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考试总分:79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40分)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 《史记•平版书》记数(已翻译),“富商大贵,把持矿山治铁,私自铸造钱币,利用海水煮盐贩卖,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财产,操纵市场,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却不关心国事,不体恤贫苦百姓,”于是汉武帝( )
①实行推恩令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下列作者与著作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郦道元--《齐民要术》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吴承恩--《西游记》
D.罗贯中--《三国演义》
4. 1948年冬,陈毅赋诗日:“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5.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有功于革命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 在《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这样写道:“……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诚真坦白,从不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的历史贡献被赞誉为( )
A.“党的好干部”
B.“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之父”
D.“钢铁巨人”
7.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的经典爱国组诗,其中《澳门》一诗更是被改编为歌曲传唱海外,表达澳门子民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心情。

今年(2019年)是澳门回归多少周年()
A.10周年
B.15周年
C.20周年
D.25周年
8.
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78年以后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
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402.41
棉花 1.30 1.64 2.09 2.16 2.07 3.25 4.19
油料作物4.19 4.19 3.62 5.127.6911.9115.25
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146.85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对外开放
9. 关于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搭配正确的是( )
A.春秋﹣﹣设立长沙郡
B.五代十国﹣﹣开创“招商引资”的先河
C.宋朝﹣﹣“江西填湖广”
D.明朝“湖广填四川”
10. 下列近代湖南籍的人士中,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是( )
A.魏源
B.谭嗣同
C.曾国藩
D.蔡锷
11. 近代湖南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强调平民教育,关心贫苦学生,被誉为“长沙教育王”的是()
A.杨昌济
B.陶行知
C.袁隆平
D.徐特立
12. 中国近现代时期,湖南出现了一批享有盛誉的文学家,其中益阳籍的是( )
A.丁玲
B.周立波
C.沈从文
D.杨沫
13. 下列可以作为研究亚非文明古国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金字塔遗址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③种姓制度的传说④空中花园复原图
A.①④
B.①②
C.①
D.①②④
14. 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 )
A.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C.地区冲突导致文明衰落
D.和平交往促进文明的交融
15. 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通过加冕告诉人们他是华盛顿式的国王
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领导人民进行了大起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

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焕发了生机
17. 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内容,其搭配正确的是()
A.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C.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失败而告终
18. 对下表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国家
年份美国西欧日本
年年年A.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B.西欧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19. 有位历史评论家评论某次改革时曾说过:“天冷了,本想弄点柴火,烤烤手,想不到竟把房子烧了.”它所评论的改革是( )
A.年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明治维新
20. 如果你对现代文学艺术进行总结,下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美国的悲剧》
B.贝克特--《等待戈多》
C.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D.毕加索----《格尔尼卡》
卷II (非选择题)
二、 辨析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1 分 ,共计9分 )
21. 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________(判断对错)
22. 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________。

(判断对错)
23. 西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

判断对错:________;改正:________。

1951−1991(%)195148.6020.801.60
197037.8328.809.50
199133.3037.0018.20
18611977
24. 回鹘是元朝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________
25. “这里是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曾经征服了这里,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扩张,在这里建都。

”此处的“这里”指的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

()
26. 2018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

________
27. 世纪年代,法意等西欧国家建立了区域性经济组织--欧洲共同体。

________(判断对错)
28. “1947年3月,杜鲁门在演说中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这表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冷战对抗。

29.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________(判断对错)
三、简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
30. 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31.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应对危机,做出正确的抉择,考验着人类的智慧。

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学习小组围绕“危机与抉择”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索发展的道路﹣﹣日本】
(1)下面的历史事件都是日本面对危机所做出的抉择,分别简述其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并归纳其共同之处。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1868年,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任务二【应对社会的变化﹣﹣英国】
(2)如图反映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2060
任务三【面对危机的抉择﹣﹣美俄】
(3)俄、美两国历史上都曾经遭遇过危机和挑战。

请聚焦于下面这两国的历史人物的贡献,以“危机与抉择”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作文。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
32.(10分)
人类的发展是在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中艰难实现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材料二堆积为城。

夯筑,缔造了护堤弧度的范式;河床通浚,抬升潮流的农忙,沟壑被你疏导。

我见证了奇迹。

葱绿的、金灿灿的……潮湿。

沃土。

芙蓉花开的静默啊。

——《大禹治水》(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成功治理水患的?
(3)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结合当今社会环境,你认为人类能征服自然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A
【考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解析】
本题考查元谋人。

【解答】
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2.
【答案】
D
【考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
本题以“《史记•平版书》记数(已翻译),“富商大贵,把持矿山治铁,私自铸造钱币,利用海水煮盐贩卖,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财产,操纵市场,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却不关心国事,不体恤贫苦百姓,”为切入点,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经济方面的措施。

【解答】
根据材料“富商大贵,把持矿山治铁,私自铸造钱币,利用海水煮盐贩卖,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财产,操纵市场,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却不关心国事,不体恤贫苦百姓”可知,这是汉武帝当时在经济方面面临的问题。

为解决此类问题,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④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表述符合题意。

①实行推恩令属于政治上的措施;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思想文化上的措施。

3.
A
【考点】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明朝的文学艺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的有关内容。

【解答】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的代表作是《水经注》。

4.
【答案】
A
【考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干“1948年冬,陈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
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故选A项;
几乎与淮海战役同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与陈毅无关,排除B项;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与陈毅无关
,排除C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与题干“1948年冬”不符,排除D 项。

5.
【答案】
D
【考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解答】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

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

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
【答案】
B
【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解析】
本题考查了邓稼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答】
邓稼先被赞誉为“两弹元勋”.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选.
7.
【答案】
C
【考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1963B
【解答】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历经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故选C。

8.
【答案】
C
【考点】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
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造成1978年以后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故选C。

9.
【答案】
B
【考点】
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搭配正确的是五代十国﹣﹣开创“招商引资”的先河。

五代十国927 年,马殷为楚国王,马楚政权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贸,采取免收关税等重商政策,招揽各地商人开创湖南“招商引资”的先河。

还铸铅、铁钱在境内流通,还出现纸币雏形﹣﹣契券。

10.
【答案】
D
【考点】
近代后期的湖南
【解析】
本题以湖南籍中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人士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蔡锷.
【解答】
据所学知识可知,蔡锷,湖南人,曾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故选.
11.
【答案】
D
【考点】
近现代湖南的文化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湖南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解答】
徐特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强调平民教育,关心贫苦学生,被誉为“长沙教育王”,故D 正确。

故选D 。

12.
【答案】
B
【考点】
近现代湖南的文化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湖南地方史.
【解答】
、丁玲,临澧(属常德市)人,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年斯大林文学奖。

故项错误。

D A 1951A
、周立波,益阳人,作品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暴风骤雨》获年斯大林学奖。

故项正确。

、沈从文,湘西凤凰县人,作品《边城》.故项错误。

、杨沫,原籍湘阴(属岳阳市),作品《青春之歌》.故项错误。

13.
【答案】
B
【考点】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手资料包含遗址、遗物,①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属于第一手资料;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属于第一手
资料;故①②说法正确,故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③种姓制度的传说,带有虚假性,不属于第一手资料;④空中花园复原图
,带有现代人的思想,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A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
【答案】
A
【考点】
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方文明发生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方,而东方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了到希腊文化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5.
【答案】
C
B 1951B
C C
D D
【考点】
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解析】
本题考查了拿破仑。

拿破仑用暴力加速了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过程,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答】
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16.
【答案】
B
【考点】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
苏俄新经济政策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二世、列宁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正确;
ACD说法均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17.
【答案】
B
【考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战的转折及重要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解答】
四个选项中,只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搭配正确,故B 正确。

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总攻,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故A 项错误。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故C 项错误。

在一战前,德意奥组成同盟国,而英法俄则建立协约国,双方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开展第一次世界大战。

最终以协约国胜利,同盟国失败而告终,故D 项错误。

故选B 。

18.
【答案】
D
【考点】
战后的美国经济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了美、日、西欧的经济发展状况。

年至年间,美国工业总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而黄金储备则占左右。

【解答】
题干给出的是《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表》,表中数据反映了美、日、西欧不同时期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从表中数据里无法体现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世纪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在此期间,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财政赤字减少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展国家前列,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19.
【答案】
C
【考点】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94819493/41951−19912090
【解析】
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答】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天冷了,本想弄点柴火,烤烤手,想不到竟把房子烧了。

”指的是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年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短短年的之后,曾经执政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统一的苏联多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

20.
【答案】
A
【考点】
现代文学和美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文学艺术的有关内容.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美国的悲剧》是美国作家德莱赛的代表作.
故选.
二、 辨析题 (本题共计 9 小题 ,每题 1 分 ,共计9分 )
21.
【答案】

【考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
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
北魏孝文帝时期,通过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以后南北方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答案】
19853674A

【考点】
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高考制度的恢复.
【解答】
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年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故答案为:
√.
23.
【答案】
,把“西汉”改为“东汉”
【考点】
纸的发明和改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便利了文化知识的保存和传播,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社会,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是我国对人类科学文化进步作出的极为重要的贡献。

【解答】
西汉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纸。

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把他发明的纸叫做“蔡侯纸”。

24.
【答案】
错误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回族的形成。

【解答】
19771977910×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88年由回纥改为回鹘。

故本题是错的。

25.
【答案】
错误
【考点】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述内容“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曾经征服了这里,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扩张,在这里建都”可判断,“这里”是指两河流域。

故本题错误。

26.
【答案】
正确
【考点】
《共产党宣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

【解答】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

故本题是对的。

27.
【答案】

【考点】
欧盟
【解析】
本题考查了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联盟.
【解答】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年德法意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故答案为:
√.
28.
【答案】
错误
【考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材料主要阐述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从杜鲁门主义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称
霸世界。

故本题说法错误。

29.
【答案】

【考点】
一超多强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以苏联解体为依托,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

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题干说法正确。

三、 简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20分 )
30.
【答案】
19511952195819671993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