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
第⼀章绪论
1.1 信息的定义
⽬前⼤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切可传递和交换的内容。


1.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定义
1.2.1信息分析与预测定义的来源
我国信息分析与预测来源于---“情报研究”
情报研究通常指⽂献情报的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即对反映⼀定时期某⼀课题领域进展情况的⽂献情报进⾏分析和归纳,并以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的专题情报或系统化的浓缩情报,满⾜⽤户或读者的专门需要,或全⾯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信息”⼀词⽇益被⼈们接受,使⽤的范围⽇益⼴泛,情报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法和⼿段上与传统的情报研究相⽐都有了很⼤的不同,如果仍然⽤“情报研究”概括之,则不仅很难反映新形势下这门学科的本来⾯⽬,⽽且很容易成为学科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

另外,从国际⼤视野来看,为了便于进⾏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度出发,“情报研究”⼀词逐渐被“信息分析与预测”取代了。

尽管也有⼈提出⽤“情报分析”或“情报分析研究”来代替“情报研究”,但从总体上看,“信息分析与预测”使⽤的更为普及和⼴泛。

1.2.2信息分析和信息预测的定义
信息分析:信息分析要运⽤科学的理论、⽅法和⼿段,在对⼤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章的)信息进⾏加⼯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交织⽽成的错综复杂的表⾯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

信息预测:信息预测就是“鉴往知来”,即以事物过去已知信息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参照当前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各种情况,运⽤情报学的、现代管理的、数学的和统计的⽅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事物的未知和未来状态进⾏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1.2.3信息分析与信息预测的关系
(1)信息分析是信息预测的基础;(2)信息预测是信息分析的拓展和延伸;(3)信息分析和预测是交叉往复的过程
1.2.4 定义的⼏点理解
对这⼀概念的理解,可以从构成这⼀定义的⼏个要素来进⾏:
①从成因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是由于存在社会需求。

②从来源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以占有⼤量的已知信息为基础。

③从性质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是⼀种信息深加⼯活动。

④从⽅法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泛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段和多领域的科学的⽅法。

⑤从过程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都需要经过⼀系列相对程序化的环节。

因此,信息分析与预测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深度加⼯,是⼀种深层次或⾼层次的信息服务,是⼀项具有研究性质的智能活动。

1.2.5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主要环节
1课题选择2信息搜集3信息整理和分析、预测4信息产品制作和利⽤
1.3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
从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整个⼯作流程来看,信息分析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反馈四项基本功能。

整理功能:体现在对信息进⾏收集、组织,使之由⽆序变为有序;
评价功能:体现在对信息价值进⾏评定,以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之⽬的;
预测功能:体现在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反馈功能:体现在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审议、修改和补充。

1.4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

(1)为科学决策服务:在科学决策中发挥参谋和智囊的作⽤
(2)为R&D服务:在R&D中担负助⼿的作⽤
(3)为市场开拓服务:在市场开拓中起到保障和导向的作⽤
1.5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
(1)研究课题的针对性;(2)研究⽅法的科学性;(3)研究领域的⼴泛性;(4)研究⼯作的近似性;(5)研究内容的系统性;(6)研究成果的智能性
研究课题的针对性:⼀研究课题来源和研究本⾝具有⽬的性,即研究⼈员要根据社会需要和特定的委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标;⼆是最终产品对⽤户的适⽤性,例如,在产品的内容、制作⽅式和传递渠道上适合特定⽤户在不同的场合、实际的情况需要。

研究领域的⼴泛性:科学技术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军事领域;⼈物领域;其它领域
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信息分析与预测⼯作通过对信息要素的加⼯整理,可以使分散的、⽚⾯的、⽆序的、零星的知识系统、有序和完整。

这种系统性是从纵、横两⽅⾯来实现的。

从纵的⽅⾯来看,要将有关课题的来龙去脉、发展经过、当前⽔平、存在问题、未来趋势等,按时间顺序进⾏研究,以掌握课题发展的全貌。

从横的⽅⾯来看,要⽤系统⼯程的观点对课题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军事等各个⽅⾯的问题进⾏综合考虑。

研究⽅法的科学性:(1)采⽤科学的研究⽅法。

在具体研究⼯作中,使⽤包括数学⽅法、逻辑⽅法、情报学、管理学等多种定性、定量研究⽅法。

(2)数据的客观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信息分析是以⼤量⽂献资料为对象的,它们客观地记录了各种数据和事实。

根据这些客观事实和数据,信息分析⼈员进⾏客观分析,通过辨别真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得出正确的结论。

研究⼯作的近似性:信息分析与预测是在事件发⽣之前对其未来状态的预计和推测,或者是对已发⽣事件的未知状态的估计和推断。

这些估计和推断,尽管有科学的依据、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法作基础,但毕竟是简约化后对事物发展变化实际情况的⼀种近似反映。

研究成果的智能性:信息分析与预测⼯作要求信息研究⼈员具有较⾼的智能和知识⽔平、敏锐的观察⼒与准确的判断⼒,在⼯作中能运⽤智⼒劳动进⾏卓有成效的⼯作。

信息分析与预测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深度加⼯或⾼层次的信息服务,是⼀项具有研究性质的智能活动,信息分析与预测⼯作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1.6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与发展趋势
信息分析与预测⾸先产⽣于科技领域,是科技、经济和信息⼯作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从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到19世纪,常被称为近代科学技术时期。

总体上科学信息的传播交流基本上都是⾃发进⾏的,科学信息⼯作还只是科学研究⼯作的微不⾜道的组成部分。

从19世纪到第⼆次世界⼤战前⼣,这⼀时期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期。

信息分析与预测⼯作开始出现萌芽第⼆次世界⼤战之后,现代科学技术进⼊飞速发展时期,即所谓“⼤”科学时代。

独⽴的科技信息⼯作机构开始登场。

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的技术⼿段。

信息分析开始从科技领域向其他领域渗透。

为了满⾜社会各阶层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除科技信息外,技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社会信息、政治军事信息等都开始成为信息分析的对象。

在这些全⽅位的信息分析领域,研究者不断形成和完善各种新的分析⽅法,深化信息分析内涵,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使得信息分析成果的质量得到极⼤的提⾼。

这样⼀来,作为信息服务业的⼀个重要分⽀,信息分析与预测才真正诞⽣了。

国外信息分析与预测概况:(了解课本P18)
信息分析与预测活动在国外⽐较普遍,从事这⼀活动的多为⼀些专业化的机构和团体,包括政府机构、⼯商部门、信息服务单位、科学研究机构、⾏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其中尤以专业化的信息预测机构居多,如美国的兰德(Rand)公司和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

国外还存在着与“信息分析与预测”相关的其他概念:
“信息浓缩(Information Consolidation)”是联合国向发展中国家推⼴的⼀种信息加⼯活动,以便他们更好地利⽤世界各国的⽂献。

这类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对相关⽂献进⾏评价和压缩,以便向⽤户提供
实⽤、可靠和简洁的信息。

“⼯商情报(Business Intelligence)”是欧美国家⼯商企业中⼴泛存在的⼀类情报研究活动,它的基本做法是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针政策、服务对象、竞争对⼿、技术动向、市场⾏情等信息经过分析、消化、评价和解释转化为在本企业内传播的情报,为企业的营销和决策服务。

“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是指为他⼈从事来⾃图书馆、计算机⽂档或其他数据库的信息进⾏分析和评价,由此提供的信息产品⽐⼀般⽂摘或计算机输出具有更好的加⼯深度。

在美国从事此项⼯作的⼈员包括分析专家、信息顾问、研究助理和各类专业分析师。

“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主要是指对社会、经济数据进⾏搜集,经过初步鉴别,去除⽆⽤信息,将原始信息有序化或对他们做量化处理。

这种信息分析技术简单,没有更多的推论,可称为描述性信息分析,但在市场信息分析中,它却是最常见的⽅法。

如市场调查公司为企业进⾏调研,最后提交的信息分析结果多数是此类描述性分析结果。

1.6.1我国信息分析与预测概况
我国的信息分析与预测⼯作也⾸先从科技领域发端,是与国家科技信息⼯作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

它⼤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1956-1966年的产⽣和初步发展时期
1956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成⽴了我国第⼀个科技情报机构----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情报⼯作已经正式成⽴。

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
1976-1992年的恢复和重新发展时期
1.6.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趋势(P21)
(1)技术⼿段⽇益现代化;(2)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3)从业⼈员的素质要求提⾼;(4)国际化趋势⽇益显著;
(1)技术⼿段⽇益现代化:*信息分析与预测软件系统,如: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

*数据库技术:在信息分析与预测过程中,所采集的信息量有量⼤、⾯⼴的特点,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管理技术的核⼼,另外,与数据库技术密切相关的⾯向复杂的信息分析与预测以及⾼层次决策⽀持的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也⽇渐成熟。

*开发利⽤⽹络资源:互联⽹拥有信息和服务两⽅⾯的优势,资源既包括基本信息服务资源,如E-mail、FTP、BBS、Blog等,也包括搜索引擎Google,百度等。

数据挖掘的典型结果——交叉销售:借助CRM(客户关系管理),发现有顾客的多种需求,并通过满⾜其需求⽽销售多种相关服务或产品的⼀种新型营销⽅式。

典型案例:美国沃尔玛啤酒和尿布⼀起销售。

交叉销售的功能:1、通过增加客户的转移成本,提⾼客户的忠诚度。

2、降低边际销售成本,提⾼利润率。

(2)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分析成果的商品化引发了⼀系列产业连带效应,促使信息分析活动在服务⽅式、服务内容、管理体制等⽅⾯迅速与市场接轨,整体向产业化⽅向发展。

(3)从业⼈员的素质要求提⾼:⼀⽅⾯内容领域的综合化要求⼯作⼈员具有系统性思维能⼒,另⼀⽅⾯⾏业服务的特点要求具有⼀定的创新思维。

爱德华·德·波诺的创新思维:六顶思考帽——平⾏思维法
平⾏思维是⼀个管理我们思维本⾝的⼀种⽅法。

它将我们的思维从不同侧⾯和⾓度进⾏分解,分别进⾏考虑,⽽不是同时考虑很多因素。

(4)国际化趋势⽇益显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出现,使得信息分析领域不断扩⼤,为各国之间信息分析研究的横向联合、协作奠定了基础。

信息分析交流合作的国际化体现在信息分析服务范围的国际化和研究交流的国际化两个⽅⾯。

第⼆章课题的选择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课题选择,就是要明确信息分析与预测⽬标和⽅向。

选题的原则:1、政策性原则;2、必要性原则;3、可能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
2.1 课题来源
从课题提出者的⾓度来划分,信息分析课题⼀般来源于三个⽅⾯:1、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2、信息⽤户委托的课题;
3、信息⼈员⾃⼰提出的课题;
4、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
特点:
●有宏观的,带有战略性和先导性,
●有微观的,像涉及某种产品的更新换代,某项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

●涉及宏观的课题具有费时长、难度⼤和成本⾼的特点
●涉及微观的课题,具有时间紧迫的特点,多为⼀次性的临时任务,没有连续性。

●此外,有时也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当地的具体条件,各级领导部门向下属情报单位提出⼀些笼统的带有⽅向性的课题范围,信息分析⼈员按照这个⽅向去找突破⼝,确定具体的课题。

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调查报告
2、信息⽤户委托的课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息⽤户委托的课题正在逐年增多,这类课题是信息分析机构课题的主要来源渠道。

信息⽤户⼀般将这类课题以合同或咨询委托书的形式提交给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

内容包括:咨询内容和要求、形式、进度、经费等项。

这种信息供求模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效性的特点,因⽽⼴受信息⽤户和信息分析机构的青睐。

例如:科技查新报告,项⽬名称:⽔下⽆⼈探测器的智能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3、信息⼈员⾃⼰提出的课题:
靠信息分析⼈员根据长期积累和主动调查,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总结出来的。

该类课题不仅具有很好的前瞻性,⽽且课题的后续⼯作也容易开展,容易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下属的信息分析机构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多⼀些;具有独⽴法⼈地位的信息分析机构承接⽤户委托的课题多⼀些;规模庞⼤、⼈员素质⾼的信息分析与预测机构⾃⼰选择的课题多⼀些。

2.2 课题类型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领域⼗分⼴泛,⼤到宏观政策与规划等的制定,⼩到⼀种新产品的开发以⾄社会⽣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都可以构成信息分析的课题。

⽬前,信息分析的课题主要有以下⼏个⽅⾯:为制定政策进⾏信息分析,配合科研项⽬的课题,配合⼤型⼯程项⽬的课题,配合技术与设备引进的课题,配合产品开发的课题,配合管理活动的课题。

2.3选题程序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课题,⽬的都是为了满⾜⽤户的需要。

因此选题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按照科学的程序进⾏。

1、课题提出;
2、课题分析与论证;
3、课题选定并写出开题报告
课题提出
信息分析与预测⼈员⾃选的课题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课题分析与论证
课题分析与论证的主要任务是进⼀步明确课题的⽬的、范围、对象、意义、要求、难度、费⽤、完成期限,并对课题实施的政策性、必要性、可能性、效益性等进⾏初步论证。

□课题选定并写出开题报告
有时经过分析论证的课题⼀般不⽌⼀个,这就需要筛选和确定。

为慎重起见⼀般要邀请专家、⽤户等⼀起协商讨论,必要时还要重新分析论证。

课题初步选定以后,对于某些耗资多、费时长、⼯作量⼤的重⼤课题,还要写出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预研究的成果,能论证这项研究的现实意义或者长远意义。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项内容:
开题报告内容:
研究意义,即为什么要进⾏这个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事服务的。

预期⽬标,即该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的。

研究内容,从某个⾓度看,研究内容是研究⽬标的具体化和细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即该课题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技术路线,即为了达到研究⽬标、完成研究内容,研究者所采⽤的研究⽅法和研究⼯具及其研究步骤。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国内外其他⼈对这⼀课题所作的研究⼯作的积累。

参考⽂献
研究基础,包括课题组成员以往在该课题及其相关领域所作的研究⼯作,以及课题组成员所属单位为该课题能够提供的资料、仪器、设备等资源条件。

开题报告经确认以后,如果是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或信息⽤户委托的课题,则双⽅还应当就课题有关事项签订书⾯合同,即课题合同书。

课题合同书的内容通常包括合同编号、课题名称、课题内容、成果提供形式、进度要求与完成期限、经费数额与⽀付⽅式、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成果权的归属及转让等。

2.4制定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是整个研究⼯作的指南和纲领,是课题任务全⾯⽽系统的统筹与安排,可以保证研究⼯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

课题越⼤、时间越长、参加的单位和⼈员越多,就越需要⼀个周密⽽详尽的计划。

对于⼀个⼤型研究课题,其计划内容应该包括如下⼀些内容:1、课题⽬的;2、调查⼤纲;3、研究⽅法;4、预计成果形式;5、⼈员分⼯;6、完成时间与步骤;7、课题计划表?课题⽬的
为了使课题组成员准确把握研究⼯作的⽬标,课题计划应以简洁⽽清晰的⽂字阐明课题⽬的,如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成果;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等。

调查⼤纲
调查⼤纲可以统⼀信息分析⼈员对调研⽬标的不同理解,决定素材收集的范围和深度,使调研活动按部就班地正常进⾏。

调查⼤纲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项:
1、调查⽅式。

是选择⽂献调查⽅式还是选择社会调查⽅式;是选择⽹上信息调查⽅式还是选择实地信息采访⽅式等。

2、调查范围---包括内容范围、地域范围和资料范围。

内容范围应明确信息收集的对象,解决搜寻什么的问题。

地域范围应明确可以从哪⾥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如重点了解哪些国家的情况,了解国外哪些机构、调研国内哪些城市、拜访哪些⼈等等。

资料范围应包括准备查找的资料类型、年代以及检索刊物的种类。

3、调查步骤—确定调查的具体阶段。

4、研究⽅法。

对信息进⾏分析的⽅法有很多种,要根据课题性质和研究条件,预计可能要采⽤的适合的研究⽅法和技术。

预计成果形式
根据研究条件和信息⽤户的要求,有时要初步设想⼀下研究成果的形式:
☆资料汇编还是综合研究报告☆⼀次性还是分阶段连续性报告☆是采⽤传统的书⾯印刷形式,还是采⽤图⽂并茂、⾳⾊俱全的多媒体形式或数据库。

在调查开始之前粗略地估计⼀下成果的形式,对于合理使⽤⼈⼒、物⼒、财⼒,科学安排时间等都是有好处的。

⼈员分⼯
根据课题组成员的能⼒和知识结构以及调研⼤纲的具体要求,给每⼀成员分配⼀些能够发挥其特长和优势的合适的、具体的⼯作任务,例如谁负责翻译外⽂资料、谁负责搜集数据和资料、谁负责撰写调研报告等等。

完成时间与步骤
通常把调研活动化分为⼏个阶段,并且提出各阶段的预计完成时间与拟实施的步骤。

例如,信息资料的搜集阶段;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阶段;产品制作和利⽤阶段。

课题计划表
课题研究计划制订以后,还要求列出⼀张规格化的课题计划表,⽤简单明了的⽂字和醒⽬的表格,把课题名称、主要内容、完
成期限及进度安排、研究⽅法和技术路线、经费预算、⼈员分⼯、机器设备使⽤情况等表⽰出来。

课题计划表实际上是⼀种简单化和规格化了的调研计划。

第三章信息搜集
3.1信息源
⼈们在科学决策、R&D、市场开拓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藉以获取信息的来源,都可以简称为信息源。

它实际包含了两层含义:⼀是指信息及其发⽣源,包括各类信息及其产⽣和持有机构;⼆是指信息及其赖以传播的各种物质载体或传输通道。

⼀般将信息源划分为:⽂献信息源和⾮⽂献信息源
3.1.1⽂献信息源
⽂献信息源⼜称为记录信息源,其特点是,信息内容以某种物质载体记录下来,并借助于对物质载体的保管、拷贝、传播和开发利⽤⽽达到对所荷载的信息内容的保管、拷贝、传播和开发利⽤的⽬的。

3.1.2⽂献信息源类型
⼀、根据不同的载体形式
1、印刷型⽂献
是以纸张为主要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段的传统⽂献信息源,包括油印、铅印、胶印、⽊版印刷等⼏种形式。

优点是阅读、携带、利⽤⽅便;缺点是信息存储密度⼩、体积⼤、分量重、收藏和管理困难。

2、缩微型⽂献
⼀般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照相设备或其他缩微设备将印刷型⽂献按照⼀定的缩⼩⽐例摄录在胶卷或胶⽚上。

其优点是体积⼩、存储密度⾼、保存期长,缺点是需要配备专⽤的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

3、声像型⽂献
声像型⽂献⼜称为视听型⽂献,这是⼀种以磁性或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借助特殊的机械装置直接把图像和声⾳记录下来的⼀种信息源,如唱⽚、录⾳带、电影拷贝、幻灯⽚等。

它记录的对象主要不是⽂字,⽽是富有动感的声⾳和图像。

4、电⼦型⽂献(机读型⽂献)
指以数字代码⽅式将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到磁、光、电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阅读的信息源。

如各种电⼦图书、电⼦期刊、联机数据库、⽹络数据库、⽹络新闻、光盘数据库等。

其特点是存储量⼤,出版周期短,传递迅速,可以融⽂本、图像、声⾳等多媒体信息于⼀体,易复制,共享性好。

⼆、根据发售途径和获取程度的难易
1、⽩⾊⽂献
是通过正式渠道出版发⾏的⽂献,具备内容的公开性、发⾏范围⼴泛的特点。

其优越性在于信息获取容易,可以很⽅便地通过书店、报摊、邮局等购得。

2、⿊⾊⽂献
⿊⾊⽂献是指不正式出版、发⾏范围狭窄、内容保密的⽂献,如军事情报资料、技术机密资料、个⼈隐私资料等,绝⼤部分⿊⾊资料有密级规定。

3、灰⾊⽂献
是介于⽩⾊⽂献和⿊⾊⽂献之间的⼀类⽂献,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其特点是不正式出版,也⾮秘密⽂献,常见的类型有科技报告、学位论⽂、会议录、企业内部出版物(⼚报、⼚刊等)、经济函件和商务通信、⾮官⽅公布的统计资料以及⼯商⾏会、学会、协会、政治和贸易团体的出版物等。

三、按照出版形式
●图书●期刊●会议论⽂●学位论⽂●专利⽂献●科技报告●标准⽂献●技术档案●其它
3.1.3⾮⽂献信息源
是指信息以肥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源,主要提供⼝头信息、失误信息等,具有直接、简便、迅速、新颖和⽣动形象的特点。

1、⼝头信息源
实际上是⼀种零次信息,它源⾃各种讨论会、观摩会、展销会、座谈会、参观访问乃⾄个⼈之间
的接触或电话交流。

⼝头信息源优点:1、内容新颖、传递迅速;2、含有⽂献信息源所没有的信息
⼝头信息源缺点:1、信息容易失真;2、信息传播范围⼩
2、实物信息源
指以实物为载体的信息,它既承载信息⼜可以直接⽤于消费,如值得开发或仿制的机器、仪表、零部件、元器件、标本、种⼦、苗⽊、试剂等。

优点:1、信息成熟、可靠;2、内容丰富
缺点:1、信息挖掘困难;2、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
3.2信息搜集
原则——7⼤原则:全⾯性、系统性、针对性、新颖性、可靠性、科学性、计划性。

信息搜集⼀般包括⽂献调查和社会调查两种途经。

⽂献调查主要⽤于⽂献信息的搜集。

3.3 ⽂献调查
●系统检索法●追溯检索法
3.3.1⽂献调查⽅法
1、系统检索法
是以⼿⼯或计算机检索系统为基础获取⽂献信息或⽂献线索的⽅法。

它以描述⽂献内容特征或外部特征的检索途径(如分类、主题、著者、题名、ISBN号)为检索突破⼝,以检索⼯具(⽬录、⽂摘、数据库)的利⽤为检索⼿段,具有较⾼的信息检索效率,是⽂献信息搜集的主要⽅法。

系统检索法流程
分析检索课题——检索策略的构造—获取原始⽂献
(1)分析检索课题:包括检索的范围、类型、时间、语种、数量等。

(2)检索策略的构造
检索策略是为实现检索⽬标⽽制定的全盘计划,是对整个检索过程的谋划和指导,⼀般包括检索⼯具、检索途径和检索词的选择,检索表达式的拟定,具体查找程序的编排等等。

◆检索⼯具通常包括⽬录、索引、⽂摘、数据库
◆检索途径:内部(分类、主题)、外部(著者、题名、信息代码)
◆选定检索词:1、应注意考虑同义词、近义词等2、根据要求,适当放⼤、缩⼩。

◆检索表达式:例逻辑算符“与、或、⾮”
(3)获取原始⽂献
如果检索结果是⽂献的线索,还要进⼀部获取原始⽂献。

1、全⽂数据库2、原⽂传递3、在线订购
2、追溯法:⼜称为引⽂法
(1)传统追溯法(2)引⽂追溯法
(1)传统追溯法
它是利⽤⼀次信息所附的参考⽂献进⾏追溯查找的⽅法。

检索时可以先查出⼏篇与课题有关的专著或述评,以此为起点进⾏检索。

即通过专著或述评的参考⽂献查找出⼀批⽂献,然后再利⽤这些⽂献的参考⽂献再查找出另外⼀批…就像滚雪球⼀样,步步回溯,直到满⾜检索需要为⽌。

优点是简单,不需利⽤检索⼯具,缺点是不够全⾯,有些信息陈旧,效率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