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3):郑家大屋与郑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3):郑家⼤屋与郑观
应
世界⽂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3):郑家⼤屋与郑观应
郑家⼤屋就在亚婆井前地旁边的巷⼦⾥。
这是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是其⽗亲郑⽂瑞始建于1869年。
名为“⼤屋”,确实够⼤,整体为⼀处长⽅形宅院,纵深达120 多⽶。
门楼是⼀座两层⾼的宅门建筑,门廊内墙⾝上设有神龛。
进到⾥⾯,有⼀条很长的通道,即轿道,轿道尽头有⼀门楼,悬“荣禄第”⽊匾。
在内门楼⾥边便是⼤屋的主体建筑群,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两座传统的中式建筑分别为余庆堂、积善堂,都是两进深三开间式,其间以⽔巷分隔。
建筑外墙檐壁有岭南特⾊的灰塑装饰,墙基⽤花岗⽯砌筑。
虽然总体来说余庆堂、积善堂都是传统岭南⼤宅的建筑风格,但与普通传统建筑不同的是,余庆堂、积善堂都将房屋的正厅设置在⼆楼。
在各地参观过很多⼤宅院,还是第⼀次看到这样的格局。
余庆堂⼤厅⽊雕隔扇、花窗,⼗分考究,设宽⼤的落地窗,不但整个⼤厅显得很宽敞,⽽且采光很好。
横梁上悬挂匾额,上刻“余庆”⼆字,这是郑观应⽗亲郑⽂瑞的堂号,余庆堂也是郑家⼤屋的主屋。
积善堂则是郑观应的弟弟郑思贤于1872年所建。
后来,郑家后⼈四散,郑家⼤屋被租给房客居住。
澳门政府于2001 年通过置换取得郑家⼤屋产权后,按原貌进⾏了维修⼯程。
还在旁边建了⼀座⼩型的郑观应纪念馆,建筑体量不⼤,不影响郑家⼤屋的整体风貌。
看了展览,让我对郑观应多了些了解。
郑观应祖籍⾹⼭,世居澳门,其实澳门本⾝就是在⾹⼭的“地界”上。
他的⽗亲郑⽂瑞在澳门设私塾授徒,郑观应⾃⼩也是在澳门受教育,17岁参加⾹⼭县的童⼦试落第,离开澳门赴上海随当买办的叔叔当商务学徒,并学英语,开始其买办、洋务⽣涯。
先是在洋⾏当买办,后来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被李鸿章、盛宣怀赏识,成为近代洋务运动的重要⼈物之⼀。
期间回到澳门隐居6年,于1894年撰成《盛世危⾔》⼀书。
郑观应也因为这本著作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代表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