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 我是什么教案 北师大版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具准备:CAI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1. 大家知道我是谁吗?请你介绍一下你是谁。
有一位小朋友不知道自己是谁。
你们能帮忙猜一猜吗?2.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猜“我”是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三、学习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组同学提问。
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四、扩展练习。
课件出示三项作业,你想做哪一个就做哪一个。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你还有别的办法吗?板书设计:19 我是什么形态汽云雨雹子雪水状态静动性格温和暴躁。
小学二年级《我是什么》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我是什么》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我是什么》语文教案11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我是什么》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我是什么》语文教案1《我是什么》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的课文。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用第一人称“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三态变化、依环境的形状变化和脾气变化),生动地说明了水与人类、自然的关系。
整课书的教学思路是: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即我是什么——我变什么——我做什么。
这节课进行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主要完成我变什么——谁让我变——我做什么。
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水变成什么——谁让它变化——水的不一样子——水的脾气,在学文中巩固生字,学习、积累词语,学习规范表达。
在关注知识的同时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学习“露珠”时,结合第一单元的《露珠》小诗进行:在进行“雨“、“”、“7”和体会“有时候…….有时候………”的写法时,教学与语文天地的分类练习、说话、写话练习融为一体。
一、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1)继使巩信10个必认字、9个必写字,正确书写“冰”、“露”等生字。
运用多种识学方法识字、学词,进行语言积累,学习规范表达。
(2)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特点,体会水在自然界的神奇变化。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水变成什么、谁让它变等问题,在探究中理解训语,学习规范表达。
(2)随文识字和图片的视听导入,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运用新词语的同时渗透学习词语的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2)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水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本文,激发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巩圆字词,积累词语,学习规范表达。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精选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我是什么》。
课文通过自述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自然现象——水的不同状态和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1. 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人类对水的利用和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冰雪、水流、水蒸气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不同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a. 固态:冰、雪等,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 液态:水,流动性强,形状随容器变化。
c. 气态:水蒸气,无固定形状,看不见摸不着。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水在不同状态下的例子,如冰雪融化、水烧开变成水蒸气等。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判断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是什么》2. 内容:a.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b. 特点:形状、体积、流动性c. 相互转化:冰→水→水蒸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答案示例: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如冰雪,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如水,流动性强,形状随容器变化;气态如水蒸气,无固定形状,看不见摸不着。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相关词语描述水的变化。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不同形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兴趣,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的神奇和重要性,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循环过程,感受水的神奇变化。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不同形态。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括水的循环过程动画、不同形态的水的图片等。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等辅助教学资源。
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5.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提问复习前知,引出本课的主题——水。
•创设情境,展示水的不同形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入课题:《我是什么》。
5.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并讲解其意义及用法。
•学生跟读课文录音,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5.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讨论每段的主要内容。
•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和结构。
5.4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生字新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
•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课文、搜集关于水的资料等。
六、板书设计《我是什么》第一课时课题:《我是什么》生字新词:[列出本课生字新词]水的形态变化:汽→ 云→ 雨→ 雪/雹子珍惜水资源,爱护大自然七、课后反思(此部分需要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课堂效果进行填写)•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朗读能力的提升等。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用语“是什么”,并运用到日常会话中。
2.能够感性理解简单的篇章,理解篇章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运用日常用语“是什么”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篇章,能够简单说述篇章大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或黑板。
2.准备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笔记。
3.三人小组绘画道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现场小苏格拉底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其内涵。
(2)通过简短的旁白“小苏格拉底仅用‘是什么’这三个字,就把一座城市里最聪明的人取到了”。
(3)教师提问:“小苏格拉底为何能取到一座城市里最聪明的人呢?”(4)学生自由表达。
(5)教师继续问:“你们今天很多人穿红色衣服,为什么?”(6)学生回答:“因为今天学校组织了红色日活动。
”(7)教师模仿“小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询问学生:“学生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8)学生通过猜测、讨论,“是什么”这三个字可能指的是什么,“解答”了小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
(9)教师总结“是什么”这一格式可用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2.教学内容(1)学生熟悉课文“我是什么”。
(2)教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汉字书写及标点符号。
(3)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
(4)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模仿诵读,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3.巩固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在三人小组内分配角色:作者、读者、评议员。
(2)小组内为作者连贯的句子排列。
(3)大组中,用评议员的形式互相把自己的作品传递并得到点评。
4.拓展应用(1)教师以哲学类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是什么”带头字延伸。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画图活动,自由创作自己的“是什么”。
五、教学评估(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
(2)教师逐一检查学生大作业,并根据表扬+指导的方式,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3)学生回答针对课文或课堂的问题,教师在课程结束前进行补充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课设计了学生能自主思考、学生能自己动手创作的环节,营造出较浓郁的学生中心氛围。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我是什么》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我是什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初步熟悉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同学留意观看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纳“欢乐教学法”、“争论法”、“表演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预备:1、预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2、让同学搜集图片。
课时支配: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
(略)其次课时:沟通研讨课文。
教学过程:其次课时一、复习生字。
1、谈话:小伴侣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一些生字伴侣,你们还熟悉它们吗?2、课件出示:“摘苹果”(指名认读)二、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淘气可爱的小伴侣究竟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消失一些相关画面。
要求同学思索:我是什么?3、同学四人小组争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指名汇报。
(我是水)三、启发同学思维。
1、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方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2、同学争论,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沟通方法。
(同学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进行探究学习。
1、组织同学依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老师准时关注各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和同学一起进行探究,关心同学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展现:组织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状况。
留意引导同学弄清以下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关心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范文10篇【优秀】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范文10篇【优秀】《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
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一个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一段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是什么》教案篇1《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指导朗读。
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由于是第二课时,复习词语导入,上节课已经认识了自然界中的魔术师。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
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
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
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
接着问看后的感觉,读出美感。
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进行动作演示,学生能直观地体会这三个动作的轻重从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在过渡到下一段中引起学生好奇,我还会变出什么?借助多媒体引起学生注意学下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我采取范读的形式指导朗读。
第四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
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通过表演形式理解朗读,活跃课堂。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提示:注意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练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4.情感交流:与家长分享本节课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等,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提示:可以举例说明,如帮助家人、关心同学等。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主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要求: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思考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互动合作,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情感教育,渗透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感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5.及时反馈,巩固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表述。
难点: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自我介绍,表达清晰、准确。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把握句子的节奏、语调,体会作者的情感。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
我是什么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移动多媒体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谜语激趣,课题导入: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
板书课题《我是什么》二、初读课文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
如:"躁、灾"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
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11个字。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读生字做游戏:摆长龙:拿出字卡,请一个小朋友读,其他小朋友找,然后摆成一条生字长龙,比比谁眼明手快。
出字谜:一只小黑狗,长着四个口。
(器)水大好发电。
(淹)禾苗的家。
(稼)家里玩火,闯了大祸。
(灾)一只脚踢三球,一脚踢到树上头。
(躁)四、写字1、出示"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
边写边强调重点。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词。
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
2、指读课文。
"我"是谁呢?生答:是水。
师:对了,课文中"我"就是水,贴小水珠图片。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四-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四|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冰、冷、江、坏、极、常、冬7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认读字,指导书写常、冰和冷三个字,认识新部首小字头。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非常有意思,他不直接告诉你们他是谁?他说:你们猜猜,我是什么?(板书14我是什么学生齐读课题)他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14课就知道了。
二、读文识字1.先小声地读课文,认生字。
可以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检查生字词。
(课件1:词语)漂浮傍晚冷风水珠硬球冰雹小溪奔跑海洋跳舞暴躁灾害江河坏事极小常常冬天晒(课件2:词语)硬球海洋暴躁漂浮水珠冰雹灾害奔跑傍晚跳舞江河冷风小溪常常坏事晒极小冬天指名读、集体渎3.检查会认字和会写字。
(出示字卡)三、再读课文1.学生自渎,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流利。
读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5人读,其他同学想:我们的这位朋友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四、自主探究小组交流1.再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水的?2.小组交流。
五、深入学习全班交流(课件3:要求)交流要求:1.你是从第几自然段看出来的?先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在这个自然段中,结合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语文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生:因为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师:对,它会变,我也会变,你想知道我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4课。
生: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究竟“我”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带着自身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师:“我”是什么?有谁知道?生l:我知道“我”是天空。
生2:我知道“我”是彩虹。
生3:我知道“我”是水。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就应该这样读书。
下面我们再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多读几遍。
师:这些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下节课我们再来记生字写生字。
三、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想读第一段?指名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想:我会变成什么?生:我会变成汽和云。
师:谁能找出写变成汽的句子?生:我找出“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这一句。
师:还有哪些句子是描写变成云的?生l:还有“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颗粒,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这一句。
生2:还有“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黄昏我又经常把红纱披在身上。
”师:说得真好,掌声褒扬。
师:你们看,这些云美吗?你想读吗?那就自由读读吧!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一人读师: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生l:我读懂了穿白衣服的云叫白云,穿黑衣服的云叫乌云,穿红纱的云叫红霞。
生2:我读懂了云有不同的色彩,多美呀!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遍。
全班齐读。
师:谁能用“有时候……有时候……”说一句话。
学生踊跃发言。
师:水变成汽,汽变成云,云又变成什么呢?请同学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生l:我知道云会变成雨。
生2:我知道云会变成雪。
生3:我知道云会变成冰雹。
师:变成雨的这一句谁来读?生:我想试试。
师:你们想对他说什么?生1:他的声音很洪亮,不过有些地方没有停顿。
生2:他的声音很响亮,可是没有读出感情。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1教材分析:《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学情分析:水,是生命之源。
对于水,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水的各种形态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却很少会去琢磨其中的规律和科学道理。
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的结构,以读为本,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重现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本篇课文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就浅显易懂了。
教学目标:1、认识“晒、毁、淹”等15个字,会写“变、片”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教学。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法学法:演示法教具准备:PPT 词卡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会生字,会写生字,整体感知。
课前交流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关于小动物的谜语。
师读谜面,其他小朋友猜,若知道答案请不出声,用举手的方式告诉老师,明白了吗?谜语1:像熊不是猫,大脸黑眼包。
只爱吃竹子,人人叫国宝。
——熊猫谜语2:医术本领高,嘴当手术刀。
啄出害人虫,不吃药就好。
——啄木鸟你是怎么猜中这两种动物的?小结:一般猜谜准的人都不会随便瞎猜,都会抓住谜面中的关键词。
今天的语文课也特别有意思,它是一个大谜语。
想来猜猜吗?别急,只要你接下来用心听课,一定能猜出来。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北师版课文及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北师版课文及教案(精选10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北师版课文及教案 1目标预设: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一、实验引入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
“灾”“晶”“毁”“冷、冰、冲”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
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二、阅读理解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2、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三、拓展性学习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学习生字1、检查读生字。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评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评课稿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知道水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平常你们喜欢看看魔术表演吗?今天咱们的课堂上就藏着一位小魔术师,它刚才悄悄地告诉了我,只有认真学习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想学习吗?咱们就一起来学习30课,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2.指名读课题(疑问口气)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我”究竟是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了“我”是水。
师:原来藏在课堂上的小魔术师就是水呀!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4.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5.认读词语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出示名子“我会变”,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我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变成云
1.指名读
2.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都见过怎样的云呢?(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3.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漂亮的衣服吧!(出示)喜欢吗?教师配乐读
4.带着喜爱的感情咱们一起来读
◆变成雨、雪、雹子
1.师:水会变,变成气,升到空中又变成。
二年级语文上册 我是什么(2)教案 北师大版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13个字,会写9个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温和、暴躁”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阅读实践,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1.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
全班齐读课题。
2.质疑激趣。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此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提出疑问。
)“我”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体现了兴趣先导。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标出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生字卡片做“找字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再次感知生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些什么?(板书:水)[通过初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不仅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还了解了“我”指的是“水”,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
](三)合作交流,精读深悟1.再次读课文(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想一想,你是从哪些地方中看出“我”是水的?用笔标记出有关的词句。
[阅读是理解、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读一读,想一想,标一标等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既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又渗透了阅读习惯的培养。
]2.合作交流,精读深悟。
(1)小组内交流讨论标画的词句和自己的理解。
(2)各小组由一代表谈谈自己小组的认识,其他小组成员及时补充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悟文意。
即:形态的变化、不同的状态和与人们的关系(教师及时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什么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一、自主识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直呼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
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漂”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生字。
首先“漂”是个多音字,学生平日接触此字频繁是由于“漂亮”一词,而课文中的却是第一声“漂浮”;其次“漂浮”中的“漂”与以前学习的“飘扬”中的“飘”是同音字,如果不加辨析容易产生混用的现象。
教学中,通过朗读时的正音,强化正确的字音,随即渗透“漂”的其它两个发音;通过说话训练“什么漂浮在哪里”,明白“漂浮”的状态不仅与部首三点水有关,即东西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漂浮在空中。
教师在教学生从音、形、意三方面扎实掌握“漂”的同时,也通过一定的语言渗透一些汉字学习的忌讳点,如汉字的朗读不能凭感觉;字义与部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
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
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
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均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
因此先让学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在观察中发现4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共同特点——部首位于左半格的中间,部件一部分写在左半格;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墨。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
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
课堂中,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
即“课文中的‘我’是什么?”和“课题中的‘我’就是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问题一,提出的依据源于课文独特的特征——提问式的课题以及学生爱挑战,爱猜谜的特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问题二的提出是以教学目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珠、霜,同时也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为依据,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摒弃了教学中的“满堂问”,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朗读,接触文本,讨论交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其次,提出问题的艺术性。
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阅读,因而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影响着思考和阅读的质量。
课堂教学以《我是什么》的课题朗读拉开序幕,如果这时就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我认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状态还没开启,因为上课刚开始,学生脑中闪现的还是下课的情景,耳边回荡的仍是上课的预备铃声,要先让学生走进课堂。
于是我设计了有感情朗读课题的环节,个别读,全班读,一次次上扬的语调“我是什么”,充盈了整个教室,学生们情绪饱满的带着问题走进了课文。
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提问也要找准时机,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产生“我想要了解”的心理状态,就能变“要你学”为“我要学”!再次,问题表述的明确性。
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问题的表述要明确清晰,便于学生的操作。
如“我会变成什么?快速读读课文1——3小节,用‘——’划出文中描写‘我变成什么’的句子,完成填空。
” 一个问题,三个要求,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但由于语言的表达简洁,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完成三个任务,即读课文,划句子,完成填空。
问题的明确表述,能直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各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本节课“为什么说‘我’就是水呢?”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
在交流过程中,也许有的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经验,如亲眼目睹过蒸汽产生的过程,因而对课文的1——3小节“水的变化”感兴趣;有的学生知道水能发电的知识,就对课文的第5小节感兴趣。
一个小组中大家对课文的喜欢内容不相同,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教学反思“我是什么?”“我是水。
”在充分的朗读、讨论后,学生已掌握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样子”和“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就此创设了一个语言实践训练点,“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
”学生的交流中,语言表达十分流利、通畅,或介绍文中所提及的水的某一部分的特征,或几乎将课文内容完整地复述了一遍,体现了本堂语文课的教学成果。
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这个语言实践训练点,到底训练的目标是什么?仅仅是检查、反馈学生对课文记忆程度吗?“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
”要求的设计显然是将这个语言训练点依托于课文,借助课文的语言使表达的内容充实,可信;同时,要求中的“介绍”一词,使语言的训练产生了一种实用性,通过这一环节的操练,要让学生感受介绍词讲解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学生操练之前,先要明白介绍词是谁说的,说给谁听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使说话训练不仅做到语句表达要完整、有条理,而且还要得体。
于是,我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更细致的设计:1.提出要求: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
2.引导启发:你会选择哪一部分介绍水?你的介绍词中只告诉别水的不同的样子和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就够吗?你的介绍词是讲给谁听的?(介绍词的开头必须有称呼,这是对他人的尊敬。
)你要为同学们介绍水,作为讲解员你的表情、态度该是怎样的呢?(态度大方,目光注视听的同学。
)3.学生自由操练。
4.学生交流。
一人做讲解员,其余做听众,认真倾听并根据以上的要求进行评价。
5.评价反馈,以表扬、建议为主。
教师适时启发:在介绍词的结尾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使介绍词有始有终。
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接触了课文的内容,并且根据自己介绍词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了选择;而且对介绍词的作用和讲解时的基本要求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举两得!关于训练材料1.读一读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漂浮(piāo piào)硬球(yìn yìnɡ)灌溉(ɡuài ɡuàn)露珠(zū zhū) 温和(huo hé)雹子(páo báo )2.词语搭配。
发动房屋想出机器淹没办法冲毁庄稼3.抄写文中喜欢的一句话。
注意抄写使字迹端正,不加字,不漏字。
4.探究学习: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一星期后在小组中交流(1)学习了课文,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问题:答案:资料来源:(2)你知道人们用了哪些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吗?具体内容:资料来源: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后彩虹的形成在炎热的夏天,雨过天(晴、清),当太阳重新照耀大地时,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好像一座桥梁横跨在天顶。
彩虹是怎样出现的呢?(元原)来他和刮风下雨一样,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当一场大雨刚刚停止后,空气中充满许许多多细小的小水滴,太阳光经过这些小水滴时,它的前进方向就发生了偏差,于是,原来看上去无色的太阳光,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有色光。
这时,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了。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
2.读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水滴()的彩虹()的夏天()的太阳光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划出短文中介绍彩虹形成原因的句子。
4. 照样子写句子。
天空中的彩虹像一座七彩桥。
鸽子在空中翩翩起舞。
波斯猫的尾巴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中强调了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建构,丰富学习经验。
案例一:借助课文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促成课内外知识的交融,开阔学习的视野,建构更宽广的知识体系。
师:朗读课文中叙述“云”的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师:句子介绍了四种云。
你在什么时候看见过它们?你能叫出它们各自的名字吗?再读句子,想一想!生:穿着白衣服的是白云,穿着黑衣服的是乌云。
(教师随机板书:白云乌云)师:在怎样的天气情况下,你会看见白云和乌云?生:天气晴朗,看见的是白云;下雨时看见的是乌云。
师:你很会观察自然现象,可有一点你没说正确,下雨时乌云都变成雨落了下来,想想到底什么时候看见乌云?生:下雨之前,看见的是乌云。
师:很棒!出现在早晨和傍晚的云叫什么名字?(由于“朝霞”和“晚霞”学生接触的频率低,一下子被问倒了,教师重在引导。
)师:早晨和傍晚的云吸收了太阳的光芒,就像披上了一件红袍,所以人们称它们为霞,意谓美丽的云。
因此早晨的云叫朝霞,傍晚的云叫晚霞。
(板书:朝霞晚霞)课文的语言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相结合,显得更饱满,更具情趣!学习过程也渗透着“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语文”的意识!案例二:通过朗读训练,感悟由于表达主体不同而形成的情感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媒体“洪水肆虐”的景象,感受水的破环力。
师:水不高兴时,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会被淹没,房屋会被冲毁,脾气可真暴躁,此时你还喜欢它吗?生:不喜欢。
生:讨厌它。
师:水也知道大家不喜欢它做坏事时的样子,心里很惭愧。
一起朗读句子,“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中媒体地展示,直现洪水肆虐时破坏力之惊人,这时学生对水的暴躁之举产生厌恶感,甚至是憎恨感;但当学生将视线挪回到课文的语言环境,朗读句子“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