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麦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9462/ki.zgzy.20231226003
我国大麦新品种权保护现状与分析
刘晓宏 王艳平 汪鸿星 李华勇 于 堃 王显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南京)分中心,南京210014)
摘要: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大麦品种保护数据为基础,整理、统计并分析了大麦新品种自2003年受保护以来至2022年我国大麦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数据,从历年申请与授权数量、申请主体、申请省份以及品种类型等不同角度分析大麦新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情况,以期为我国大麦育种及新品种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麦;新品种保护;现状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n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y Rights of Barley in China
LIU Xiaohong,WANG Yanping,WANG Hongxing,LI Huayong,YU Kun,WANG Xiansheng (Institut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Biotechnology,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US Testing Center for New Plant Varieties(Nanjing),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Nanjing210014)
植物新品种权(Plant variety rights),简称品种权,也叫“植物育种者权利”[1],是授予育种人利用其品种所独有的权利,享有排他的独占权[2-3]。
同专利、商标、著作权一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这项制度建立较晚。
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1997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4月23日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为其第39个成员,开始受理国内外品种权申请[4]。
1999年6月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详细规定了植物新品种的内容和归属,授予品种权的条件,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文件的提交、送达和期限,费用和公报等[5],标志着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我国开始正式实施。
20多年来,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农业农村部已发布11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涵盖191个植物属种[6]。
2003年7月24日大麦列入第五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内,同日开始受理国内外大麦新品种权的申请,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授予品种权[7]。
大麦(Hordeum vulgare L.)隶属于禾本科大麦属(Hordeum),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牟麦、米麦、元麦、稞麦,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等特点,是世界上最主要、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
全球大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玉米、小麦、水稻,居禾谷类作物第4位[8]。
大麦种类繁多,一般按生理习性分为冬大麦、春大麦,按籽粒的特征又可以分为裸大麦与皮大麦,裸大麦也称青稞。
大麦既是粮食作物,又是饲料作物、工业加工原料和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的综合性功能。
育种家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种植生态区域,以引种驯化、系统选择、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9]等为技术支撑,深入开展大麦育种工作,培育了大批优良品种。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3-2022年申请植物新品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21)2008);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探索性颠覆性创新计划项目(ZX(21)1210)通信作者:王艳平
种权保护的大麦品种进行统计整理,从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和授权情况、申请主体和地区分布情况以及品种类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大麦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以期为我国大麦品种权保护、种质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统计情况说明
数据来源于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http :// 202.127.42.145),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以全国申请及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大麦品种为研究对象。
利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统计分析情况
2.1 我国四大禾谷类作物品种权保护申请和授权现状 由表1可知,自1999年开始受理国内外新品种权的申请到2022年12月31日,我国总计受
理各属(种)植物新品种权申请60417件,获得授权22522件,获得授权数占申请数量的37.28%。
其中,四大禾谷类作物中,玉米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量最多,共受理品种权申请19719件,占总申请量的32.64%,授权7199件,占总授权量的31.96%,获得授权数占申请数量的36.51%;其次是水稻,受理品种权申请14553件,占总申请量的24.09%,授权6099件,占总授权量的27.08%,获得授权数占申请数量的41.91%;普通小麦受理品种权申请和授权量排第三,受理品种权申请3931件,占总申请量的6.51%,授权1601件,占总授权量的7.11%,获得授权数占申请数量的40.73%;大麦受理品种权申请和授权量最少,共受理品种权申请248件,占总申请量的0.41%,授权115件,占总授权量的0.51%,获得授权数占申请数量的46.37%。
表1 四大禾谷类作物品种权保护申请和授权数量
作物种类申请公告数量
占总量比例(%)
授权公告数量
占总量比例(%)
获得授权数占申请数量的比例(%)
玉米1971932.64719931.9636.51水稻1455324.09609927.0841.91 普通小麦3931 6.5116017.1140.73 大麦2480.41
1150.51
46.37 全部作物
60417
22522
37.28
大麦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量较低,但品种权授权率高于总体水平,且高于玉米、水稻和普通小麦。
2.2 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和授权情况 由图1可知,自2003年我国开始受理国内外大麦新品种权的申请,当年申请数量为3件;历时2年后,2005年大麦新品种获得授权数量为2件。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受理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248件,获得授权115件。
2013年无大麦品种获得授权。
2020年大麦新品种权保护申请数量最多,达31件。
2017
5101520253035 ͐
͓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
0212022
图1 2003-2022年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和授权数量统计
年获得授权的数量最多,达21件。
总体来看,近20年来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数量逐年增多,说明我国大麦育种家品种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2.3 大麦品种权保护处理事务公告情况 在248件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中,有85件非品种申请和授权事务处理公告(表2)。
其中,信息变更18件,主要是申请人、品种暂定名称、培育人和申请人地址变更等。
品种权转让5件。
申请的撤回22件、放弃2件,主要为未按期送交符合规定要求的繁殖材料(16件)和未按期缴纳品种权申请的申请费(5件)等。
权利的恢复仅6件。
品种权申请的驳回8件,原因为申请品种一致性不合格(7件)和申请文件不符合规定(1件)。
品种权终止24件,为品种权人未按时缴纳年费(22件)和保护期限届满而终止(2件)。
2.4 大麦品种权主体和申请地区分布情况 由 表3可知,共有国内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申请大麦品种权保护。
其中,江苏、云南、甘肃和浙江申请数量较多,分别为89件、
32件、28件和27件,分别占总申请量的35.89%、12.90%、11.29%和10.89%,其余国家或地区申请数量较少,均低于总申请数量的6.00%。
江苏、云南、浙江和甘肃获得大麦品种权授权数量较多,分别为47件、19件、10件和9件,占授权总量的40.87%、16.52%、8.70%和7.83%,其余国家或地
表2 非品种申请和授权事务处理公告
事务类型数量事务说明
信息变更18申请人变更(4)、品种暂定名称变更(4)、培育人变更(3)、申请人地址变更(2)、
品种权人变更(2)、品种名称变更(2)、品种权人地址变更(1)
品种权转让5品种申请权的转让(4)、品种权转让(1)
申请的撤回与放弃24未按期送交符合规定要求的繁殖材料(16)、未按期缴纳品种权申请的申请费(5)、
未按期缴纳第1年的年费(2)、未按期修正或者期满未答复的(1)
品种权申请的驳回8申请品种一致性不合格(7),申请文件不符合规定(1)
权利的恢复6
品种权终止24品种权人未按时缴纳年费(22),保护期限届满而终止(2)
总计85
括号内数字表示该类型事务公告件数
表3 获得大麦品种权主体和所在地区分布情况
所在地区申请数量授权数量申请人/品种权人
江苏8947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7/21)、扬州大学(17/10)、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12/2)、盐城师范学院
(11/-)、江苏民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8/4)、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3/1)、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2/1)、张明生(1/1)、盐城金瑞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1/1)、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1/1)、江苏省
农垦麦芽有限公司(1/1)、大丰市农丰种业有限公司(1/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1)、盐城市种
业有限公司(1/1)、江苏东亚富友种业有限公司(1/1)、上海海丰大丰种业有限公司(1/-)
云南3219云南省农业科学院(17/10)、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8/8)、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1)、云南农业大学(1/-)
甘肃289甘肃省农业科学院(18/5)、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4/-)、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3/2)、
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3/2)
浙江271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16/10)、浙江大学(9/-)、宁波市大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
西藏137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9/3)、西藏圣伯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4)
黑龙江107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8/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2/2)、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
湖北105湖北省农业科学(6/3)、华中农业大学(3/1)、荆州市超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1)
四川8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4/1)、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
新疆62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6/2)
国外62法国RAGT2nSAS公司(3/-)、西澳大利亚州农业局(2/2)、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
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1/-)
河南51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3/-)、河南佛润特种麦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1)
安徽4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4/1)
上海3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3/2)
青海2青海省农林科学院(1/-)、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
陕西21郭万洲(2/1)
山西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1/-)、解登金(1/-)
北京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
括号内数字表示申请人/品种权人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和获得授权数量,-表示无记录
区获得品种权授权数量较少,均低于总授权数量的7.00%。
获得授权数量占申请数量比例较高的地区是黑龙江、上海和云南,分别为70.00%、66.67%和59.38%。
国外地区申请我国大麦品种权保护的主要是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
大麦品种权申请人和品种权人中,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申请及获得品种权数量居前列,其中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申请和获得授权数量最多,申请27件,占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总量的10.89%;获得授权品种21件,占大麦品种权授权总量的18.26%,并且该单位所选育的苏啤3号为第1个申请大麦品种权保护并获得品种权授权的 品种。
2.5 不同类型大麦品种保护情况 由表4可知,从棱型看,大麦品种保护中二棱大麦64件,占已知大麦棱型品种(88个)的72.73%;多棱大麦24件,占已知大麦棱型品种的27.27%。
从冬春性看,春性大麦54件,占已知大麦冬春性品种(74个)的72.97%;其次是半冬性大麦12件,占已知大麦冬春性品种的16.22%;弱春性大麦8件,占已知大麦冬春性品种的10.81%。
从品种用途看,啤用型大麦67件,占已知大麦用途品种(102个)的65.69%;其次是饲用大麦20件,占已知大麦用途品种的19.61%;粮用和粮草兼用型大麦分别是10件和5件,占已知大麦用途品种的9.80%和4.90%,说明我国进行品种权保护的大麦品种类型以春性、二棱、啤用大麦 为主。
表4 不同类型大麦品种保护情况
类型棱型冬春性用途
二棱多棱半冬性春性弱春性啤用饲用粮用粮草兼用
数量
6424125486720105所占比例(%)
72.73
27.27
16.22
72.97
10.81
65.69
19.61
9.80
4.90
3 讨论
品种权保护是大麦新品种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确保育种者权益不受(或少受)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10]。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等大麦育种单位品种保护意识强,近20年来品种权申请和获得授权数量居全国前列。
国内最早申请大麦新品种权保护的品种苏啤3号也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03年将大麦列入第五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后3个月时申请的,并于2005年11月获得授权,是我国首个获得授权的大麦品种,实现了我国大麦知识产权保护零的突破。
李洁等[11]在2010年对大麦品种权授权情况进行分析,从地区分布看,江苏省授权品种数量居第1位,其次是云南省;从单位分布看,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品种授权数最多;授权品种中二棱啤酒大麦占主导地位。
本文从大麦品种权主体和所在地区分布情况看,与前人分析基本相同,说明2010-2022年期间我国大麦品种权保护仅申请和授权数量有变化,品种权人的分布格局未发生较大改变。
2017年起我国大麦品种权保护申请数量大幅
增长,这可能与实施加强植物品种保护力度政策以及育种家品种保护意识增强有关。
为了进一步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力度,自2017年4月1日起,我国停止征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费、审查费和年费,是UPOV 唯一一个免征品种权保护费用的国家,突显了我国对于鼓励育种创新、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
201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要求申请保护、审定和登记的品种应当符合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简称DUS 测试)要求,需具备三性合格测试报告。
DUS 测试报告仅有2年的时效性,为避免完成DUS 测试未及时申请品种权保护,同类型品种被抢先授权情况的发生,不少育种单位将大麦品种保护与品种登记同时或依次申请,也反映出育种家品种保护和知识产权维权意识的增强。
申请人在收到提交繁殖材料通知书后,应当在指定期限内提交繁殖材料,避免错过提交时间,使品种权申请被视为撤回或驳回。
此外,还应注意提交的繁殖材料应符合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以免因出苗不足或一致性不合格等非特异性问题被撤回或驳回申请,以提高品种权申请的授权率。
大麦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广阔,用
途十分广泛,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小杂粮看待[12-14]。
我国大麦消费量远大于产量,供给严重不足,贾小玲等
[15]
通过对中国大麦进口格局及进口多元化分
析,中国大麦进口依存度在2001-2009年均低于50%,2010-2021年则持续走高,从54.55%增长至93.27%,年均增长5.53%。
大麦进口量大幅增加,形成进口大麦不断挤压国产大麦市场空间的局面。
本研究中大麦品种权申请量与授权量占全部作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比例仅为0.41%和0.51%,远远低于水稻、小麦和玉米,从中也能看出大麦产业低迷,科研力量薄弱。
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大麦产业的扶持力度,育种单位大力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精准、快速进行品种改良,解决大麦育种“卡脖子”难题,增加品种权拥有量,促进我国大麦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声远,陈剑锋,钟海丰,陈宇华,刘中华.福建省农业植物品种权保护现状与剖析.福建农业科技,2023,54(5):70-76
[2]崔野韩.《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农学通报,1997,13(5):77
[3]刘东,刘锐金.我国热带作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及建议.热带作物学报,2022,43(7):1382-1392
[4]崔野韩,温雯,陈红,杨扬,堵苑苑,卢新.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工作回顾与展望.中国种业,2019(2):9-11
[5]樊超,毕影东,李炜,刘淼,刘建新,王玲,杨光,唐立郦,邸树峰,梁文卫.中国及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分析.中国种业,2022(6):30-35
[6]苏国钊,王京,殷纪伟,庞雪兵,陈宇华,邓超,徐振江.我国苦瓜新品种选育与保护现状分析.中国蔬菜,2023(1):7-15
[7]刘玖业,李洁,周军,党爱华,梁长欣.大麦品种权申请授权速度问题探析.中国种业,2020(6):10-13
[8]刘海翠,李赢,石晓旭,韩笑,严旖旎,刘建,魏亚凤.51份裸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40(1):18-25[9]葛汉勤,刘兴华,曹婷,刘艳艳,张明生.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大麦品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展望.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4):23-28
[10]沈会权,陈和,陈健,陈晓静,陶红,乔海龙,臧慧.江苏沿海地区农
科所大麦育种研究进展.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3):12-15[11]李洁,许文芝,吴明海.大麦品种权授权情况分析.大麦与谷物科
学,2010(3):7-10
[12]姚勇,曹永立,贾志荣,王镇,曲运琴,周元成,韩英,甄攀.山西省
大麦产业化发展潜力与对策.山西农业科学,2023,51(8):953-960
[13]何薇.曲靖市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南方农业,2023,17(11):218-220,224
[14]武晶,汤沙,王红霞,常金华,刘长友,张凯旋,刘永辉,王彦楠,韩
渊怀,刁现民.我国杂粮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植物学报,2023,58(1):6-21
[15]贾小玲,孙致陆,李先德.中国大麦进口格局及进口多元化分析.
世界农业, 2023(5):57-67
(收稿日期:2023-12-26)
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发布,涉及种业的内容有哪些
[本刊讯] 2024年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工作。
《实施意见》指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提出2024年重点抓好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农业科技、绿色农业、乡村产业、美丽乡村、农村改革和支撑保障等八个方面工作。
与种业相关的有以下内容。
1、全面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农业“火花技术”,尽快在底盘技术、核心种源、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
2、调整优化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区域引领性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企业实验室和企科创新联合体。
3、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筛选挖掘大豆、玉米等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
4、推进育种创新攻关。
深入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选育推广高油高产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5、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6、加强育种制种基地建设。
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建设南繁硅谷、黑龙江大豆等国家级种业基地,新遴选一批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畜禽核心育种场。
7、加强品种试验审定管理,推进实施种子认证制度。
8、支持开展特色种质资源收集普查,筛选一批性状优良的特色品种。
9、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农业法、渔业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制修订,完善配套规章制度。
10、加强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检疫、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