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管理咨询:零售商在中国的布局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
作者:陈维赞、张之杰
2006年9月21日
中国的零售业正以每年6400亿元人民币的速度增长, 增加的规模相当于整个阿根廷的GDP。
尽管如此, 竞争仍然十分激烈, 且大部分的零售模式利润微薄。
全球二十大连锁零售商中, 只有七家在中国设有分店。
其他企业仍裹足不前, 因为一方面, 它们对是否能获得合理回报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 中国法律要求它们与本地企业合作, 而这些限制已在2004年12月被取消。
因此, 尚未踏足中国的跨国零售商又重燃对中国市场的兴趣。
但麦肯锡经验表明, 在人人都抢先在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开店热潮下, 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地零售商, 都很容易落入陷阱, 徒增不必要的成本。
我们发现有三类零售商常犯的错误:
华而不实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一些零售商试图依靠富丽堂皇的店面装潢脱颖而出, 但消费者却未必在乎。
例如,一家零售商为吸引主流购物者, 在店内铺设了高级地板, 装设了漂亮的天花板, 还设置了宽阔的走廊, 想以此营造一个更加高档的购物场所。
但这些装潢不但使店面的投资成本增加近一倍, 还误导了对价格敏感的中国消费者, 让他们误以为零售商走的是高价路线。
若把同样的钱投资在其他方面, 如陈列新商品或增设收银台, 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大而不当在零售商纷纷走出中国大城市设立分店之际, 有些企业仍然执著于原先“正确”的店面陈设。
但小城市人口密度和收入水平都低于大城市, 因此需要的是规模较小、装潢成本较低的店面。
根据我们的经验, 虽然二级城市的经营成本通常比大城市低30%, 但大部分大型超市(通常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店)在二级城市的销售额只有在大城市的一半。
不过, 小城市的消费者希望在一个店里商品就一应俱全, 即使规模较小的商店也不例外。
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建立能快速补充店铺存货的区域性仓库;但这种做法可能成本过高, 除非零售商有很多家分店来分摊固定成本。
要克服商品配销方面的挑战, 就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以及需求预测的能力。
有一个办法可以在不扩大店铺规模的情况下, 增加商品种类, 那就是印刷店内商品目录, 且大宗采购或特定商品送货上门的服务。
不过, 目前尚未见到有任何零售商在中国尝试此战略。
沿用市区模式大多数零售商均是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设立其在中国的首家分店, 但在向市郊发展时则可能遇到挫折。
某些零售商忽略了市区与市郊的巨大差异, 而错将在市区奏效的零售模式原封不动地搬到市郊。
但是, 市郊零售模式较少, 所以竞争环境亦有所不同。
此外, 市区的高档百货公司也未必在市郊行得通, 因为中国市郊的人口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力负担市区生活费的低收入阶层;另一类则是为追求更大的居住面积而从市区搬到市郊的富裕阶层, 他们仍在市区工作, 在市区购买高档商品。
在市郊, 由于百货
公司较少, 所以超市与大卖场应提高服装、家居用品、装饰品等非食品类商品的比例。
举例来说, 在一家连锁超市的市区分店, 食品与非食品商品的卖场空间比例为50%比50%, 而在市郊分店就应为35%比65%。
根据市郊人口结构的变化, 超市中高档商品的比例也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