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第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君王自命天子,君主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3.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
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
A.国家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B.王权尚未完全确立
C.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D.私有制逐渐建立
4、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5。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
”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
”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
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6. 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将原本隶属于门下省的谏官分离出来,于是,台官谏官成为“天子耳目之臣,宰执不当荐举,当出亲擢,立为定制".这一转变反映
A.台谏官员的职能减弱B.唐代监察制度的强化
C.加强了中央权力制衡D.宋代加强对皇权约束
7.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
山东崔氏等大土族为
第三等。
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
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B.中央集权的加强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D.宗法制得到完善
8.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
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日:“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9。
《元史》记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中统、至元间。
始分立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因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
B.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
C.“都省"指中书省,“省官"指行省的地方长官
D.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
10。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 )
A.宋代以后国力渐趋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难以超越
C.宋代以后地方经费困窘D.宋代以后专制兵权加强
11.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坤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条称:“昨将和坤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A.和坤生活腐化B.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
C.和坤犯上作乱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12。
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
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13.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
皇帝
14、有学者说: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挟持幼主,权倾朝野。
顺治朝修史夸赞他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修史记录了他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修史时则为称述先祖功业肯定了他的功绩。
这位学者意在:( )
A.强调史学理论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
B.指出政治需要损害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C.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
D.说明史学家的个人经历和立场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同15. 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
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
惟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的是
A.城市设计理念促成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
B.城市设计促使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
C.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D。
城市规划足以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16.古代雅典城邦,会于每年冬天在每个部落提供的多名人选中选举产生一百多名官员,包括步兵及骑兵指挥官、财政官员、主管宗教事务的官员,之后会对这些官员进行职前训练及测试,以便在古希腊新年仲夏时使这些官员顺利投入工作。
这说明古代雅典
A.坚持代议制民主原则
B.注重部分官员的专业化发展
C.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D。
在城邦内部实行直接民主制
17.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
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
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
18.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19.罗马法创立特留份制度,它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的由特定的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
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如果没有给特留份权利人保留法定的份额,则其相应部分的处分无效。
这表明特留份制度
A.是后来世界各国公法和私法的渊源B.体现了公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平等原则
C.确立了财产无限制私有的法律观念D.体现了平民财产继承关系的平均思想
20.“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据此判断,麦迪逊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民主共和制B.实现权力制衡C.改革邦联政治D.强调地方自主
21.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行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对这次政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实质上是各阶级的一场妥协B.实现了英国权力中心的转移
C.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新政体的确立 D.折射出英国政治家的智慧与理性
22.华盛顿说:“我的看法—-各州必须选出众望所归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并赋予该机构绝对权力",否则“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多头怪物,一个异质体”。
华盛顿的目的是
A.确立总统的行政权B.实行参议员选举制C.实行三权分立D.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3.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
由此可见( )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4.1807年《普鲁士王国所有城市规程》规定:国家只保留对各城市的最高监督权和司法权,其余权力归城市所有.但因反对势力强大,规定成一纸空文.在法国“二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革命并通过1849年宪法,内容涉及联邦制、议会制等。
但普鲁士国王不合作,宪法流产。
1871年德国宪法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专制色彩。
德国60余年的探索充分体现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C.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D.政治民主化具有艰难性25.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
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
这一现象
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B.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26。
有学者将19世纪30年代亚洲地区某一种贸易的“三角关系"绘制成如图8所示。
该图能够反映出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B.英国扭转贸易逆差的手段
C。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D。
中英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27.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④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需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8.《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
A。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
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2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30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
《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材料表明:()
A.拜上帝会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教义
B.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
C.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D.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二.非选择题:(合计40分)
31. ( 8分)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曰:“(隋文帝)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
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年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一吴兢《贞观政要》卷一
材料二(嘉庆日)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流,皇考高宗究皇帝临推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
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享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一清.梁章钜《枢垣纪略》
材料三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
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按照他的叔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性途。
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攻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隋文帝相比,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处理政事的做法。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
(4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80字左右。
)
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资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
……在西
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
……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
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
……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
,“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
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
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
“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一(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3分)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3分) 33。
(12分)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没有建立一院制议会.而是建立了两院制.其中的原因可以在从制宪者们的经典论述中找到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密尔顿指出:在美国议会投票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州的多数却是美国人民的少数”,同时举出了一个美国人民的多数却是州的少数的例子(最大四个州的人口却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
材料二麦迪逊进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就是把立法机构分为不同的单位。
"汉密尔顿认为立法机关如果全由选民代表构成的一院制,就会存在部分人侵犯部分人权利的行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一院制容易引发党争。
如何消除党争,宪法的反对者们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用小共和国中公民的爱国热忱和遵纪守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小共和国的热情使得小共和国的公民不会形成旨在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不同派系或者在此基拙可以大大减小党争的危害.”而制宪者们认为“一切一院制而且人数众多的议会,都容易为突发的强烈感情冲动所左右,或者受帮(党)派头子所操纵,而通过过分的和有害的决议"。
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人数相对较少的机构。
—《英美两国代议制结构性差异的成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如果实行单独的参议一院制或单独的众议一院制,分别会造成怎样的结果?(2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为解决麦迪逊和汉密尔顿提出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3分)
(3)材料三中“宪法的反对者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4)据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实行两院制的原因.(3分》
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仲(约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令顺民心,则威令行.法律之判定,力求统一。
君一置其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
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
治民一众,不知法不可。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自言能为司马不能为司马者,杀其身以衅其鼓;自言能治田土不能治田土者,杀其身以衅其社;自言能为官不能为官者,刖以为门父。
明必死之路,则民远邪;信庆赏,开必得之门,则民轻难。
居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
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
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
”——摘编自《管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管仲法治思想的特点。
(4分)
材料二
公元前494年罗马平民举行了第一次“撤离”(以集体退出公社和军队迫使贵族让步),经过斗争平民于公元前451年公布了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随着罗马对外扩张、国际交往以及商业发展,罗马公民同被征服地区居民的纠纷日益增多,罗马
法的主要内容变为调整财产关系,被称为“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从3世纪起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化,统治阶级希望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着手进行法律的汇编工作,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民法大全》.——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六卷本)《世界通史·上古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马法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古代的法治的认识。
(2分)西安市第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DBABB,6—10CADDC,11—15BBBBC,16—
20BCABB,21-25CDBDC,26—30BBBBB
二、非选择题
31(8)
(1)做法:信任群臣;集体筹划。
(2分)
(2)特点:君主高度集权;
本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分)
(3)
32(10)
【答案】(1)鸦片战争前:上书言事;纳资捐官;参加科举。
(2分,任意两点即可)
鸦片战争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
((2分,任意两点即可))
(2)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
(3分)(3)共同之处: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1分)
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2分,任意两点2分.若学生从城市化、公民教育等方面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33(12)
(1)结果:参议一院制:少数人侵犯大多数人的利益;众议一院制:少数州侵犯多数州的利益.(2分)
(2)措施:设立代表各州利益的参议院和代表公民利益的众议院共同构成议会。
(2分)
特点:参众两院相互制约与平衡。
(1分)
(3)不正确;因为它旨在恢复邦联制度;人数众多易为感情冲动左右;易受帮(党)派头子所操纵。
(4分)
(4)原因:克服少数对多数的侵犯:解决专权;消除党争。
(3分)34(10分)
(1)特点:体察民情,顺应民心,民本思想.立法统一,法律公开,统治者要以身作则。
公正无邪,一视同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加强法制监督与问责制度。
严刑峻法,赏罚分明。
刑罚要审慎。
(4分)(2)变化: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从零散到完备。
原因:平民的强烈要求以及与贵族的长期不懈斗争;随着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的扩大,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之间出现新矛盾,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历代制定的法律规模庞大,内容驳杂,使用起来多有不便;统治阶级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
(4分)
(3)认识:无论是古代西方还是古代中国,法律都是维护统治的基本手段;法律的实施有利于规范人身行为、协调复杂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应立足于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法治宝贵经验。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