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栗月英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29期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方法综合分析我们医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2007 2—2008 2收治的56例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及成效。
结果通过适当、精心护理,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皮肤受压的程度,无一例新压疮的发生。
结论有效的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可最大限度的降低长期卧床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长期卧床;压疮;预防;护理
压疮也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压疮作为护理工作的难点,成为国内外护理管理控制的指标之一[1]。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压疮是一个很容易发生、但同时也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护理避免其发生的问题。
为此,我们对于我科一年来收治的56例长期卧床的患者,除做好常规的压疮护理外,还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病程,采用了不同的护理重点,收效很好。
现将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中,男54例,女2例,年龄在78岁~86岁之间,平均住院天数38 d,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9例,脑出血患者4例,脑血管病后遗症43例,56例患者中经治疗护理好转出院47例,病情恶化死亡9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种、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营养状况、皮肤受潮湿刺激的程度等,评估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加以实施。
2 发生原因
56例住院患者中,除4例自带Ⅱ度压疮外,有37例出现过压疮前期血运障碍,表现为受压部位皮肤呈深红色,但无肿胀,患处与健处的皮温一致,无触痛,去除对该部位压力1 h 后,皮肤色泽恢复正常,15例易受压部位血运始终正常,无新压疮发生。
2.1 患者意识障碍后不会有改变卧位的需要,易产生压疮。
意识模糊,神志混乱、昏迷的患者基本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下降,压疮产生的可能性增加。
皮肤感觉功能障碍,对压迫及压迫产生的疼痛感觉消失,很难意识到更换体位。
2.2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大部分出现截瘫或偏瘫等症状,致活动受限,而活动受限是致压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这样的患者对肌体受到的压力,不会有不适的感觉,自己不会也不能独立改变自己的体位避免长期受压。
2.3 患者和家属对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认识不足,这常常是入院前形成压疮的主要原因。
2.4 突然患病,患者身心均受到严重打击,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免疫机制下降,皮肤的抵抗力降低,易产生压疮。
2.5 患者病情危重,休克,生命体征不平稳,或合并有严重心脏疾病和一系列抢救工作,不宜搬动患者,给压疮护理带来一定不便。
2.6 患者脑出血72 h内,护士顾忌患者的病情,从而影响了翻身的幅度和频率,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于长久,形成压疮。
2.7 患者进食困难、食欲差,摄入量减少,机体能量消耗增加,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脂肪动用加快,皮下脂肪变薄。
皮肤与骨骼间的填充组织减少,压疮的危险性增加[2]。
3 护理方法
实验证明:毛细血管压力位32 mm Hg,组织受到长时间超过20 mm Hg的压力,便可造成组织缺血性损害而导致压疮[3]。
因此,患者入院后,我们就尽早的实施常规压疮护理,并根据不同的病程和肢体活动的程度,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3.1 有效的、间隙性的解除皮肤受压,恢复受压部位的血液供应。
①从患者入院开始至少每2 h翻身1次,并视患者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及时调整,建立翻身卡,以保证翻身的正确性和不间断;翻身枕也不宜太小,否则翻身后身体又逐渐倒向垫侧,使受压部位继续受压,每次翻身后,观察皮肤有无水肿、发热或发红。
②重视危重症患者早期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早给予患者更换体位,做到动作要特别轻,幅度不宜过大,并严密观察面部颜色、呼吸、脉搏及血压情况。
③定时解除患者局部受压的方法和方式因病情而定,采用合适的预防方法;如:脑出血、重危症患者,要配合使用气垫褥、水褥等,其可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受压部位得到轮换,从而减少局部受压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
3.2 皮肤保健在给与患者清洁皮肤时不用肥皂和含有酒精类的清洁物品,以免引起皮肤干燥或对皮肤产生刺激。
及时更换床单和尿垫,及时擦干汗液,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衣物清洁、干燥。
同是还要特别注意防止皮肤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给予患者翻身时,做到身体抬离床面,不推、不拖、不拉动患者,按翻身的标准程序操作,并保持患者床头抬高不超过30°,杜绝剪切力的发生。
3.3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给予温水浴或热湿敷,该方法不仅能够使皮肤清洁,还能刺激皮肤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缺血状态。
但是,操作时水温不可过高,要保持在45°左右,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给予局部适当的按摩,每次3~5 min,软组织已有损伤者,不得在此处给予按摩[4]。
3.4 肢体锻炼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协助或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肢体活动,以减轻局部长期受压。
3.5 加强心理和健康教育用亲切的语言,适当的关怀达成护患间的心理沟通,帮助患者及时度过悲哀、焦虑的心理时期。
从病痛和负性情绪中脱离出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同时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压疮预防的重要性,教给他们掌握有关压疮的基本知识,学会简便可行的减压方法,来减轻皮肤受压程度,患者及家属的参与无论是住院治疗还是回家康复都是非常必要的。
3.6 调理饮食、增强营养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胃肠功能差,食欲不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不能正常进食患者可给予鼻饲。
4 护理体会
预防压疮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增加患者躯体的痛苦,加重病情,使患者的疾病康复时间延长[5],而且对患者心理产生极坏的影响,严重时会
因为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使患者生命受到;因此,必须加强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
长期卧床的患者,虽然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能够理解患者的病痛,尊重体贴患者,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地完成护理操作,压疮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参考文献
[1] 吴国梅.压疮预警上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代医学卫生,2012,28(12):1875.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9.
[3] 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86:432.
[4]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第三版,20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