2010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2010年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课组A、B题时间:2010-09-17 06:17来源:未知作者:张老师点击: 207次竞赛前请仔细阅读本网站竞赛通知栏的 2010 年山东大学生高教社 XILINX 杯电子设计竞赛规则和纪律 A题瞬态响应测试仪【本科组】一、任务要求采用指定的 FPGA 实验平台(含 EXCD-1 开竞赛前请仔细阅读本网站竞赛通知栏的“2010年山东大学生“高教社&XILINX杯”电子设计竞赛规则和纪律”A题瞬态响应测试仪【本科组】一、任务要求采用指定的FPGA实验平台(含EXCD-1开发板)设计一个二阶系统动态响应测试仪,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图 1二、要求1. 基本部分(1)设计并制作保证二阶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一组±12V直流电源及FPGA实验平台供电电源。
(2)安装并调试好图2所示的二阶电路系统。
(3)设计并制作输出1V的直流阶跃信号源,要求阶跃信号的上升时间小于0.5uS,输出直流信号电压的值在1±0.1V内。
(4)当给该二阶系统加入1V的阶跃信号时,显示并测量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峰值时间tp,测量误差小于5%。
(5)显示并测量二阶系统的超调量σp,测量误差小于5%。
(6)显示并测量二阶系统的调节时间ts(取δ为±2%),测量误差小于5%。
2. 发挥部分(1)要求直流信号源输出0.5V~1.5V步进可调,步进大小为0.1V。
(2) 要求显示二阶系统瞬态响应曲线。
(3)进一步提高测量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精度。
(4) 利用FPGA端口,设计一单脉冲信号源,要求脉冲宽度为0.1uS~1000uS范围内可任意设置。
(可不考虑脉冲源的带负载能力大小)(5) 利用FPGA设计一个频率为100kHz,要求误差小于2%;幅值为2±0.1V的三角波信号。
(6)其他。
三、评分标准项目满分基本要求设计与总结报告:方案比较、设计与论证,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图及有关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仪器,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分析。
基于RFID的打卡器和射频卡设计
输入到Rx脚的13.56
ASK调制信号中解析出
图8打卡程序流程囤
IS014443一A副载波信号。正交调制器使用两个不同
万方数据
.22.
仪表技术
译,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1.
2012年第5期
Rc500复位和初始化,再寻卡、选卡、认证,实施打卡、 读卡、加值、减值、暂停、改变分区等。 读卡程序流程如图9所示。系统初始化后,先检 测是否为位周期,如是位周期则保存数据,再查找数 据,经cRC校验后.发送数据。
上工
2012年第5期 3。2天线电路设计
仪表技术
+5V C15 104 U2 C1+
V+
・21・
本设计选择了直接匹配天线(天线线圈电路见图 3),为了驱动天线,MF—Rc500通过TXl和Tx2提供
13.56
C】8 VCC GND T10UT R1IN R10UT 16 15 14 13 12 11 10 9 104
作者简介:陈世夏(1957一),男,副教授,从事电子技术教学。
万方数据
・20・
仪表・技术
2012年第5期
小,便于携带,硬件成本低,设计简单,且Ic芯片内含 加密控制逻辑和通信逻辑电路,数据保存期为10年, 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可靠性高。 1.2.2控制芯片选择 控制芯片选用sTC89C52Rc单片机,具有加密性 强,超强抗干扰,超低功耗,高速,低价等优点。并且 51单片机已经广泛应用,系统成熟稳定。 2理论分析与计算 2.1’无源射频卡工作原理 无源射频卡所需要的能量必须由打卡器供应,打 卡器向Ml射频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 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打卡器发射的频 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 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 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 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 V时,此电容可作为 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 或读取打卡器的数据。
RFID与射频卡介绍
批量识别能力较差
相对于RFID,射频卡的批 量识别能力较弱。
环境适应性较差
射频卡在某些复杂环境下 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适用场景分析
物流跟踪
利用RFID技术快速批量识别货物,提高物流效率。
资产管理
通过RFID标签追踪资产位置和状态。
适用场景分析
• 门禁系统:利用RFID非接触式识 别的特点,实现快速安全验证。
适用场景分析
公交刷卡
利用射频卡技术实现公交支付功 能。
身份识别
通过射频卡进行身份验证和门禁 控制。
简单的数据采集
在某些简单应用场景下,射频卡 可以满足数据采集需求。
05 RFID与射频卡的发展趋 势与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标准化
随着RFID技术的普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各行业 协会正在制定更加统一和规范的技术标准,以提高互通性 和降低成本。
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挑战, 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法律法规制定,保障用户权益。
技术标准与互操作性
目前RFID技术标准尚未统一,不同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有待提高,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标准化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RFID与射频卡的优缺点 比较
优点比较
非接触式识别
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 传输,无需直接接触即可识别目 标。
快速批量识别
RFID系统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优点比较
• 环境适应性:RFID标签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各种 环境下工作。
优点比较
成本低
射频卡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
rfid考勤课程设计
rfid考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RFID(无线射频识别)考勤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特点;掌握RFID考勤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学会使用RFID考勤设备进行日常考勤操作;能够对RFID考勤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RFID技术概述: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特点,让学生对RFID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RFID考勤系统组成:讲解RFID考勤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RFID标签、读写器、天线和考勤软件等。
3.RFID考勤系统工作原理:详细介绍RFID考勤系统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了解考勤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4.RFID考勤设备使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RFID考勤设备进行日常考勤操作,包括员工打卡、数据查询等。
5.RFID考勤系统维护与故障排查:讲解如何对RFID考勤系统进行维护和故障排查,以保证考勤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考勤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RFID考勤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RFID考勤设备,加深对考勤系统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RFID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基于rfid射频课程设计
基于 rfid射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和应用领域。
2. 学习并掌握RFID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如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台系统。
3. 了解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实例,认识其在智慧生活、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RFID实验设备,完成基础的数据读写和标签识别实验。
2. 学会使用RFID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与同学共同完成项目实践,提高沟通与协作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RFID技术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安全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RFID实验操作,并正确解释实验结果。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RFID应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积极的探索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原理:介绍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能量捕获、数据传输、标签与读写器的通信过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射频识别技术概述”2. 硬件组成:讲解RFID系统的各个硬件组件,如标签、读写器、天线等,并介绍其功能与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RFID硬件系统”3. 软件应用:学习RFID系统的软件平台,包括数据管理、标签管理以及系统配置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RFID软件平台与应用”4. 实践操作:开展RFID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包括数据读写、标签识别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RFID实验与实践”5.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RFID技术在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了解其实际应用场景。
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设计
10 62液 晶屏接 受 A 8 C 2传输 的信 息后 ,显 示射频 卡的相关 信 T9 5
息。
13 c edr 件 .IR a e 软 此 软 件是 射 频 卡 与 打 卡 器 和 计 算 机 联 系 的 软 件 , 有 设 定 密 码 , 具 修
≯一 蔷
一藏
…~
…
…
一
啦 _…
~
一
_ … l_ ¨
1
耄 隧。 。 塑 一_
图 2系 统 总框 图 11射 频 卡 .
■
图 3主 要 流 程 图
图 410 6 2液 晶 显 示 器 电 路
u6
选 择 使 用 的射 频 卡 的 核 心 是 Mi r1 C¥ 0系 列 微 晶 片 , 内部 包 f e 5 a I 其 括 1 B高 速 E P O 数 字 控 制 模 块 和 一 个 高 校 射 频 天 线 模 块 。卡 片 K E R M、
3电 路 设 计 .
采用 了 A 8 C 2处 理器 电路 、 C 0 T9 5 MFR 50外 围电路 、 X2 2外 围 MA 0 电路 、6 2液 晶 显 示 器 电路 如 图 4所 示 和 自制 稳 压 电 源 电 路 图 如 图 5 10
所示 。
… … 地 毙 一 一 …… 耍二 一 ~ 辫
0 引言 .
射 频 卡 是 根 据 射 频 电 磁 感 应 原 理 制 作 产 生 的 。 它 的 读 写 操 作 只需
将卡片放在打卡器附近一定 的距 离之内就能实现数 据交换 ,无需任何 接 触 , 用 中 非 常 方 便 、 捷 , 易 损 坏 。因 此 , 公 交 、 使 快 不 在 门禁 、 园 、 事 校 企
rfid门禁考勤系统课程设计
rfid门禁考勤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了解门禁考勤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明确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学生掌握RFID门禁考勤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了解系统搭建的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RFID门禁考勤系统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和优化。
2. 学生能运用编程软件进行门禁考勤系统的数据读取、处理和存储,实现基本的功能需求。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实践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系统设计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网络道德观念,遵循法律法规。
3. 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选修课程,结合实际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RFID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门禁考勤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系统硬件组成:RFID标签、读写器、天线、服务器等- 系统软件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2. 实践操作:- RFID门禁考勤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编程软件的使用:进行数据读取、处理和存储- 系统优化与维护:针对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性能优化3. 教学大纲:- 第一周:RFID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场景,门禁考勤系统概述- 第二周:系统硬件组成与选型,解读相关教材章节- 第三周:系统软件设计方法,分析教材中的实例- 第四周:实践操作:系统搭建、编程与调试- 第五周:系统优化与维护,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4. 教材章节关联:- 第六章: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第七章:传感器与执行器- 第八章: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 第九章:综合项目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掌握RFID门禁考勤系统的相关知识。
rfid考勤课程设计
rfid考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考勤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RFID考勤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端处理系统。
3. 学生能够了解RFID考勤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及其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RFID考勤系统。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使用RFID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共同完成RFID考勤系统的搭建和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培养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爱好。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分享经验,培养集体荣誉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RFID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进一步学习信息科技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RFID技术概念:讲解RFID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地位。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RFID工作原理:阐述RFID系统中的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端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RFID考勤系统组成与应用:介绍RFID考勤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用场景及其优势。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RFID设备操作与维护:教授RFID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维护技巧和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RFID考勤系统的搭建和测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6.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RFID考勤系统的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教材章节:第四章7. 小组讨论与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RFID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实习)项目步骤及要求设计(实习)项目名称(一)1、内容:基于RFID的智能汽车安全防盗系统2、要求:1设计汽车安全防盗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实习)项目名称(二)1、内容: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仓库管理系统2、要求:1设计仓库管理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实习)项目名称(三)1、内容: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停车场管理系统2、要求:1设计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实习)项目名称(四)1、内容: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设计2、要求:1设计读写器的各项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实习)项目名称(五)1、内容:基于射频识别的门禁系统设计2、要求:1设计门禁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设计(实习)项目名称(六)1、内容:基于射频识别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设计2、要求:1设计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实习)项目名称(七)1、内容:射频识别技术的防碰撞问题的研究2、要求:1设计防碰撞问题的原理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实习)项目名称(八)1、内容:基于射频识别的煤矿人员考勤定位系统设计2、要求:1设计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实习)项目名称(九)1、内容:射频识别技术在枪支等重要物品监管中的应用2、要求:1设计监管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实习)项目名称(十)1、内容:基于射频识别的设备巡检系统设计2、要求:1设计设备巡检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设计(实习)项目名称(十一)1、内容:基于射频识别卡的智能饮水机控制系统设计2、要求:1设计饮水机控制系统的功能2画出系统的总体框图3对功能进行详细设计。
RFID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 11-1 什么是RFID? RFID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RFID 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首字母缩写,意为射频识别。
RFID技术通过射频信号对电子标签自动识别,是物联网技术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
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应用系统软件组成。
1-2 简述RFID的工作原理。
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域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1-3 简述RFID系统的电感耦合方式和反方向散射耦合方式的原理。
在电感耦合方式中,读写器将射频能量束缚在读写器电感线圈的周围,通过交变闭合的线圈磁场,沟通读写器线圈与射频标签线圈之间的射频通道,没有向空间辐射电磁能量。
而反方向散射耦合方式中,读写器将射频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出去,标签线圈与读写器线圈通过射频信号双向通信。
习题22-1 说明电磁波产生的基本原理。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
这样,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激发,交替产生,并以一定速度由近及远地在空间传播。
2-2 什么是天线? 对天线性能的要求有哪些?用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称为天线。
对天线性能的要求:(1)天线应能将导波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变为电磁波能量。
(2)天线应能使电磁波尽可能集中于确定的方向上,或对确定方向的来波最大限度地接受,即天线应具有方向性。
(3)天线应能发射或接收具有规定极化特性的电磁波。
(4)天线应具有足够宽的工作频带。
2-3 简述磁场耦合式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磁场耦合式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交变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较强的磁场,磁场穿过线圈的横截面和线圈周围空间,可以把读写器与电子标签耦合起来,读写器通过磁场耦合方式与标签实现通信。
RFID射频识别器的设计与制作
3 - 3录入程 序 以及 输 入 条码
焊 好P C B 板后 , 通过P C B 板 上 的 US B 端 口与 计 算 机 联 接 , 运 用
I AR E mb e d d e d wo r k b e n c h 修改程序 , 当修改好 程序后 , 运 用
Ms p F e t . e X e 进行 下载。 再 把 需 要 的条 码依 次放 入 RF I D 射 频 识 别 器
智能识别( RF I D) 技术是近年来 随着无线 电技术和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普及应用而 出现的一项先进的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 使 高效率的 自动识别 。
3 . 1准备 焊接
我 们首 先 需 要做 的是 为 焊 接 做 好准 备 , 所 以我 们 需 要准 备 电烙 手 工焊 接 的 工具 和材 料 。
中。
4系 统调 试
在系统调试 中, 主要检 测射频 信号, 也就是高频振荡器 的输出 信号 , 其信 号在 电路输 出端进行检测 , 检测波形如 图7 所示频率 、 波
形 及幅度 , 可 用 UTD 2 1 0 2 C E X型数 字 存 储 示 波 器 进 行 测 定 。
检测输出信 号的频率应为 1 3 . 5 6 MHz , 输出信号的幅度( 峰 一峰 值) 应为3 V P - P 左右。 如果信号 的频率有误差 , 可在 C 1 5 上 并联一 只
设计 开 发
R F I D射频识别器的设计与制作
王 刚 吴 杰
( 四川信 息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四川 广元 6 2 8 0 4 0 )
摘要 : 射频 识别RF D( R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 系统, 作 为一种 非接 触 的 自 动识 别, 它是利 用无 线射频技 术对物 体对 象进 行 非接 触 式和即 时 自动识 别的 无线通信信 息 系统 。 射频 识 别 系统 由阅读器 和应答 器两部 分组成 , 主要 是 实现 阅读 器和应答 器之 间的信 息传送和 能量传 送 。 本课 题制 作 的是 智能 识 别 系统 。 关键 词: 射频 识别 阅读 器 应答 器 中图分 类号: T P 3 9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 — 9 4 1 6 ( 2 0 1 6 ) 1 1 - 0 1 5 6 — 0 2
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 专题9-基于Arduino的RFID打卡装置 - Arduino平台及配置
28
代码编写
Adafruit_SSD1306 display(xianshi_reset);
void setup(){ pinMode(fengmingqi,OUTPUT); pinMode(LED_one,OUTPUT); pinMode(LED_two,OUTPUT);
7
03
第三部分
图形化编程软件
arduino IDE软件的
PART 03
安装
8
图形化编程软件arduino IDE软件的安装
为了进行本项目,首先安装图形化编程软 件arduino IDE软件何USB驱动软件,该驱 动软件可以把写好的代码上传到arduino uno r3开发板上进行测试。 接着需要验证电脑和arduino uno r3开发板 之间的连接情况,把arduino uno r3开发板 连接USB下载线后接入电脑USB口上,然 后点开“设备管理器”的“端口”来验证开发 板与电脑连接是否成功。点击运行 “arduino1.8.5.exe”,如图所示。
30
代码编写
display.setTextSize(2); //设置
//第一行显示的位置和内容
display.setCursor(5,0);
display.print("Swipe card:");
//第二行显示的位置和内容
display.setCursor(40,25);
display.print("CYS");
31
代码编写
delay(1000); digitalWrite(fengmingqi,LOW); delay(1000);
射频识别中的标签设计与制作
射频识别中的标签设计与制作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供应链追溯、智能交通等领域。
而在RFID系统中,标签的设计与制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射频识别中的标签设计与制作的相关问题。
一、RFID标签的基本原理在了解标签的设计与制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RFID标签的基本原理。
RFID标签由芯片和天线组成,芯片用于存储和处理数据,而天线则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当标签靠近读写器时,读写器会向标签发送电磁波,激活标签的芯片,从而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二、标签的设计考虑因素在设计RFID标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尺寸与材料:标签的尺寸和材料直接影响着标签的适用场景和读取距离。
一般来说,尺寸较小的标签适用于贴在物品表面的应用,而尺寸较大的标签适用于挂在物品上的应用。
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标签的耐用性和环境适应性。
2. 天线设计:天线是RFID标签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标签的读取距离和方向性。
天线的设计需要考虑标签的尺寸、频率、工作环境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读取效果。
3. 芯片选择:不同的RFID芯片有不同的功能和存储容量,因此在设计标签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芯片。
一般来说,高频RFID标签适用于近距离读取,而超高频RFID标签适用于远距离读取。
三、标签的制作过程标签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芯片编程:在制作标签之前,需要先将芯片进行编程,设置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和存储数据等信息。
这一步需要使用专门的编程设备和软件。
2. 天线制作:天线的制作需要使用导电材料,如铜箔或铝箔,通过印刷、切割等工艺将导电材料制成特定形状的天线。
制作好的天线需要与芯片连接,形成完整的标签。
3. 封装与封装:将芯片和天线封装在合适的材料中,以保护标签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封装材料包括塑料、纸张等。
4. 测试与质量控制:在标签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标签的正常工作。
D甲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
目录摘要 (3)1 系统方案及其比较论证1.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1.2各模块方案论证比较与选择 (5)1.2.1、调制方式选择 (5)1.2.2、电源的设计 (5)2 理论分析与计算 (5)2.1 基准源设计 (5)2.2 调制器设计 (5)2.3 发射天线设计 (6)2.4 接收天线设计 (6)3 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 (7)3.1电路设计 (7)3.1.1.MCU 与 RC500连接电路 (7)3.1.2 串口通信设计………………………………3.2程序设计 (8)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4.1 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 (8)4.2测试结果 (8)4.2.1硬件测试结果 (8)4.2.2上位机测试结果 (9)5 总结与致谢 (9)参考文献 (10)附录:完整电路原理图 (11)部分程序清单 (12)基于ST89C52单片机的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设计摘要:本系统是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 on )技术的简易的通信装置,通过无线射频进行非接触的低频双向数据通信。
无源射频卡所需的工作能量是从读卡器发出的射频波束经空间高频交变磁场耦合而获取,再经整流、滤波、存储后来提供射频卡所需要的工作电压。
读卡机由低电压、高性能的AT89S52和RC500组成,射频卡由线圈和主控芯片组成。
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无功近场区时,以耦合方式获得能量;将编码等信息发送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经读卡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后,由单片机控制1602LED显示并通过max232与PC机进行通讯,而读卡器中使用MF RC500来对应答卡的信息进行处理,完全集成了在13.56MHz下所有类型的被动非接触通信方式和协议。
关键词:RFID,AT89S52, MF RC500,ISO14443A标准,上位机1 、系统方案及其比较论证1.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总体设计方案可分为射频卡部分和读卡器两部分(如图1.1)。
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设计报告
序号:_______第四届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参赛题目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设计队伍名称逐梦远航2011 年06月11日【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电子钱包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非接触式IC卡的使用。
本文主要介绍RFID读卡器的设计。
本设计大体分为个工作过程:(1)下位机通过菜单选择脱机工作或联机工作。
(2)使用MFRC500对S50射频卡进行读取。
(3)上位机发送命令控制下位机及接收下位机反馈回来的数据。
(4)下位机使用12864液晶显示器显示必要的菜单和数据。
【关键词】: RFID、读卡器、S50射频卡、下位机、上位机ABSTRAC【ABSTRAC】: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ofmodern life, electornic wallet is being used more and more frequent, especially the non-contact IC car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RFID reader. The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working processes: (1) lower computer through the menu choose to work offline or online. (2) the use of MFRC500 RF card reader for S50. (3) control the host computer to send commands and receive the next crew came back the next crew feedback data.(4) 12864 lower computer use LCD menu and show the necessary data. 【Key words】:RFID、Card Reader、S50 RF Card、MCU、PC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方案论证与比较 (2)2.1 微控制器选择 (2)2.2 显示模块选择 (2)2.3 读卡器模块方案选择 (2)2.4 天线方案选择 (3)第三章系统方案设计 (4)3.1 总体系统设计 (4)3.2 系统各部分方案 (4)3.2.1 主控模块 (4)3.2.2 读卡部分模块 (4)3.2.3 显示警告模块 (4)3.2.4 通信下载模块 (4)第四章硬件设计 (5)4.1 下位机部分 (5)4.1.1 主控电路 (5)4.1.2 显示模块 (6)4.1.3 通信下载模块 (6)4.1.4 电源模块 (7)4.2 MFRC500模块电路 (7)4.3 RFID读卡器天线 (8)第五章软件设计 (9)5.1 下位机软件设计 (9)5.1.1主函数部分 (9)5.1.2 串口通信部分 (10)5.1.3 MFRC模块功能 (10)5.1.4 液晶显示程序 (11)5.2 上位机设计 (12)5.2.1 MFC核心代码 (12)5.2.2 上位机主窗口设置 (14)第六章系统功能、调试与指标参数 (15)6.1 系统功能 (15)6.2 系统调试 (15)6.2.1 硬件部分调试 (15)6.2.2 下位机调试 (16)6.2.3 上位机调试 (17)6.3 系统指标参数 (17)6.3.1 工作频率 (17)6.3.2 识别距离 (17)6.3.3 天线计算 (18)6.3.4 输出阻抗 (19)第七章设计总结 (20)参考文献: (21)附录A.电路原理图 (22)附录B.源程序 (24)第一章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需要,电子钱包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rfid读卡器毕业设计
rfid读卡器毕业设计RFID读卡器毕业设计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RFID读卡器作为RFID系统的核心部件,在物流、仓储、交通、医疗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RFID读卡器的毕业设计,包括设计原理、功能实现和应用前景。
一、设计原理RFID读卡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天线、射频模块、控制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射频模块负责射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控制模块控制读卡器的工作流程,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处理读取到的卡片信息。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天线的选择和布置,以及射频模块的参数设置。
天线的选择要根据应用场景和读取距离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天线的布置要避免干扰和信号衰减。
射频模块的参数设置包括频率、功率和调制方式等,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保证读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功能实现RFID读卡器的功能实现主要包括卡片识别、数据读取和数据传输。
卡片识别是读卡器的基本功能,通过射频信号与卡片进行通信,读取到卡片的唯一标识符,以实现对卡片的识别。
数据读取是指读取卡片中存储的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学生信息等,可以通过串口或网络等方式将读取到的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
在功能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卡片的兼容性和读取速度。
不同类型的卡片有不同的协议和存储结构,读卡器需要支持多种协议和标准,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卡片。
同时,读取速度也是衡量读卡器性能的重要指标,需要通过优化算法和硬件设计,提高读取速度和稳定性。
三、应用前景RFID读卡器在物流、仓储、交通、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物流和仓储领域,RFID读卡器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和跟踪,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在交通领域,RFID读卡器可以应用于电子收费、车辆管理和智能停车等方面,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RFID设计
RFID:工作原理类似于调频广播或对讲解,需要射频标签与读取器工作在同一频率才可以工作。
工作频率特点:LF和HF频段RFID电子标签一般采用电磁耦合原理,而UHF 及微波频段的RFID一般采用电磁发射原理。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频率分布于4种波段,低频(125~134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860MHz~960MHz)和微波(2.45GHz、5.8GHz)。
常见:
1.低频((LF):125KHz、133KHz,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
距离小于10cm。
2.高频((HF):1
3.56MHz,工作能量也是通过电感耦合从阅读器天线近场辐射中获得。
<20cm
3.超高频(UHF):433MHz,3-8m,(868MHz-915MHz)
RFID天线设计难点:
各种Chip的阻抗都不一样,天线阻抗无法做到统一((建模时chip位置用集总端口代替(LRC元器件))
设计天线时通过弯曲方式增加天线长度,达到目的频率RFID天线设计方式:
1.天线直接连接匹配环路连接chip(需要直接接触)
2.Chip自带匹配环路,无需与天线直接接触(基于耦合效应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题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设计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台RFID打卡器及射频卡,使打卡器能识别射频卡,识别后将射频卡输出的信号采集到并输出,射频卡可以做成IC卡样式,也可以采用电路方式实现,可采用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实现,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射频信号发生器系统框图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射频卡以及打卡器工作频率13.56MHz;
(2)最大识别距离不小于5cm;
(3)当射频卡接近到打卡器可识别距离时,打卡器识别到射频卡,并发出声音提示,同时将射频卡发出的信号捕捉到并输出;
(4)采用RIGOL DP1308/1116A稳压电源供电,也可自制。
2.发挥部分
(1)增加数据操作功能,打卡器向射频卡发出询问信息和编号查询信息——由按键控制发出信息的类型,射频卡返回相应信息,由数码或者液晶屏显示数据, 参考工作流程:
打卡器轮询“WHO”——射频卡进入感应区接收到轮询信号——射频卡应答“DS(电赛)”——打卡器接收到应答,将应答信息解析出来并显示;
打卡器轮询“NO”——射频卡进入感应区接收到轮询信号——射频卡应答“001(三位数字即可)”——打卡器接收到应答,将应答信息解析出来并显示;
(2)增加电脑控制功能,打卡器使用串口与电脑相连,自定义软件来使用电脑显示数据和控制打卡器,参考工作流程:
使用RS232接口连接打卡器与电脑——上位机发送询问信息——打卡器发出蜂鸣声并返回编号001(三位数字即可)——电脑软件显示编号;
三、说明
设计报告正文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和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可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
总分150分,采用RIGOL DSA1030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指标的测试,根据完成情况以及具体指标的偏差程度打分。
注:
射频卡以及打卡器的设计有实用意义,它符合ISO/IEC 14443 近耦合IC卡A类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