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
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
战国时期,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
该学者认为()
A.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B.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D.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
25.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既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26.岳麓书院御书楼前楹联撰有“训诂笺注,六经周易犹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在此颂扬的是()
A.朱熹B.黄宗羲C.王夫之D.曾国藩
27.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
这反映了()
A.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代潮流B.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C.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D.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28.1923年中共三大上,马林、陈独秀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口号。
张国焘等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发展共产党的唯一途径是独立行动,而不是在国民党内活动。
”大会最终决定实行党内合作。
1926年后,陈独秀正式提议两党由党内合作改为党外联盟。
而共产国际“坚决谴责退出国民党倾向”。
这说明()A.共产国际在国共两党中动摇B.中共对国共合作持审慎态度
C.国民党已经背叛了国民革命D.国共合作的道路艰难曲折
29.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
”这说明()
A.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B.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
C.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D.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
30.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源于理性的省思而非外部世界或主观感觉。
因此,哲学的使命不是从外部去探究事物的始基,而首先应当“关注自己的灵魂”;也不应像智者那样沉迷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只有运用理性和智慧,才能获得真理的关照。
其主要意图是鼓励人们()
A.发现自我,追求自由B.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C.拥有美德,获得知识D.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31.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
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
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者”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
据此可知()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的态度
3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民主是人们通过许多‘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材料的深层含义是()
A.妥协是实现民主的唯一途径B.政治妥协比暴力革命更重要
C.坚持理性妥协才能实现民主D.妥协对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性
33.苏联市场上大多数商品,都是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出口的,所以在海关出口目录上,详细规定各类消费品的出境携带种类和数量。
但对进口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鼓励发展民用工业的结果B.工业化进程中畸形的经济结构
C.苏联综合国力长期落后于欧美D.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冷战意识
34.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B.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D.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35.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儿·法盖说:“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要从无数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以下与法盖解释相近的作品是()
A.《日出--印象》B.《百年孤独》C.《战争与和平》D.《格尔尼卡》
第Ⅱ卷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自殷商时便确立了官品等级薪俸制度,以后各朝代不断完善。
古代把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职位都纳入相应的品级,根据职位品级的高低确定薪俸的多寡,使职、权、责相等的职位享受同等待遇。
职官既要求有才干,又要具备一定资历。
由于职官的职位是有限的,就出现了资历与职位之间的矛盾。
为缓解这一矛盾,设置散官。
散官只表示资历,其与官员的职位品级相对应,享受同样的薪俸。
官员一般通过考试考核提升资历,以获取较高职位和报酬。
同时规定职官的待遇高于同级非职官,体现以责定俸,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旧唐书·职官一》中规定:于有功绩者,通过封爵,提高其俸禄标准,使之薪俸待遇高于同一品级的其他职官。
除了按品级等支付薪俸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补贴”,如养廉费、公费、杂供给等。
先秦之前官员主要是从封地中收取地租作为俸禄。
东汉实行“半钱半米”制。
明初,百官俸禄给米,间以钱钞。
清代是俸银和禄米。
——摘自李宏《中国古代官品等级薪俸制的特点与启示》材料二:
法国虽然有较长的资本主义历史,但在政治制度上长期保留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制度。
直到二战后,才建立统一的公务员制度。
受历史和传统的影响,其公务员制度和工资制度强调统一管理。
公务员不分中央和地方公务员,统称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不仅包括行政人员,也包括军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司法审计人员。
上述各类人员(公务员)被统一纳入工资指数等级表中。
所谓指数等级工资制是指工资标准由工资指数与工资基数构成。
工资指数的等级与公务员的职务等级相对称,职务越高,指数越大;工资基数是根据最低生活费用来确定的,随物价的变化而浮动。
并规定工资基数不得低于最低生活费用的120%,高于劳工保障工资额。
不同部门之间的公务员的职级要相对应,做到同工同酬。
法国社会对公务员十分崇敬,政府也极力维护其社会地位。
在《法国公务员总章程》中:在制定公务员工资时,不仅考虑国家的财政状况、民间的工资水平,还要与所属的职务和级别相称。
此外,公务员工资的确定与调整一直有不定期地同公务员工会进行谈判和协商的传统。
一般公务员增加工资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正常晋升工资指数等级,分为考绩晋级和定期年资晋级两种。
第二,工资水平的调整,分为调整指数工资等级和调整工资基数。
此外公务员津贴奖金名目繁多:住房津贴、家属抚养津贴、家族津贴、安家津贴、地区生活津贴、超时津贴、夜间工作津贴等。
——摘自《法国公务员工资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薪俸制度的特点。
(8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薪俸制度和西方公务员制度有何异同。
(12分)(3)结合材料一、二,请谈谈你对实行国家公职人员薪俸制度的认识。
(5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就图示中至少3个角度进行史实论证,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民大起义使得作为全国财赋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期成为主战场,清廷财政经常性收入大大减少。
清廷一向靠捐输(富户向朝廷捐献财务,朝廷授予其官爵或给予褒奖)作为临时筹款的手段。
而这次农民大起义战事持久,战区广大,捐输难以应付日益增加的战费开支。
清政府又实行厘金制度。
征收厘金的机构称“厘局”。
凡江北粮台、漕运总督和袁甲三军营等,都设局抽厘,“此去彼来,商民几无所适从”。
厘金本是商品过境税,但在胥吏诛求下,“行人之携带盘川,女眷之随身包裹”等都无不搜刮。
同时,清廷又开始采取通货膨胀政策。
令户部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的官票,之后又发行面额二百五十文、五百文等的钱票(即大清宝钞)。
没过多久,清廷开铸当十、当五十的大钱,铸当十大钱一枚,用铜量相当于10枚制钱的一半;当五十的用铜量更少,只及同值制钱的十分之三。
于是,清廷又发行当百、当二百、当三百,以至当千的大钱。
于是市面上突然增加了20多种票钞大钱等,币值顿行混杂。
因铸大钱可获利,各省纷纷增设铸造局,民间私铸者也风起云涌,通货膨胀严重。
商民们纷纷关门闭市,拒收大钱。
清廷不得不下令停铸除了当十的大钱。
同时清廷规定的强制性推行官票宝钞的政令,自己首先就不遵守。
如在北京,凡有收项的各衙门,对商民缴纳票钞,均不肯收受,往往“百计刁难”。
后来,各省停止收兑官票,原发行的官票成为废纸。
清廷纸币政策失败。
——摘编自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财税制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财税制度变化的后果有哪些?(9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1947年间选择了退出东亚大陆,转向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战略;苏联选择在东亚地区(包括南亚)推进革命运动。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苏联急剧扩大对外援助和军事干涉,使很多东亚国家因感受到苏联威胁而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
当时东亚主要国家都把防止苏联扩张视为战略优先,它们之间作出各种妥协,搁置诸多争议,建立起反苏联合战线,获得了安心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
所以,冷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共识和战术妥协构建了东亚地区繁荣所必不可少的合作条件,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东亚繁荣。
——以上材料均据《冷战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影响及后果》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美苏对东亚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6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通常认为太宗之治(626—649)是唐代“理想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一个以良好和井井有条的施政著称的经济期。
8世纪后期和9世纪的作者在怀旧时当然把它说成是黄金时代。
但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定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
政府的基本结构、行政细节以及政府干预的限度这些十分重要的问题早在隋代已被建立和解决,只是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并体现在624年颁布的一些法典化的法律中。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隋唐史》材料二:
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际上大部分是太宗做的。
……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创了公元627至649的23年间的“贞观之治”。
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带着之意)粮,断死刑岁仅39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
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
——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两位学者是如何评价唐太宗在“制度”上的作为的。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及律法等方面有什么建树?简要评述明君、盛世与制度的关系。
(9分)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文科综合历史(一)
答案
24~25.AB 26~30.CBBCD 31~35.ADBCC
40.(1)特点:薪俸制度历史悠久;薪俸与职位、资历、功绩挂钩(多重薪俸结构);主要通过考核提升薪俸;薪俸支付形式多样(主要有职田工资、实物工资和货币工资);补贴繁多(福利待遇优厚);职官待遇高于同级非职官,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8分,答对4点即可)
(2)同:都是由国家提供薪资;都有官职与薪资挂钩的规定;都制定法律(或制度、条例)。
(6分),每点(2分)异:性质:中国是封建制度下的薪俸制度;法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薪俸制度。
发放对象:中国是政府行政人员;法国是现代制度之下的公务员,既包括政府行政人员,也包括各类事务性人员等。
发放标准:中国是官品等级薪俸制;法国是等级指数工资制(指数等级工资制,方便灵活,工资标准及时随物价和经济的变动而变动,适应性强)
工资管理:法国全国统一制定工资标准表,不按部门、行业、地区分类。
工资保障:法国有最低工资保障,以保障公务员的生活,提高其地位。
工资调整方式:法国强调集中统一和民主协商。
(6分,答对3点即可)
(3)薪俸制度整体上能够遵循官职与薪资挂钩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薪资相对而言较为丰厚,解决官员后顾之忧;有利于保障一批稳定的国家公职人员队伍,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社会发展。
但也易形成“官本位”的风气和对公职人员工作的过分追逐。
(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41.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2分)
论证: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分)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分)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3分)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分)(以上任选三个角度回答即可)
结论: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和生命力。
(1分)
44.(1)原因: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财政匮乏,为解决财政危机。
旧有的临时筹款手段不足以支撑。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大量赔款,已经让财政出现困难。
(6分)
(2)后果:政治上:为增收捐输而滥行卖官封爵,加剧了封建官僚机构的膨胀及吏治的腐败;地方督抚和各路统兵大臣利用厘金就地筹饷,为逐步形成“督抚权重”的封建割据局面提供了经济条件。
(4分)
经济上:实行重叠苛重的厘金制度,日益阻碍了土货在国内市场的流通,有利于洋货在中国销售,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滥发通货导致物价上涨,市场混乱;对工商业和农业土地税的横征暴敛,使得整个社会生产和流通深受其害,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5分)
45.(1)原因: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美国集中力量保持在欧洲的优势;美国要避免在东亚大陆与苏联的直接对抗;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具有在日本建立亚洲战略中心的优势;苏联力图扩大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
(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
影响: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客观上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日本获得了美国的扶植而迅速崛起。
(言之有理即可,3分)
(2)20世纪70年代前期,面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中国缓和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加强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了反苏统一战线;东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日本、亚洲“四小龙”先后崛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东亚地区出现经济繁荣局面。
(言之有理即可,6分)
46.(1)评价:前者认为唐代“理想制度”在唐太宗之前已经确立,唐太宗只不过是简单继承,没有新的作为;后者认为唐太宗能继承和有效整理前代各项制度,并加以实施,由此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
(6分)
(2)建树: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推行均田制;制定《唐律》。
关系:明君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明君需在继承和完善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明君需要制度的制约;盛世更需要有制度的保证。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