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作用
摘要:
本文试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现实,探讨我国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问题。

研究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从当今的社会实践出发,具体的分析、考察、预测大学生的发展历程。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论应建构在“类”和“个体”两个层面,既包括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又包括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要进一步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式;积极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课外创新活动体系和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内涵;实践途径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特别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以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大学生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因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实践的基础上,扬弃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唯物史观和人的本质问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就其过程而言,它经历了唯物史观形成之前的孕育、伴随唯物史观确立的定型、唯物史观确立之后的发展和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成熟四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
(一)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因此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克服由于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智力和体力的分离,避免“某种智力上和
身体上的畸形化”,摆脱那种“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侵吞身体和精神上一切自由活动”的劳动状况。

所以,“片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和对立,而“全面发展”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显然,在现代社会,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但这个过程的完成,则有待于社会生产更高度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更高水平的完善。

(二)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迫使个人奴隶般服从分工的状况已经消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也已不再存在的情况下,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和全面地发挥他所拥有的各方面的才能。

这种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或个人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这样生动地描述过共产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

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马克思对于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憧憬虽然是指向共产主义阶段的,但是马克思同时坚定地认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所以,不同历史阶段应当理解为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的逐步实现的过程。

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20世纪末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二、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许多方面、各个层次的发展。

研究大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是要搞清:这里的“大学生”是指什么?个体还是类?类和个体不是相互排斥的,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主体“大学生”既反映着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又反映着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论应建构在“类”和“个体”两个层面,既包括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又包括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而本文在这里则偏重于大学生个体的全面
发展,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指大学生在人格健全的基础上,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个性、能力和知识协调发展。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

在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拥有新知识的人,具有智慧头脑的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更是知识经济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而这种人的培养当然离不开教育,尤其离不开高等教育。

这就决定了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深厚的内涵,我们必须深层挖掘,从而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明显提高。

因此,大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更要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情感和劳动实践等素质。

(一)思想政治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培养和造就亿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理所当然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人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提了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培养创新人才作了法律上的规定。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国家兴旺、民族强盛的需要,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高等教育应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

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需要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它是大学生个性培育和发展的根基;是
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家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大学生个性培育和发展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家园。

思想政治教育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可以完善人的道德,提高人的品格,升华人的理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人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引导人们消除陋习,开展广泛的爱国卫生运动,为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帮助人们分辨生活中的美与丑,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东西,塑造美好的心灵。

(二)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素质的概念,它具有十分深厚的内涵,要求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增长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获得知识、发展智能,还包括良好的认知能力、就业能力、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的是迅猛变化的世界、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震荡和冲击,倍感压力。

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环境问题、对自己的期望、就业、学习等问题。

1.心理健康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事关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

大学生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并处于核心的地位。

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中一些大学生不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缺乏战胜心理障
碍的勇气和力量。

须知,心理障碍问题往往是其最大的障碍,如缺乏理想、志趣寡淡、交际困难、情感波动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果大学生一旦发生心理疾病,失去健康心理这一根本,才华将失去闪烁的光芒。

虽然才华与机遇无疑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这两者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做为基础、做为保证,“机遇”才能前来惠顾,“理想”才能展开翅膀。

缺少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很难大有作为。

(三)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身心健康、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并提高创新能力。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作用:“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还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而发展的。

”这说明劳动是人类体力和智力活动的显示和享受,人的个性、才能、世界观正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

它是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和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信念的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一是实践检验,促进学用结合; 二是实践磨炼,增强心理素质;三是实践内化,提升道德素质;四是实践启迪,培养创新能力。

因此,对担负光荣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应该更加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实现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到创新能力的转化。

三、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一种价值指标,是现实人发展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在唯物史观的视野里,由于人的本质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劳动基础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生命活动”或存在方式,因此,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化所反映的是人的本质的全面提升。

二是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

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深刻指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三是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

因此,能力的发展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既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又是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

同时,社会是人的社会,它既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同时又是制约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从当今的社会实践出发,具体的分析、考察、预测大学生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实现和保障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根本目的。

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贯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自己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在立足社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社会经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中实现突破。

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理想要转变为现实,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需要经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

四、新时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
高等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高等教育就提出了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观念。

高等教育的这些探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代高等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高等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和差距,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失衡,评价体系偏颇等。

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对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严峻考验,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格外迫切,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式
高等教育必须把加强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来不断推动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更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注重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更注重养成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个性。

加强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为搞好文化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优化学科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坚持科学和人文达成双赢和交融,从而促进高校知识结构合理化;二是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积极营造育人的文化氛围。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向标,引导、教育学生;三是增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列阅读书目,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以此来强化大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是以学生为本,加强大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大学文化创新;五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教师的总和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是强调通过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全面渗透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高度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积极建立健全有力的文化素质教育保障机制。

(二)积极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重要保证。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
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高等院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

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课外创新活动体系和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对扩大大学生知识面,追踪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学术科技方面的创新,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术科技的学习;二是学术科技的创新;三是学术科技的应用。

这三方面构成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完整体系,使这三方面形成互动的促进机制,才能促进学习的深入,创新的活跃,应用的广泛。

为此,高校应不断提高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总体质量,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介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也要注重多专业、多学科协同作业,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

另外,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把自主创业作为一种职业选择。

在大学中开展创业教育,健全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的互动机制,将研究型大学转变为研究和创业互补的新型大学是当今大学发展的大趋势。

这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力、竞争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高校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束语: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以及实践途径做了简单的分析,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个体层面上若干角度所起促进作用的不足,但由于能力、时间以及素材的缺乏,在其他层面以及具体实例分析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学习。

谢辞: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本篇论文从选题、构思、提纲的拟订、资料的收集、论文的写作及修改到最后定稿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

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将使我受益匪浅,再次对老师给我的帮助和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7]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赵丽华.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J].生产力研
究,2005,(11).
[9]稻香.论新时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9).
[10]李勇,王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矫正技术[M].吉林出版社,
2000.
[11]王宗光,赵文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创新的使命与挑战[J].复旦教育论坛,2003,(4).
[12]石磊、董博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九成大学生有心理方面困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