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吉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试卷真题(精校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3月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卷(书面表达题)两部分,共6页。

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检查试题(卡)有无漏印、破损或缺页,若有,及时中请更换,否则责任自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科考号和考生座位序号填写消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到“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3.答题时,考生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课内阅读(36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王~4题,每小题3分。

①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

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

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②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楞.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

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诧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辨里。

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

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

确切地说,是冲去。

③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

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

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

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第一个是风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④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⑤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

(),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⑥哦,香雪!香雪!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撞.击(chuàng)闪烁.(shuò)草茎.(jìng)
B.撞.击(zhuàng)闪烁.(lì)草茎.(jīng)
C.撞.击(chuàng)闪烁.(1ì)草茎.(jìng)
D.撞.击〈zhuàng)闪烁.(shuò)草茎.(j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
B.它楞.在那里
C.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
D.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
3.下列填入文中第⑤段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
B.她们叫着香雪的名称
C.叫着香雪名字的她们
D.叫着香雪名称的她们
4.下列关于小说《哦,香雪》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运用心理描写,体现香雪害怕被同学们嘲笑的心理。

B.小说中的“铅笔盒”体现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C.第⑤段“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D.小说对香雪夜归的情景进行了层层渲染,这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8题,每小题3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围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奏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刻,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 B.则胜负之数,存亡
..之理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赵尝五战于秦
A.斯用兵之效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何为其然也
D.无爪牙之利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失败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

B.作者认为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作者认为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未尝赂秦”。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或未易量”。

(三)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a,或b,或c。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9.下列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存放②使用③毁灭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10.下列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本质相同。

C.“拿来主义”的结果是文化堕落。

D.“拿来主义”就是不管什么都要“拿来”。

1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与“新文艺”的重要性,“拿来主义”可有可无。

12.下列对文中比喻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B.作者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益害并存的部分。

C.作者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应该抛弃的部分。

D.作者用“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糟粕的部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4分)
乡土文化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春节庙会、端午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

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中国乡村文化正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经历劫难而不亡,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人们把它存在心底
C.乡土文化的情结是人们的情感纽带
D.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14.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经久不衰摩拳擦掌胸有成竹饱经风霜
B.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霜
C.如火如荼摩拳擦掌胸有成竹沧海桑田
D.经久不衰纷至沓来踌躇满志沧海桑田
第Ⅱ卷(书面表达题共60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5.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6.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17.,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8.积土成山,。

(《荀子·劝学》)
19.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四、课外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笼子里的鸟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社鹃叫,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决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鹜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

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
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觉得有无限诗意。

我曾告诉他事实上会不是这样的。

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依仗你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

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蛮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

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

我有过一次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

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长,而且是蓬松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

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只是清早遇到烟囱冒烟的时候,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囱旁边取暖。

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有删改) 20.作者在最后一段写道“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这些不同型类的“鸟”带给作者哪些不同的感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分)
21.本文第②段形象地写出了“笼中鸟”的生存窘境,这段运用了什么乎法?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22.作者爱所有的鸟,对鸟的悲苦给予深深的同屑,从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呢?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五、作文(40分)
23.从下面文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1)苏轼有词云“诗酒趁年华”。

因为正值青春,所以迷茫而不彷徨,砥砺而更耀眼。

趁青春,前行奋进,不懈登攀,奋斗新时代,蓬勃向未来。

请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奔向”为题写一篇作文。

两题均要求:1自选角度,自选文体,不少子600字;
②请不要在文中直接出现学校名称或本人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