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
什么是危急值
“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危急值报告流程
辅助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护士接电话后将病人床号、姓名、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检查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辅助检查科室报告人员。 接电话的护士作完记录后必须在半小时内通知到一名相关医生。工作时间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病人的经治医生,病人的主治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治医生,科主任,医教科。 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全血分析
红细胞(RBC) 临床意义: 增高: ⑶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 晚期消化道肿瘤而不能长期进食等 减少:临床上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⑴ 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出血,如消化道溃疡等 ⑵红细胞寿命缩短:各种原因溶血,如输血溶血反应,蚕豆病等 ⑶ 造血原料不足:铁粒幼细胞贫血 ⑷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如抗肿瘤药物,磺胺类药物等可抑制骨髓造 血功能 物理因素,如X线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 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危急值: ≤1.5或者 ≥ 6.8
全血分析
红细胞(RBC) 参考值:成年女性(3.5-5.0)*9*10 ╱L 成年男性(4.0-5.5)*9*10 ╱L 新生儿 (6.0-7.0)*9*10 ╱L 临床意义: 增高:⑴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良心家族性红细 胞增多症 ⑵继发性增多:异常HB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 法洛四联症等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各种引起肺气体交换面积计算的、 疾病 如某些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危急值报告的目的
“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全血分析
白细胞(WBC) 临床意义: 减少:常见于⑴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 ⑵病毒感染 ⑶免疫系统衰弱 ⑷放化疗的影响 WBC危急值 : ≤2.0*9*10或≥28*9*10 WBC≤2.0*9*10,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 预防感染措施 WBC≥28*9*10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 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危急值报告流程
辅助检查科室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重复检查,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查。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验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查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全血分析
血小板(PLT) 参考值:(100-300)*9*10 / L 临床意义: ⑴ 增多:常见于 ①急慢性炎症 ② 缺铁性贫血和癌症患者 ③脾切除术后 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者症等 ⑵ 减少:常见于 ① 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急白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脾功能亢进 ④ 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溶血 ⑤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等 危急值: ≤30或者 ≥600 PLT ≤30, 可致自发性出血。必要时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PLT ≥600,在排除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也可能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
危急值报告记录本(检验科)
包括的内容: ● 报告时间及方式 ●报告人 ● 接受报告科室及人员 ●涉及的患者姓名,ID号及检验项目 ●危急值报告时间 ●报告单发出时间 ●报告单发放人
全血分析
白细胞(WBC) 参考值:成人(4-10)*9*10 / L 新生儿(15-20)*9*10 / L 6个月至2岁(11-12)*9*10 / L 儿童:(5-12)*9*10 / L 临床意义 : ⑶大出血 ⑷中毒 ⑸白血病等
生化
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参考值ALT< 40U/L ,AST< 40U/L, AST / ALT =1.15左右 临床意义:⑴ ALT: ① 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ALT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 ② 急性病毒性肝炎最敏感指标,阳性率80%-100% ③ALT ↓,同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呈“酶-胆分离”现象,此为重症肝炎临终期表现,预后极差 ⑵ AST:① AST高提示心肌梗死或者心肌炎 ② AST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已达到肝硬化程度 ③AST高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严重程度。 ⑶ AST / ALT对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以及判断肝炎转归有特别价值 ① AST / ALT < 1时,提示急性肝炎的早期 ②AST / ALT ≥2时,提示肝硬化 ③AST / ALT ≥3时,提示肝癌 危急值: ALT >1000 U/L AST > 1000U/L
全血分析
血红蛋白(HB) 参考值: ⑴ 成年男性(120-170)g /L ⑵成年女性(110-160)g /L ⑶新生儿(170-200)g /L 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基本相似,但在贫血程度的判断优于红细胞。需要注意的是 ⑴某些疾病,HB与RBC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RBC的总容量。 如 ①大量失血,在补充液体前,虽循环血容量缩小,但 血液浓度很少变化,从HB浓度来看,很难反映出存在贫血 ② 水潴留,血浆容量增大,即使红细胞容量正常,但 血液浓度减低,从HB浓度来看,已存在贫血 ③失水时,血浆容量缩小,即使血液浓度增高,但红细胞容量减少,从HB浓度来看,贫血不明显。 ⑵ 大细胞性贫血时,Hb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Hb浓度减低,但RBc正常 危急值: ≤60 g /L HB ≤60 ,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⑵
什么是危急值
“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危急值报告流程
辅助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护士接电话后将病人床号、姓名、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检查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辅助检查科室报告人员。 接电话的护士作完记录后必须在半小时内通知到一名相关医生。工作时间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病人的经治医生,病人的主治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治医生,科主任,医教科。 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
全血分析
红细胞(RBC) 临床意义: 增高: ⑶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 晚期消化道肿瘤而不能长期进食等 减少:临床上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⑴ 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出血,如消化道溃疡等 ⑵红细胞寿命缩短:各种原因溶血,如输血溶血反应,蚕豆病等 ⑶ 造血原料不足:铁粒幼细胞贫血 ⑷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如抗肿瘤药物,磺胺类药物等可抑制骨髓造 血功能 物理因素,如X线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 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危急值: ≤1.5或者 ≥ 6.8
全血分析
红细胞(RBC) 参考值:成年女性(3.5-5.0)*9*10 ╱L 成年男性(4.0-5.5)*9*10 ╱L 新生儿 (6.0-7.0)*9*10 ╱L 临床意义: 增高:⑴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良心家族性红细 胞增多症 ⑵继发性增多:异常HB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 法洛四联症等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各种引起肺气体交换面积计算的、 疾病 如某些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危急值报告的目的
“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全血分析
白细胞(WBC) 临床意义: 减少:常见于⑴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 ⑵病毒感染 ⑶免疫系统衰弱 ⑷放化疗的影响 WBC危急值 : ≤2.0*9*10或≥28*9*10 WBC≤2.0*9*10,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 预防感染措施 WBC≥28*9*10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 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危急值报告流程
辅助检查科室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 重复检查,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查。 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验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 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查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 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
全血分析
血小板(PLT) 参考值:(100-300)*9*10 / L 临床意义: ⑴ 增多:常见于 ①急慢性炎症 ② 缺铁性贫血和癌症患者 ③脾切除术后 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者症等 ⑵ 减少:常见于 ① 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急白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脾功能亢进 ④ 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溶血 ⑤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等 危急值: ≤30或者 ≥600 PLT ≤30, 可致自发性出血。必要时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PLT ≥600,在排除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也可能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
危急值报告记录本(检验科)
包括的内容: ● 报告时间及方式 ●报告人 ● 接受报告科室及人员 ●涉及的患者姓名,ID号及检验项目 ●危急值报告时间 ●报告单发出时间 ●报告单发放人
全血分析
白细胞(WBC) 参考值:成人(4-10)*9*10 / L 新生儿(15-20)*9*10 / L 6个月至2岁(11-12)*9*10 / L 儿童:(5-12)*9*10 / L 临床意义 : ⑶大出血 ⑷中毒 ⑸白血病等
生化
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参考值ALT< 40U/L ,AST< 40U/L, AST / ALT =1.15左右 临床意义:⑴ ALT: ① 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ALT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 ② 急性病毒性肝炎最敏感指标,阳性率80%-100% ③ALT ↓,同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呈“酶-胆分离”现象,此为重症肝炎临终期表现,预后极差 ⑵ AST:① AST高提示心肌梗死或者心肌炎 ② AST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已达到肝硬化程度 ③AST高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严重程度。 ⑶ AST / ALT对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以及判断肝炎转归有特别价值 ① AST / ALT < 1时,提示急性肝炎的早期 ②AST / ALT ≥2时,提示肝硬化 ③AST / ALT ≥3时,提示肝癌 危急值: ALT >1000 U/L AST > 1000U/L
全血分析
血红蛋白(HB) 参考值: ⑴ 成年男性(120-170)g /L ⑵成年女性(110-160)g /L ⑶新生儿(170-200)g /L 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基本相似,但在贫血程度的判断优于红细胞。需要注意的是 ⑴某些疾病,HB与RBC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RBC的总容量。 如 ①大量失血,在补充液体前,虽循环血容量缩小,但 血液浓度很少变化,从HB浓度来看,很难反映出存在贫血 ② 水潴留,血浆容量增大,即使红细胞容量正常,但 血液浓度减低,从HB浓度来看,已存在贫血 ③失水时,血浆容量缩小,即使血液浓度增高,但红细胞容量减少,从HB浓度来看,贫血不明显。 ⑵ 大细胞性贫血时,Hb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Hb浓度减低,但RBc正常 危急值: ≤60 g /L HB ≤60 ,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