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放学期期中试题说明: 1. 本试卷共分第Ⅰ. 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共 23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为 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 : “贫儿二亩地,枯竭十树桑。
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
”“妇即
客春持,夫即客扶梨。
傍晚到家里,无米复无柴。
男女空饿肚,状似一吃素。
”这反应出
A. 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迫
B.中国乡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
C. 耕种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
D.耕织构造下田户贫穷的情状
2.中国古代最稀罕、最精巧的东西常常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珍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藩属国贡品
B.官营作坊
C.民营作坊
D.家庭作坊
3.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因素材。
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资料。
以下各
项中不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 B. C. D.
4.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期间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 ( 徽商 ) 一方面耗资巨额收益来促进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批财产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买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
倡导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本质上只好增补和增强自然经济。
”该资料意在反应明清期间
A. 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 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 封建伦理道德获得增强
5.史料记录:“(甲午战争后)随意走进哪一家田户,人们都能够看到,以前是不行缺乏的
纺车,都蒙上了灰尘,被人忘记了。
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仿佛令人注意得手纺车已经不
合时宜了。
”这类现象反应的实责问题是
A. 民族工业寸步难行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渐渐解体
6.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 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创办后,江
南海关每年洋布入口减少10 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 能够使中国走上兴盛的道路
B.对外国经济权力的扩充起了必定的抵制作用
C. 培育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确立了基础
7.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写给北京政府的信中写道:“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陆,就地贿赂、
具无收税敝公司烟草既纳入口收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带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
多,虽出品优美,城难与外货竞卖”。
这从本质上反应了
A. 民族工业在中国社会中发展困难
B.民族工业希望获得北京政府的保护
C. 外商公司获得不一样等合约保护
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8.50 年月一位农民在日志中写道:“因为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侵袭,有的贫农家
底薄、缺资本,仍不可以大翻身,困难许多,出现了卖地卖牲畜、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
呼吁组织起来。
”资猜中“政府呼吁组织起来”的举措是
A.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
C.推专家庭联产承包制
D.推行公私合营
9.如图为 1952 年和 1957 年中国工农业各自产值及其总产值的状况表示图。
由此可推知,这一期间中国
A. 工农业生产出现冒进偏向
B. 基本实现公民经济现代化
C. 初步
确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D. 国家推行经济调整的目标
10.报纸的新闻报导是特定历史期间社会现实的反应。
以下《人民日报》登载的内容说
A.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B.我国乡村生产关系已经发生根天性改革
C.国家和人民面对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D.党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经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11.下表反应 1978 —1983 年中国农民收入改动,带来这类改动的原由是
年份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收入(元)
指数100
比上年增添百分数(%)——
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达成
B.乡村人民公社运动的展开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12.1993 年 4 月 1 日起,依照国务院《对于加速粮食流通体系改革的通知》精神,撤消了粮
票和油票,推行粮油商品敞开供给。
此后,陪伴城镇居民近40 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样票
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临。
“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3.1912 年 9 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无奇不有,错乱至不行名状。
”对此理解最适合的是
A. 服饰种类众多,追求时髦成主流C. 尊孔复古流行,衣饰改革困难
B.社会发生巨变,衣饰体现多样化D.东西文明碰撞,中西衣饰难以共存
14.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撰文:我前岁在北京过年,刚过新年,又过旧年,看见拜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
联。
对这则资猜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确是
A. 辛亥革命对传统风俗产生了冲击
B.社会风俗的改变是一个迟缓的过程
C. 新旧杂陈是该期间社会风俗的特色
D.新的社会风俗成为社会主流
15.甲午战争期间,中公民众以战争为共同议题,呼吁变法自强,形成了推助社会变迁的舆论
声浪。
判断此种社会舆论声浪的形成,主要借助的流传方式是
A. 报刊流传
B.驿站流传
C.电报流传
D.电视流传
16.近代有人作竹枝词描述南京富家女子结伴乘坐火车游上海的情形:“火车当天达吴淞,
女伴游览兴致浓。
今天司空都见惯,沪宁往来也冷静。
”诗中反应的是
A.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巨变致使妇女地位的提高
C. 汽车和飞机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流传
17. 依据1801 年初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 个城镇,人口 2 万多人;而到1891 年,有城镇63 个。
从 1820 年到 1830 年,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添
率达 40%。
依据你的判断,致使这类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由是
A. 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 工业革命使农民流入城市
C. 大批人口不停迁往殖民地
D. 城市大批吸引外国移民
18.马克思说 :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 , 此刻他的统治已到末日 ; 另一种更大得非常
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 水力
B. 电力
C. 煤炭
D. 核能
19.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嘉会” , 是新技术、新产品、新资料的集中展现地。
世博会
的历史 , 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
请联合所学知识完美表格
举办时间举办城市主要展品
1851 年英国伦敦①
1878 年法国巴黎②
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③
A. 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 ; ②电话 ; ③汽车、飞机模型
B. ①火车机车 ; ②电话、汽车 ; 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C.①蒸汽引擎、汽车 ; ②电话 ; 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 ②火车机车、电话 ; ③汽车
20. 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向,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质沟通、文化碰撞、社会形态矛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度基本达成。
由此
A. 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后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 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此中21 题 20 分, 22 题 22 分, 23 题 18 分,共 60 分)
21.( 20 分)阅读资料,回答以下
问题。
资料一汉代画像砖:
资料二宋朝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初次启
动。
宋朝城市发展打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明显增强。
城市商业打
破地区和时间限制,近代型城市风采已可初见端倪。
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
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
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宋朝钱币,几乎成为“国际钱币”。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资料三历代流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期间遇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
私营机房的员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 张,机匠增补困难,而同一期间苏州民机许多于3400 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卖力,
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资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绚烂,实则正在滑向衰世悲凉,
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实情。
”
请回答:
(1)察看资料一中图片所描述的情形,联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基本
特色?( 6 分)
( 2)依据资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期间“商业革命”的表现。
( 6 分)
( 3)据资料三,归纳明清期间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 4 分)
( 4)资料四中“ 18 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悲凉”,你能否赞同这一看法?请
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原由。
( 4 分)
22.( 22 分)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两次鸦片战争此后,大批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
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
商品的出口量不停增添,但价钱却在下跌。
”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斥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
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冷清的状况。
外国商品大举在中国畅销,一方面损坏了中国原有的
封建经济构造;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供给了有限空间。
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
农作物商品化趋向加速。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资料二 1896 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建立商务局,张謇心系实业,建立大生纱
厂,他试图经过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见效甚微,后经过朋友将洋务公司湖北织布局放置
的官机以官股入股, 1899 年牵强开车生产, 1901 年在两江总督张坤一的支持下建成纱厂原棉基地——通海是牧公司,后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等,逐渐形成工业区。
一战期间,
张謇进一步扩大规模,着重引进外国先进设施技术,逐渐使南通成为中国初期民族工业基地
之一,张謇成为苏北有名实业家。
——摘编自凤凰网《重读张料》等资料三仅 1937 年 8 月~ 1938 年 3 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出两千家,损失超出八亿
元。
在华北,日本采纳“军管理”方法,将中公民族公司整个兼并1937 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钱,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 万股的股票,进而控制了这家产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请回答:
( 1)依照资料一,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6分)
( 2)依据资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并剖析其原由。
(12 分)
( 3)依照资料三,这一期间阻挡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分)
23.( 18 分)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公元 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记着地区自治和全世界一致
之间矛盾的初步。
在这从前,不存在任何矛盾,因为根本就没有全世界的联系,遑论全世界
一致。
因为欧洲人在这一全世界历史运动中处以当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才
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世界通史》资料二19 世纪后期英国外国贸易图
资料三
请回答:
(1)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有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
家?并从全世界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6 分)
( 2)察看资料二中图片,剖析19 世纪后期英国外国贸易的特色及形成的主要原由。
( 6 分)
( 3)近代以来,中国人为迎接工业文明的挑战、努力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而不懈努力。
察看材
料三图片,分别指出与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6 分)
高一模块考试历史试题参照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40 分)
1— 5 DBACD 6—10 BDACD 11 — 15 CDBDA 16— 20 ABBAD
二、非选择题(共 3 个小题,此中21题20 分,22题22 分, 23 题 18 分,共60 分)21.( 20 分)
( 1)基本特色:推行铁犁牛耕的耕种方式,进行精耕细作;栽种业为主,牲畜饲养业为辅的
家产构造;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6 分)
( 2)表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增强;城市商业打破地区和时间限制;对外贸易发达。
(6分)
(3)新变化:民营手工业发展快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资本
主义性质的雇用关系)( 4 分)
( 4)赞同。
原由:明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严重阻挡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自
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不一样意。
原由: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当先地位;商品经济繁华,资本主义
萌芽迟缓发展。
( 4 分)
22.(22 分)
( 1)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出现了近代商
品市场。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确立
基础)。
(6 分)
( 2)历程: 19 世纪末创办并初步发展。
原由:清政府政策的支持(建立商部,奖赏工商)
;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清政府官员的支持;(6 分)
历程:一战期间快速发展。
原由:西方工业技术的引入;民国政府鼓舞;“一战”期间欧洲列
强放松对华经济侵;人民反帝爱国运动( 6 分)
( 3)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打劫);战争的损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 分)
23.(18分)
( 1)事件:新航路开拓;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 2 分)
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交融,日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
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4 分)
(2)特色:范围宽泛,处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 2 分)原由: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当
时的“世界工厂”;有广阔的外国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海上交通的便利条
件 ( 或优胜的地理地点 ) 。
( 4 分)
(3)洋务运动:标记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推进了中国的早在即代化;成立经济特区: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记着世界大市场对中
国的开放,中国经济融入世界。
(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