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1招判断自己是否有淤血

合集下载

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

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

实用血瘀证诊断标准
“血瘀证”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诊断模式,通常用于描述慢性疾病或疼痛症状。

血瘀证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脉象和舌诊等综合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于诊断血瘀证的标准和特征:
1.疼痛症状:血瘀证的患者常常伴有各种疼痛症状,如疼痛持续
时间长、部位局限或固定不移,剧烈或刺痛感。

这些疼痛症状可能与气血循环受阻有关。

2.皮肤瘀斑:患者皮肤上可能出现淤血点、瘀斑或瘀点,通常颜
色较深,持续时间较长。

这些瘀斑可能在体表多个部位出现。

3.舌质:舌质可能出现紫暗或紫斑,舌色较深。

这是血瘀证的常
见舌象特征。

4.脉象:患者的脉象可能紧弦、沉滞、涩滞、结节感明显。

这与
血液在经络中的滞留有关。

5.情绪:血瘀证的患者可能容易焦虑、易怒、烦躁或情绪不稳,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与血瘀导致气滞有关。

6.女性症状:对于女性患者,血瘀证可能与月经问题相关,如痛
经、经血颜色较暗、血块较多等。

需要强调的是,诊断血瘀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脉象、舌诊和医学历史等多个因素。

血瘀证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具体的诊断标准可以因患者的情况而异。

因此,建议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治疗血瘀证通常包括中药、针灸、推拿和其他中医疗法,目的是疏通气血、消散瘀血,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
患者的症状。

瘀血的中医名词解释

瘀血的中医名词解释

瘀血的中医名词解释在中医理论中,瘀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瘀血指的是血液在体内凝聚、停滞或不流畅的状态,通常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外伤引起。

这种状况在中医看来与许多疾病有关,可以导致各种身体不适和疼痛。

本文将就瘀血的形成原因、症状以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探讨瘀血的形成原因。

中医认为,瘀血的形成主要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气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基本物质,它在人体内流动并维持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

如果气血运行受阻,比如由于气滞、血淤等原因,就会导致瘀血的形成。

此外,外伤也是瘀血形成的常见原因之一。

一旦机体受到外伤,血液往往会在受伤部位积聚,形成瘀斑以及局部的瘀块。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瘀血的症状。

瘀血可以导致多种疾病以及身体不适的症状。

比如,经络受瘀可引起疼痛,表现为局部肿胀、紫黑色斑点或瘀块、按压疼痛等。

瘀血也可引起气滞,出现胸闷、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等症状。

此外,瘀血还可影响女性的生理周期,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在面色方面,瘀血往往会使皮肤暗淡无光、色斑、酒糟鼻等。

在中医里,对于瘀血的治疗方法更多地侧重于促进气血流通,消散瘀血。

其中,调理气血的方法是核心。

通过调理气机,中医师可以使气血运行通畅,从而消弭或预防瘀血的发生。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拔罐等。

药物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比如川芎、桃仁、红花等。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消散瘀血,从而缓解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配方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瘀血相关疾病,如逍遥散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月经不调症的方剂。

针灸是另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瘀血的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

对于一些瘀血引起的疼痛症状,如瘀血性疼痛、跌打损伤等,针灸疗法也被广泛采用。

另外,拔罐也是常用的中医疗法之一。

拔罐可以通过在特定部位建立负压,促进瘀血的消散。

在拔罐过程中,罐吸引皮肤并拉伸,使瘀滞的血液活动起来,从而达到驱除瘀血的效果。

血瘀

血瘀

气滞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 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 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
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 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 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据报导,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 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 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泥鳅豆腐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 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

经闭
崩漏
气虚证
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症候。常由病久气虚,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临床表现面 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气少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气 虚血瘀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症候表现为辨证要点。面色淡白,身倦乏力,气少懒言,为气虚之证;气虚 运血无力,血行缓慢,终致瘀阻络脉,故面色晦滞;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临床以心肝 病变为多见,故疼痛常出现在胸胁部位;气虚舌淡,血瘀舌紫暗,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是为气虚血瘀证的常见 舌脉。

气滞血瘀辨病辩证依据

气滞血瘀辨病辩证依据

气滞血瘀辨病辩证依据
气滞血瘀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指机体内气机
郁滞,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形成血液淤滞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瘀可
导致多种疾病,如疼痛、肿块、痛经、月经不调、血瘀性疾病等,
因此在中医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气滞血瘀的辨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望,面色晦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2. 闻,气息沉郁不畅,或有瘀血恶臭之气。

3. 问,常见情志郁滞、胸胁胀闷、疼痛不适、月经不调等症状。

4. 切,脉象沉涩、涩数、或有结节、紧实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倾听患
者的气息,询问患者的情况,以及触诊患者的脉象来判断患者是否
存在气滞血瘀的证候。

一旦辨识出气滞血瘀的证候,医生可以针对
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以达到疏
通气血、调和阴阳的治疗目的。

总之,气滞血瘀辨病辩证依据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中医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
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就医,以保障自己的
健康。

瘀血学说

瘀血学说

瘀血学说瘀血学说是研究瘀血产生的病因病机及血瘀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的一门学说。

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活血化瘀”疗法运用于临床日趋广泛,并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引起了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极大兴趣与关注。

一、瘀血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瘀”最早的记载见于《楚辞》;汉《说文解字》谓:“瘀,积血也。

”中医典籍中最早出现“瘀血”一词的是东汉张仲景之《金匱·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而与瘀血相关的论述则又可追溯到《内经》,随着后世历代医家的研究拓展,瘀血学说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具体治法都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并在中医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对瘀血概念和本质的认识1.瘀血的概念在中医学文献中,可见“瘀血”、“瘀血证”;“血瘀”、“血瘀证”以及“瘀”、“瘀证”等提法。

而其中所反映的含义和概念相同与否,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问题。

在认为三者之间含义各具的观点中,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意见:一种为“因果”说,认为“血瘀”是指因瘀致病,为因;而“瘀血”系因病致瘀,为果。

另一种或姑且称之为“层次”说,如王瑞林[1]认为“瘀”的概念范围最广,“血瘀”次之,“瘀血”最小。

在证的方面,有因于血的血管内血瘀证及因于脉的血管外血瘀证之分;除此之外,陈可冀等[2]还认为,“瘀”的概念中,不仅包括血的“瘀”,尚涵盖了气的“瘀”,即所谓的“瘀血”或“血瘀”,“气瘀”或“气滞”。

至于“瘀血”和“血瘀”的区分,似乎并无本质的不同,但考虑到西医中亦有“瘀血”的概念,以及其与中医学中“瘀血”概念的差异,陈氏认为中医学在“瘀血”与“血瘀”两个提法中,统一采用“血瘀”较为妥当。

2.瘀血的本质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脉中不断循行流动,“如水之流”,并保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即所谓“正常的度”。

在这一认知中,包含了“脉”与“血流”的内容,其中任何一方发生改变,均可导致血在脉中循行流动偏离正常的范围,即“血行失度”。

瘀血的诊断

瘀血的诊断

瘀血的诊断瘀血的诊断应以四诊为基础,重点以体征与症状为主,患者的既往史在诊断瘀血证上也有参考价值,故对瘀血证诊断的依据,须从体征、主诉、病史三方面来综合分析。

1.体征(1) 舌紫:舌质紫黯为中医诊断瘀血之传统依据。

《诸病源候论》说:“夫有瘀血者……唇萎舌青”,包括整个舌面黯紫、舌之边缘色紫,或舌底静脉怒张充盈。

临床看到急性瘀血多见于整个舌面,慢性者多见于舌之边缘,如西医学所称之“肝瘘线”。

紫舌的消退,往往与疾病的转化成正相关。

(2) 巩膜瘀斑:巩膜有瘀点,状较虫斑为大,或有瘀丝累累,或巩膜色深,多为慢性瘀血症状。

巩膜色深常见于老年或髙脂血症患者。

黄疸久久不退,也为瘀血所致。

(3) 口唇及睑下青紫、面色苍黑、皮肤黯褐、色素沉着或白斑:口唇青紫多见于肺心病、慢性充血性心衰。

眼睑下青紫为瘀血患者的敏感区,妇人月经不调、外伤、手术后迅速出现。

面色苍黑及皮肤色素变化多见于慢性疾病,也为瘀血之表现。

(4) 脉象涩、紧、沉迟居多,可兼弦脉:气滞而影响血脉流通者,脉多见涩、紧、沉迟;病热者或兼痛者则见弦脉。

(5) 出血倾向、紫斑、浅表静脉怒张、蜘蛛痣:凡出血多属血不循经、溢出脉外,留于体内则成瘀血。

各种血液病、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常出现皮肤紫斑或瘀点。

血栓性脉管炎、肝硬变等病,可见静脉怒张、蜘蛛痣。

(6) 毛发变化、皮肤粗糙、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毛发突然枯黄,脱落(排除老年生理退化),皮肤粗糙,干燥呈鱼鱗状,古书上称之为肌肤甲错,皆属瘀血指征。

运动感觉系统病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瘀血有关。

(7) 肝脾肿大、肿瘤、骨质变形、癌肿、有形之肿块:皆属气血凝滞之结果。

如唐容川说:“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癥瘕……气为血滞,则聚而成形”,统称之癥瘕、积聚。

其中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变之肝脾肿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宫外孕包块等腹腔肿块,也包括外伤后的局部血肿,红肿热痛的癌肿,体表瘢痕形成,皮肤硬化,骨质变形等病。

中医血证(鼻出血,咳血,吐血,便血,紫斑)病因病机和鉴别诊断

中医血证(鼻出血,咳血,吐血,便血,紫斑)病因病机和鉴别诊断

气、火与血的关系《景岳全书· 血证》载“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

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 “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

血证的虚实及其转化关系实热证是基本证候,阴虚证多由实热证演变而成,而气虚证多属变证,三者有时还可错杂并见。

血证与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出血的部位与形式可提示病变的脏腑,但一种血证既可以是本脏腑病变产生的结果(燥热伤肺的咳血),也可以是其他脏腑病变损伤本脏腑而产生的出血(木火刑金的可行)。

血/证/诊/断咳血(1)咳血前可有胸闷、喉痒等感觉,经咳嗽而出,其血由肺或气道而来,或纯血鲜红,间夹涎沫,或痰血相间,痰中带血。

(2)患有慢性咳嗽、喘证或肺痨等肺系 疾患的病史。

(3)排查咽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扩、肺脓肿、结核、肺癌等,做血常规、胸片、肺部CT、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

吐血(1)发病较缓,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 头晕等先兆症状。

血从胃或食道而来,随呕吐而出,常夹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多呈紫红紫暗色,也可呈鲜红色,大便常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

(2)有胃痛、嗳气、吞酸、胁痛、黄疸、癥积等宿疾。

(3)排查胃溃疡、肝硬化等疾病,查胃镜、肝脾彩超等。

便血(1)大便下血可发生在便前或便后,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色黑如漆;(2)有胃痛、胁痛、积聚及泄泻、痢疾等宿疾;(3)排查痔疮、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做便常规、肛指、肿瘤相关检查、胃镜、肠镜等。

尿血(1)小便中夹有血液或血丝血块,但尿道不痛。

(2)需要排查肾炎、肾结核、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需要做尿常规、免疫学、泌尿系彩超或CT、肾盂造影等。

血证的鉴别诊断鼻衄与外伤鼻衄和逆经鉴别齿衄与舌衄鉴别咳血与吐血及口腔、鼻咽部出血相鉴别便血与痔疮、痢疾的鉴别尿血与血淋、石淋相鉴别紫斑与出疹、温病发斑、丹毒相鉴别内科/ 外伤鼻衄外伤鼻衄:碰伤、挖鼻 血管破裂,多在一侧,局部止血后不再出血.内科/ 经行鼻衄经行鼻衄:倒经、逆经,月经周期 ,经前或经期.齿衄出自牙龈、牙缝。

中医学:瘀血

中医学:瘀血

中医学:瘀血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醉血、蓄血等。

《说文解字》说:“瘀,积血也。

”瘀血,即体内血液停滞凝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之一。

(一)瘀血的概念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财血、蓄血等。

《说文解字》说:“瘀,积血也。

”瘀血,即体内血液停滞凝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之一。

它既指脉管中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

唐容川《血证论》说:“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瘀血和血瘀的涵义不同。

瘀血是能导致新的病变的病理产物,为病因学概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为病机学概念。

所以侧重于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于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

(一)瘀血的形成外感六淫、疫疡,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以及各种内外伤等致病因素,作为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导致气虚、气滞、血寒、血热、阴血亏虚以及脉道损伤等,均可使脉中血液运行迟缓、停滞或离经积存体内而为瘀血。

瘀血形成的机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而为瘀血。

其常见因素有气虚、气滞、血寒、血热、血虚以及脉道伤损不利等。

气为血帅,推动血行,气虚或气滞则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寒邪客于血脉则凝滞收引,血行受阻;热邪入于血分,煎熬津液则血液黏稠,血行不利;血虚则脉道涸涩,经脉不能滑利通畅,“譬如江河之水,浩浩荡荡,岂能阻塞,惟沟泠溪谷水浅泥淤,遂至壅遏”(《医论十三篇》);脉道受损不利,“脉不通则血不流”(《千金要方》)。

上述因素均可通过影响血液运行最终发展而成瘀血。

二是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而为瘀血。

如各种内外伤、撞击挤压伤,造成内出血;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以致血逸脉外等,血离脉管,停积于体内,一时难以消散,而直接成为瘀血。

三是污秽之血为瘀血。

早在《内经》中已有“恶血”、“虾血”之名。

《景岳全书•血证》日:“败血凝聚色黑者日财二王肯堂《证治准绳》明确提出了“污秽之血为瘀血”的观点。

污秽之物可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类。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气滞血瘀诊断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气滞血瘀诊断标准

气滞血瘀是中医颇具代表性的病证之一,它常常表现为疼痛、肿块、瘀斑等症状,属于中医病证诊断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围绕气滞血瘀的诊断标准展开讨论,探讨其疾病特点、诊断要点以及治疗疗效标准。

一、气滞血瘀的疾病特点1.1 病因病机气滞血瘀是由于情志不舒、饮食失节、运动不畅等原因导致气机郁滞,或是因外伤、手术、瘀血积聚等因素导致血液淤滞,最终形成病证。

其病机表现为气机郁滞,导致血行不畅,形成血瘀。

1.2 主要症状气滞血瘀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块、瘀斑等,表现出局部组织瘀血沉积,气血运行不畅的特点。

1.3 疾病发展规律气滞血瘀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证,病程较长,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形成顽固性病变。

二、气滞血瘀的诊断要点2.1 望诊气滞血瘀的病情表现在皮肤上形成瘀斑,呈现紫黑色或暗红色,可见于局部皮肤或黏膜。

2.2 闻诊气滞血瘀患者可出现疼痛、酸胀等不适感觉,患处局部可有肿块形成。

2.3 问诊患者常表现情志不畅、情绪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等病症,需针对病史作详细询问。

2.4 切诊用手按压病灶处,如有明显疼痛、不适感,有助于进一步确认气滞血瘀的诊断。

三、气滞血瘀的治疗疗效标准3.1 中医药治疗对于气滞血瘀的治疗,中医药的疗效显著。

首先要调畅气机,通畅气血,常采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使用逍遥散、川芎茶调等方剂。

3.2 配合针灸疗法在治疗气滞血瘀的过程中,针灸疗法也有良好的疗效,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促使瘀滞物质消散。

3.3 饮食调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宽胸行气、活血化瘀的食材,如红糖、桂圆等。

3.4 预防复发气滞血瘀的治疗需要注意防止复发,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饮食不当等,有助于预防病情的反复。

气滞血瘀是一种常见病证,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特点。

通过对其疾病特点、诊断要点以及治疗疗效标准的了解,有助于医生更加科学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升治疗效果。

什么是血瘀证

什么是血瘀证

什么是血瘀证?活血化瘀治疗优势何在?为解答读者的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科主任史载祥教授。

血瘀证串起数十种疾病史载祥是我国从事活血化瘀研究较早的学者之一,他与陈可冀院士共同主编了100多万字的《实用血瘀证》一书。

他介绍说:“血瘀证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诸多疾病,而形成血瘀后又可以引发多种更严重的病变。

”血瘀证由何而起?从中医理论来说,血瘀证的始发原因可因寒、因热、因气、因血。

以寒来说,《内经》记载,“血得温而行,逢寒则凝”,这种寒可是六淫之“外寒”,也可是阳虚之“内寒”,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即属于“内寒”所致;以热来说,“热之为过,血为之凝滞”;以气来说,“气为血帅”,“血离其气,则血瘀积而不流”,但造成血瘀的气又可分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以血来说,则又有血虚血瘀、出血血瘀、污秽性血瘀之分。

“用现代语言来总结,由于血瘀证是由很多不同的原因引起,所以它所造成的病种包括了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血液、结缔组织、内分泌、肿瘤、外科、皮肤、骨伤、妇产、儿科、眼科、五官科等多个系统。

”中医学将血瘀证的机制概括为“瘀滞内结”、“血液离经”和“ 血液污秽”3个方面。

“瘀滞内结”是指血液在脉道中运行迟缓、阻滞、凝聚,“内结之血为血瘀”。

从西医研究来看,可表现为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和动脉管腔狭窄。

那么,有这些表现的病就包括了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病、急性脑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部静脉栓塞、老年血管性痴呆等。

“血液离经”也被认为是瘀血。

归纳有以下几类:出血后的离经之血,像各种空腔脏器出血,如胃、肠、胆囊、子宫等不能及时排出的积血以及胸腔、心包腔、腹腔和脑、蛛网膜腔、硬脑膜腔等脏器出血的积血,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其他脏器的血管畸形以及各种新生物的血供,如移植脏器或血管搭桥等亦属此类,此外还有子宫外孕、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等。

中医的(瘀)

中医的(瘀)

中医的(瘀)展开全文中医认为瘀,积血之病也”。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继发病因之一。

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以及血运不畅而阻滞于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

瘀,有瘀积、瘀滞的意思。

中医认为“瘀”就是瘀血,我们在这里把瘀的范围扩大化了,只要瘀堵在体内的物质,我们都称之为瘀。

而所有无论是痰湿、湿热,或者是浊气,瘀堵的最后结果一定是产生瘀血。

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衃血、蓄血等。

《说文解字》说:“瘀,积血也。

”瘀血,即体内血液停滞凝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之一。

它既指脉管中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

唐容川《血证论》说:“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瘀血和血瘀的涵义不同。

瘀血是能导致新的病变的病理产物,为病因学概念;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为病机学概念。

所以侧重于讨论病理产物和病因时称为“瘀血”,侧重于讨论病机时称为“血瘀”。

瘀血是脉道不畅、血质污浊、血流缓涩以及血液瘀积等概念的总称。

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而瘀血停滞于体内又可引起各种不同病证,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

为肝胆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由于瘀血具有污秽、滞涩不畅、停蓄瘀积等病理特征,故其为病常表现为易阻气机、瘀塞脉道、蓄积成块、内攻心神等特点。

气机不畅本为血液发生瘀滞的主要原因,而瘀血一旦形成亦可导致气机郁滞,故临床上每可见气滞血瘀或血瘀气滞之证。

若血瘀气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其疼痛性质多为锥刺样、针扎样、刀割样或绞痛样,如肝病中所表现的肝区刺痛、胆绞痛、血色病的腹部剧痛等。

若瘀血阻滞气机,阳气郁遏不得伸,日久则化而为热,临床除见瘀象外,可并见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等,如肝癌所见之低热则主要因瘀血而致。

瘀血瘀阻脉道的致病特点,一方面表现为脉道受阻,血不循经而致出血之症,如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消化道出血;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血液于脉管中,不能以正常迅速运行而瘀滞,如肝硬变之肝掌、痴蛛痣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

气滞血瘀有哪些表现?

气滞血瘀有哪些表现?

气滞血瘀有哪些表现?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气滞血瘀是中医学病证,如果分开谈就是病人表现出气滞证,所谓气滞就是气在局部郁滞不通,表现为过度的亢盛。

与此同时伴有血瘀的问题。

所谓血瘀就是血液运行不畅,瘀滞在人体的某处。

健康人气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不分开,气是能量和功能。

血是物质和营养。

气能推动血液在脉道脉道内运行,血可承载着气以激发人体的外在的功能活动,如精神状态,体态神色。

在病因的影响下,一旦气在局部郁滞不通,形成气滞后,血液不能被推动,极容易继发血瘀问题。

反之,血液循环不畅,郁滞不通,气的运行也必将受到影响,由于心气是推动血脉的动力中心,气作为血液运行的主导,临床上,因气滞造成的血瘀比较多见。

所以,中医常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

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医学真传》脏腑功能是调节推动气血运行的基础,人体脏腑中,肝气主升发条达,疏泄全身内外气的向上运动,肺主气,可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人体气的下降,脾胃位于中间,作为气的升降枢纽,维持肝肺的调节作用,所以,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损伤脾胃,情绪不畅,急躁易怒郁遏肝气,外感邪气,郁闭肺气。

脾胃,肝肺功能失调,出现气滞问题,气滞后推动血脉能力下降就发生血瘀了。

此外,因肝有储藏血液的作用,肝气不畅郁滞后,又可加重血瘀的问题。

由此可见,气滞和瘀血是病证的标,脏腑失调才是引起气滞血瘀的根本。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四圣心源》血瘀证多是气滞引起,也可因气虚无力推动血脉,或寒邪凝滞血脉,以及热邪煎熬血液,使血液粘稠所导致,而气滞引起的血瘀表现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

气滞是气的升降出入的停滞,并在局部郁滞不通,所以临床表现以身体局部的胀痛为主,如胃气滞常胃胀,肝气滞常两肋胀痛,肺气滞常胸部胀痛或胸闷,爱叹气,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加重,尤其是生气恼怒后症状更加重,舌淡脉弦。

伴有血瘀表现时,由于血脉不利,阻塞不通,以较明显的刺痛为主,例如心前区刺痛,周身刺痛,因气滞引发的血瘀多在生气后加重,由于夜间血液循环较慢,就加重了血瘀问题,所以疼痛常在夜间加重,血脉不畅,面色多紫暗,皮肤缺乏营养,皮肤干燥,舌的颜色多青紫或有瘀斑。

这么多病都是瘀血造成的,化解妙招送给你(深度好文)

这么多病都是瘀血造成的,化解妙招送给你(深度好文)

这么多病都是瘀血造成的,化解妙招送给你(深度好文)养生宝典、知识大全、查询疾病、健康杂谈瘀血的症状罗大伦:大家自己可以看,跟这个舌相对照一下,其实有的没有瘀血的人,你会发现舌下静脉很淡,淡淡蓝色,有的人经常看不到,那么严重的人一看下面又黑又粗,很明显。

我刚才一说完有瘀血,看到很多人脸色一沉,不说话了,马上感到很恐惧,发现瘀血是好事儿,但是怕什么呢?怕你有瘀血但是你没有发现,这个就比较危险了,你总带着瘀血往前走,相当于身体安着一个定时炸弹,发现是好事儿,要给它化掉。

瘀血除了舌相之外还有哪些症状呢?第一、有瘀血的人记忆力会减退会觉得记性不好,经常忘事儿,那个人叫什么名字了,想不起来这样的,容易忘事儿,这是瘀血的第一个表现。

第二、有瘀血的人咽喉干中医形容这种情况叫做什么呢?就是但予漱,不予饮,总想漱口,总想拿水润一下,但是不是真想喝东西,不是口渴,这是瘀血的第二个表现。

第三、有瘀血的人,嘴唇颜色会深脸色灰暗,脸上会有黑斑,这种黑斑最集中反应到眼眶周围,眼眶周围会黑。

第四、皮肤会干越到冬天皮肤越干,一块一块的起皮。

很多女性一到冬天腿上皮肤像鱼鳞一样,中医管这个叫肌肤甲错,像铠甲一样错落有致,美容院会建议皮肤补水,这不是解决根问题的方法,解决根本问题应该把瘀血通开,让液体能够过滤到体表。

皮肤上会有红色或青色的毛细血管浮起,大家观察一下,你们见没见过这样的人,鼻子和鼻翼两侧上全是红血丝的,判断这个人是不是经常喝酒,红血丝严重了,让他到医院检查是不是有肝硬化。

我碰到几位最后因为肝硬化去世,说明体内瘀血严重,有的女性脸上有红血丝,血丝很明显,好多血丝浮起,这种女性往往是有瘀血的表现。

第五、有的人会有疼痛的地方,这种疼痛是固定的,不是串着疼的。

这种疼痛是晚上重白天轻。

我教大家一个中医经验,任何疼痛如果晚上重白天轻的话,这种疼痛要高度怀疑是瘀血导致的。

比如你长了疮晚上重白天轻,你都要先化淤,一边化淤一边解毒才有效,否则单化淤或者单解毒没有效。

血瘀症的诊断标准

血瘀症的诊断标准

血瘀症的诊断标准
血瘀症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气血不畅、血液淤滞,导致身体各个部位的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引发多种症状。

以下是血瘀症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皮肤黯淡无光泽,容易出现斑点、雀斑等;
2.经期过长或过短,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出现经期不调等问题;
3.头晕、眩晕、心悸、失眠等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
4.胸闷、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等乳腺系统方面的问题;
5.四肢麻木、关节疼痛等风湿骨科方面的问题;
6.口干舌燥、便秘等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偏高,红细胞计数偏低;
2.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3.彩超检查: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膜增厚、卵巢多囊等情况;
4.乳腺X线检查:可以发现乳腺结节、钙化等问题。

三、中医诊断标准
1.舌质暗红或紫暗,舌苔厚腻;
2.脉象沉细或沉涩;
3.经络瘀阻,经络处有疼痛感。

综上所述,血瘀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中医诊断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血瘀症,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身体健康,避免出现血液淤滞等问题。

中医辩证:五脏有淤血的不同症状表现,心、肝、脾、肺、肾一应俱全,对比舌象特征,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

中医辩证:五脏有淤血的不同症状表现,心、肝、脾、肺、肾一应俱全,对比舌象特征,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

中医辩证:五脏有淤血的不同症状表现,心、肝、脾、肺、肾一应俱全,对比舌象特征,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1.心脏有淤血——舌质青紫、或有淤斑、瘀点。

【常伴症状】:胸口发闷、胸口绞痛、疼时连着后背一起疼、心跳加快、惊慌不安、嘴唇颜色青紫。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用药】:丹参、三七、冰片。

2.肝脏有淤血——舌质紫暗或有淤斑点。

【常伴症状】:肋痛有肿块、两肋疼痛、夜里尤其严重、胸口发闷、喜欢叹气、总闷闷不乐或脾气暴躁、易怒、肚子胀或上下窜痛。

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用药】: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3.脾胃有淤血——舌头上有淤斑、瘀点。

【常伴症状】:总是胃疼、按一下痛感加重、吃点东西痛感加强且胀气、有包块、夜里尤其严重、胃酸、胃胀、厌食恶心、大便发黑或便中带血、吐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止痛。

【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枳壳、党参、云茯苓、甘草。

4.肺有淤血——舌质紫暗或有淤斑、瘀点。

【常伴症状】:胸口绞痛、咳嗽、呼吸急促、不能平躺着、胸口发闷、像塞了东西一样堵得慌、心跳加快、心慌不安。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5.肾有淤血——舌质紫暗。

【常伴症状】:腰骶疼痛、位置固定、咳嗽气喘、咳血或痰中带血、心慌不安、嘴唇青紫、男子功能障碍。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理气。

【用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益母草、泽兰、桂枝、补骨脂。

6.脑部有淤血——舌质紫暗或有淤斑、瘀点。

【常伴症状】:头晕头胀、有时候天旋地转甚至呕吐、头疼的像针扎一样、失眠健忘、耳朵像蝉鸣或轰轰响、心跳加快、惊慌不安、掉头发。

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地龙。

提醒:如若不能明确自己属于哪种淤血,具体症状发来,或拍个舌苔,可以辩证。

中医瘀血与西医淤血''及相关名词

中医瘀血与西医淤血''及相关名词

中医"瘀血"与西医"淤血"及相关名词
作者:朱建平, Zhu Jianping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100700
刊名:
中国科技术语
英文刊名:CHINA TERMINOLOGY
年,卷(期):2007,9(6)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4条)
1.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 2000
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 2005
3.许慎;段玉说文解字注 1981
4.辞源 1983
5.《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 2000
6.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 1933
7.《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文大辞典(大陆翻印本) 1982
8.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1978
9.邝贺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症状学 1986
10.范晔后汉书·杜笃传 1997
11.董郡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病理学 1986
12.金魁和汉英医学大词典 2004
13.Douglas N Anderson;白永权道兰氏英汉医学辞海 1998
14.王叔咸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 1983
引证文献(1条)
1.余文海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术语 2008(3)
引用本文格式:朱建平.Zhu Jianping中医"瘀血"与西医"淤血"及相关名词[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术语 2007(6)。

皮肤莫名其妙出现青紫瘀斑?满足三个症状,可能就是血瘀体质!

皮肤莫名其妙出现青紫瘀斑?满足三个症状,可能就是血瘀体质!

皮肤莫名其妙出现青紫瘀斑?满足三个症状,可能就是血瘀体质!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系列四:血瘀体质篇湖南医聊特约专家:益阳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陈艳主治医师血瘀体质在老年人群中多见,随着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多,血瘀体质的人也越来越多。

祖国医学对“血瘀证”有着深刻的认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在活血化瘀理论及药物的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天就带您一起认识血瘀体质,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血瘀体质的病例。

病例:张大爷,76岁,反复活动后胸闷胸痛,休息后症状缓解,间断腰腿疼痛,健忘,面色晦暗,口唇偏暗,舌暗红苔薄白,舌下络脉(++),脉涩。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一.血瘀体质的自我诊断根据血瘀体质的症状特点,我们设计了下面8组症状,如果有其中3组或以上的症状,说明您可能是血瘀体质。

1.经常皮肤在不知不觉中出现青紫瘀斑;2.头、颈、肩、胸、腰背部至少有一个部位的反复疼痛;3.面色晦暗;4.面部容易出现褐斑;5.反复出现黑眼圈;6.容易忘事;7.口唇或面色偏黯;8.舌暗红或者表面有瘀斑。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二.血瘀体质形成的原因1.先天禀赋异常;2.久坐,缺乏运动;3.长期情绪低落忧愁,气滞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形成血瘀;4.外伤;5.年老体衰导致气虚,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形成血瘀。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三.血瘀体质的调理方法1.环境起居调摄:春天早睡早起,寒冷的冬天在早晨晚上避免外出;居住环境宜温暖不宜寒冷,环境宜宽敞明亮;衣着宽松舒适、衣着颜色明亮,避免穿紧身衣服。

2.运动调养:运动可促进气血的运行,血瘀体质者可以加强户外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如太极拳、广场舞、五禽戏、健身操、爬山、羽毛球等。

运动时选择空间较大、视野开阔的地方。

环境狭小、闭塞,易使人心情郁闷,不利于血液的运行,如果出现胸闷、眩晕等,应及时停止运动,不能缓解者需要及时就医。

3.精神调养:血瘀质者可以经常看喜剧、听相声、常和朋友交流、培养兴趣爱好,如摄影、种花、钓鱼、下棋等,保持心情的愉悦,精神愉悦则气血和顺。

瘀血 中医的名词解释

瘀血 中医的名词解释

瘀血中医的名词解释瘀血,是中医术语中常见的词汇之一。

它指的是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淤积在特定部位而形成的一种状况。

瘀血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根源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瘀血的形成原因、表现症状以及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瘀血的形成原因可以有多种,常见的因素包括外伤、气血运行不畅、湿邪困滞等等。

外伤是瘀血形成的最直接原因,例如皮肤挫伤、淤血、肌肉骨折等,都容易导致瘀血的产生。

气血运行不畅也是瘀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之一,若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血液淤积在体内,形成瘀血。

此外,湿邪困滞也是导致瘀血形成的重要因素,湿邪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病因概念,它指的是外来的潮湿之气,如果体内湿邪困滞,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导致瘀血的形成。

其次,瘀血的表现症状也是多样的,具体症状因个体差异和瘀血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瘀血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淤血、肿胀等明显的症状。

疼痛是瘀血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瘀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局部组织供氧不足,从而产生疼痛感。

淤血和肿胀则是瘀血患者外部可见的症状,由于血液在局部淤积而无法正常循环,造成皮肤变得发紫、肿胀等症状。

最后,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瘀血的调理有独特的方法。

中医注重调理人体整体的平衡,通过营养、按摩、针灸等手段来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消除瘀血。

其中,营养十分重要,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推荐瘀血患者多摄入富含丰富营养的食物,并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此外,按摩也是中医治疗瘀血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淤血症状。

针灸也是中医治疗瘀血的重要手段,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消除瘀血的问题。

综上所述,瘀血作为中医学术语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体内血液不畅通的状态。

瘀血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外伤、气血运行不畅、湿邪困滞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教你1招判断自己是否有淤血
作为女性,能够顺利地成为一名母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下面我们要提到的这位张女士却经历了一场虚惊。

30岁的张女士当上了企业高管,年轻貌美的她早在三年前就在一次偶然中结识了她的老公刘先生。

这样的家庭原本是幸福的,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能要上孩子。

两个小年轻都忙于工作,一开始并没有重视这件事情,可随着双方父母的不断催促,逐渐地滋生出焦急的情绪。

张女士可以说是一位女强人,工作繁重,压力山大。

平时并不注意饮食,饥一顿饱一顿的,加之熬夜加班,经期经常提前或者延后半个多月,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可是最近张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的月经至少三个月都没有来了,并且伴有时不时的恶心感。

这个现象让张女士有了一丝惊喜,“我是不是怀孕了?”。

但是好景不长,没有过几天她突然开始漏血,量不多,淋淋漓漓地一直不停止,脐上也出现了跳痛。

刘先生注意到了她憔悴的神色,感到妻子可能身体出现了问题。

到了医院一查,竟然是子宫肌瘤。

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可是张女士对手术感到恐惧,就采取了保守治疗,转院去中医院治疗。

经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认为是瘀血内阻胞宫的癥证,开方桂枝茯苓丸加味。

之后又经历三次诊治,再去医院复查,子宫肌瘤已经萎缩消失了。

值得高兴的是,在张女士康复两个月
后,真的怀孕了。

我们常说,女子以肝为先天。

中医认为,肝除了调畅气机的功能之外还有藏血的功能,故女子以血为主,所以瘀血会给女性带来很多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生育。

而像张女士这类经常熬夜的人最容易耗伤津血,使血瘀滞;其次,张女士工作紧张,难免会有坏情绪。

而抑郁、紧张等情绪也会对人的生理造成影响,最先体现到气的运行,表现在人身上就是胸闷、胁胀等感觉。

中医里说,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所以气的改变能影响血液的运行,造成血瘀。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瘀血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伸出自己的舌头,看一看它的颜色,正常人的舌头是淡红色的,如果发暗发紫或者舌体上有斑点,可能就是给你发出有瘀血的警告。

另外,女性朋友要关注自己的月经是否正常,尤其是面对医生的询问,不要讳疾忌医,耽误病情,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文中配图均为资料图,仅供参考)(作者尹相乾,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