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版)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完整版)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1.房间门上要有拉手,设在靠近合页一边300mm处,方便轮椅使用。
2.房间门要有自动回位装置,回位速度应慢。
3.大厅门可以采用“L”或“I”型拉手。
4.房间门的踢脚线高度为:350mm。
2.净宽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3条要求
3.门扇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5,6条要求
楼梯

台阶
·踢脚线:350mm。
·过道扶手高位:850mm,低位:650mm。
·洗面台高位:800mm,低位:720mm。
·盲道提示与门的距离:900mm。
内容
标准
备注
其他
高低位IC卡电话;高低位食堂售饭窗口;镂空可视教室门;声光呼救器;运动场、培训教室采用聋哑人助听感应线圈。
备注:本要求参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行业标准,以及《成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制定。
基本原则:
·通行无阻,使用方便。
·逢棱必圆,有高有低,有倾有镂,声光合一。
符合《设计规范》7.3.1条要求
1.楼道两侧有高低位扶手,楼道的转角的所有棱角做圆角处理(可用包边处理)。
2.踢脚线高
2.人行通道和室内地面
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和不积水
3.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
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4.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
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2.安装在墙面的扶手托件
应为L形,扶手和托件的总高度为70-80mm
3.扶手的起点和重点处
应设盲文说明挂牌
4.应急安全标志
应安装在高低位扶手之间
可安装夜光指示装置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要求规范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要求规范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要求规范残疾人设计规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无障碍建设标准(一)

无障碍建设标准(一)

无障碍建设标准(一)无障碍建设标准什么是无障碍建设标准?无障碍建设标准指建筑物、公共场所、信息服务、未来社区等方面,为适应残障人群的特殊需求,进行的设计与建设的规范和标准,旨在实现广泛的、非狭窄的、常规的社会参与和有意义的社会包容。

无障碍建设标准的重要性无障碍建设标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它能为残障人群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真正实现平等的社会参与权。

同时,无障碍建设标准也能促进城市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生活。

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内容无障碍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标准的制定和落实;2.路面铺设;3.门的宽度和通道;4.家具和设施的设计和摆放;5.车位和停车场的规划和标识;6.照明和声音的配备;7.建筑物内部的电梯和楼梯;8.空气质量和舒适度;9.标记和标识的规范。

无障碍建设标准要求的执行无障碍建设标准的执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机构、建筑设计、餐饮娱乐等场所、交通运输等各界人士均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进无障碍建设标准的落实。

结语无障碍建设标准的规范和标准,涉及一系列方面,其执行需要全社会参与,并全力推进,不断提高无障碍建设规范和标准的质量,让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享受更加平等的基础设施。

无障碍建设标准的盲区尽管无障碍建设标准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但仍然存在一些盲区,无法完全满足残障人群的需求。

例如:1.建筑物内电梯的门太窄,无法容纳轮椅等较大型移动设备;2.手持设备的无障碍应用程度不够,如无法使用手势等功能;3.商业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不足,导致无法顺利进入、购物、用餐等;4.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不断的迭代和更新,不断推进无障碍建设标准的完善,确保所有人都能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无障碍建设标准的未来展望未来,无障碍建设标准将不断发扬光大,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兴起,将给无障碍建设标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无障碍建设标准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平等的社会资源。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1.楼梯和台阶
符合《设计规范》7.5.1条要求
2.楼梯和台阶的踏步
楼梯:最小宽度0.28m,最大高度0.15m
室外台阶:最小宽度0.30m,最大高度0.14m
扶手
1.扶手
符合《设计规范》7.6.1条要求
1.楼道高位扶手距离地面:850mm,低位650mm。
2.楼道高低位扶手在转角处不能中断,扶手为木质,形状为椭圆型。
项目
内容
标准
备注
5.门扇向走道开启
符合《设计规范》7.3.5条要求
350mm,采用高强度或软性材料
6.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
长度不应大于0.10m,距离地面高度应小于0.60m
7.走道与地面
符合《设计规范》7.3.7条要求
8.走道一侧或尽端
与其他地坪有高差时,应设置栏杆或栏板等安全设施

1.类型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1,2,4条要求
2.安装在墙面的扶手托件
应为L形,扶手明挂牌
4.应急安全标志
应安装在高低位扶手之间
可安装夜光指示装置
5.语音提示设备
扶手处应设有语音提示设备
项目
内容
标准
备注
厕所
洗面台
洗澡间
1.公用
符合《设计规范》7.8.1条要求
1.低位设置呼救装置。
2.小便槽要使用感应开关,架设支撑架。
·踢脚线:350mm。
·过道扶手高位:850mm,低位:650mm。
·洗面台高位:800mm,低位:720mm。
·盲道提示与门的距离:900mm。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残疾人之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残疾人之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残疾人之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残疾人之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残疾人之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项目内容1.入口室外的地面高度2.入口台阶不应大于1:50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标准备注建筑3.入口通行平台宽度最小宽度≥1.50m入口4.无障碍入口和通行平台应设雨棚5.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门扇同时开启后最小间距离≥1.20m1.主进门大厅2.棱角前台3.前台1.供轮椅通行的坡道2.坡道两侧3.坡道侧面4.不同位置的坡道5.不同坡度的坡道6.坡道的坡面采用感应门所有棱角必须采用圆角处理采用高低前台设计前台设计需有倾角或镂空应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不宜成弧形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大厅门可以采用“L”或“I”型拉手。

坡道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设高度不小于坡道应从最50mm的坡道安全挡台底楼层开始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例如,市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7.2.4条残联大楼的要求盲道是从附符合《设计规范》7.2.5、7.2.6条要求一楼到五楼)。

应平整、不应光滑7.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不小于1.50m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8.台面1.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所有突出的台面必须做圆角处理符合《设计规范》7.3.1条要求1.楼道两侧有高低位扶2.人行通道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和不积水手,楼道的通路转角的所有走道3.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棱角做圆角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地面面处理(可用。

4.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包边处理)2.踢脚线高15mm雨水箅子项目内容5.门扇向走道开启标准符合《设计规范》7.3.5条要求备注350mm,采用长度不应大于0.10m,距离地面高度应高强度或软6.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性材料小于0.60m7.走道与地面8.走道一侧或尽端符合《设计规范》7.3.7条要求与其他地坪有高差时,应设置栏杆或栏板等安全设施1.房间门上要有拉手,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1,2,设在靠近合页一边4条要求300mm处,方便轮椅使用。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标准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标准

残疾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标准残疾人设计规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 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无障碍标准),是指为了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对建筑物、交通设施、公共场所、社区设施等实施的一种规范性要求。

无障碍标准在我国的实施,旨在促进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化改造和新建,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使用门槛,提高公共设施的社会效益和使用价值。

在无障碍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要保证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以便达到良好的无障碍化效果。

无障碍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建筑、交通、通信等多个领域,包括门厅、走廊、电梯、卫生间等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地面、斜坡、台阶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另外,无障碍标准还要求在建筑物和公共场所内提供辅助设施,如触摸屏、语音提示等,以方便盲人和听障人士的使用。

无障碍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包容和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无障碍标准的实施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残疾人之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残疾人之家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1.房间门上要有拉手,设在靠近合页一边300mm处,方便轮椅使用。
2.房间门要有自动回位装置,回位速度应慢。
3.大厅门可以采用“L”或“I”型拉手。
4.房间门的踢脚线高度为:350mm。
2.净宽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3条要求
3.门扇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5,6条要求
楼梯

台阶
1.楼梯和台阶
符合《设计规范》7.5.1条要求
2.楼梯和台阶的踏步
楼梯:最小宽度0.28m,最大高度0.15m
室外台阶:最小宽度0.30m,最大高度0.14m
扶手
1.扶手
符合《设计规范》7.6.1条要求
1.楼道高位扶手距离地面:850mm,低位650mm。
2.楼道高低位扶手在转角处不能中断,扶手为木质,形状为椭圆型。
·踢脚线:350mm。
·过道扶手高位:850mm,低位:650mm。
·洗面台高位:800mm,低位:720mm。
·盲道提示与门的距离:900mm。
项目
内容
标准
备注
5.门扇向走道开启
符合《设计规范》7.3.5条要求
350mm,采用高强度或软性材料
6.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
长度不应大于0.10m,距离地面高度应小于0.60m
7.走道与地面
符合《设计规范》7.3.7条要求
8.走道一侧或尽端
与其他地坪有高差时,应设置栏杆或栏板等安全设施

1.类型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 1,2,4条要求
2.安装在墙面的扶手托件
应为L形,扶手和托件的总高度为70-80mm
3.扶手的起点和重点处
应设盲文说明挂牌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0.15m最大高度0.28m,楼梯:最小宽度0.30m,最大高度室外台阶:最小宽度0.14m
扶手
.扶手1
楼道高位.1符合《设计规范》7.6.1条要求扶手距离地
.安装在墙面的扶手托件2
形,扶手和托件的总高度为L应为,:850mm面70-80mm。低位650mm
.扶手的起点和重点处3
楼道高低.2应设盲文说明挂牌位扶手在转
转角的所有3.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棱角做圆角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面处理(可用
。包边处理).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4×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不得高出地面,2.踢脚线高15mm雨水箅子
项目内容.5符合《设计规范》条要求
350mm,采用
1 / 4
2.候梯厅
7.7.2符合《设计规范》条要求
3.电梯轿厢
7.7.3条要求符合《设计规范》
.升降平台4
7.7.5条要求符合《设计规范》
项目
内容
标准
备注
其他
运动场、声光呼救器;镂空可视教室门;卡电话;高低位IC高低位食堂售饭窗口;培训教室采用聋哑人助听感应线圈。
3 / 4
.
行业标准,以及备注:本要求参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成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制定。
.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项目
内容标准备注
建筑入口
50 1:1.入口室外的地面高度不应大于
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2.入口台阶
3.入口通行平台宽度最小宽度≥1.50m
4.无障碍入口和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5.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门扇同时开启后最小间距离≥1.20m
大厅前台

残疾人设计规范( 免费 )

残疾人设计规范( 免费 )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摘要无障碍设计是确保所有人,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能够平等地使用和享受建筑环境的设计理念。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标准和规范,旨在指导建筑设计和施工,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 引言无障碍设计规范是实现社会包容性和平等的重要措施。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为所有使用者提供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建筑环境。

2. 无障碍设计的目标2.1 确保可访问性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无障碍入口和出口。

确保所有公共区域和设施均可访问。

2.2 提高安全性避免设计中的风险因素,如高差、狭窄通道等。

提供清晰的导向标识和警示标志。

2.3 促进通用性设计灵活的建筑空间,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使用标准化的设计元素,便于理解和使用。

3. 入口和出口3.1 无障碍入口设计宽敞、平坦的入口坡道。

入口处提供自动门或易开闭的门。

3.2 门的宽度和开启方式门的净宽至少为900mm,以适应轮椅使用者。

门应易于开启,如使用杠杆式门把手。

4. 通道和走廊4.1 通道宽度确保通道和走廊的净宽至少为1200mm。

避免设置转角和狭窄的通道。

4.2 地面材料使用防滑、耐磨的地面材料。

避免使用易造成视觉混淆的地面图案。

5. 垂直交通5.1 电梯提供足够尺寸的无障碍电梯。

电梯按钮、楼层显示器应易于观察和操作。

5.2 楼梯楼梯的宽度、坡度和踏步尺寸应符合规范。

设置扶手,确保安全。

6. 卫生间和卫生设施6.1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符合尺寸要求的无障碍卫生间。

提供辅助设施,如扶手、紧急呼叫按钮。

6.2 卫生器具确保卫生器具的高度和位置适合所有用户。

使用自动感应或易于操作的水龙头和冲水系统。

7. 服务设施7.1 服务台服务台应设置在便于轮椅使用者到达的位置。

提供低位服务窗口。

7.2 信息标识设置清晰、易读的信息标识。

使用大字体和对比色提高可读性。

8. 停车设施8.1 无障碍停车位设计专用的无障碍停车位。

停车位应靠近建筑入口,方便轮椅使用者。

2023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2023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2023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1.一般规定1.1城市开敞空间、建筑场地、建筑内部及其之间应提供连贯的无障碍通行流线。

1.2无障碍通行流线上的标识物、垃圾桶、座椅、灯柱、隔离墩、地灯和地面布线(线槽)等设施均不应妨碍行动障碍者的独立通行。

固定在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楼梯的墙或柱面上的物体,突出部分大于100mm且底面距地面高度小于2.00m时,其底面距地面高度不应大于600mm,且应保证有效通行净宽。

1.3无障碍通行流线在临近地形险要地段处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必要时应同时设置安全警示线。

1.4无障碍通行设施的地面应坚固、平整、防滑、不积水。

2.无障碍通道2.1无障碍通道上有地面高差时,应设置轮椅坡道或缘石坡道。

2.2无障碍通道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0m,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80m。

2.3无障碍通道上的门洞口应满足轮椅通行,各类检票口、结算口等应设轮椅通道,通行净宽不应小于900mm。

2.4无障碍通道上有井盖、箅子时,井盖、箅子孔洞的宽度或直径不应大于13mm,条状孔洞应垂直于通行方向。

2.5自动扶梯、楼梯的下部和其他室内外低矮空间可以进入时,应在净高不大于2.00m处采取安全阻挡措施。

3.轮椅坡道3.1轮椅坡道的坡度和坡段提升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3.1.1横向坡度不应大于1:50,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12,当条件受限且坡段起止点的高差不大于150mm时,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10;3.1.2每段坡道的提升高度不应大于750mm。

3.2轮椅坡道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0m。

3.3轮椅坡道的起点终点和休息平台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坡道的通行净宽,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门扇开启和物体不应占用此范围空间。

3.4轮椅坡道的高度大于300mm且纵向坡度大于1:20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3.5设置扶手的轮椅坡道的临空侧应采取安全阻挡措施。

4.无障碍出入口4.1无障碍出入口应为下列3种出入口之一:4.1.1地面坡度不大于1:20的平坡出入口;4.1.2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4.1.3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

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一)

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一)

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一)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1. 无障碍设施标准概述•无障碍设施标准是为了保障身体残障人士的生活便利性和社会参与度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建筑物、信息通讯设备等提供可访问性和可用性,以满足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2.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坡道和扶手–建筑物应设置坡道,梯级宽度和坡度应符合标准,以方便使用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

–扶手设置应符合标准要求,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无障碍通道–建筑物内应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或行动不便人士的进出和行动。

–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

•电梯和升降平台–建筑物应配备电梯或升降平台,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的上下楼。

–电梯应配置无障碍操作按钮、语音提示等设施。

•卫生间–建筑物的卫生间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轮椅厕位、扶手等,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使用。

–卫生间应保持干燥、明亮,并配备易于操作的门把手和开关按钮。

3. 交通工具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应配备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备用座位等,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的乘坐。

–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应设置显示屏或广播设备,提供行驶信息并有声音提示。

•出租车–出租车应配备无障碍设施,如坡道和扶手,方便轮椅使用者上下车。

–司机应接受相应培训,提供协助和支持。

4. 信息通讯设备无障碍设施标准要求•网站和移动应用–网站和移动应用应提供无障碍功能,如文字描述、语音提示等,以方便视力障碍人士的访问和使用。

–页面布局应合理,文字和图片的对比度应满足标准要求。

•电视节目和广播–电视节目和广播应提供文字转译、原声描述等辅助功能,以方便听力障碍人士的理解和参与。

•电话服务–电话服务应提供无障碍功能,如语音导航菜单、文字转换功能等,以方便听力障碍人士的使用。

示例解释:假设有一栋高楼,该楼设置了符合标准的坡道,并且坡度和梯级宽度都合适,这样就方便了使用轮椅的人进出建筑物。

同时,楼内还设有无障碍通道,人们可以轻松通行,这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了便利。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1. 引言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方便残障人士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而设计和设置的设施。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了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并开始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

本文档旨在介绍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其中包括建筑物、交通、信息技术和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2. 建筑物设计标准2.1 入口和通道建筑物的入口和通道应该便于残障人士进入和流动。

以下是具体要求:•入口和通道应该宽敞,足够容纳轮椅和助行设备的通过。

•入口门的门槛应该平坦,避免高低差导致的困难。

•入口门应该配备自动门或感应设备,方便无法自行推开门的人士进入建筑物。

2.2 电梯和楼梯电梯和楼梯是建筑物内层楼之间的主要交通方式。

以下是具体要求:•建筑物应该配置足够数量的电梯,以便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上下楼。

•电梯的操作控制器和按钮应该设置在合适的高度,以便轮椅用户可以轻松操作。

•楼梯应该配置扶手和栏杆,确保行走时的稳定性。

2.3 卫生间建筑物的卫生间是一个重要的无障碍设施。

以下是具体要求:•卫生间应该配备无障碍的洗手池、马桶和淋浴设施,以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卫生间应该足够宽敞,方便轮椅用户进出,并能轻松转身。

•卫生间的门应该宽大,并配备易于开启和关闭的门把手。

3. 交通设施设计标准3.1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是许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具体要求:•公共交通工具应该配备易于进出的无障碍车门,以方便残障人士上下车。

•交通工具内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轮椅和助行设备。

•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应该设有标识,确保残障人士优先享受座位。

3.2 交通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和道路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以下是具体要求:•人行道应该宽敞平坦,足够容纳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士通行。

•人行道上应该设置无障碍斜坡,以方便轮椅用户和步行困难人士进出。

•路口和人行横道应该设置无障碍信号灯,方便视力障碍人士和听力障碍人士安全过马路。

无障碍设施说明MicrosoftWord文档

无障碍设施说明MicrosoftWord文档

无障碍设施说明MicrosoftWord文档第一篇:无障碍设施说明 Microsoft Word 文档无障碍设施说明我公司为社会福利企业,单位内部道路及建筑设施均以方便残疾职工生活、工作为原则设计、修建、改良!特此将公司内部道路及无障碍设施进行汇报。

公司内部道路路面平整,无凸起,无障碍且全部采用不滑不松动的表面材料以便于肢体残疾及视力残疾职工行走。

房屋门口擦鞋垫及部分有高差屋门,高差均不超过规定范围。

办公楼及厂房、库房厅门有较大高差处均设有坡道以便肢体残疾职工出入。

办公楼及厂房有楼梯处均采用有踏面踏步,且进行防滑处理。

对于踏步一侧或两侧有凌空为明踏时,专设挡板避免拐杖滑出。

楼梯两侧在相应高度设有连贯扶手,且楼梯起点和终点扶手处均相应延伸。

扶手坚固,能承受身体重量。

卫生间采用坐便,男厕设有残疾人小便器,卫生间墙壁相应位置均设有安全抓栏,坚固且能承受体重。

残疾职工浴室内设有相应浴位及安全座椅,墙壁设有安全抓栏,坚固且能承受体重。

为能使在职残疾职工更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我们还会不断努力对设施进行维护改造,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健全残疾职工无障碍保护体系!第二篇:无障碍设施。

一、研究背景当我们走在宽敞的人行道上,道路平坦,视线清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妙。

在一片漆黑中摸索前进的道路,满含未知的恐惧,跌倒的伤痛,这感觉离我们很远,却离那些依靠盲道和拐杖杖行走的人们很近。

为此我们小组开展了这次课题,研究阳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及使用状况,并提出建议。

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

它们使冰冷的道路生出无限温情,在给人们带来行路方便的同时,也体现着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随着城镇的建设,残疾人专设的无障碍通道也正在建设,这些细微处的小设施承载着残疾人们沉甸甸的信任,通向希望。

残疾人设计规范(_免费_)

残疾人设计规范(_免费_)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 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新(改、扩)建社区(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新(改、扩)建社区(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新(改、扩)建社区(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一、设有轮椅通道、扶手或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障碍标识明显,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二、停车场设有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标识明显(新要求);
三、对视力残疾人和听力残疾人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新要求),具体为:
1、室内外导航
应提供盲文信息以及文字立体化处理的无障碍引导标识(如数字突出或镂空等立体化处理;贴墙指示牌提供相应的盲文指引,标明引导内容及方向;楼层指示牌提供相应的盲文信息,明确场所的功能区域分布;步梯扶手上提供楼层相应盲文信息)。

2、电梯
(1)自动扶梯应提供安全语音提示功能。

(2)无障碍垂直升降电梯内操控面板应为视障者提供带盲文的选层按钮,提供语音播报楼层信息功能。

3、公告信息设备
(1)电子公告设备应为视障者提供语音播报功能。

(2)公共广播设备应为听障者提供字幕功能。

4、公共无人值守设备/装置
应为听障者提供语音提示的文本显示功能。

5、人工值守窗口/柜台
(1)应为视障者提供震动叫号牌、色弱眼镜、助盲卡等一系列的配套设备。

(2)服务窗口应为听障者配备字幕显示滚屏。

6、公共安全
(1)应在有风险的位置(台阶、护栏等)为视障者设置语音提示器,为听障者提供闪光装置,进行安全提示。

(2)应在公共服务场所室内适当位置部署声音报警装置,在附近部署闪光报
警装置。

7、社区活动中心
社区阅览室应配备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及字体放大等设备。

8、社区养老机构
(1)应根据老年人需求,定期发送天气状况、保健护理、疾病预防、政府的
为老政策等信息。

(2)应配备一键呼叫智能设备,提供大字体、有声读物。

残疾人设计规范

残疾人设计规范

残疾人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内容
标准
备注
5.门扇向走道开启
符合《设计规范》7.3.5条要求
350mm,采用高强度或软性材料
6.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
长度不应大于0.10m,距离地面高度应小于0.60m
7.走道与地面
符合《设计规范》7.3.7条要求
8.走道一侧或尽端
与其他地坪有高差时,应设置栏杆或栏板等安全设施

1.类型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 1,2,4条要求
4.不同位置的坡道
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7.2.4条要求
5.不同坡度的坡道
符合《设计规范》7.2.5、7.2.6条要求
6.坡道的坡面
应平整、不应光滑
7.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
不小于1.50m
8.台面
所有突出的台面必须做圆角处理
通路
走道
地面
1.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
内容
标准
备注
其他
高低位IC卡电话;高低位食堂售饭窗口;镂空可视教室门;声光呼救器;运动场、培训教室采用聋哑人助听感应线圈。
备注:本要求参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行业标准,以及《成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制定。
基本原则:
·通行无阻,使用方便。
·逢棱必圆,有高有低,有倾有镂,声光合一。
3.坐便器旁架设支撑装置,并安装吊环,低位有呼救器。
2.专用
符合《设计规范》7.8.2条要求
3.洗面台
1.要有高低位区分,高位:800mm,低位:720mm
2.要设计支撑架,下水走向要尽量靠墙
3.低位洗面台的下沿要弧线镂空
4.洗面台的镜子要能调整倾斜度
5.低位洗面台的水龙头应采用感应式
4.洗澡间
1.更衣间的衣柜锁上下都要低位安装
2.安装在墙面的扶手托件
应为L形,扶手和托件的总高度为70-80mm
3.扶手的起点和重点处
应设盲文说明挂牌
4.应急安全标志
应安装在高低位扶手之间
可安装夜光指示装置
5.语音提示设备
扶手处应设有语音提示设备
项目
内容
标准
备注
厕所
洗面台
洗澡间
1.公用
符合《设计规范》7.8.1条要求
1.低位设置呼救装置。
2.小便槽要使用感应开关,架设支撑架。
1.房间门上要有拉手,设在靠近合页一边300mm处,方便轮椅使用。
2.房间门要有自动回位装置,回位速度应慢。
3.大厅门可以采用“L”或“I”型拉手。
4.房间门的踢脚线高度为:350mm。
2.净宽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3条要求
3.门扇
符合《设计规范》7.4.1条文的第5,6条要求
楼梯

台阶
2.棱角
所有棱角必须采用圆角处理
3.前台
采用高低前台设计
前台设计需有倾角或镂空
坡道
1.供轮椅通行的坡道
应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不宜成弧形
坡道应从最底楼层开始(例如,市残联大楼的盲道是从附一楼到五楼)。
2.坡道两侧
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3.坡道侧面
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坡道安全挡台
符合《设计规范》7.3.1条要求
1.楼道两侧有高低位扶手,楼道的转角的所有棱角做圆角处理(可用包边处理)。
2.踢脚线高
2.人行通道和室内地面
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和不积水
3.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
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4.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
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踢脚线:350mm。
·过道扶手高位:850mm,低位:650mm。
·洗面台高位:800mm,低位:720mm。
·盲道提示与门的距离:900mm。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
项目
内容
标准
备注
建筑
入口
1.入口室外的地面高度
不应大于1:50
2.入口台阶
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3.入口通行平台宽度
最小宽度≥1.50m
4.无障碍入口和通行平台
应设雨棚
5.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
门扇同时开启后最小间距离≥1.20m
大厅
前台
1.主进门
采用感应门
大厅门可以采用“L”或“I”型拉手。
2.电梯间外的上下楼按键要有盲文提示。
3电梯内的楼层按键要有盲文提示,采用高低位设计和凹陷式按键。
4.电梯内要有语音楼层提示,采用中英文语音。
5.电梯内有高低位扶手。
2.候梯厅
符合《设计规范》Hale Waihona Puke .7.2条要求3.电梯轿厢
符合《设计规范》7.7.3条要求
4.升降平台
符合《设计规范》7.7.5条要求
项目
1.楼梯和台阶
符合《设计规范》7.5.1条要求
2.楼梯和台阶的踏步
楼梯:最小宽度0.28m,最大高度0.15m
室外台阶:最小宽度0.30m,最大高度0.14m
扶手
1.扶手
符合《设计规范》7.6.1条要求
1.楼道高位扶手距离地面:850mm,低位650mm。
2.楼道高低位扶手在转角处不能中断,扶手为木质,形状为椭圆型。
2.冲凉房的水温开关要有高低位区别
3.浴缸的周围要安装支撑支架
盲道
1.人行通路
应设盲道
2.入口、服务台(接待室)、楼梯、电梯、厕所等位置
应设提示盲道,符合《设计规范》8.2.1条要求
标志
无障碍标志
符合《设计规范》8.1.1条要求
电梯和升降平台
1.配备电梯
必须为无障碍电梯
1.电梯门采用透明设计,能从外面看到里面,最好采用单向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