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篇一: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阅读仪器说明书(使用手册),了解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和交流电压表(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双踪示波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使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基本参数:幅度(有效值、峰值或峰峰值)、周期(频率)和相位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函数信号发生器(DF1641B1型)、双踪示波器(MOS-620/640型)、交流毫伏表(MVT171或D-171型)、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等。
三、实验原理
(一)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是在电子电路实验中最常用的电子仪器之一,用来产生各种波形的信号(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
函数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参数(如电压幅度、频率等),一般都可以通过仪器面板上设置的开关和旋钮加以调节。
本实验中介绍的DF1641B1型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多功能函数信号发生器。
它可以输出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频率范围为Hz ~3 MHz。
其最大输出电压幅度>20V峰峰值(对正弦波,最大输出有效值>7 V),可作为一般振荡器给放大器提供信号。
该函数信号发生器与其他设备配合,还可以用作扫频信号发生器,这里仅介绍作为振荡器的使用方法。
1、DF1641B1型函数发生器面板中各旋钮介绍。
如图1-1所示。
5
1—电源开关;2—频率范围选择(向上);3—频率范围选择(向下);4—波
形选择开关;
5—直流偏置开关;6—直流偏置调节;7—扫频方式选择;8—扫描速率;9—输出衰减选择;10—电压输出;11—TTL 输出;12—输出幅度微调;13—计数器输入;14—内接/外测选择;15—扫频宽度;16—对称度调节;17—输出信号幅度显示;18—对称度控制开关;19—频率微调;20—频率显示
图1-1 DF1641B1型函数发生器面板图
`
2、操作步骤
1后,按下波形选择开关○4以选择信号类型,例如,正弦波。
(1)打开电源开关○
2○3和微调旋钮○19配合调节将输出信号的频率确定,此(2)用频率范围选择开关○
时只要读出显示屏上的数值即可。
9和幅度微调旋钮○12,可以调节输出信号的电压幅度(3)调节输出衰减
选择开关○
大小。
注意:信号有效值大小在信号发生器上不能读出,而必须用交流电压表才能测出,信号发生器上面的读数为信号的峰峰值Vp-p。
此外,由于函数信号发生器可以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信号,因此,输出电压的幅度通常用有效值、峰峰值Vp-p等来表示。
DF1641B1型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几种常用的波形的参数见下表1-1。
表1-1 DF1641B1型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几种常用的输出电压波形的参数信号波形
有效值
U
UP2
平均值
2UP
≈ π
波形因数KF=U/π22
波峰因数KP=UP/U
≈
≈
2≈
UP
UP
11
UP≈
UP
2
22≈
3≈
DF1641B1型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峰峰值最大不小于20Vp-p,在输出信号幅度
17可直接读出输出电压的峰峰值。
显示窗口○
输出衰减选择开关有4挡:“0 dB”表示输出信号未经过衰减器,不对信号进行衰减;“-20dB”表示输出电压衰减10倍;“-40dB”表示输出电压衰减100倍;“-60dB”表示输出电压衰减1000倍;输
出幅度微调旋钮可以对输出电压的大小作均匀的调节。
输出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 DF1641B1型函数信号发生器信号输出幅度(4)信号发生器输出已调好的信号,输出探极与外接电路的连接时要注意的是,红色
6
线是正极,黑色线是负极(信号地)。
(二)双踪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可以直观地显示各种周期电压(或电流)波形及各种瞬时参数,灵敏度高,对被测电路的工作状态影响小,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测量领域中。
双踪示波器可以同时观测两个电信号。
本实验使用的MOS-620/640型示波器,可以观测到的最高信号频率为20MHz/40MHz。
1、双踪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双踪示波器有两个独立的输入通道和前置放大器,通过垂直方式(或称为显示方式)开关切换,共用垂直(Y轴)
输出放大器,由转换逻辑电路控制。
当此开关置于交替位置(ALT)时,在机内扫描信号的控制下,交替地对CH1通道(YA)与CH2通道(YB)的信号扫描显示。
即第一次扫描显示CH1通道的信号,第二次扫描显示CH2通道的信号,第三次又扫描显示CH1通道的信号?,由于人眼的视觉残留现象将会在屏幕上同时观察到两个通道的信号波形,从而实现双踪显示。
这种显示方式一般在输入信号频率比较高时使用。
当显示方式开关置于断续位置(CHOP)时,则在一次扫描的第一个时间间隔显示CH1通道的信号波形的某一段,第二个时间间隔显示CH2通道的信号波形的某一段,以后各间隔轮流地显示两信号波形的其余段,以实现双踪显示。
这种方法通常用在输入信号较低时使用。
2、MOS-620/640FG型双踪示波器的面板旋钮介绍
MOS-620FG型双踪示波器的面板
图如图1-2所示。
640FG型示波器的面板与620FG
图1-2 MOS-620FG型双踪示波器的面板图
1—校准信号输出端;2—亮度控制钮;3—聚焦调整钮;4—轨迹旋转调整钮;
5—电源指示灯;6—电源开关;7,22—垂直衰减(灵敏度)调节;8—CH1输入;9,21—垂直灵敏度微调;10,18—输入信号耦合方式选择;11,19—垂直位置调整;12—ALT/CHOP;13,17—垂直直流平衡调整;
14—垂直(显示)模式选择;15—机箱接地端;16—CH2 INV按键;20—CH2输入;23—触发源选择;24—外触发输入;25—触发模式选择开关;26—触发极性选择;27—触发源交替设定键;28—触发电平调节;29—水平扫描速度(灵敏度)调节;30—水平扫描速度微调;31—扫描扩展开关;32—水平位置调整;33—滤光镜片;39—触发
电平锁定40—频率显示
7
`
型完全相同,只是640FG型Y轴通道频带宽度为40 MHz。
而MOS-620/640型示波器则没有频率计频率显示。
3、双踪示波器的基本操作
6,预热1min,参照附录中关于示波器基本操作(单通道(1)打开电源开关○
操作)和双通道操作时有关控制旋钮的设置,将各旋钮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此时将出现
2和聚焦○3旋钮,使时基线的光迹清晰明亮。
时基线,再调节亮度○ 1,然后调(2)用示波器的探极线接上示波器自身的标准信号CAL-2Vp-p 输出端○29和垂直灵敏度调节旋钮○7○22,节水平扫描速度开关○使信号波形能有两至三个完整的周
期稳定出现在屏幕上,此时,示波器就算初步调节好了。
双踪示波器有两
个输入通道可以输入被测信号,每个通道的输入探极与被测信号的连接方法是:红色线是正极,黑色线是负极。
10○18置GND(地)注意:使用示波器时,一般可先将输入信号耦合方式选择开关○,32和垂直位置调整(Y轴位移)旋钮○11○19放在中间将示波器水平位置调整(X轴位移)○
位置。
接通电源预热1min,屏幕上显示出光迹后,将水平扫描速度(X轴灵敏度)调
29置于/div,使屏幕上显示出一条细的水平扫描线。
微调水平位置调整○32和节旋钮○
11○19,使水平扫描时基线位于屏幕中央。
垂直位置调整旋钮○
切忌将光点长时间停留在某一点上,以免烧坏荧光屏。
4、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参数的基本方法(1)幅度测量
9○21置CAL(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将垂直灵敏度微调旋钮○,这
时被测信7(或○22)所号的幅度(峰峰值)等于“VOLTS/DIV”垂直衰减(灵敏度)选择开关○
在档位的刻度值(V/div)乘以示波器显示波形高度在Y轴上所占的格数。
注意:这里是指示波器探极线上的衰减开关通常置“×1”位置,即探极线没有对输入信号进行衰减时的情形。
若探极线上的衰减开关置“×10”位置时,被测信号的幅度(峰峰值)还要再乘以10。
(2)周期(频率)测量
30置CAL将“”水平扫描速度微调旋钮○(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31置释放位置“×10 MAG”扫描扩展开关○(未按下),这时被测信号的周期等于“TIME 29所在档位的刻度值(s/div)乘以示波器显/DIV”水平扫描速度(灵敏度)选择开关○
31被按下置于扩展“×示波形宽度在X轴上所占的格数。
若扫描扩展开关○10”位置时,
则被测信号的周期要再除以10。
测量频率,则为周期的倒数:f =1/T。
(三)交流电压表(毫伏表)
交流电压表(毫伏表)是用来测量正弦波信号电压有效值的仪表,仪器输出也是一个高增益的宽频带放大器。
本实验采用的MVT171单针毫伏表,能测量AC电压范围为:1mV到300V (有效值),频率范围为:5 Hz到1 MHz。
而D-171单针毫伏表,它的测量频率范围同样为5 Hz~1MHz,而幅度有效值为300 μV~300 V的正弦信号电压。
8
MVT171型交流毫伏表的仪器面板图如图1-5所示。
1、分贝挡位的应用说明
表盘上提供有两个分贝刻度,校准为:
0 dB =1 V
0 dBm = V(1mV,600Ω)
(1)dB
“Bel”是计量功率比值的对数单位,一个分贝(“decibel”,缩写为dB)为一
个贝尔(Bel)的1/10。
dB的定义为:dB=10 lg,若R1=R2,功率比值为
1dB=20 lg=20 lg。
dB的定义最初用以表示功率的比值,但在应用中,其他值的比率(电压比或电流比)对数也可称为dB。
例如,一个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为10 mV,输出电放大等级= 20 lg = 60 dB (2)dBm
“dBm”为dB(mW)的缩写。
表示的是相对于1mW的功率比值,通常指的是600Ω阻抗下的功率。
因此,“0 dBm”定义为:0 dBm =1 mW 或V 或mA (3)功率或电压的级别由刻度读值和选择的挡位来确定。
例如:
刻度读数档位级别(-1 dB)+ (+ 20 dB)= + 19 dB (+ 2dB)+ (+ 10 dB)= + 12 dB
D-171型交流毫伏表面板与MVT171型基本相同,不同的有:D-171型表的量程选择范围多一个-70 dB(300
μV)档位;表头第一行刻度指示单位缩小10倍;此外没
6和工作状态指示灯○7。
有设置相对参考控制(校正)○
图1-5 MVT171毫伏表前面板
1—电源指示灯;2—电源开关;
3—量程选择开关;4—信号输入端;5—信号输出端;6—相对参考控制(校正);7—工作状态指示灯;8—表头;9—零点调节
压为10V,放大等级为10 V/10 mV =1 000倍。
因此也可以dB为单位表示为:
2、交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一般操作步骤
?
调零:在接通电源前,对表头进行机械零点的校准。
先将量程开关放在量程最
大挡,接通电源预热1 min。
将连接线的输入端的红、黑端子相互短接后,把量程开关放在最小挡,调节“调零旋
钮”,使表针指在零位。
此时,交流电压表即已完成调零。
?
将被测信号输入交流电压表进行测量时应注意:由于交流电压表灵敏度较高,
为避免因50Hz交流电的感应将表头指针打弯,在测量时应先将量程开关放在大于10V挡,并应先接地线后再接信号线,测量结束后拆连线时则应先拆信号线后再拆接地线。
?
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选出合适的量程;若事先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应将量
程置最大挡,然后逐次减小,使表针偏转大于满刻度的1/3以上区域,以提高测量精度。
9
篇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
点?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
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
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
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使α=170°,其波形如图3-2所
调节U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G、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八、实验报告
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
1点波形
2点波形
3点波形
4点波形
5点波形
6点波形
GK波形
总结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移相范围的调试方法,如果要求在Uct=0的条件下,使α=90°,如何调整?
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九、注意事项
参照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注意事项。
实验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单相桥式全控整流。
研究单相桥式变流电路整流的全过程。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图3-3为单相桥式整流带电阻电感
性负载,其输出负载R用D42三相可调电阻器,将两个900Ω接成并联形式,电抗Ld用DJK02面板上的700mH,直流电压、电流表均在DJK02面板上。
触发电路采用DJK03-1组件挂箱上的“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四、实验内容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负载。
五、预习要求
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有关内容。
六、思考题
实现有源逆变的条件是什么?在本实验中是如何保证能满足这些条件?
七、实验方法
触发电路的调试
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
的电压波形。
将控制电压Uct调至零,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b,使α=180°。
将锯齿波触发电路的输出脉冲端分别接至全控桥中相应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注意不要把相序接反了,否则无法进行整流和逆变。
将DJKO2上的正桥和反桥触发脉冲开关都打到“断”的位置,并使Ulf和Ulr悬空,确保晶闸管不被误触发。
图3-8 单相桥式整流实验原理图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
按图3-8接线,将电阻器放在最大阻值处,按下“启动”按钮,保持Ub偏移电压不变,逐渐增加Uct(调节RP2),在α=0°、30°、60°、90°、120°时,用示波器观察、记录整流电压Ud和晶闸管两端电压Uvt的波形,并记录电源电压U2和负载电压Ud的数值于下表中。
计算公式:Ud=/2 八、实验报告
画出α= 30°、60°、90°、120°时Ud
和UVT的波形。
(参考教材P47)
画出电路的移相特性Ud=f曲线。
九、注意事项
在本实验中,触发脉冲是从外部接入DJKO2面板上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此时,应将所用晶闸管对应的正桥触发脉冲或反桥触发脉冲的开关拨向“断”的位置,并将Ulf及Ulr悬空,避免误触发。
为了保证从逆变到整流不发生过流,其回路的电阻R应取比较大的值,但也要考虑到晶闸管的维持电流,保证可靠导通。
画出α=30°、60°、90°、120°时Ud 和UVT的波形。
α=30°Ud的波形
α=60°Ud的波形
α=90°Ud的波形
α=120°Ud的波形
篇三: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三共射极单级放大电路实验
预习实验:函数发生器的使用与特点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设备
①示波器②电子电工实验台
③低频信号发生器④数字式万用表Rs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
Ui,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输入信号峰-峰值为20mv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的波形,测出UO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图2实验电路与所用仪器连接图
②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入下表2中。
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信号Ui),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RP1与输入信号使输出信号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Ω和100KΩ(改变工作点),将所测量的结果绘图。
(测量静态工作点时需撤去输入信号)3、实验分析
实验四负反馈放大器实验
预习实验
射极跟随器的输出取自发射极,故称其为射极输出器。
1、输入电阻Ri
Ri=rbe+RE
如考虑偏置电阻RB和负载RL的影响,则Ri=RB∥[rbe+]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
RB∥rbe要高得多,但由于偏置电阻RB 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步提高。
2、输出电阻RO
Rs
如考虑信号源内阻RS,
则RO?
rbe?r?∥RE?be
ββ
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电阻R0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O≈RC低得多。
三极管的β愈高,输出电阻愈小。
3、电压放大倍数Au?
rbe?
上式说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馈的结果。
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倍,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4、电压跟随范围
电压跟随范围是指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uO跟随输入电压ui作线性变化的
区域。
当ui超过一定范围时,uO便不能跟随ui作线性变化,即uO波形产生了失真。
为了使输出电压uO正、负半周对称,并充分利用电压跟随范围,静态工作点应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测量时可直接用示波器读取uO的峰峰值,即电压跟随范围;或用交流毫伏表读取uO的有效值,则电压跟随范围U0P-P=22UO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
DZX-1型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一个、示波器一个、信号源一台、数字万用表等三、实验原理
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图1射极跟随器四、实验内容与方
法步骤
1、按图2组接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接通+12V直流电源,在B点加入f=1KHz正弦信号ui,输出端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反复调整RW及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使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输出波形,然后置ui=0,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将测得的原始数据记入表1。
表1 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电位UE、UE和UC以及流过RE电流IE
(在下面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RW 值不变(即保持静工作点IE不变))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u
接入负载,在B点加f=1KHz正弦信号ui,调节输入信号幅度,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uo,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情况下,用示波器测Ui、UL值。
将原始值记入表2。
表2 U
i、UL的值和电压放大倍数Au
3、测量输出电阻R0
接上负载RL=1K,在B点加f=1KHz正弦信号ui,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测空载输出电压UO,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L,将原始值记入表3。
表3 空载输出电压UO、有负载时输出电压UL和输出电阻R0
4、测量输入电阻Ri
在A点加f=1KHz的正弦信号uS,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分别测出A、B 点对地的电位US、Ui,将原始值记入表4。
表4 A、B点对地的电位US和Ui 以及输入电阻Ri
5、测试跟随特性
接入负载RL=1KΩ,在B点加入f =1KHz正弦信号ui,逐渐增大信号ui 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直至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并测量对应的UL 值,将原始值记入表5。
表 5 输出波形达最大不失真时的Ui和UL值五、实验分析
⑴由RO?Ω,Ri??可知,射极跟随
器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⑵由Au=可知,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且为正值。
这是深度电压负反馈的结果。
但它的射极电流仍比基流大倍,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
六、实验结论
1、射极跟随器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2、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近于1。
实验五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预习实验: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
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宜损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合适,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 成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1”时>,低电平“0”时<。
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
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左,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熟悉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3.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 万用表
3.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74LS32四2输入或门1片;74LS04反相器1片;三、实验内容
1、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74LS00门电路1门的逻辑功能
2、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74LS0/4门电路1门的逻辑功能
3、其它芯片的逻辑功能表自拟五、实验总结
1.确保集成块完好,否则会耽搁实验进行,浪费时间。
在这次实验中,刚开始由于没有检查集成块,而一直在检查电路,但实验箱上的灯始终不亮,换了
---------------------------------精选公文范文-------------------------- 集成块后,电路立马成功导通,耽搁了实验的进程。
2.实验前应检查集成块是否插反,一旦大意,必然造成损失,烧坏集成块。
3.实验时要将电源电压接入+5V,过低电压导致实验测度不准,过高电压会烧毁仪器。
实验六直流稳压电源实验
预习实验:78、79系列三端稳压器的特点是输出电压是固定的,在使用中无需进行
----------------精选公文范文----------------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