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七年级语文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学生姓名: _______
校区:_________ 授课教师:学管老师:
注意事项:
请考生使用蓝色或黑色圆珠笔、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考核内容:
考试范围介绍七下第三四单元
涉及知识及考点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古诗文的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成绩统计:
卷Ⅰ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总成绩分数
一、书写(3分)
二、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4分)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辨过人。
①膺②改为
2、月色便méng( )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分)
3.按要求填空。
(8分)
①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抒发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②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③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④写出一句古诗文中催人上进、励志奋发的名句。
(课内外皆可)。
4.《鲁滨逊漂流记》一出版,“鲁滨逊”就成了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试概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4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5—10题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5分)
6、“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7、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
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 (2分)
8、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4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9、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__ 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____ 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1、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2、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四、课内语段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1)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3)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
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4)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
豆荚豆壳全抛在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
.....................
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
..............
.........是不怕。
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大家议论之后,归结
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13、文段写了什么事情?(4分)
14、文中哪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出了“罗汉豆正旺相”?(4分)
15、文中横线上的句子写出了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
16、从文中可以看出,双喜具有什么品格?在这群孩子中他处于什么地位?(3分)
17、“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情趣?(4分)
18、带点的句子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品格?(3分)
五、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0分)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
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
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
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
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
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
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
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
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
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
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
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 19.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2分)
20.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4分)
答:
21.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
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
(4分)
答:
(二)、阅读《小院吟》,回答文后问题(20分)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
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
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
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
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
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
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
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了小凳,()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
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
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
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
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
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22.文段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4分)
23.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
24.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和()。
(2分)
25.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样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4分)
26.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3分)
27.文中起承上启下的段落是第几自然段?(1分)
28.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2分)
附加题(15分)
前不久,记者以“你幸福吗”为主题进行采访,被访者各有其说。
请以“这就是我的幸福”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试卷配套答案
22.表面上写小院,实际上写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