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如图的是()
A . 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
B . 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C .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 (2分) (2017高二上·上饶期中) 在101kPa 25℃时,1.0g乙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2.0kJ,则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 C2H6(g)+ O2(g)═2CO2(g)+3H2O(l)△H=﹣1560kJ•mol﹣1
B . 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kJ•mol﹣1
C . 2C2H6(g)+7O2(g)═4CO2(g)+6H2O(l)△H=+3120 kJ•mol﹣1
D . C2H6(g)+ O2(g)═2CO2(g)+3H2O(l)△H=﹣52.0kJ•mol﹣1
3. (2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A . v(O2)=0.01mol/(L•s)
B . v(NO)=0.08mol/(L•s)
C . v(H2O)=0.003mol/(L•s)
D . v(NH3)=0.001mol/(L•s)
4. (2分) (2019高二上·埇桥期末)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 增稠剂
B . 调味剂
C . 着色剂
D . 抗氧化剂
5. (2分)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中属于可逆反应A(g)+B(g)⇌2C(g)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A . 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的同时消耗2a mol C
B .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C .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的同时消耗a mol B
D . B气体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6. (2分) (2016高一下·杭州期中) 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 . 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 v(NH3)=3 v(H2O)
B . 若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经过3min后NH3的物质的量由10mol变为7mol则v (NH3)=0.5mol•L﹣1•s ﹣1
C .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 若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会减小
7. (2分)(2015·潮州模拟) 化学平衡常数(K)、弱酸的电离常数(Ka)、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是判断物质性质或变化的重要的平衡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有关
B . 当温度升高时,弱酸的电离常数Ka变小
C . KSP(AgCl)>KSP(AgI),由此可以判断AgCl(s)+I﹣=AgI(s)+Cl﹣能够发生
D . Ka(HCN)<Ka(CH3COOH),说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8. (2分) (2016高二上·曹妃甸期中) 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达到化学平衡时,5v正(O2)=4v逆(NO)
B .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可确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也减小
D . 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9. (2分)(2016·宝应模拟) 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A . 从E口逸出的气体是H2
B . 从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C . 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Cl2 ,便产生2 mol NaOH
D . 粗盐水中含Ca2+、Mg2+、Fe3+、SO42-等离子,精制时应最先加入Na2CO3溶液;精制后的饱和食盐水由A口加入
10. (2分)(2018高一下·苏州期末)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B . 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C . 钢铁被腐蚀最后生成的铁锈为
D . 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11. (2分)锌﹣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校电池,其荷电量一般比同体积的锌锰电池大3倍以上.在碱性环境下,其总反应方程式为2Zn+2NaOH+O2=2NaHZn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为Zn﹣2e﹣+3OH﹣=HZnO2﹣+H2O
B . 当负极减重65g时,正极消耗O2的体积为11.2L
C .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阳离子移向负极,阴离子移向正极
D . 随着放电过程进行,电池正极区域附近pH减小
12. (2分) (2017高二上·仙桃期末) 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的主要产物分别为H2和O2的是()
A . 稀NaOH溶液
B . HCl溶液
C . CuCl2溶液
D . 酸性AgNO3溶液
13. (2分) (2018高二上·滦县期中) 某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解过程中,铜极上有H2生成
B . 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2H2O=H2↑+O2↑
C . 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D . 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14. (2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期中) 下表实验、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向浓度均为0.1mol·L-1NaCl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
B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溶液中出现了气
泡和淡黄色浑浊
溶液中可能含有S2O32-
C 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等物质的量浓
度的NaCN和NaClO溶液pH值
前者的 pH值比后
者的大
水解程度:CN-<ClO-
D
向FeCl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
量KCl的固体(已知FeCl3 +KSCN
Fe(SCN)3+3KCl)
溶液颜色变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 . A
B . B
C . C
D . D
15.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某温度下,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CO(g)+H2O
(g) H2(g)+CO2(g)△H>0。

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
A . 升高温度
B . 再加入2n mol H2
C . 再加入n mol CO和n mol H2O
D . 再加入2n mol CO2和2n mol H2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49分)
16. (10分) (2018高二上·定远期中) 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1)Ⅰ.配制0.50 mol·L-1NaOH溶液。

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字母):________。

(3)Ⅱ.测定稀硫酸和稀NaOH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ΔH=-57.3 kJ·mol-1): ________。

(4)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温度差平均值________
②近似认为0.50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

则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17. (8分) (2016高二上·湖北期中) 工业上通常采用N2(g)和H2(g)崔华成NH3(g):N2(g)+3H2(g)⇌2NH3(g)△H=﹣92.4kJ•mol﹣1
(1)在一定温度下,若将10amolN2和30amolH2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6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10amolN2、20amolH2和20amolNH3,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2)若反应起始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1mol/L.则NH3达到平衡时浓度的范围为________;若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1mol/L,则NH3起始时浓度的范围为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
则Q1+Q2=________kJ;a1+a2________l(填“<”“>”或“=”•下同):2p2________p3
(4)如图:A是恒容的密闭容器,B是一个体积可变的充气气囊.保持恒温,关闭K2,将1molN2和3molH2通过K3充入B中,将2molN2和6molH2通过K1充入A中;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均为1L,达到平衡时,V(B)=0.9L;然后打开K2,一段时间又达到平衡时,B的体积为________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18. (11分) (2016高二上·广州期中)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实线).
(1) 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逆反应速率.
(2)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小的是.
A . 0~1min
B . 1~3min
C . 3~8min
D . 8~11min
(3)求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和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
(4)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曲线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曲线II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19. (7分) (2016高二上·泰州期中)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研究如何利用CO、SO2等污染物有重要意义.
(1)用CO可以合成甲醇.已知:
①CH3OH(g)+ O2(g)=CO2(g)+2H2O(l)△H=﹣764.5 kJ•mol﹣1
②CO(g)+ O2(g)=CO2(g)△H=﹣283.0 kJ•mol﹣1
③H2(g)+ O2(g)=H2O(l)△H=﹣285.8 kJ•mol﹣1
则CO(g)+2H2(g)⇌CH3OH(g)△H=________kJ•mol﹣1
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上述合成甲醇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2)在一定压强下,容积为V L的容器中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p1________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
③100℃时,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P1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通入CO、H2号 CH3OH各0.5amol,则平衡________(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
④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a mol CO和2a mol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a、b、c、d、e)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等量混合气体,在不同的温度下(温度分别为T1、T2、T3、T4、T5),经相同的时间,在t时刻,测得容器甲醇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在T1﹣T2及T4﹣T5两个温度区间,容器内甲醇的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
20. (13分) (2018高三上·北京期中)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实验Ⅰ:将Fe3+转化为Fe2+
(1) 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步骤1:取4mL________mol/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 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与KSCN反应
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 ________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
ⅰ.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ⅱ.2Cu2+ + 4 I-= 2CuI↓+ I2,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Ⅱ: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现象
向3mL 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 8mol/L 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 + NO 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 产生的原因________。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与HNO3反应;反应Ⅱ:Fe2+与NO反应
① 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Ⅰ的速率比反应Ⅱ________(填“快”或“慢”)。

② 乙认为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③ 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_______。

(5)丙认为若生成的NO与Fe2+不接触,溶液就不会出现棕色,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实现Fe2+ Fe3+的转化,同时避免出现此异常现象。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49分)
16-1、16-2、16-3、
16-4、17-1、17-2、17-3、17-4、18-1、18-2、
18-3、
18-4、
19-1、
19-2、
19-3、
20-1、
20-2、
20-3、
20-4、
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