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
发布时间:2021-09-08T01:23:03.98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梁永威[导读] 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扶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广西崇左 532199摘要: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受阻,国际白糖的价格连续下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得国内糖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此局势
下,通过机械化收获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成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处。
本文中,笔者以广西省扶绥县为例,对甘蔗机械收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种植;机械收获;问题;对策
前言
扶绥县地处广西省崇左市,其作为甘蔗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全县内甘蔗种植产业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县区内劳动力减少,甘蔗收获季收割与运输都面临着聘请工人困难的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对进一步提升甘蔗机械收获普及率非常重视,可以说今年是人工收获与机械化收获的分水岭。
而在此关键时期,有必要从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对甘蔗机械收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推进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切实降低种植户收获的难度,提升生产效益。
1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甘蔗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环节:耕地、种植、培土、收获。
从目前的机械化发展水平来看,在耕地阶段我国机械化生产发展最为成熟,相关设备、技术与政策都最为完善。
而在种植与培土阶段,也已经有很多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相继被推出,各项政策和技术也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
而发展相对滞后的是收获阶段的机械化发展,我国对相关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有所欠缺,一方面依赖于设备进口并进行本地改良,另一方面依赖于国外相关制造技术。
因此,甘蔗收割机的价格较高,尤其是大型联合收割机其价格更是非常的昂贵,普通农户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进行购买。
除了价格原因之外,甘蔗收割机的推广还受到其他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地形地貌,种植面积、种植农艺等。
因此,包括扶绥县在内的广西省大部分地区在甘蔗的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都非常低。
2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行距过小,不适应甘蔗机械收获
从调研的结果上来看,广西甘蔗的种植行距绝大多数在70厘米到90厘米之间。
然而,从实践经验来看要想实现甘蔗的机械化收获,甘蔗的种植行间距至少要达到120厘米以上。
广西省内甘蔗种植间距达到120厘米的种植面积最大的城市为扶绥县所在的崇左市,然而这一比例也仅仅只达到了7.2%。
也就是说,在全省范围内,所有地区适合采用机械化收获的种植区均在7.2%以下。
有些城市,如来宾市这一数据仅为0.81%。
而如果参照国际上其他机械化收获普及率较高的国家来看,种植行间距甚至要达到150厘米以上。
在笔者看来,在众多制约甘蔗机械收获的因素中,种植行间距过小,不能满足机械收获的基本要求是最根本的因素。
因为此因素使得机械收获不具备可行性,即便其他的所有条件都得以满足也无法实现机械化推广。
实际上,造成这一局面是有历史因素的。
在过去,我国种植业相对比较落后,基本所有的农耕活动开展都依赖于人工操作,而为了最求产量农户自然会尽可能地增加种植密度。
这为在近年推广机械化收获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
2.2甘蔗机械收获破芡率高
甘蔗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宿根面积占全年种植面积的60%左右。
这一生长特性也直接决定了其收割方式与其他经济作物(如玉米、水稻等)有所不同,在对甘蔗进行收割时除了要考虑收割的效率之外,还应该考虑由于收割活动而对来年蔗莞质量的影响。
因此,蔗莞留茬高度和破莞率是衡量砍收质量高低的最重要的参数。
然而,从实践经验来看,机械收割往往对蔗莞的破坏程度较大,且留茬高度较短。
此外,对于存在倒伏现象的蔗田来说,机械收割的方式适用性较差。
2.3 机械收割含杂率高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机械收割的所有条件都适宜,那么采用机械收割的方式进行收割,所获得的收割产品其含杂率是可以达到糖厂的要求的。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受到天气、甘蔗生长状态等的影响,实际的含杂率较高。
收获后的成果往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才能够达到要求。
这无疑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如果糖厂对农户采用机械收割的甘蔗含杂率不认可,那么无疑会导致农户不再选用机械收割的方式。
2.4甘蔗运输系统有待完善
甘蔗收获系统中的核心设备是收割机,而所有的运输设备都是围绕这一设备来运转的,以此来确保收割机可以实现不间断的作业。
从而提升收获效益。
只有当作业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才有条件引导服务队降低收费标准。
然而,受限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机械收割的比例非常低,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
因此,很多车辆都是采用普通运输车辆进行一定的改造而来,这些车辆在功能上并不具有针对性,既能够拉整杆蔗又可以拉切段蔗。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车辆安排非常困难,收割机往往得不到最佳的衔接,从而使得效率更加低下形成恶性循环。
3解决措施
3.1农艺与农机配套
甘蔗种植与收获朝着全面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在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短期内得不到质的提升之前,可以通过种植技艺的优化来培育出适合机械化收割的甘蔗。
具体来说,要结合当前设备的运行要求,从其作业特征出发培育出抗倒伏能力强、长势均匀、易脱鞘、易脱叶的优良品种。
以此来减少收割时的杂质含量以及机械设备对宿根蔗头的损害。
简言之,要将农艺与农机进行配套,种植出的作物要适合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收割。
3.2推行深耕深松,宽行种植
前面提到过,制约我国甘蔗机械收获推广的众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受到地上条件的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甘蔗的种植行距过小,使得机械设备的收获不具备可行性。
目前的种植间距明显小于设备的轮距,如果强行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收获,那么必然会导致收获时对植株的破坏率较高、蔗桩开裂等问题。
而要说服农户进行宽行种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科普。
使农户认识到宽行种植能够极大提升田间的通风、透光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虫害的发生。
同时还应该使用机械化来实现深耕深松,确保种植与开沟的深度在30厘米到50厘米之间。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甘蔗的倒伏率而且能够使其根系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料,提高甘蔗的出苗率,从而提升其品质和产量。
从试验田的结果来看,深耕深松技术对甘蔗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3发展新型机收蔗运输模式
运输是甘蔗收获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影响机械收获的重要因素,依靠传统运蔗车及派车方式作为解决机收蔗的运输问题已不现实。
目前扶绥县东亚糖业蔗区已出现两种运输模式值得大家借鉴:一是专线运输,较大型的合作社根据机收能力,通过招聘一定量的社会车辆专门服务由本合作社的机收蔗运输,合作社安排一名人员负责协调。
该模式优点是保证充足的运输车;减少糖厂人员工作量;司机利益得到保障。
另外这一模式不足之处是司机与车辆无法脱离,等待时间比运蔗时间长。
二是甩挂车运输模式,该模式由运输服务公司或机收服务队招聘社会甩挂车,专门服务于机收蔗运输,同样由运输服务公司或机收服务队管理,一般开情况下一部车头配套3-4个甩挂,车头与车厢可脱离。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车厢可以放置地头等待装蔗,理论上车头及司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输,同时甩挂车作为多用途车辆,榨季结束后还可用于其它运输业务,应该说这一模式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这两种运输模式需符合以下要求,得到糖厂的许可;榨季运输量有保证。
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甘蔗种植业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在复杂的局势中掌握主动,提升我国甘蔗种植业与制糖业的整体水平,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是必经之路。
目前,在甘蔗种植过程中,收获环节的机械化覆盖率是最低的。
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众多且较为复杂,有关人员应该从实际经验出发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合理的措施加以改进。
在本文中,笔者从种植密度过大、机械设备收割破芡率高、含杂率高以及运输体系不完善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昌日.甘蔗机械化收割技术与收割机械推广探讨[J].南方农机,2020,51(1):69-70.
[2]朱卫江.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