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饶县第一中学初中部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广饶县第一中学初中部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他是它的朋友。

也可以说李白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

他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这种感觉又因贺知章对他的称呼(谪仙人)而强化了,这种气魄和感觉,以及由此形成的境界是前人的诗里从未有过的,当屈原以其《九歌》对诸神顶礼膜拜的时候,他不过是匍匐于地上的一个微小的生灵。

当曹操“东临碣石”,歌咏那吞吐日月之大海时,他不过是宇宙的礼赞者。

至于南朝以山水诗著称的“二谢”,他们笔下就只有山容水态而已。

隋唐以来出现了王维、孟浩然这样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他们的境界不过是清远静谧。

只有李白才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即宇宙境界。

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他往往是从大处把握对象,得其神气略其形色,李白似乎常常是站在高处鸟瞰世界,能看到大景观,得到大气象,其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就正好说明了他自己常取的视角。

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些诗句都是因宏观的视角而形成宏伟的境界。

如果以杜甫、孟浩然与李白比较,李白的这个特点就更显然了。

杜甫以体贴入微笔触细腻而见长,他能刻画别人看不到的景物内层的涟漪,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细微波动。

孟浩然的特点是淡。

他的心情是淡的,他的笔墨也是淡的,“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他的诗如一杯清茶、一缕清烟、一片月光、一丝云影。

对他们我不想有所轩轾,只是想指出,孟浩然的境界是世外境界,杜甫的境界是人生境界,而李白的境界则是宇宙境界。

其次,李白处理人事的态度往往是极其洒脱的,对其所爱的人他有火一般热烈的感情,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

家庭、妻子、儿女、父母、兄弟,在他的诗里几乎没有地位。

李白看重友谊,他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赠友诗,其中有的诗句足以永远暖人心房,诸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但他的诗集里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

杜甫有十一首诗赠他或怀念他,但他只有一首调侃诗给杜甫。

他比杜甫年长十一岁,杜甫近乎他的后辈,这也许有点关系,可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那洒脱的气质。

对于一个自视可与宇宙等量的人,这情形并不奇怪。

第三,最重要的是李白既然感到自己与宇宙等量,遂亦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我就是我,既不必为
某种现实的目的而取媚于人,也不必因某种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

李白既然可与宇宙等量,当然也就可与帝王齐观,而视权贵如草芥了。

李白虽欲跻身于庙堂,但并不肯为此而折腰。

他虽曾因玄宗的幸遇而自鸣得意,也曾偶尔写过几首干谒之作,但总的看来他是坚持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

李白目无权贵,但对苍生百姓却是亲切的。

且看《宿五松山下媪家》,“……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对五松山下这位荀老太太,李白是何等谦逊、何等体贴。

而这与笑傲王侯的那个人正是同一个李白!李白的伟大与可爱于此可见,这首诗的境界看似平凡,其实是极其宏伟的。

倘若没有一个宽广的胸襟,怎能写出这样的诗歌?这首诗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李白的不凡境界。

(选自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贺知章称呼李白为“谪仙人”后,李白才感觉到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

B.与前代诗人相比,只有李白诗歌作品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宇宙境界。

C.李白将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是因为他热烈的情感难以保持长久。

D.李白先是视自己与宇宙等量,接着又与帝王齐观,最后才蔑视权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了李白具有的宇宙境界及这种境界具有的三个特点。

B.文章在论证李白形成的宇宙境界时,将李白与屈原、曹操、“二谢”等人进行了对比。

C.文章作者认为李白的宇宙境界能从大处把握,比之于杜甫、孟浩然,他更加推崇李白。

D.文章举李白的《宿五松山下媪家》为例,为了论述目无权贵的李白对百姓却是亲切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具有宇宙境界与他拥有宏观视角、洒脱气质和独立人格密不可分。

B.李白的赠友诗中很少有两首以上同赠一人的,因为他以宇宙眼光看待人事。

C.李白的独立人格使他从来不曾为某种现实目的而取媚于人或者改变自己。

D.李白既笑傲王侯又体贴民众,这在他的诗歌中表现为既宏伟又平凡的境界。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神医胡同
安晓斯
祥子跪在爹的遗像前,捧着香炉的手不停地抖动。

香炉里插着三炷香,燃过的香灰不住地掉下来。

因为香炉不停地在动,三炷香燃过后的长度就不一样。

在沁水湾求得“平安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那三根香燃着的长度得一样。

要不,咋还能叫“平安香”。

祥子爹去世前,叫来了全家人,要把祖宗传下的“舒筋神丹”秘方的最后五味中药告诉祥子。

祥子打开一看,却只有四味中药。

就问爹。

爹指指身边的一个小箱子,我走后,你捧着香炉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啥时三柱香一起着完,才能打开。

那箱子里还有一味中药。

祥子的爹就是我们这里的董神医。

董神医家世代行医,到董神医这一代更是声名显赫。

他家门前原是一条窄窄的小胡同,世代被称为“神医胡同”。

董家行医,家教很严。

医德惟上,药价低廉。

自家种的草药不收费,乡邻捐赠的草药不收费,不管多远的路,从不收出诊费。

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一律免费。

在胡同两边居住的乡邻还主动拆除了院墙,将“神医胡同”变成了一条宽宽的通道。

车来人往,更加方便。

祥子是董神医的独子,从老爹那里得到了许多真传,医术也广为称道。

每次祥子在祖宗的牌位前跪着,娘总会在旁边站着,从不说话。

董家最有名的中药丸就是“舒筋神丹”。

爹去世前配好的“舒筋神丹”,是一包包的中药,还得再进行认真的研制加工,至少够祥子使用一年以上。

听爹说,“舒筋神丹”由50 味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可平常祥子只知道45味,加上爹去世前说的4味才49味,还有一味,听爹说是最重要的,差了这一味,“舒筋神丹”的功效就会失去。

祥子知道,中药讲究配伍,别说差了一味,哪怕是“药引子”也是断然不能缺少的。

看祥子跪得很久了,娘终于说话了。

孩子,再有一个月就是你爹的周年祭日。

到那天,你再和你爹好好说说。

祥子听了,泪流满面。

娘,一定是孩子做得还不够,爹还不满意。

这一个月,祥子就没好好睡过觉。

祥子是最理解爹的心思的。

从小在中医世家长大的祥子,如愿考上了医科大学。

毕业后,祥子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

毅然回到家乡,和爹一起传承着这个世代有名的中医世家。

在世时爹常说广做善事。

会不会是自己善事做得不够?
于是,祥子出资修缮了学校,修整硬化了村里的道路,村民们人见人夸。

董神医的周年祭日到了。

那天一大早,祥子就听到外面一阵阵锣鼓声。

开门一看,神医胡同里已经挤满了人。

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一面做工精致、精美大方的崭新的“神医胡同”金匾送了过来。

这一天,祥子的泪水就没有断过。

村里参与了董神医的周年祭典,那场面不亚于董神医下葬那天的情景。

入夜,万籁俱寂。

祥子又一次跪在祖宗的牌位前。

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地稳当。

祥子亲手点燃的三炷香静静地燃着,直到三炷香燃尽,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娘,我求得平安香了,我求得平安香了。

大把大把的泪从祥子的眼眶涌出。

孩子,快去打开那个小箱
子吧。

你爹同意了。

站在一旁的娘早已泣不成声。

祥子双手捧着那个精致的小箱子,虔诚地跪在爹的遗像前,好一会儿,才轻轻地慢慢地打开。

祥子终于看到那一味中药了。

一片洁白的宣纸上,是爹用工工正正的小楷写的两个字:良心。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祥子求取平安香的情节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也与下文祥子最终求得平安香的情节相照应。

B. 文中插叙董神医行医“医德惟上”的情节,既彰显了其医者仁心的品格,又使结尾处最后一味中药的揭晓合情合理。

C. “祥子捧着香炉的手,今天特别稳当”,这是因为在董神医周年祭典上,村民们送来了“神医胡同”的金匾。

D. 小说重视细节描写,祥子娘从开始“从不说话”,到“终于说话了”,再到“泣不成声”,见证了祥子的成长。

5. 文中三次写到了祥子的泪水,每次流泪的原因和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做简要分析。

6. 小说以最后一味药“良心”揭晓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还债(节选)
陆文夫
有一桩不成为事情的事情,常常使林文山的心绪难以平静,他总觉得对不起一个叫作宋坤宁的人。

宋坤宁是林文山的老同学、老同事;年经时同窗十一载。

长大了又在同一爿厂里工作了十多年。

宋坤宁从小便欢喜吃肉,那是不假的。

除掉宋坤宁欢喜吃肉之外,有同好的人也是不少的。

特别是当肉从生活里消失之后,那些本来不大欢喜吃肉的人也变得十分吼急,不仅是想吃肉,而且专门想吃肥的!所以大家都建议食堂里养两头肥猪,到时候可以煞煞馋,打打牙祭。

两头猪从1959年的夏天养到了1960 年的夏天,出问题了!这时候食堂里除掉代职工蒸饭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可卖的,许多人都生浮肿病啦,哪有一粒粮食到猪肚里?猪虽然还活着,却是张公养鸟,越养越小。

厂领导为此讨论过两次,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宰!不分猪头猪尾,肚肠杂碎,统统一锅煮。

凡属本厂职工,每人发一张肉票。

到时候凭票领取熟肉一份,认票不认人。

到了发肉的那一天,一个个嘴里不说,那心里好像突然有了什么奔头,不约而同地把那吃饭的时间提早了半个钟头。

宋坤宁来得较迟,面带笑容,一摇二摆,看上去有点慢条斯理。

来到领肉的窗口前,笑嘻嘻的,手伸到裤子口袋里挖肉票,脸色骤然大变。

他把两只口袋都翻出来,抖抖,随即弯腰弓背,人像陀螺似的旋转,四处寻找:“票!我的票!”
正在品咂肉味的人都被谅动了,在场的林文山更是睁大了眼睛看着宋坤宁,为他焦急。

他绝望地叫喊着:“我的票没有啦!……”随着这个“啦”的拖长,那声音便逐渐地下降、凄凉、颤抖,流下了眼泪。

,一个又高又大的男子汉,仅仅是为了一块肉,竟然当人面众地流眼泪!如果放在今天,观者不是当作精神病,就是当作演滑稽。

那时候可不一样,食堂里鸦雀无声,没有人感到滑稽,倒是有点心酸和黯然。

林文山是个心肠软、感情重的人,不由地动了一种恻隐之心。

他想:要是我把手里的这份肉送过去,托言自己的肠胃不好,不能吃肉,既解救了别人的痛楚,也得到一种道德上的完成,心灵上的安慰,岂不两美!可是,这种精神上的火花刚一迸发,便被一种生理上的需求压了下去。

这一压就把思路压弯了。

他想:“不必,拾到肉票的人应该还给他。

即使没人拾到,那多下的一份肉也应该是他的,这事情要由领导来处理……唔,谁叫你不当心的呀,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如此的粗心大意!”林文山不那么怜惜宋坤宁了,反而有一种责怪和埋怨的意味。

这意味对同情、正义、救急、扶危等等都是一种有效的镇静剂。

按照此种逻辑见死都能不救,何况一盘肉呢!
此事过后不久,林文山便由工厂里调到了机关里,将近二十年没有和宋坤宁见面。

二十年的风吹、雨打、太阳晒,能够使粉墙斑驳,顽石炸裂,却很难使林文山忘却这一盘肉的事体。

到了1980年的夏天,市场上的肉多得卖不掉了,每个家庭主妇都有点扬着吐气,觉得那钱包对猪肉也有了点制服的能力。

林文山的老伴儿林大妈一天买莱回来时,说是在菜场上碰到了宋坤宁。

他如今在航运管理站当站长,家住在城外面。

林文山驻了神:“真的?我要请他来吃顿饭,向他赔个礼。


林大妈惊奇了:“你什么时候得罪过他的?”
“唉,你不知道……”林文山把二十年前吃肉的事体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

“好好,请就请吧,谈不上什么赔礼,请个老朋友来叙叙也是应该的,反正现在的肉好买,尽他吃够!”
宋坤宁来了。

宋坤宁进门以后,屋子里突然一阵亮堂。

他高大壮实。

满面红光,一个很有气派的肚子挺在雪白的丝质衬衫里面,一条淡灰色的凡立丁长裤棱角铮铮,很光流闪,气宇轩昂。

一反当年。

两个人坐下以后。

林大妈先上几个冷盘,跟着便是冰糖蹄膀,乳腐酱方,虎皮四喜肉,红烧狮子头……全是大块的文章,肉做的市面。

宋坤宁见到这些大块的文章,连声:"噢!噢!"象赞叹又象惊奇,那用意不是十分明确的。

可是他的动作却十分明确,只是喝啤酒、吃凉拌黄瓜,那筷子决不伸到肉碗里。

林文山不肯含糊,真心诚意地请宋坤宁吃肉,搛起一块足有两寸厚的乳腐酱方放在宋坤宁的盘子里:“吃吧,你现在多吃一块,我就减轻了一份内疚,增添了一份高兴。

真的,你绝对不能客气,我知道你从小就是欢喜吃肉的。


宋坤宁笑了:“哎,那是哪年哪月的事体!”
“啊……我说的是二十年前,你丢了一张肉票,在食堂里流眼泪。

当时我就坐在你的身边……”
宋坤宁的脖子涨红了,那红色迅速向脸部蔓延,好象是那血压计上的水银柱在呼呼地爬上去。

他把筷子一按:“请你别揭我的老底啦,为了吃肉我小时候挨过打,1959年挨过批,1960年还在食堂里那么丢人现眼的!医生说吃肉对我的身体不利,这话也是可信可不信,主要的是我见了肉便来气,为什么一定要吃肉呢?长寿的人都是吃素的!”
林文山傻眼啦,吃肉都被否定了,那由吃肉而产生的遗憾怎么能弥补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以吃肉为着眼点,从宋坤宁的“欢喜吃肉”写到广食堂养猪分肉,看似轻描淡写,却以小见大,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B. “高大壮实,满面红光……气字轩昂”等写出了二十年后宋坤宁的变化之大,为后文他在餐桌之上只吃素不吃肉埋下伏笔。

C. 宋坤宁因丢了肉票而落泪,可见他是一个脆弱而敏感的人,他吃肉的渴望最终化作了眼泪,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

D. 小说以“由吃肉而产生的遗憾怎么能弥补呢?”这一疑问句结尾,既将林文山内心的愧疚延续下去,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8.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吃肉”是明线,而“还债” 是暗线,明暗线交织,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如对宋坤宁丢失肉票时的神态、动作描写,将他内心的焦急与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C.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将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展现出来,表现出小说的时代性,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语言看似幽默戏谑,但又质朴而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对物质匮乏时代的嘲讽。

9. 在看到宋坤宁丢了肉票而落泪后,林文山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概括。

10. 小说题为“还债”,债因何而生?二十后林文山为什么还要去“还债”?请结合原文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

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

琼至纶氏,称疾不进。

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

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

琼至,即拜议郎。

三年,大旱。

琼上疏顺帝曰:“广昔鲁僖遇旱,躬节俭,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

”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迁尚书令。

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

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

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帝乃止。

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

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中。

元嘉元年,迁司空。

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

特进胡广等,哀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朝廷从之。

冀意以为恨。

永兴元年,转太尉。

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

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

梁冀被诛,大尉胡广、司徒韩綻、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

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乡侯,邑千户。

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

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徙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

寻而五侯[注]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

四年,以寇贼免。

永兴七年卒,时年七十九。

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注]五侯,东汉桓帝时五名同时被封侯的宦官。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B. 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C. 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D. 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朝中央政府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任以官职,被任官职的人称为“孝廉”。

B.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所居住的地方,因所居住的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C. 二千石,文中指官阶等级。

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D.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助其夺取天下。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琼屡召不就,勉强做官。

他出身官员之家,官府连年征召他,他没有答应;公卿向朝廷推荐他,他前往京城途中因称病被弹劾,最后做了官。

B. 黄琼提议革新,关注选才。

他认为以儒学取士有弊端,提议增加选官科目,得以施行;他对张盛的提议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对人才进行查验。

C. 黄琼刚强正直,反对滥赏。

皇帝打算褒扬大将军梁冀,胡广等人附和,把梁冀捧得很高,而黄琼提出理由,表示反对,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

D. 黄琼不附权贵,惩治贪腐。

梁冀请托黄琼任用的人,黄琼都不用,梁冀被杀,黄琼却因自己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他掌权后,下令惩治贪腐分子。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

(2)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

15. 顺帝接到黄琼关于旱情的奏疏后是如何做的?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妹妹,名文淑,封长安县君。

此诗作于王安石出使契丹前。

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与长安君年少分别,年老又得相见的情形,久别重逢的喜悦中也不免有悲伤之情,个中滋味,耐人咀嚼。

B.颔联写长安君为诗人饯别的场景,宴席简单,灯火昏暗,气氛沉重冷寂,有力地表现了两人再次离别时的压抑感伤。

C.颈联以“自怜”“又作”关联过去和将来,又以“三年”“万里”进一步强化时空阻隔上的久远,蕴含诗人无限感
慨。

D.全诗扣住“别”和“逢”落笔,以平易朴实语言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从多个方面传递出兄妹之间深厚的情意。

17.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根据要求,写出诗句。

①《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语意简明。

有一种病叫“开学恐惧症”,儿童和青少年是此症的多发人群,国内有研究发现,学校恐惧症中女孩比男孩稍稍略多,比例为4:3。

学习压力大是开学恐惧症的唯一原因,患者最常见的是头晕、胸闷、肚子疼等躯体症状和手抖、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然而,家长常常会忽略上面出现的症状,建议家长们,一旦发现此种症状,最好还是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这样,孩子的症状就一定会消除。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

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在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过程中,就“有为”和“无为”产生了以下争论。

有同学说,《老子》有言:“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所以,在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有同学反驳:《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更有时代意义,我们应该像儒家那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班级计划召开“传承优秀文化,奏响时代凯歌”主题班会,请针对上述同学的认识,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观点、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