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篇一」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

《小儿垂钓》。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

(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

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

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
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蓬头:形容头发乱。

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

垂纶:垂。

东西的一头向下;纶:丝。

2.指名读第二句。

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坐在哪?
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侧坐:身体象一边歪斜着坐。

莓苔:河边的蒿草。

映:遮掩、遮蔽。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

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

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

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

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随堂练习
自读下面一首古诗,试着解释,并讲给同学们听。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十、作业
1. 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
钩()准()摇()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背诵《小儿垂钓》
附录1:篇章阅读感悟
这两首古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池上》。

“池上”是指池塘里,即荷花塘里。

这首诗描绘小娃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诗的前两句叙事,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景,写小娃娃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这诗一种多美的景色呀!诗人用这一景色衬托“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天真无邪和淳朴可爱,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

凝练的诗句中饱含着诗人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自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小孩子。

纶:钓鱼用的线。

垂纶:钓鱼。

莓苔:这里泛指野草。

诗的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后两句写路人借问,小孩子远远就招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怎么走,小孩远远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这首诗不失为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生活的佳作,全诗平易自然、准确生动地刻画出小孩那种天真专注的神态。

合作探究:
(1)诗人为什么要写小娃的“偷采白莲”?教师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重要的是,这里的“偷采”与“偷盗”行为要区别开来,诗人写这个小娃是表现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趣童真。

(2)《小儿垂钓》中,诗人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这个探究性问题也可以放在精读时让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加以引导。

附录2: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他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还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

他的诗不但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胡令能(785—820)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铰”。

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

他善于吟诗,但不愿涉足官场,后在家乡隐居。

其诗生活气息浓郁,自然真切,但流传至今的仅有四首。

附录3:延伸拓展
我们今天学了两首表现儿童情趣的诗,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对原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对原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原诗读一读,背一背。

大儿锄豆河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
附录4:化物为我,巧学古诗
——《小儿垂钓》教学案例
[教育背景]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

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

(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

(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


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


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

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

(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


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

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

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附录5:重现《池上》
张小雨
夏天,池塘里的莲花盛开了,有一些还变成了又大又香的莲篷,小鱼、小虾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天,几个小孩儿撑着小船,偷偷地来到一大户人家的池塘里玩耍。

这些孩子的撑船本领很高,船行得又轻又稳。

几个水性特好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潜入水中捉鱼、抓虾、挖莲藕。

他们的行动和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很轻,生伯惊动了池塘的主人。

眼看小船快装满了,这才小声地哼着曲儿,撑着小船回家去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呀,尽管他们很聪明,却还是不知道掩盖自己小船划过的痕迹: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顺着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路。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首古诗题目,自读,思考: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
2、你还想了解什么?
3、简介诗人及背景。

互相交流资料。

二、学习《乡村四月》。

(一)、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二)、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对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解释: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简介:①渔歌子词牌名②作者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4、全班交流: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他心里想着什么?
5、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五、总结升华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七、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八、默写两首古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
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
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
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
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
(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
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
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

你看到了什么?又听了什么?引导读书。

78、这是一个怎样的“留连”?这是一个怎样的“自在”啊?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

(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9、配乐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布置作业
搜集杜甫的诗歌,背诵其中的几首。

板书设计:知诗人解诗题 C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寒食》。

一、读题,释题
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文章中提到过寒食节。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依提纲汇报交流
1、诗人及时代背景
2、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3、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4、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汇报交流
1、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2、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展示交流
1、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3、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思考:哪些句子写春意?
5、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重点引导理解“无处”。

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6、感情朗读。

7、教师导语: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

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8、读诗。

思考: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
9、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10、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3、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无处不飞花白昼
寒食
汉宫传蜡烛夜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

一、导入新课
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课题,理解题目。

注意理解“泊”的意思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尤其是“间”“数”“还”的读音。

4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5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交流汇报
1、观察插图,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

2、回归文本,自由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交流,并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理清京口、瓜洲和钟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家乡并不远。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间”“数”“绿”“还”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汇报
(一)品读,体会情感。

1、男女学生指名读,引导读准节奏。

2、练习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自由朗读第一、二句,抓住“一水间”和“只隔”体会。

教师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4、自由读诗,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抓住“又”“何时”两词体会。

)教师板书:离家久――何时还?
5、指导朗读,读出迫切的思乡之情。

(二)赏析,体会妙处。

1、自由读诗,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准确、最精妙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链接”,了解王安石修改的故事。

3、小议:王安石此前先后改了“到”“过”“入”“满”等字,请同学们思考:
为什么王安石不用别的字,而最终选择了“绿”字?相比之下,“绿”字究竟有什么妙处呢?
(“绿”写出了春风吹拂下大地的巨大变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了春的气息。


4、指导读好“绿”字,读出惊讶,读出喜悦。

5、“绿”如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一个字竟有如此威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6、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小结三首古诗写作特色,指导习作
《江畔独步寻花》抓住繁花、戏蝶和娇莺这种最具春天特点的景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寒食》先写白昼的“无处不飞花”,再写晚上的“汉宫传蜡烛”,写出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耍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泊船瓜洲》先写远眺京口,触景生情,用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景,更道出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七、布置作业
搜集王安石的资料,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靠家近――很想还。

离家久――何时还?
教学反思:课堂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老师要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解疑,并时时注意学生解疑后对方法的总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篇四」
冀教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古诗词二首》
冀教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古诗词二首》作者:天马行空单元介绍
师大附小白硕哲
本单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孩童世界。

《宿新市徐公店》中追蝶的儿童,在春光中是那么的美好;《清平乐》中溪边卧剥莲蓬的小儿,是多么憨态可掬;《天窗》中那个透过屋顶方洞放飞心灵的孩子,想象力是多么神奇;《快乐的足球赛》中的孩子们天真无瑕,生活中充满自由和欢乐;《芦叶船》中的孩子爱玩,更会玩,把一片片苇叶制作成精致的小船,充满个性与创造,充满想象与智慧;《女孩儿乌塔》向我们展示了外国小女孩的生活,童年也可这么独立和自主。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但都有一颗童真的心。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需要同学认真品读。

《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这两首诗词的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起到了衬托人物,烘托、渲染主题的作用;《快乐的足球赛》中精彩的场面描写;《芦叶船》的借景抒情;《女孩儿乌塔》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她的性格特点。

这些方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的提高。

本单元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共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美好情感和本真的天性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所描写的童年生活,体会孩子们内心的纯真与美好。

2.体会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3.体会场面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4.学习对话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5.激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享受童年的快乐。

童年的足迹
留营小学李靖
春天,菜花丛中,追寻翻飞的蝴蝶是一种欢愉与惊喜;夏日,小溪岸边,剥食新鲜的`莲蓬是一种闲适与安逸。

草地上,大家踢一会儿足球,是一种畅快与潇洒;河面上,放逐自己折叠的小船,则满载着憧憬和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