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 冷和热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冷水和热水丨冀教版
冷水和热水活动目标:1、能用手指感觉冷和热。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3、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
4、愿意细心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
5、能按要求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观测记录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
6、能用曲线图整理数据,并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在热水和冷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7、能细致地观测实验结果。
8、能把自己探究的结果实事求是地与同学交流。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每班学生中部分好动、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这也为科学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学习习惯有待于改进,家庭条件和环境不够,给科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重点、难点:测量水温的变化活动过程:一、同学们我今天有一件事让我很烦恼,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今天中午我有一个邻居带着孩子到我家去了,我看到有孩子来了,于是就急忙拿出了冰激凌和雪糕让孩子吃,孩子还没说什么,大人很不高兴,有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大人不高兴了?(因为现在的天气本来就很冷了,再吃这些东西,就更冷了。
)那么有谁能说说在什么时候请同学们吃这些东西,大人和孩子都会很高兴呢?对了,当然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一学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
(板书课题:冷水和热水)二、我看今天来的同学们都很讲卫生,你们每天早上用什么洗脸呀?用冷水还是用热水?(热水)你所说的热水是刚刚烧开的水吗?(不是)你的洗脸水是自己准备的吗?你是怎么准备洗脸水的呢?(先放上冷水,后一点一点的添加热水,直到手的感觉合适为止。
)刚才有同学说到:手的感觉,手指的感觉一定是准确的吗?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观点:选择:1、手的感觉是准确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3 冷水和热水丨冀教版(1)
《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温度。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能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和热。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曲线图的分析,学生能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试实验现象。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点:体验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信息整理→交流与评价)教学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及能用统计图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分组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纸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冬季与夏季让同学们回忆在这两个季节中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冬季与夏季人们穿着打扮和具体的感受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然后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活动1手指的感觉1.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
桌面上摆着三杯水:谁来用手指感觉一下水的冷热?告诉大家他的感受结果。
(冷、热、温)2.既然人体的感觉不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就借助一些仪器、工具来准确测量——温度计。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了解温度计的种类、用途及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事项。
(二)测量水温的变化1.(出示课件)提出问题: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明确思路,进行实验:(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实验步骤。
(播放课件)a、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
b、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c、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d、用保温板盖住杯口。
e、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4、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发放实验记录表)(1)从实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分组展示汇报。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冷水和热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感觉器官知物体的冷热。
2.能预测冷水与热水接触时各自温度的变化及最后的结果。
3.能通过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及水量,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
3.能描述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物体的温度介绍给其他同学。
2.能举例说明温度计的用途。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变化教学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教具准备: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
讲授进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说话:同学们,我们都感触感染过冬季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阴雨绵绵。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描述冷和热呢?(出示插图)请同学们观察插图,比力图中有什么不同?说话:你能结合自己的糊口经历,说说什么是冷和热?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冷水和热水》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实验1:手指的感觉。
(一)、提出问题:我们的手指能准确地感知水的冷、热吗?让学生举行简单的猜想,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干更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激发学生探究冷热问题的兴趣。
(二)、实验验证:(1)提出实验要求①将自己的左手食指浸入凉水中,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体会手的感觉。
②1分钟后,将两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2)学生分组实验(3)报告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分析原因。
(4)教师总结师小结:有时用手指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需要用工具举行更为科学的测量。
(三)阅读科学在线学生浏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浏览后切入的问题: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XXX温度和温度计你还知道什么?我们的糊口和生产中哪里使用了温度计?师小结:冷与热是相对的,冷指温度低,感觉温度低;热指温度高,感觉温度高。
冷和热科学课教案通用5篇
冷和热科学课教案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冷和热科学课教案通用5篇一个有创新的教案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编写详细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冷和热科学课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冷和热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冷的热教学设计13.冷水和热水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热.2.能预测冷水与热水接触时各自温度的变化及最后的结果.3.能通过限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及水量,来到达最正确实验效果.4.能够用曲线图来整理数据.〔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温度.3.能描述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4.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物体的温度介绍给其他同学.5.能举例说明温度计的用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测量水温变化的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难点:水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及分析.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问题:我们都感受过冬天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烈日炎炎,那么, 应该怎样科学的描述冷与热呢?〔二〕新课教学♦活动1:手指的感觉1.冷与热的描述教师准备好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冷水和温水, 请一位同学上来试一试:分别将左右手的手指浸入冷水和热水中一分钟左右,再同时放入温水中.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请你向大家说一说.学生:从热水里出来的感觉凉,从冷水中出来的感觉热.讨论:如何解释上述现象?提问:手指能准确感觉冷与热吗?〔不能〕谈话: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与热呢?2.温度与温度计①学生阅读书上51页的“科学在线〞.②教师强调:温度: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教师讲温度计的使用及考前须知.学生活动一一练习使用温度计:学生试着测一下冷水的温度,教师指导.♦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1.问题与猜测提问: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它们的温度会如何变化?小组讨论,代表答复.学生猜测: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2.分组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实验:〔1〕如何进行实验.〔2〕如何记录实验数据.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完善.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被热水烫伤〕.3.记录数据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记录两个容器中水的初温度,并且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的变化,填在书上52页的表格中.绘制曲线图:〔1〕教师示范曲线图的画法.〔2〕学生在书52页练习画曲线图〔每组先画一张〕.〔3〕教师板书曲线图.4.实验结论:分组讨论:〔1〕曲线图告诉我们什么?〔2〕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3〕最后结果怎样?汇报结果:〔1〕冷水温度升高,热水温度下降.〔2〕热从热水传向冷水.〔3〕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得相同.教学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它们的温度到达相同为止.热是从热水传到冷水的.板书设计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活动1:手指的感觉1.冷与热的描述2.温度与温度计温度: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1.问题与猜测猜测: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2.分组设计实验3.记录数据4.实验结论:热水一一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结果一一温度相同.热——从热水传向冷水.教学反思:14 .传热比赛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设计实验证实要研究的问题.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4.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2.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人们利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3.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以及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水平.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活动1:水杯、铝勺、金属片、金属杯、金属锅、凡士林、酒精灯、蜡烛、热水、小木棍、小豆子、小球.活动2:炊具图片、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铝勺、塑料勺、木勺、酒精灯、蜡烛、热水、凡士林、小木棍、小豆子、小球. 拓展活动:瓷砖、木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大家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厨房里炒菜的锅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答复.教师:那锅把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答复.教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答复.教师:同学们答复的很好,材料不同,传热的快慢也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传导.〔二〕新课教学♦活动1:勺柄冷热的变化1.引入实验教师:请同学们把铝勺放入到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一端,1分钟后,有什么感觉?学生照做并答复.教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请大家看桌面上有哪些实验材料?你们带来了哪些材料?学生答复.教师介绍凡士林:有粘性,能够粘一些小东西,遇热能够融化.2.实验观察实验可分三步进行:〔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案例,并结合案例讲解实验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2〕提示学生选择2-3种方法,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组装实验模型, 当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其他的实验;〔3〕给金属物品加热,推测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做热传导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粘火柴棍的凡士林用量要相同,火柴棍〔或小木棒〕粗细、长短也要相同,否那么火柴棍不能依次落下;二是铁片或铁容器被加热后,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免烫伤.3.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开始试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诫学生预防烫伤.4.分析现象.组织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并对看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共同讨论的根底上归纳出各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及初步结论.5.得出结论.小组讨论“热在铝勺中是怎样传递的“,抽象出热传递的特点.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方框内,帮助学生理解热传递三种主要方式之一的热传导的含义,对于“热传导〞这一概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是否介绍.6.实践运用.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板书设计第十四课传热比赛活动1:勺柄冷热的变化解释现象:凡士林有粘性,能够粘一些小东西,遇热能够融化,当热量传递到用凡士林粘豆子、粘小棍的地方时,凡士林就会熔化,小棍或豆子就会落下来,说明热传导到凡士林上,使其熔化.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局部传到温度低的局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出示一个热水壶.请同学们看,〔倒进一些热水〕谁想上来摸一下, 〔及时表扬:你真勇敢!〕,提问:手有什么感觉?再问:水只装了一点点,为什么茶壶的上面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壶把,问: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看看,壶身、壶把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想一想,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2.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答复.这是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结果.3.请同学们猜测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学生答复. 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做实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传热比赛吧!〔二〕新课教学♦活动2:传热比赛1.提问: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一样吗?同学们看桌面上有哪些实验材料?你们带来了哪些材料?学生答复. 介绍凡士林:有粘性,能够粘一些小东西,遇热能够融化.2.设计实验时我们必须想清楚,这是一个什么实验?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才能比得出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比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如何进行比照实验?你们准备怎样做?有哪些相同条件?不同条件?请个别学生答复.〔强调:设计实验要注意对比实验的要求.〕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你们可以把实验方案记在记录本上, 实验过程可以用文字或图画、表格来记录.看哪个小组最聪明,想的方法多,动作最快.4.汇报实验方案:〔请同学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你们准备怎样做实验?还有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和他们的不一样?及时表扬设计方案有创意的同学.5.我们做实验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出示幻灯片:注意平安,分工合作,做好记录〕6.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7.汇报、展示.可以请1-2个小组的同学带上自己的材料上台汇报〔一边做实验一边讲述〕请学生进行评价:他们小组的实验做得怎样? 优点?缺乏?“这样做科学吗?〞“还可以怎样改良?〞及时表扬:很有创意,做实验非常科学,注意了比照实验的要求,观察很仔细.〔抓住学生闪光点,正确引导,注意调控〕8.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这个结论和我们前面的猜测一样吗?9.讲: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水平强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塑料、竹子等传热水平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板书〕想一想, 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什么?〔隔热材料〕〔三〕拓展应用1.生产生活中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有些什么用途?2.课前同学们查了一些资料,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请同学带资料上台汇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及时表扬:你懂得的知识可真多!科学技术的开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变化.例如,太阳能热水器, 涧烧锅,……〞烟烧锅的性能与什么材料有关系?〞3.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瓷砖和木板的温度是相同的,然而,当我们赤脚分别踩在瓷砖地板上和木地板上时,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更凉一些.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设计第十四课板书设计活动2:传热比赛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热的良导体: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塑料、竹子……教学反思15.衣服的颜色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2.能够准确地测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4.能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能够与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热水器方案.〔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得出黑色材料比白色材料吸收的辐射热多.2.能解释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一些现象.3.能举出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的材料的例子.4.能制作出造型美观、效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观测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活动1:黑手套、白手套.活动2: 3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纸各1张, 温度计3支,台灯.拓展活动:瓷砖、木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黑 手套和白手套〞的实 验.课前让学生准备材 料、大小、式样相同的 黑、白两只手套.实验 时分别戴在两只手上, 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 间,体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 自的感觉,在此根底上 提出新的问题:其他颜 色的材料比黑色材料 吸热多还是吸热少 呢? 学生进行“黑手套和白 手套〞的实验.用课前 准备好的材料、大小、式样相同的黑、白两只 手套,实验时分别戴在 两只手上,在阳光下照 射一段时间,体会有什 么感觉.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或 体验意识到比照实验限制变量的重要性. 使学生初步熟悉到黑 色比白色的手套吸热 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的欲望.第一步指导学生明确 活动的任务、方法和结 果的呈现形式. 第二步组织学生分组 组装实验模型,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在此根底上,师生共同 归纳出结论:颜色越 深,吸热本领越强.2.颜色与吸热教师把学生分成假设干组,以小组的形式,分四步进行.3.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第一,设计方案.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热水器的方案. 第三步引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答复教师出示的思考题:哪个小瓶中的温度变化最快?哪个小瓶中的温度变化最慢?为什么?先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第四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先解释教材中的两个问题,了解人们怎样通过改变物体的颜色,来实现限制温度的目的.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实例.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书刊和上网获取有关热水器资料,为设计活动运用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把问题消灭在最初.板书设计第十五课衣服的颜色活动1:黑手套荷包手套活动2:颜色与吸热拓展活动: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材料:容器、纸、墨水、剪刀、胶带、量杯、水.方案:…教学反思16.风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2、能理解风的成因.〔二〕过程与方法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3、能用比照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归纳风的成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二〕难点: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活动1:画螺纹线的纸片、细线、蜡烛、铁架台、火柴.活动2:纸风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1、提问大家都感受过风吗?说说你的感觉.2、实验导入①教师让学生翻开P59,看书上的图,讲解实验方法.②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门健中的上下纸片会向哪个方向飘?③教师实施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测.④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我想通过这个现象大家对风有了一定的熟悉,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风.〔二〕新课教学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1、分组实验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提示卡及一套实验用具.提示卡内容:①用剪刀剪一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央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②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2、汇报与推测①学生汇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②推测:让学生推测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3、阅读科学在线指导学生阅读P60科学在线.思考:①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②人们利用热气球可以做哪些事情?4、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①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是什么?②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第二课时〔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2、话题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从实验中观察了上升的空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风的形成.〔二〕新课教学活动2:风的形成1、教师演示实验出示纸风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该实验为比照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2)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3)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严格按实验方法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提示学生注意不平安因素.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实验现象.3、汇报实验结果.组织学生根据“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出示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①实验中不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蚊香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②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会有风呢?③实验说明在什么?(2)在学生讨论分析的根底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5、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当拓展.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熟悉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6、利用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1〕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2〕分析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要安装在比拟高的地方的道理.〔3〕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比一比谁的例子更好,解释更科学合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的态度和行动.教学反思:17.保温和散热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出“热水变凉〞、“保温箱〞、“保温屋〞的方案.2.能用文字记录设计方案.3.能按方案进行实验和制作.4.能用条形图整理实验的结果.〔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2.能依据某个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活动成果.〔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保温和散热的例子.2.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保温箱.3. 了解常见材料的隔热效果.教学重点和难点练习学生设计活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活动1:排风扇、保温瓶、暖气片、塑料大棚和窗帘等图片.活动2:热水1杯、冷水1杯,冰块,形状、大小、材料不同的容器, 金属管,漏斗,温度计.活动3:硬纸板、铝箔、海绵、泡沫塑料、布、纸、冰块、玻璃杯、剪刀、耦糊、胶带.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介绍保温和散热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减少热的传递,使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保温.②有时需要使热散失,加快热的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这就是散热.2.话题引入教师:大家已经清楚了我们在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有时需要散热, 那么究竟怎么去保温和散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七课一一保温和散热. 〔二〕新课教学♦活动1:怎样保温和散热1.出示图片.①排风扇这个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用它来保温还是散热?②保温瓶这个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用它来保温还是散热?③暖气片这个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用它来保温还是散热?④塑料大棚这个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用它来保温还是散热?⑤窗帘这个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用它来保温还是散热?2.详解保温散热的原理.教师讲解暖水瓶和散热器其保温和散热的原理.①暖水瓶〔杯〕内有瓶胆,瓶胆为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可以减慢热的传导;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 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慢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水的热量.②暖气片是利用金属制成的散热片散热的.散热片越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散热越快.3.讨论.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保温和散热的例子,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4.交流.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温和散热的道理.♦活动2:热水变凉两人一组.1.设计指导.思考:使一杯水变凉的方法.提示:可以通过借助热的良导体,或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者增大容器外表积等方法来加热传导;通过水的流动或者吹风来加快热对流.2.自行设计.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自己的设计做一做,来验证怎样使热水变凉.3.实验观察.测定三分钟水下降的温度,并记录下来.注意:为保证实验的可比性,教师要统一规定水量和实验前后的温度. 比方可以规定:水量为200毫升,实验前热水温度为8CTC.4.交流评价.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价各自得方法和结果,找出效果最正确的方法,分析其中的原因.板书设计第十七课保温和散热活动1:怎样保温和散热①暖水瓶〔杯〕内有瓶胆,瓶胆为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可以减慢热的传导;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 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慢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水的热量.②暖气片是利用金属制成的散热片散热的.散热片越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散热越快.活动2:热水变凉我让热水变凉的方法:1.O2.o 我让热水变的更快的方法:1. o2.o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①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采用了哪些举措进行保温和散热?②让热水变凉的方法有哪些?2.话题引入教师:生活中有许多隔热材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调查吧.〔二〕新课教学★拓展活动:调查隔热材料1.调查个人或两人一组,课前调查、了解生活中用到的隔热材料,并做好记录,以便课上使用.2.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63页的图表或搜集到其他资料,比拟不同材料的隔热效果.3.组织学生讨论〔1〕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要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吸收的辐射少,利用热的不良导体.〕〔2〕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羽绒服中有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保暖.〕1活动3:保温箱。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水和热水〉教学设计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全班交流,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
三)教师总结师小结:热的物体和冷的物体相遇,热会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和水量,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三、归纳总结,拓展应用1.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冷热是相对的,热会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2.拓展应用:温度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比如测量水温、食品温度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烹饪、烘焙等。
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情境、自主体验、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冷热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学生应该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的热水,同时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
这个实验方法需要教师进行纠正。
2)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据有误差。
可能是我们使用的仪器不够精确,或者是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数据存在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我们使用的仪器不够精确,或者是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3)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不同量的盐会对水的沸点产生影响。
这与我们最初的假设相符。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加入不同量的盐会对水的沸点产生影响。
这个结论与我们最初的假设相符合。
这个实验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盐对水的影响。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3冷水和热水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冷与热13.冷水和热水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感觉器官知物体的冷热。
2.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分组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
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感受过冬天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烈日炎炎。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描述冷和热呢?(出示插图)请同学们观察插图,比较图中有什么不同?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冷和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冷水和热水》二、活动(一)——手指的感觉。
1.手指能准确地感知水的冷、热吗?(生猜)2.实验验证:(1)师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试分析原因。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有时用手指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需要用工具进行更为科学的测量。
(6)阅读科学在线,同桌间说说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7)生汇报。
(8)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应用了温度计?三、活动(二)——测量水温的变化。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一)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
(播放课件)(1)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 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4) 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3.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4.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二)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3 冷水和热水丨冀教版
冷水和热水一、教学目标1、能用手感知物体的冷和热2、能预测冷水和热水接触时各自的温度变化及结果3、能够合作来完成实验4、能够用曲线图来整理数据二、教学重难点合作完成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变化三、教学过程1、引入:拿出两杯水,走到学生中间,师说:“这两杯水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学生来摸,学生摸之前提示学生摸的时候小心一些,由杯口从上往下摸。
学生摸完之后,答:展示“提示”的幻灯片,师拿出第三杯水,请前排的同学来摸,问:“这两杯热水哪杯比较热哪杯比较冷呢?”学生:我们这节课一同来探究“冷水和热水”(板书),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0页。
2、“人们常用温度(ppt展示)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像我们说的昨天天气28度,今天温度30度,我们就知道今天比昨天热,今天温度30度,这里的度指的是摄氏度,温度的单位除了摄氏度外,还有华氏度和开尔文(板书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
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度,水沸腾时候的温度为100度,而我们人体通常体温大约是37度。
我们的手能摸出冷水和热水,但却很难确定这两杯热水中哪杯水到底哪杯比较热,我们能否借助一种工具来测出水的温度来呢?学生:“当我们感冒了去医院,医生摸摸我们的额头,然后会拿出体温计测测我们的体温,看是否发烧了,发烧到了多少度。
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ppt展示)来测出水的温度,这样我们就能准确的判断出到底哪杯水比较热。
(看到ppt三种温度计图片)这是常用的温度计,寒暑表通常挂在室内墙壁上,用来测室内温度;中间这种就熟悉了,体温计,医生常用来给我们量体温;第三种温度计也是我们这节课会用到的,实验用温度计(拿出温度计展示),中间用到的是重金属水银,它最高温度可以测到100摄氏度,最低温度能测到0摄氏度”。
3、“如果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里,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学生:4、“接下来,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ppt展示)“我们需要的实验材料有(ppt展示):(师依次展示实验器材)500ml烧杯、100ml锥形瓶、2支温度计(为什么是两支?)、热水、冷水”“接下来,我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呢?(学生三分钟讨论)四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接下来的实验你会怎样来做?”三分钟后停止讨论,师开始讲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的实验步骤。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水和热气〉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水和热气〉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以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中的〈冷水和热气〉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变化和气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液体的性质,能够描述冷水加热时的变化过程;2. 掌握气体的性质,能够描述水蒸气的形成;3. 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液体的性质及冷水加热的变化过程;2. 气体的性质及水蒸气的形成。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与学生短暂的问答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并复已学知识,如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步骤二:实际观察1. 给每组学生准备一杯冷水和一个加热用的烧杯;2. 学生观察并描述加热冷水时的变化过程,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步骤三:实验操作1. 带领学生进行下面的实验操作:- 取一小瓶水,盖上瓶盖,将瓶子放在变热的水气上;- 学生观察瓶子内部是否产生了水珠。
步骤四:总结讲解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导入总结讲解。
让学生共同总结和描述冷水加热的变化过程以及水蒸气的形成。
步骤五:巩固练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的巩固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步骤六: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液体和气体的应用场景,如蒸馏水、水循环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结果,评价学生在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表现。
可以进行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总结本教学设计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
通过丰富的教学步骤和练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冷水和热水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冷水和热水》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冷水和热水》教案
冷水和热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目标
1.能用手指感觉冷和热。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3.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
4.愿意细心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
活动过程:
此活动以2人小组形式进行,
教学引入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中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冷与热。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问:手指能准确地感知水的冷热吗?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猜想,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更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激发学生探究冷热问题的兴趣。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先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提出具体的要求。
特别要强调热水的温度不要过高,实验中先用指尖感受一下水的温度,让学生按教材要求分步进行实验,用手指分别感受冷水和热水,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手指对冷水和热水的不同感觉,从中培养学生用语言科学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
3.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试着分析其原因。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师生可能共同得出:有时用手指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需要用工具进行更为科学的测量。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关于温度和温度计还知道什么,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也可以要求学生查阅更多资料,来丰富自己对温度、温度计方面的认识,鼓励学生举出2~4个实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温度计的应用。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食和热饮〉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食和热饮〉
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食和热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冷食和热饮的特点和区别。
- 掌握冷食和热饮的制作方法。
-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教学内容
- 冷食的定义和例子。
- 热饮的定义和例子。
- 冷食和热饮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 引入问题:你们平时吃过冷食和喝过热饮吗?
2. 引导学生讨论冷食和热饮的特点和区别。
提供例子
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多种冷食和热饮的例子。
2.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研究制作方法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冷食或热饮,了解并展示它们的制作方法。
2. 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彼此交流制作方法。
3. 整理并展示各组的制作方法。
健康饮食意识
1. 介绍冷食和热饮对健康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选择健康的冷食和热饮。
总结和展示
1. 学生总结冷食和热饮的特点和区别。
2.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冷食或热饮。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交流。
- 学生制作的冷食或热饮是否符合要求。
- 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是否有提高。
教学延伸
- 邀请家长参与冷食和热饮制作活动。
- 组织学生分享健康食谱和饮食心得。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气和热气〉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气和热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冷气和热气的概念及产生方式;2. 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家庭用电安全知识;3. 会制作简易热力学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4. 能够观察天气变化和气温变化,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认识到安全使用家电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2. 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和探究的精神,激励其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 热、冷的概念及产生方式;2. 温度的测量方法;3. 制作简易热力学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
2.教学难点1. 热、冷的概念和区别的说明;2. 热力学实验器材的制作与实验。
三、教学过程1.热、冷的概念及产生方式1. 导入(10分钟)通过“冷气和热气的实际应用”展示图片和物体展开初步让学生了解“冷气”和“热气”两个概念。
2. 讲解(15分钟)介绍“热气”和“冷气”概念及它们的产生方式,引导学生发言并进行概念解释。
3. 实验(40分钟)制作简易热力学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现象讨论分析,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温度的测量方法1. 测温(10分钟)带领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进行简单测量实验。
2. 总结(5分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安排下一节课的预内容。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评估针对实验成果,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热、冷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知识点测试和问答环节的考核。
六、家庭作业1. 清点家中家电使用情况(例如,空调、冰箱等),分析安全隐患并提出建议;2. 家中温度测量,把测量结果写在作业纸上并分析天气变化。
七、教学反思1. 整节课的安排需要安排实际操作时间,以培养孩子们动手的能力;2. 注意实验器材的制作,保证器材的质量和方法的正确性;3. 积极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食和热饮〉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食和热饮〉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五年级学生理解冷食和热饮的概念和区别。
通过这个主题,学生可以研究到有关温度和热量转移的基本知识。
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冷食和热饮的含义。
2. 帮助学生区分冷食和热饮之间的差异。
3. 提高学生对温度和热量转移的理解。
教学内容1. 讲解冷食和热饮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冷食和热饮之间的差异,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
3.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冷食和热饮之间的变化。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5. 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思考并分享冷食和热饮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定义和特点教师简单明了地讲解冷食和热饮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步骤二:引导思考和表达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冷食和热饮之间的差异。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步骤三:进行实验教师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冷食和热饮的温度,并观察它们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结果。
步骤四:分组讨论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组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总结和结论。
步骤五:应用场合结合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思考和分享冷食和热饮在各种场合的应用。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实验记录和分组讨论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扩展活动1.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更多有关温度和热量转移的实验。
2. 可以让学生了解冷食和热饮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应用和惯。
3. 可以组织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其他食物和饮料的温度和变化。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瓶和热瓶〉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瓶和热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冷瓶和热瓶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测量冷瓶和热瓶温度的方法;3. 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冷瓶和热瓶的特点和作用;2. 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冷瓶和热瓶的温度。
三、教学内容1. 冷瓶和热瓶的定义和特点;2. 冷瓶和热瓶的用途;3. 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冷瓶和热瓶的温度;4. 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冷瓶和热瓶的温度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冷瓶和热瓶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温度的好奇心。
2. 研究1. 讲解冷瓶和热瓶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2. 介绍冷瓶和热瓶的用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于冷瓶和热瓶的认识。
3. 演示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冷瓶和热瓶的温度,并让学生自己操作温度计进行测量。
4.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冷瓶和热瓶的温度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3. 实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选择冷瓶或热瓶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研究和实践中的表现;2.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冷瓶和热瓶的特点和用途;3. 学生能够使用温度计正确地测量冷瓶和热瓶的温度;4. 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冷瓶和热瓶的特点和作用,并掌握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了更直观的体验和认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因此,今后在类似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加入更多启发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物和热物〉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冷物和热物〉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理解冷物和热物的特征和相互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术语。
教学内容1. 冷物和热物的概念2. 冷物和热物的特征和相互作用3. 冷物和热物的应用领域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冷物和热物的概念(15分钟)- 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物体是冷的,哪些是热的,并向学生解释冷物和热物的概念。
- 列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区分冷物和热物,并讨论它们的特征。
活动二:观察冷物和热物的相互作用(20分钟)-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冷物和热物,观察它们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和体会。
- 汇总各组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冷物和热物的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三:探究冷物和热物的应用领域(2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冷物和热物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如冰箱、火车、太阳能等。
- 学生自由讨论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冷物和热物应用领域的图片、故事或实例。
- 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应用领域中冷物和热物的作用原理与效果。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辨别冷物和热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冷物和热物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作用原理与效果。
作业- 让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的冷物和热物,并写下他们的特征。
-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冷物或热物,并找到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参考资料1.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2. 冷物和热物相关的图书、视频等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冷的热教学设计13.冷水和热水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热。
2.能预测冷水与热水接触时各自温度的变化及最后的结果。
3.能通过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及水量,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4.能够用曲线图来整理数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温度。
3.能描述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4.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物体的温度介绍给其他同学。
5.能举例说明温度计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测量水温变化的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难点:水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及分析。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问题:我们都感受过冬天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烈日炎炎,那么,应该怎样科学的描述冷与热呢?(二)新课教学◆活动1:手指的感觉1.冷与热的描述教师准备好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冷水和温水,请一位同学上来试一试:分别将左右手的手指浸入冷水和热水中一分钟左右,再同时放入温水中。
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请你向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热水里出来的感觉凉,从冷水中出来的感觉热。
讨论:如何解释上述现象?提问:手指能准确感觉冷与热吗?(不能)谈话: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与热呢?2.温度与温度计①学生阅读书上51页的“科学在线”。
②教师强调:温度: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教师讲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练习使用温度计:学生试着测一下冷水的温度,教师指导。
◆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1.问题与猜想提问: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它们的温度会如何变化?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学生猜想: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2.分组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实验:(1)如何进行实验。
(2)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完善。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被热水烫伤)。
3.记录数据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记录两个容器中水的初温度,并且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的变化,填在书上52页的表格中。
绘制曲线图:(1)教师示范曲线图的画法。
(2)学生在书52页练习画曲线图(每组先画一张)。
(3)教师板书曲线图。
4.实验结论:分组讨论:(1)曲线图告诉我们什么?(2)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3)最后结果怎样?汇报结果:(1)冷水温度升高,热水温度下降。
(2)热从热水传向冷水。
(3)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得相同。
教学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为止。
热是从热水传到冷水的。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活动1:手指的感觉1.冷与热的描述2.温度与温度计温度: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1.问题与猜想猜想: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2.分组设计实验3.记录数据4.实验结论:热水——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
结果——温度相同。
热——从热水传向冷水。
教学反思:14.传热比赛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2.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人们利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
3. 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以及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活动1:水杯、铝勺、金属片、金属杯、金属锅、凡士林、酒精灯、蜡烛、热水、小木棍、小豆子、小球。
活动2:炊具图片、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铝勺、塑料勺、木勺、酒精灯、蜡烛、热水、凡士林、小木棍、小豆子、小球。
拓展活动:瓷砖、木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大家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厨房里炒菜的锅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回答。
教师:那锅把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回答。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材料不同,传热的快慢也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传导。
(二)新课教学◆活动1:勺柄冷热的变化1.引入实验教师:请同学们把铝勺放入到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一端,1分钟后,有什么感觉?学生照做并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大家看桌面上有哪些实验材料?你们带来了哪些材料?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凡士林:有粘性,能够粘一些小东西,遇热能够融化。
2.实验观察实验可分三步进行:(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案例,并结合案例讲解实验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2)提示学生选择2-3种方法,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组装实验模型,当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其他的实验;(3)给金属物品加热,推测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做热传导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粘火柴棍的凡士林用量要相同,火柴棍(或小木棒)粗细、长短也要相同,否则火柴棍不能依次落下;二是铁片或铁容器被加热后,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免烫伤。
3.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开始试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诫学生防止烫伤。
4.分析现象。
组织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并对看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及初步结论。
5.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热在铝勺中是怎样传递的”,抽象出热传递的特点。
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方框内,帮助学生理解热传递三种主要方式之一的热传导的含义,对于“热传导”这一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是否介绍。
6.实践运用。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板书设计第十四课传热比赛活动1:勺柄冷热的变化解释现象:凡士林有粘性,能够粘一些小东西,遇热能够融化,当热量传递到用凡士林粘豆子、粘小棍的地方时,凡士林就会熔化,小棍或豆子就会落下来,说明热传导到凡士林上,使其熔化。
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出示一个热水壶。
请同学们看,(倒进一些热水)谁想上来摸一下,(及时表扬:你真勇敢!),提问:手有什么感觉?再问:水只装了一点点,为什么茶壶的上面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壶把,问: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看看,壶身、壶把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想一想,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2.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回答。
这是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结果。
3.请同学们猜想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学生回答。
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做实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传热比赛吧!(二)新课教学◆活动2:传热比赛1.提问: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一样吗?同学们看桌面上有哪些实验材料?你们带来了哪些材料?学生回答。
介绍凡士林:有粘性,能够粘一些小东西,遇热能够融化。
2.设计实验时我们必须想清楚,这是一个什么实验?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才能比得出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如何进行对比实验?你们准备怎样做?有哪些相同条件?不同条件?请个别学生回答。
(强调:设计实验要注意对比实验的要求。
)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你们可以把实验方案记在记录本上,实验过程可以用文字或图画、表格来记录。
看哪个小组最聪明,想的方法多,动作最快。
4.汇报实验方案:(请同学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你们准备怎样做实验?还有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和他们的不一样?及时表扬设计方案有创意的同学。
5.我们做实验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出示幻灯片: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6.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展示。
可以请1-2个小组的同学带上自己的材料上台汇报(一边做实验一边讲述)请学生进行评价:他们小组的实验做得怎样?优点?不足?“这样做科学吗?”“还可以怎样改进?”及时表扬:很有创意,做实验非常科学,注意了对比实验的要求,观察很仔细。
(抓住学生闪光点,正确引导,注意调控)8.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这个结论和我们前面的猜想一样吗?9.讲: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强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塑料、竹子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板书)想一想,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什么?(隔热材料)(三)拓展应用1.生产生活中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有些什么用途?2.课前同学们查了一些资料,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请同学带资料上台汇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及时表扬:你懂得的知识可真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变化。
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焖烧锅,……“焖烧锅的性能与什么材料有关系?”3.在同一间屋子里的瓷砖和木板的温度是相同的,然而,当我们赤脚分别踩在瓷砖地板上和木地板上时,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更凉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板书设计第十四课板书设计活动2:传热比赛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
热的良导体: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塑料、竹子……教学反思15.衣服的颜色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
2.能够准确地测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能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能够与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热水器方案。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得出黑色材料比白色材料吸收的辐射热多。
2.能解释生活中利用热辐射的一些现象。
3.能举出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的材料的例子。
4.能制作出造型美观、效率高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观测不同颜色的材料吸收热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活动1:黑手套、白手套。
活动2:3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纸各1张,温度计3支,台灯。
拓展活动:瓷砖、木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黑手套和白手套”的实验。
课前让学生准备材料、大小、式样相同的黑、白两只手套。
实验时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体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其他颜色的材料比黑色材料吸热多还是吸热少呢?2.颜色与吸热学生进行手套”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