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TU NAN DIAN
突难点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知识扩展]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分析,如下表:
WU DIAN LI
悟典例
(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C)
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B)
A.北美B.西亚
C.西欧D.南美
【思维过程】
设问信息:1.造成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原因;2.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特征。

调动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迁移。

MING KAO XIANG
明考向
考向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018·四川泸州模拟)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B)
A.工资水平B.房价
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区是(C)
A.北京B.上海
C.广东D.安徽
(3)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A)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工人的工资水平越高,所受教育的条件越高,因此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且人口在迁移时多选择距离较近的发达城市;相应城市的房价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

第(2)题,由图示分析可知,广东经济发达,而且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人口迁入量大,随着该地产业发展优势条件的丧失,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

第(3)题,读图可知,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城市,一方面是由于青藏藏
铁路的修建,加强了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该地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因此人文发展空间和机遇逐渐转好,从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考向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8·临沂市期中)下图为“我国主要省(市)流入人口占比示意图(2014年数据)”。

完成(1)~(2)题。

(1)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D)
A.从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
B.从山地高原到平原地区
C.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
D.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
(2)人口流动对浙江省的主要影响是(C)
A.城市化水平降低B.城乡差距加大
C.人口老龄化减缓D.人口容量提升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人口流入为正值的集中在沿海地区,负值(即流出)的除贵州、四川都是属于中部地带。

第(2)题,浙江省人口流入为正值,说明以迁入为主。

目前我国人口流动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因此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劳力阶段),人口基数增大,老龄化减缓。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迁移统计图是根据人口迁移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在判读分析该类图时,一般采取“读名—判轴—看线—抓点”四个步骤。

1.读名
图名表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人口要素统计状态,可以明确判读对象。

如上图所示时间段为1995—2009年。

2.判轴
明确横轴(自变量)、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含义,做到读图识变量。

如上图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人口所占比重,说明迁入和迁出随时间而变化。

3.看线
采用“先分后合”法,先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从而领会曲线表示了什么,曲线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

然后综合分析各曲线之间的关系,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如上图中,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从而推断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4.抓点
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另外这些特殊点通常会与人口数据计算联系在一起,考查计算能力,要注意把握纵、横坐标提供的单位数值,采取“垂线法”,即从某点向纵、横坐标作垂线。

如上图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图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2008年最大。

〔提升演练〕
(经典高考题)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D)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
A.上海B.安徽
C.湖南D.河南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