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微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豫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

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徽藻还能用于串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

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

今后,各地在建设“徵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徼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徽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A.逻辑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
D.事物发展的顺序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油菜和大豆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因此不适合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B.微藻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占用了大量的农田还影响水质造成水污染
C.第⑤自然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说明微藻生长周期短、舍油量高等特点。

D.微藻制造生物柴油既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又能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中合成大量油脂。

B.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

C.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
D.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在五年内可以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

【答案】(1)A
(2)B
(3)D
【解析】【分析】(1)文章开头用寻找可再生能源的事例引出微藻,然后介绍微藻的特点,微藻的功用,微藻的开发前景。

所以使用了逻辑顺序。

故选A。

(2)微藻不会占用了大量的农田,也不会影响水质造成水污染。

故选B。

(3)原文第5段原句“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

所以选项“该项目在五年内可以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的表述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⑴ A;⑵ B;⑶ 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把握,注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注意之间的区分。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赏析,注意从内容、说明方法等方面分析选项正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

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

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不超30字)
(2)你觉得读哪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答案】(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解析】【分析】⑴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洁,注意括号内字数的限制。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和生活体验。

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取与自己生活经历相符合或相近的内容来写。

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条理要清楚。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

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

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

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

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

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

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

鸟儿也不甘寂寞。

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

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

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

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

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

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

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

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

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

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

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1)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3)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4)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案】(1)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2)“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

(3)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解析】【分析】(1)“倾听草木的呼吸”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草木的呼吸”;点明写作内容“倾听草木的呼吸”;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本句中的“小”是院子的空间小;“大”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

据此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

(3)本题可以从比喻修辞、化静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也可以从描写的方法的角度。

“燃”运用了动作描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也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本文的主旨,要结合文中作者对“草木”的描写,重点阅读最后一段文字,抓住“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从而理解“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故答案为:⑴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⑵“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
⑶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⑷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

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文章标题通常有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
⑵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篇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在小院的草木世界中感悟人生,引发许多感慨;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

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⑷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此题需要在读文中提取作者的感悟,找到关键句,加以适当选择。

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围裙和铠甲
灰色砖楼被高大的榆树掩映着,阳光透过枝杈投射出斑驳的光影。

我走上二楼,靠右手边有一扇深红色木门,门上的油漆像鳞片一样卷起来。

我现在已经不住这儿了。

但我知道,打开门左手边就是厕所,冬天想洗澡只能站在便池的木板上,把烧好的热水往身上浇。

卧室墙上布满了用铅笔画的、无规则的丑陋涂鸦,那是我小时候的杰作。

我和妈妈曾经在这儿住了10年。

妈妈年轻时被保送到成都一所大学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学当老师。

她通过别人介绍认识我爸,后来却独自把我抚养长大。

她在这间房里系上围裙学会了做饭。

有一次,她把油菜炒成了黑色的糊状物;还有一次做回锅肉,蒜苗都糊了肉还没熟,最后我们只好出门去吃牛肉面。

但是后来,她学会了做糖醋排骨、大盘鸡、水煮牛肉……
那时候我妈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我觉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她不让全家人跟我提她离婚的事,直到3年后我才知道。

我小学学习不好,经常被老师留到晚饭时分。

她就在校门口等着,然后牵着我走过土铺的操场和人来车往的马路,去小卖铺给我买一支5毛钱的牛奶雪糕,只字不提成绩的事。

有一次,班主任叫她去学校,说让我留级,还暗示地带我去检查智力。

她坚决不肯,回来还说老师夸我学习有进步。

那时我什么都不知道,还经常拿成绩开玩笑:“哪天胡瑞生病,我就是第一,不过是倒数。

”胡瑞当时是我们班的最后一名。

想起那时的自己,真像个浑身长刺的哥斯拉。

当时妈妈温柔地呵护着我的整个世界,直到现在,我都没法拼凑出她当时的心境。

2008年,房价开始疯涨,她一咬牙在不远处新建的小区买下一套房,连带装修欠下了20万元外债。

从此她只买打折衣服,几乎不和同事出去吃饭。

旧房子是学校分配的。

冬天漏风,地方又小,她毫不留恋地住进了新房,我却有点怀念住旧房子的那些日子。

不久,她生病了,需要住院切除胆囊。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也会生病。

记忆中,她十分刚硬,涉及原则问题,任我怎么哭闹撒娇都没用。

很久以后,姥姥才告诉我,妈妈切除的胆囊里长了癌细胞,有扩散风险的那种。

“你以后可要好好对你妈妈。

”姥姥看着我,“好好”两个字说得十分用力,她是在心疼自己积郁成疾、又劫后余生的女儿。

妈妈从来不逼着我上辅导班。

哪怕是高二期末,我数学考了10分的时候。

我高三了,她要求教务处把课排在一天,其余时间住在我学校附近的房子里陪读。

每天她会把我送到车站,看着我上车。

我不喝白开水,她担心我渴,就变着花样给我带水。

蜂蜜、山楂冲兰香子,玫瑰、红枣、枸杞熬成一锅,冰糖、冬果、梨煮得黏稠。

每个晚上我把手机压在作业下看小说,到了9点就说困了要睡觉。

一开始地还时不时来问我要不要牛奶或水果,我便匆忙将习题翻开,有时笔都拿反了。

后来她就不来了。

那时的我是没心没肺寻开心,她后来提起来却大倒苦水,说每天晚上看着我就着急,最后只好自己去外面转。

我以为自己的雕虫小技能瞒天过海,可怎能骗得过抓了多年作弊的她呢?她的同事、朋友,连当时帮我做中午饭的阿姨提起那段日子,都会语重心长地和我说:“那时你妈不容易啊。

”最后,我的高考成绩好得出乎所有人的意科,和当时她的隐忍得有多大关系!
母亲一辈子住在大学里,忍过了当时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或关心或试探。

所谓的“父亲”
自从搬出家后,就没来看过我们一次。

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一晃快20年。

好强的个性伴随她很久,现在她在我面前不再装作坚不可摧的样子,但还是有很多话不会说。

比如她从来不会说想我,有时给她打电话还会被嫌啰嗦。

后来,一个阿姨偷偷告诉我,上大一时,我走后不久,妈妈和她们在一起,提起我就哭。

我家在一个三线小城市,别人听说我要去香港学新闻,都责怪妈妈:“你这是在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啊。

”每当这时,她总是笑笑,说:“女儿喜欢学啥就学哈,我哪管得了她啊。

”转过头来跟我说:“别担心,妈妈有钱。

只要别让我卖血卖肾,妈就供你。

”毕业后我想留在大城市做记者,她举双手赞成。

但我知道,她其实想让我回去,只是永远都不会说出来。

现在的妈妈早就习惯了独居生活。

但我知道,只要我有困难,她依然会立刻化作身拔铠甲的女战士,尽她所能,斩断目之所及的所有荆棘。

(蒋玮琦/文,选自《幸福家庭》2018年第7期,有删改)(1)选文以“我”的学习、成长为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来。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想起那时的自己,真像个浑身长刺的哥斯拉。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妈妈的形象特点。

(4)你如何理解选文的标题?
【答案】(1)①“我”上小学时,学习差被老师留下,妈妈等“我”,不提成绩的事;②老师劝妈妈让“我”留级,给“我”检查智力,她坚决不肯,耐心鼓励“我”;③高三时,妈妈悉心陪读,细心照顾“我”,不给“我”施加压力;④“我”去香港学新闻,毕业后想留在大城市做记者,妈妈虽有苦衷但全力支持“我”。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电影中的怪兽哥斯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年少无知、难以管教,表现出了妈妈对“我”的包容和温柔呵护。

(3)①勇敢,独立,勇于直面生活的挫折:妈妈和爸爸离婚后独自抚养“我”长大,不喜欢做饭的她,为了生活学会做饭。

②耐心,隐忍,富有智慧:不提成绩的事,不肯让“我”留级还鼓励“我”,不逼“我”上辅导班,看穿“我”偷读小说不揭穿,全力支持“我”的决定。

③刚硬,好强:在“我”面前装作坚不可摧的样子;不顾他人劝说,支持“我”学新闻。

④关爱孩子,细心体贴:为“我”学会做饭,悉心陪读,变着花样给“我”带水。

(4)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妈妈的特点,“围裙”表现妈妈温柔的一面,指妈妈在生活上对“我”悉心照料;“铠甲”表现妈妈刚强的一面,指妈妈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我”遇到困难时为“我”披荆斩棘,呵护着“我”。

这个标题新颖独特,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主旨。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锁定文中有关妈妈和我的事件的段落,然后分别从这些段落中筛选出在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妈妈是怎么做的,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这些段落为第⑥,⑦段,第⑩⑪⑫,第⑮段。

(2)纵观这句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比喻的修辞手法往往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合语境分析,我当时成绩非常不好,班主任甚至认为我的智力有问题,但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反而还经常拿成绩开玩笑,但妈妈温柔地呵护着我的整个世界。

这说明我当时年少无知、难以管教,表现出了妈妈对“我”的包容和温柔呵护。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