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四章复习 教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3.了解硅的基本性质。

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

5.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活动探究,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正确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通过对硅及其用途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用途、性质,硅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结构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水晶石、一段光缆、试管、烧杯、胶头滴管、启普发生器、NaOH溶液、Na2SiO3溶液、HCl、H2SO4溶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1.锦绣中华——巍巍昆仑山
——气势磅礴的东岳泰山
——奇峰峻岭的黄山
2.广袤的土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美丽的长江三角洲
师:我们生存的地球,她坚硬的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岩石,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及硅的氧化物。

(多媒体投出课题: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师:从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都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中国古代的瓷器
推进新课
师: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硅与碳原子结构相似,在反应中,硅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共价化合物。

师: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最常见的沙子中,就含有硅的氧化物——SiO2。

[板书]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自然界中有大量游离态的碳,但却没有硅,这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投影资料长片SiO2、CO2的稳定性比较)
[板书]1.二氧化硅(SiO2)
生:看书,了解SiO2的俗名、在地壳中的含量。

[活动与探究]
思考:C、Si原子结构相似,形成的氧化物CO2、SiO2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别,请思考,这主要是什么原因构成的?
生:CO2是气体,SiO2是固体。

C、Si原子结构有相似之处,最外层都只有4个电子,但形成的氧化物性质却不同,可能是Si、C的结构不同造成的。

可能是SiO2、CO2的结构不同。

(多媒体动画[SiO4]的正四面体结构)
[知识拓展]
(多媒体动画“干冰”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师:SiO2与CO2的性质有明显差别,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

师:展示水晶、玛瑙、石英坩埚、一段光缆。

师:水晶是自然界中六方柱状的透明晶体,玛瑙的成分也是SiO2,它们除了一些常见的可作饰物等用途外,SiO2在工业上用途也非常广泛,例如:以石英为材料而制成的光导纤维在电信行业的应用等。

(多媒体播放幻灯片SiO2的用途)
师:结合已有的关于水晶、沙子主要成分也是SiO2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
Si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并注意与CO2作比较。

师:常识告诉我们SiO2难溶于水,熔点很高,化学性质也很稳定。

现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活动与探究]
SiO2分别与盐酸、H2SO4、HNO3、HF(氢氟酸)反应
师:HF是唯一可以与SiO2反应的酸。

[板书]SiO2+4HF====SiF4↑+2H2O
师:一般玻璃都是光滑、透明的,但是,同学们也常见到一些玻璃制品,如玻璃镜、门窗等画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是怎么“绘上”去的呢?——就是利用氢氟酸和SiO2反应的原理。

师:已知SiO2是酸性氧化物,结合初中的知识,请同学们说出SiO2还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讨论:
生:与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师:请分别写出CO2、SiO2与H2O、CaO、Na2O、Ca(OH)2、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CO2+Na2O====Na2CO3
CO2+CaO====CaCO3
CO2+H2O====H2CO3
SiO2+Na2O====Na2SiO3
SiO2+CaO====CaSiO3
CO2+2NaOH====Na2CO3+H2O
CO2+Ca(OH)2====CaCO3↓+H2O
SiO2+2NaOH====Na2SiO3+H2O
SiO2+Ca(OH)2====CaSiO3+H2O
SiO2+H2O不反应
师:Si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题剖析]
(例1)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二氧化硅。

能在玻璃上进行蚀刻,将其制成毛玻璃和雕花玻璃的物质是( )
A.烧碱
B.纯碱
C.氢氟酸
D.盐酸
师:请同学们思考,并解释其原因。

生:选AC,因为,烧碱和氢氟酸都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选C,因为,烧碱和二氧化硅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只选C而不选A。

师(总结):正确的答案应该为C。

因为,在常温下,虽然烧碱和二氧化硅能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但该反应的速率很慢,不适于进行玻璃加工。

氢氟酸(HF)能和SiO2发生反应:SiO2+4HF====SiF4↑+2H2O,利用这个反应可以进行玻璃雕花。

解答:C
[板书]2.硅酸
师:SiO2难溶于H2O,其对应的水化物叫硅酸,硅酸也难溶于水。

在实验室里用可溶性的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而制得。

[活动与探究]
把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可能发生什么现象?该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生:分组做实验41,并完成下表
[知识拓展]
把稀H2SO4加入到Na2SiO3溶液中,又会产生什么现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硅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硅和硅酸,了解了SiO2的重要性质及用途。

知道了晶莹透明的水晶、五彩斑斓的玛瑙与普通沙子的化学成分并没有什么两样。

知道了SiO2在当前信息时代、IT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世界,我们也可以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1课时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1.SiO2
(1)SiO2的存在:
(2)SiO2的结构:
(3)SiO2用途:
(4)SiO2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2.硅酸
(1)性质:①NaOH,②加热
(2)用途:
3.小结:SiO2的性质、SiO2的用途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酸盐的重要用途及组成。

2.了解硅的重要用途,了解硅单质的物理性质。

3.掌握Na2SiO3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培养独立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有关“陶瓷”的知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硅及其化合物重要用途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硅酸盐的性质及重要用途、硅的用途
教学难点
硅晶体结构,硅酸盐的组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镊子、蒸馏水、Na2SiO3溶液、手机芯片、玻璃片、石棉、水泥、砂纸、砂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课件〕
1.驰名世界的中国瓷器:景德镇陶瓷
2.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3.世界奇迹——三峡大坝
4.世界大都市上海——东方明珠、发展日新月异的浦东新区、深圳特区……
5.笔记本电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推进新课
师:刚才我们所观看的幻灯片,从远古的陶瓷、秦砖汉瓦,到现代的摩天大楼,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无一不与硅酸盐、硅及其化合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
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也都充分展示了硅及硅酸盐经久不衰的魅力!体现了它们重要的用途!
师: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

师:展示Na2SiO3、玻璃片、水泥、石棉,取一小团石棉、少量水泥于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搅拌,观察现象。

取少量水泥,加入稀盐酸,观察。

取一玻璃碎片,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变化。

生:由上述实验及我们的生活常识可以知道:硅酸盐结构很复杂,一般不溶于水,性质也很稳定。

做[实验42]
取两片滤纸,分别用蒸馏水和饱和Na2SiO3溶液润湿,之后,同时分别用镊子夹住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及上述实验,对Na2SiO3的性质及用途加以总结。

生:(1)Na2SiO3是一种钠盐,易溶于水。

(2)Na2SiO3具有一定的黏性,可作黏合剂。

(3)Na2SiO3可作防火剂。

(4)Na2SiO3俗名水玻璃。

(5)Na2SiO3可作肥皂的填充剂。

师:展示实验盛放NaOH、Na2SiO3、稀盐酸、稀H2SO4的试剂瓶,请同学们比较其瓶塞的不同。

生:不同之处是:NaOH、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塞是橡皮塞;而HCl、H2SO4溶液的瓶塞为玻璃塞。

[知识拓展]
师:NaOH、Na2CO3溶液瓶塞相同,都是橡皮塞而不是玻璃塞。

你能推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请讨论。

生:Na2CO3溶液可能也和玻璃反应;Na2CO3溶液某方面性质可能与NaOH溶液相似,
能与玻璃中的某些成分反应;Na2CO3溶液可能也与NaOH相似,显很强的碱性,也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NaOH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具有一定黏性的Na2SiO3溶液,使瓶塞易被粘住,不易打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分析得很好,也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NaOH、Na2CO3的组成。

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且所含的金属阳离子都相同,因此,不同的性质应该由不同CO的某些方面的性质可能与OH-的某些方面性质相似。

而以后的进的阴离子所引起,即-2
3
CO在水溶液中产生了大量的OH-,使Na2CO3一步学习会使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正是由于-2
3
溶液也具有较强的碱性,能和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具有一定黏性的Na2SiO3溶液,易把瓶塞粘住,而不易打开。

同理,大家可以进一步分析、探究:盛K2CO3溶液的试剂瓶塞用的是橡皮塞还是玻璃塞?生(齐答):应该是橡皮塞。

师:展示K2CO3溶液的试剂瓶——真是橡皮塞!
师:同学们从初中乃至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

“China”一词大家都知道它的汉语翻译是“中国”,可是,同学们知道它的最根本的含义吗?
生:我知道!它的本意指的是“瓷器”。

师: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善良、勇于创造的民族!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也只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才能孕育出中华民族的智慧,才能磨炼出一双双巧夺天工之手!才能为世人捧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陶瓷制品!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陶瓷制成的?各有什么优良的性能?
生:碗、火锅、卫生洁具。

电源开关、贴墙壁的瓷砖。

高压线上挂的瓷环绝缘器。

……
师: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传统的硅酸盐陶瓷,它们有很多优良性能,为我们的生活、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受传统陶瓷某些特殊性能的启发,科技工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又研制出了许多种组成不同、性能更特殊的新型陶瓷。

生:看书,教材P79:科学视野——新型陶瓷。


⎪⎪⎪⎪⎪⎪⎪


⎩⎪⎪

⎪⎪⎪⎪⎪⎪
⎪⎨
⎧⎪⎪
⎪⎪

⎪⎪⎪⎪⎨
⎧====+====+====+⎪⎪⎪⎩⎪
⎪⎪⎨⎧︒⎩⎨
⎧新能源光缆半导体材料用途应高温下可发生一系列反
溶液反应常温下只能与都不反应与常温下不活泼化学性质质脆大硬度高熔点灰黑色固体态些性质预示可能具有金属的某金属光泽色物理性质正四面体空间构型无定形硅晶体硅晶体结构,,:2:,,,,:)
1410(::)(::,4222342SiCl Cl Si SiO O Si SiC C Si NaOH HF HNO SO H HCl C Si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硅酸盐的重要用途及性质,了解了硅酸钠的特性——耐火。

知道了Si 单质的重要用途。

从结构上、从周期表的位置,进一步理解了Si 的性质。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能源危机。

而从书上我们了解到Si 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材料。

同学们,随着人们对Si 及其化合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Si 及其化合物会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惊喜! (多媒体回放 Si 及硅酸盐的重要用途) 板书设计 二、硅酸盐 1.定义:
2.用途(记住用途):
3.性质:
4.代表:Na 2SiO 3 三、硅单质 1.结构:
2.周期表中位置:
3.用途:
4.性质:①O2②F2③NaOH ④HF(Si的特殊性)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元素的存在,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教材的知识编排顺序:由存在到性质、到用途。

2.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实验。

3.探究与活动: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Cl2与水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
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烧杯、集气瓶(盛有Cl2)、水槽、导气管、火柴、红色的布条、鲜花瓣、蒸馏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日三餐的调味品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
生:食盐!
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生: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

师:我们常说的“盐卤点豆腐”,其中的“盐卤”又是什么?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与它们有关的知识。

(多媒体投出标题——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多媒体播放大海的画面、盐厂的一角)
(多媒体播放2004年重庆天源化工厂氯气泄漏的场景)
推进新课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并翻到最后一页——元素周期表。

找出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几行,第几列。

氯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3行第7列。

结构决定性质。

氯原子很活泼,容易与另一个氯原子结合成Cl2。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原子结构
(多媒体播放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
(多媒体播放瑞典化学家舍勒事迹介绍)
师:请大家看书P83:思考与交流
提问学生回答第1题
生:科学家需要有一种献身精神。

真理的发现需要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

在搞科学研究时,不能凭主观想象,更不能迷信一些所谓的权威。

……
师:请3名学生上黑板写出第2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然后,再请3名学生分析、点评、分析所书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论依据。

由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师:展示一瓶新制备的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其颜色,指导学生学会闻有毒气体的方法。

生:非常难闻的气味;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师(小结):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

在闻有毒的气体时鼻孔不能直接靠近瓶口,要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师: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例如:Na、Fe、Cu等都能在氯气中燃烧。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化合价? Na、Fe、Cu的化合价分别是多少?
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试分别写出Na、Fe、Cu这三种金属在氯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师:检查学生所写的方程式,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练习,用实物投影仪投出,让大家分析讨论。

生:Na+Cl2====NaCl Fe+Cl2====FeCl2Cu+Cl2====CuCl2
师: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Cu+Cl2====CuCl2
师:氯气也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化合。

[实验43]
师: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3)瓶口有大量的白雾
生:看书P83思考与交流: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在瓶口所产生的现象与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塞所产生的现象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一股白烟产生。

有白雾产生。

有白色的烟雾产生。

师:(总结)正确的描述应该是白色的雾。

烟和雾是不同的。

烟: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叫烟;由小液滴形成的叫雾。

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HCl极易溶于水,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浓盐酸容易挥发,产生了HCl气体,因此,两者现象相同。

思考:(1)什么叫氯水?250 ℃时1体积的水能溶解几体积的Cl2?
(2)250 ℃时1体积的水能溶解几体积的CO2?
板书:Cl2+H2O====HCl+HClO
师:HClO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

HClO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光照下易分解2HClO2HCl+O2↑
[合作探究]
结合初中有关溶液的知识,试分析氯水的成分。

[实验44]氯水的漂白作用
师:同学们分成3组,分别用红纸、蓝色的干布条、红色的鲜花瓣放到氯水中,观察有关现象,并解释。

现象结论与解释
1红纸颜色逐渐变浅,后褪成无色氯水中有HClO,具有漂白性
2
3
[实验45]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
师:同学们再分成3组,分别用干红纸、干蓝色的布条、红色的鲜花瓣放到干燥的氯气瓶中。

结论: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漂白的实质是氯水中的HClO起作用。

师:为什么红色的鲜花在干燥的氯气中褪色了?
生:鲜花中会有水分。

师:久置的氯水是否还有漂白性?为什么?
生:没有漂白性了;因为HClO不稳定,在久置的过程中分解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Cl2的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懂得了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道理。

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为生活服务。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Cl2的其他性质。

板书设计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原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
(2)与水反应
4.用途: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与NaOH反应。

2.掌握Cl-的检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Cl2的性质、用途。

2.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实验。

3.探究与活动:探究Cl-的检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2.通过对Cl2性质两面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氯气与NaOH反应、Cl-的检验
教学难点
Cl-的检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广口瓶、集气瓶(盛有Cl2)、试管、胶头滴管、NaCl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氯气的部分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

请同学们写出氯气与Na、Mg、Al、Fe、H2O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之后,教师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课——氯气与碱溶液反应、Cl-的检验。

(多媒体投出标题——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多媒体播放一游泳馆动画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游泳馆游泳时,水质怎样?游泳馆是怎样给水消毒的?是直接用Cl2吗?
生:是不是……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

思考:为什么不用Cl2?
生:(1)Cl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2)生成的HClO不稳定。

(3)使用不方便。

(4)效果不理想。

[活动与探究]
师:根据Cl2与水的反应原理,试写出Cl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检查学生书写的情况。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师:稳定性:NaClO > HClO,NaClO虽然也会分解,但是,它的水溶液在低温下存放三年才分解一半左右。

师:请写出Cl2和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多媒体播放游泳馆用漂粉精消毒的动画片)
小结:随着新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高考命题中已明显地体现了由原来的考查知识变为重视能力考查,实际应用性情景题大幅度增加,与生物、物理学科简单知识的综合也常有出现。

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这类题的训练,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适应时代和高考的要求。

本题就是要应用简单的生物知识和化学知识解决游泳池的消毒、杀菌问题。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教材中的实际问题、科普知识去设计问题,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训练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不要被信息题中的无关信息影响了情绪,干扰了解题思路。

师: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曾经被法西斯用作化学武器。

开了战争史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先例。

氯气的毒性主要表现为损伤人的喉黏膜和肺,严重时可以因窒息而亡。

(多媒体播放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画面)
(多媒体播放淮安氯气泄漏画面)
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就像人们可以利用核能发电来为人类服务,而作为核武器,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一样,化学技术和化学品也具有两面性。

氯气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但是,有时因为使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而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灾难。

例如,近来,就有研究表明,使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时,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如三氯甲烷(CHCl3)。

因此,在发达国家有的已用更好的替代品如二氧化氯(ClO2)、臭氧(O3)等。

[板书]二、氯离子(Cl-)的检验
师:请同学们按照实验46要求完成实验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检验Cl-时,为什么还要再滴加稀硝酸溶液?
生:由上述实验可以知道Ag2CO3也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是,Ag2CO3易溶于稀硝酸,所以,还要再滴加稀硝酸溶液加以进一步确定。

[例题剖析]
(例2)现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Na2CO3、Na2SO4、NaCl。

请设计实验把它们一一区别开来。

分析:物质的鉴别,一般是根据它们的重要的性质、典型的特征,如:沉淀、气体、颜色、气味等。

解题时,要认真审题。

对于离子化合物,要认真分析其组成,看其阴离子或阳离子是否相同。

想一想这些离子有哪些特征反应,然后,根据实验的要求正确取样、溶解、实验等。

在要求叙述实验的步骤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原理正确
(2)条理清楚
(3)步骤简洁
(4)术语规范
CO既可以与本题中三种盐的阳离子相同,因此,必须从分析阴离子的特征入手:-2
3
SO可以与Ba2+、Ag+形成沉Ca2+、Ba2+反应形成沉淀,又可以与H+反应放出CO2气体;-2
4
淀;Cl-可以与Ag+形成沉淀,在此基础上,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1)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配成溶液,并分盛于三支试管中。

(2)再分别取少量上述溶液于另外三支试管中。

(3)取少量稀盐酸分别加入(2)中的三支试管中。

(4)若发现有气体放出的一支试管,则对应的物质为Na2CO3溶液。

(5)另取(1)中未检出的两种溶液分别放于两支试管中。

(6)向(5)中试管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

(7)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一支试管,则对应的物质为Na2SO4,余下的一种,则为NaCl溶液。

生:看书P86科学视野:成盐元素——卤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了解了卤族元素的氧化性的强弱规律,要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

Cl-的检验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它。

因此,要求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

板书设计
二、Cl2的化学性质、Cl-的检验
(一)Cl2的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2.与NaOH反应
3.与Ca(OH)2反应(重要用途)
(二)Cl-的检验
1.试剂:AgNO3、稀HNO3
2.现象: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干扰:Ag2CO3(注意)
三、卤素
1.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2.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3.氧化性:F2>Cl2>Br2>I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