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时跟踪检测(五)-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
隆平
一、语言运用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于是她们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
她们没有像都市中所谓“大艺术家们”那样搜索枯肠,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
她们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种生命的神奇来自她们的天性。
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
千年以来,她们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
没有市场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
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了她们吗?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们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
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解析:A A项,表示讽刺与否定,与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突出强调;D项,表示引用。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
解析: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可知,这个比喻的本体是“这些天才”,即剪花娘子们;喻体是“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
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有两点:一是都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二是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
参考答案:①句中把“剪花娘子们”比作“无名的野草野花”,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剪花娘子们和野草野花都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③剪花娘子们和野草野花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们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解析:从句子的顺序来看,改句是正常语序,而原句采用了倒装句,将“一定”放到句子后面,且单独成句,采用感叹号,这就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的决心;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民间艺人和剪纸艺术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因此原句更好。
参考答案:①原文运用倒装,更能突出强调“我”想印画册让更多人了解剪花娘子们的决心;②原文“一定”单独成句,且使用感叹句式,表达感情强烈,强化了作者对剪花娘子们和剪纸艺术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4.(2021·徐州六校高一联考)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
达准确流畅。
①粮食安全与否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②只有持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③才能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④正因为如此原因,⑤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22次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⑥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⑦推动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⑧我国用世界上不到10%左右的耕地来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⑨农业始终是我国发展最重要的根基,是最基本的民生。
答:
参考答案:①删掉“与否”或在“实现”前添加“能否”;④删掉“原因”或把“因为”改为“是”;⑦“推动”改为“促使”;⑧删掉“不到”或“左右”。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农业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
光、热、水、气的某种组合对某项生产有利,形成有效的农业自然资源;__①__,构成农业自然灾害。
农业气象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研究这些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农业的区划和规划、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调节小气候和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务,还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建议,__②__,规避不利气象因素,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促进农业丰产,降低成本,__③__。
答:
参考答案:①而不好的组合对农业生产有害②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③提高经济效益
6.下面这幅图片,记录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进行科研的情景。
请你编写一条微博,发表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赞美之情。
120个字以内。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袁隆平带着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让中国结束了饥饿的历史。
因此,他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
可在我眼里,他就是我的父亲,也是世界人民的父亲。
感谢先生的救命之恩,他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粮食安全,让我们有力气发展经济,从事利国利民的事业。
让我们记住他吧!
(示例二)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您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而您,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
您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材料一: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屏幕上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
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说起研究杂交稻的初衷,袁隆平说:“上世纪60年代,我曾亲眼看见过5个饿殍,两人倒在桥下,两人倒在田里,一人倒在路旁……”饥饿让袁隆平对水稻充满了遐想,他决心挑战传统的经典理论,跳出“无性杂交”学说的束缚,着手进行水稻有性杂交试验。
然而,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却非易事。
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在稻田里寻寻觅觅。
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 000多个品种,做了3 000多个杂交组合后,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二九南1号”。
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至此,三系配套难关全部攻克,一举奠定杂交稻从理论到现实的基础。
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
袁隆平没有骄傲,更没有止步,他感到三系法也存在着配组不自由、种子生产环节多等不足,他决心开展新的攻关。
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的。
正当不育材料秧苗研究搞得如火如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袁隆平心爱的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当头一棒”,几年积累下来的700多株珍贵不育材料秧苗,一夜之间被人全部拔除毁坏。
一些同行送来了冷嘲热讽。
面对这种质疑,袁隆平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从表面上看,试验是失败了,但从本质上看,试验是成功的。
”此时,袁隆平沉着冷静,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仔细思考,终于拨开云雾,提出了解决办法。
到2000年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为全面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在分子层面探索超级稻秘密,2000年5月,科学家宣布,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
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惠及全世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了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很多人学成后都留在外国。
有人便跟袁隆平说:“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认真地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
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
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农博网《袁隆平与杂交稻》) 材料二:“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 000多个日夜,南仁东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召开。
科学家们倡议: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
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南仁东用10年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暴发了泥石流。
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
“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
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
”学生甘恒谦说。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
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
”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摘编自《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追记“时代楷模”南仁东》)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B.经过袁隆平不懈地努力,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到2000年平均产量增长5%~10%,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C.材料二的三个小标题在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步步深入。
D.两则材料对两位科学家的科研之路进行了叙述,包含两位科学家科研的艰辛,也含有成功之后的喜悦。
解析:A B项,“三系杂交稻”错,原文是“他感到三系法也存在着配组不自由、种子生产环节多等不足,他决心开展新的攻关。
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的。
正当不育材料秧苗研究搞得如火如荼时……”,可见应当是“不育材料秧苗”;C项,“递进关系”错,“‘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三个小标题是从不同角度在写,它们之间并不是递进关系;D项,“也含有成功之后的喜悦”错,原文为“‘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一可知,袁隆平不反对研究生到国外留学,他相信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
B.根据材料一内容,我们可以推断,主席所写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就是在赞扬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
C.两则材料都引用科学家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两位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解析:B B项,“就是在赞扬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错,从原文看,“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而主席这首《七律·到韶山》写于1959年,写他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他们正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这首诗是歌颂劳动场面的。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人物传记文体特征的一项是()
A.用两位科学家的原话体现人物真实性。
B.两位科学家都是我们时代的楷模。
C.材料一与材料二叙述都非常生动。
D.两则材料都采用第三人称。
解析:D D项,“两则材料都采用第三人称”不能体现人物传记文体特征,因为第三人称并非人物传记独有,且有的传记如“自传”是第一人称。
10.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述两位科学家都具备的可贵品质。
答:
参考答案:①有梦想,敢于追求;②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与困难;③执着追求,严肃认真;④治学严谨,精益求精;⑤心系国家,勇于担当。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二中的“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部分的行文脉络。
答:
参考答案:首先,作者指出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
然后,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和南仁东学生的评价证明这一观点;
最后,作者用南仁东的原话写出他对科学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