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决策及生产决策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
故应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可比进一步加工成乙产品 多获利1000元。
二、生产数量决策
生产数量决策
单一产品 生产量决策
多品种产 品生产数
量决策
最优生产批量 决策问题
(一)单一产品生产数量决策
单一产品生产数量决策的评价标准是利润最大,如果
已知利润是产销量的连续可微函数,当边际利润为零(也 即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以此来确定可 使利润最大的产品生产数量。
销售,还应增产改亏损产品。
【例4-4】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生产,2009年C产品 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在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销售成本为 150万元,其变动成本率为80%,假定2010年其他条件均不 变,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要求:作出2010年是否继续 生产C产品的决策,并说明若停止生产C产品会造成什么后 果。
项目
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量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其中:加工成本 专属成本 相关受益
150000 95000 80000 15000 55000
60000 0 0 0
60000
90000 95000
-5000
故应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可比进一步加工成乙产品多获利 5000元。
(3)编制收益表如下: 收益表
出售
直接出售
原材料
副产品介绍图
其他产品
深加工
副产品
主产品
出售 直接处置
直接出售
(三)有关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这三类产品究竟是直接销售还是进一步加工
呢? 在这类决策中,这三类产品的成本(无论是变
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都属于沉没成本,是与决策 无关的成本,相关成本只包括与深加工有关的成本, 而相关收入则包括直接出售和加工后出售的有关收 入。一般以收益或贡献毛益为标准,采用差量分析
解区域。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是目标函数和约束 条件都是线性的。
1.只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决策 如果企业只生产两种产品,可用线性规划问题中的
图解法求得最优组合,具体步骤为:
(1)根据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 条件。
(2)根据约束条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出相应的直 线,确定产品组合的可行解区域。
解:由于固定成本30 000元是共同成本,故为 无关成本。因此,只需采用相关分析法(或差量分析法) 选择提供贡献毛益多的产品进行生产。
乙产品贡献毛益总额 (180 140) 3000 1200( 0 元) 10
丙产品贡献毛益总额 (270 220) 3000 1000( 0 元) 15
有以上可知:乙产品贡献毛益总额比丙产品多 2000元,所以应该选择生产新产品丙。
解:生产C产品的贡献毛益=100 ×(1 - 80%)=20(万元)
由于生产C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0,所以应该继续 生产C产品,否则,将会使企业减少20万元的利润。
2.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生产能力可以转移:闲置的生产能力可以转产其他产 品、用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将有关设备对外出租等。这 时需考虑机会成本因素。
剩余能力无法转移,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剩余能力可以转移,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两方面讨论:
1.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是指当亏损产品停产以后,闲置
下来的生产能力无法用于其他方面,既不能转产,也不能 将有关设备转产它用。
这时,只需考虑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看它是否满足:
【例4-7】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已知单位售价70元,该产品 的总成本函数为TC=15000+10x+0.003x2。要求:为获得最 大利润,作出生产多少甲产品的决策。 解:由已知得:
利润 70x (150000 10x 0.003x 2 )
0.003x 2 60x 150000
令 (x) 0.006x 60 0
(1)如果企业生产的多种产品之间在企业的生产能 力上互不相关,但在市场需要上却相互影响。在这时企 业应尽可能生产和销售贡献毛益比较大的产品。
(2)如果企业生产的多种产品在企业的生产能力上 相互影响,一种产品增产了,必须影响其他产品的生产, 从而产生多品种产品数量决策。
由于确定产品组合时,一般不改变现有生产 能力,因此,固定成本为无关成本,在这时,贡献毛益最 大的产品组合,其利润也必然最大。因此,通常以贡献毛 益最大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标准。
(3)在可行解区域内,确定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产品 组合。
【例4-8】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每种产品都要经过 一车间和二车间进行加工才能完成,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A产品
B产品
最大生产能力
单位贡献毛益(元)
联产品是指通过对同一种原料按照同一工艺过程加工, 所产出的性质相近、价值相差不多的多种产品的统称。
副产品是指在生产主要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 主要产品。
半成品介绍图
直接出售
出售
原材料 初加工 半成品 深加工 产成品
狭义在产品
狭义在产品
广义在产品
原材料
联产品介绍图
丁产品
深加工
甲联产品 乙联产品 丙联产品
(1)该亏损产品的单价大于其单位变动成本; (2)亏损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大于零; (3)该亏损产品的收入大于其变动成本; (4)该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零; (5)该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大于零; (6)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小于1。
总之,只要亏损产品能提供正的贡献边际总额,就应 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如果生产能力允许,又能保证
150×1000=150000 80×1000=80000 150000-80000=70000
60×1000=60000 0
60000-0=60000
150000-60000=90000 80000-0=80000 10000
故应进一步加工成乙产品再出售,可比直接出售多获利10000元。 (2)编制收益表如下表所示。
•最优生产批 量决策
•零部件是自制 还是外购的决 策
•选用不同加工 设备的决策
•设备出租或出 售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 策
一、生产品种决策
生产品种决策
新产品开发 的品种决策
亏损产品 的决策
有关产品是否 深加工的决策
(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企业只有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才能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维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 经营主动权,如果跟不上市场发展趋势,会被市场所淘 汰。
产品最优组合决策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最优分析法,经 常采用的是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法。
线性规划问题是指在一定的目标下(如利润最大或成本 最小),将有限资源最有效地分配到各项经济活动中去的一 种数学模型。通常,在一个数学模型种有若干个需要确定的 未知数,称为决策变量。把模型所要达到的目标表示成这些 变量的函数,称为目标函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有各 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将其表示成与决策变量有关的等式或不 等式,称为约束条件;满足全部约束条件的决策变量组成的 集合,称为可行解集;只有两个变量的可行解集也称为可行
D产品大于C产品贡献毛益40000元(240000-200000)。 故应当停产C产品,转产D产品,这样可使企业多获得 40000元的利润。
(三)有关产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某些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可按不同的加工深度进行 分类,分别为:半成品、联产品和副产品。
半成品是一个与产成品相对立的概念,是指那些经过 初步加工而形成的,已具备独立使用价值,但尚未最终 完成全部加工过程的特殊产品表现形式。
【例4-5】仍按照例4-4,若停止生产C产品,可将 生产能力转产D产品,其单位售价为164元,单位变动成本 110元,通过市场销售预测,D产品一年可销售5000件,转 产D产品需追加机器投资30 000元。要求:对是否停产C产 品而转产D产品作出决策。
解:转产D产品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164 -110) ×5000 -30000=240000(元)
项目
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量
相关收入
150×800=120000
60×800=48000 120000-48000=72000
相关成本
73000
0
73000-0=73000
其中:加工成本
80×800=64000
0
机会成本
9000
0
相关受益
120000-73000=47000 48000-0=48000
乙或新产品丙,二者取其一。该企业的固定成本总额为30 000元,乙和丙两种新产品的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乙产品
丙产品
剩余生产能力(机器工时)
10000×(1-70%)=3000
每件产品定额(机器工时)
10
15
销售单价(元)
180
270
单位变动成本(元)
140
22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较 为有利的决策。
解得
x 10000
因此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应生产10000件甲产品。
(二)多品种产品生产数量决策
当企业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 时,由于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生产的总规模不能超越这 些约束条件,就会遇到每种产品各生产多少才能使利润最 大化,也即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或称为企业资源的合理 利用决策。
(1)转产或承揽零星加工时:机会成本就是它们获得 的贡献毛益(在有专属固定成本时,应该是剩余贡献毛 益)。
(2)对外出租时:机会成本就是可望获得的租金收入。
具体的决策标准是: (1)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转移机会成本时,不应停产, 如有条件,还应增产亏损产品。 (2)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转移机会成本时,应该停产。
第三节 短期决策(1)——生产决策
四
三
主要内容
非确定型生产决策 生产组织决策 生产数量决策 生产品种决策
二
一
本节内容及框架结构
生产品种决策 生产数量决策 生产组织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
•新产品开发的 品种决策
•亏损产品的决 策
•有关产品是否 深加工的决策
•单一产品生 产数量决策
•多品种产品 生产数量决策
【例4-3】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现准备开发 乙产品或丙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甲产品(实际) 乙产品(预计) 丙产品(预计)
销售收入
100000
180000
170000
变动成本
50000
150000
130000
贡献毛益
50000
30000
40000
固定成本
20000
利润
30000
如果开发乙产品,甲产品必须削减1/4;开发丙产品, 甲产品必须削减1/2,该企业应如何作出决策?
解:在这项决策中,由于开发新产品并不增加 固定成本,因而固定成本是无关成本。在决策时,只需结 合生产能力,以增加贡献毛益最大为标准,采用相关分析 法进行分析。
开发乙产品增加的贡献毛益 30000 50000 1 1750(0 元) 4
开发丙产品增加的贡献毛益 40000 50000 1 1500(0 元) 2
(2)企业深加工需租入一台专用设备,年租金为 15000元。
(3)企业只具有深加工800件甲半成品的能力,该 能力可用于对外承揽加工业务,预计一年可获得的贡献 毛益为9000元。
解:依题意分别三种情况分析如下: (1)编制收益表如下表所示。
项目 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量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相关收益
法或相关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例4-6】某企业生产的甲半成品,单位成本为50 元/件,售价为60元/件,年产量为1000件。若经过深加 工可加工为乙产品,每件变动加工成本为80元,售价为 150元/件。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情况作出甲半成品是 直接出售还是加工成乙产品再出售的决策。
(1)企业现已具备深加工1000件甲半成品的能力, 不需追加专属成本,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
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是指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生产 能力来开发某种在市场上有销路的新产品,主要涉及新 产品品种的选择问题、开发新产品与减少老产品的决策 问题,此类决策主要采用差量分析法或相关分析法。
【例4-2】某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机器工时, 目前只生产甲产品一种产品。由于甲产品受销售情况的影
响,实际开工率只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0%,企业为了 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决定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生产新产品
有以上可知:开发乙产品比开发丙产品多增加贡献 毛益2500元,因此应选择开发乙产品。
(二)亏损产品的决策
它主要研究在企业组织生产多品种生产时,如果某 一种产品的收入低于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出 现了亏损,那么是停产该亏损产品或转产,还是按原有 规模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抑或是增产该亏损产品,有 两方面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