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巩固辅导五十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
业与城市巩固辅导五十二
第1题【单选题】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士兵和市民共同对抗政府向市民征收房产税和扩大交易税,抗税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斗争方式。
为了抗税,唐朝后期多次发生市民拦截宰相,甚至殴击宰相的事件。
这客观上反映了( )
A、唐朝的日趋没落
B、商人地位的提高
C、朝廷官员的腐败
D、城市经济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该情景应该发生在
A、汉都长安
B、唐都洛阳
C、宋都东京
D、秦都咸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这说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
可见唐都长安(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明朝《四方斋丛说》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
”两段史料包含的相同信息是( )
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B、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明清的经济政策具有连贯性,它由朱元璋一手设计,可称为“洪武型”经济政策,是宋朝政策的“大跃退”。
由此可以看出“洪武型”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
A、固守农耕经济
B、扩大商业往来
C、规范商业行为
D、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管仲改革之前,齐国允许私人从事盐铁生产,由国家征收部分税收,盐铁业利润大部分由私人业主所得,政府所得并不多。
管仲改革推行“官山海”政策,煮盐业和冶铁业由国家垄断性经营。
此举( )
A、开创了“工商食官”制度
B、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扼杀了传统的民间手工业
D、与民争利激化当时的社会矛盾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
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豪不奇怪。
这反映出唐朝(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C、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
D、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A、洛阳城市经济衰落
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政治中心向北迁移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
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
A、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D、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全唐文》卷316载:“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水牵卉服,陆空山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下列对杭州商业繁华原因的分析最符合材料的是
A、政治中心地位万民归向
B、海运发达外贸兴盛
C、自然资源丰富商埠密布
D、大运河的带动促进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
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
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条件。
写出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诞生”的历史事件名称。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
阅读上表,从“科技与世界联系加强”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
示例用过的主题不能再用。
示例:主题:信息技术加强世界联系
关键词:计算机、光纤通讯、通信卫星
补充:互联网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
“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足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
……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
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材料三:(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
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
……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