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高效串接——“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讲坛ZHIHUI JIANGTAN
“问题串”是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教师按照一定的逻辑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而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青睐。

“问题串”并不是简单的问题组合,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设计的,能够有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或运用“问题串”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其完整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对“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目的明确,难易适中
在初中数学中,教师要想发挥出“问题串”的课堂教学优势,首先就应该着眼于“问题串”的设计。

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是为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服务的,所以,明确问题的目的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从问题的目的出发,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并直接作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有效掌握初中数学课程知识与技能。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基本学情出发,确保问题设计难易适中,且数量合理,使其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过程为例。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够利用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问题串”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随后为每个小组分发了2cm、3cm、5cm、6cm长的小棍,随后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棍都可以摆出三角形?若不是,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显然,这些“问题串”难度相对适中,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探究性。

因此,伴随着“问题串”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也逐渐集中到了这一动手操作实践中,从而自主投入到了小组讨论中,逐步对各个问题进行了解决。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有的可以摆成三角形,有的则不能,如:2cm、5cm、6cm与3cm、5cm、6cm可以摆成,但2cm、3cm、5cm与2cm、3cm、6cm则不能摆成,从而了解到了较小的两根的和如果不比第三根大,便无法组成三角形,进而理解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结合生活,层层递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并存的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意味着生活化元素的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而“问题串”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呈现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若能将二者相结合,在层层递进中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必然能够使数学内容的讲解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以《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过程为例。

考虑到这一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有理数的分类,我结合生活,将“问题串”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

上课后,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
问题引领高效串接
——“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郭天梁
60
智慧讲坛ZHIHUI JIANGTAN
气温计,随后要求学生一起进行观察并思考:“气温计分为哪几个段?它们是怎么表示的?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意义?”随着这一“问题串”的提出,学生首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解答,指出了有三个标识,分别为零度以上、零度、零度以下三种。

在思考其表示方法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明确,从而使学生有效了解到正数、负数、零这三种类型,并记住了“-”这一负数表示符号。

显然,从气温计这一简单的生活常见物体入手,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在层层递进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激励教学,落实引导
“问题串”的运用并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充分发挥出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实时了解学生问题的解决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引导学生去一步步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当然,为了能够发挥出“问题串”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要在落实引导的过程中激励学生去循序渐进地理清问题思路,从而形成良好地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

以《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教学过程为例。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以及“角的平分线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我在运用“问题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以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拿出纸笔,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出A、B、C,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在这一基础上,我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讨论会,要求学生比较一下自己所画的∠A、∠B、∠C的大小,随后提出“你是如何进行大小比较的?得出的结果是什么?小组其他人都是什么样的结果?”等几个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低且学习效率较慢的学生,我给予了他们一定的点拨和引导,使他们学会了利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在学生对问题依次给出解答后,我针对不同的结果给予了学生不同的激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面向全体,因人而异
由于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在学习能力、思考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问题串”的提出需要做到因人而异,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为此,教师需要在日常交流与沟通中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对问题进行层次上的调整。

如此一来,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自主投入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中,进而使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教学过程为例。

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所以我在运用“问题串”展开教学的全过程都极为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

在对问题进行确定的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进行了层次上的调整。

我首先带学生复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随后将提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发给了大家,然后让学生以折叠的方法找出每条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借助这一简单的适合全体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程知识的学习中。

在学生积极性十足地投入到实践过程中时,我顺其自然地提出了“折出来的三条垂直平分线有什么关系?重新画一个三角形,做出线段垂直平分线,观察他们有什么性质?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显然,这一问题串在难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与之对应的层次性问题,并在循序渐进中逐个突破,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有效的问题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作为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应当重视对“问题串”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学实效性,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山西省翼城县汉德园中学)
(责任编辑晓寒

61
SHANXI JIAOY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