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市乒乓球场馆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南京市乒乓球场馆经营现状调查与分析
陈静静
【摘要】如今,人民生活水平在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同时,加强体育锻炼的观念也逐渐增强,人们逐渐开始接受“花钱买健康”的生活理念,乒乓球在我国享有“国球”之称.乒乓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容易开展.然而目前乒乓球活动场馆和我国人口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调,全国大部分城市地区经营性乒乓球场馆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乒乓球场馆的设施、经营方式、收费标准、建筑面积、学员锻炼时间、对乒乓球运动的喜好程度、年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大量事实来阐述目前南京市经营性乒乓球场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促进南京市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5(005)025
【总页数】2页(P158-159)
【关键词】南京;乒乓球;场馆;调查
【作者】陈静静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
近些年来,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南京市快速的发展,这对南京市体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乒乓球运动具有快速、多变、灵巧、轻盈的项目特点,使其不
但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乒乓球是一个不受年龄限制的体育,具有加强身体素质,使
人身心健康,一直深受国民的青睐。

我国乒乓球参与人口正在不断扩大,乒乓球场
馆也越来越多。

南京市乒乓球运动情况也是这样,该论文研究的意义可以推动乒乓球运动在南京的快速发展,使得乒乓球运动场馆与乒乓球运动同步健康的发展。

该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南京市乒乓球运动场馆经营现状进行研究,推进南京市乒乓球运动的迅速发展,为南京市乒乓球运动场馆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1 研究的对象
南京市15家乒乓球运动场馆
1.2 研究的方法
1.2.1 文献法
该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为本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

1.2.2 问卷调查法
该论文设计问卷1份对南京市市15家乒乓球场馆150名消费者和管理者进行问
卷调查。

1.2.3 访谈法
该论文通过对南京市15家乒乓球运动场所的管理者进行访谈。

1.2.4 数据分析法
该论文对所调查来的问卷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2.1 南京市乒乓球运动场馆现状
近些年来,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南京市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成为了南京市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京市的体育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南京市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论文对南京市内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雨花区、栖霞区、江宁区进行实地调查,对15家乒乓球运动场馆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调查。

南京市乒乓球运动场馆分布情况见表1。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表明,乒乓球场馆拥有20张以上乒乓球球桌以上的球馆,在南京市只有2家乒乓球场馆,这些乒乓球球馆有停车场、球馆内设有更衣室、寄存柜、厕所配套等设施,并且配有更加专业的乒乓球教练员。

拥有10~20张球桌场地的球馆有5所,分别在玄武区,白下区和秦淮区。

从乒乓球场馆所拥有的场地数量来看,雨花区、栖霞区、白下区等地方乒乓球球馆的规模都不是特别大,从球馆的配套设施来看,乒乓球球馆的档次还是相对比较低的,乒乓球教练员的专业技术还是不够过硬,乒乓球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如表2所示。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经营理念问题
根据调查,由于南京市白下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建设比较早,并且GDP
指数比鼓楼区、栖霞区等区域发展指数高,因而这些区域的经营理念比较完善,练习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人数也比较广泛,各大乒乓球馆也聘请了许多专业教练员及管理人员,这样对南京乒乓球事业的推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南京市其它区域,乒乓球场馆中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由于缺乏既懂经营会管理又懂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人才,导致乒乓球场馆自身体制不健全,经营效益差,市场开发力度薄弱。

各乒乓球场馆经营管理者看不到乒乓球培训服务、乒乓球健身娱乐体育物化消费用品及其它市场开发价值,没有去开发其周边产品,使这些市场发展相对的落后。

2.2.2 教练员教导方式的问题
南京市乒乓球运动场馆需要优秀的教练员。

在优秀教练员专业有素的教导下,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学习乒乓球,也可以激起乒乓球爱好者对追求更高球技的欲望。

虽然南京市有些乒乓球运动场馆教练员,例如,南京市区的各大乒乓球馆聘请了中年教练员虽然有很多的比赛经验但是技术不够娴熟的教练,他们的技术与打法
相对不够先进,不能跟上年轻人的节奏与速度,影响乒乓球爱好者积极向上的动力以
及对乒乓球爱好者进步有一定影响,在问卷调查中,有些人认为应该教练在性别中
比例平衡,年龄相对年轻,技战术应该更加先进,教学方法应该更多样化。

2.2.3 宣传力度问题
根据本论文的实地调查,南京市有很多乒乓球馆为了有更大的盈利效果,他们加强了对自己乒乓球馆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发传单、广播等方式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能更好的利用业余时间得到锻炼及放松。

他们采用了有效积极的营销方式,使得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来参加乒乓球运动。

但是有个别乒乓球馆只是在场馆的外面挂一个招牌,只有老顾客或附近居民才会去这些场馆练习。

这无疑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因此,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会吸引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来建设优秀的乒乓球场馆,这样才能促进南京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更能吸引更多乒乓球优秀教练的到来,这样才会有更多乒乓球爱好者参与这项运动。

2.2.4 设施不完善
根据表3数据统计,在南京市15家乒乓球场馆中,乒乓球场馆大多数在基本设施方面符合要求。

但根据统计,在被调查150名被调查者中有23%的消费者不是很满意所选择过的球馆球桌状况,要么太滑,要么太涩,要么球桌破旧不堪和灯光太暗;98名对自己运动的乒乓球场馆表示满意,这个比例达到65%,他们觉得自己所选择过的球馆球桌很适合练习。

还有12%的人认为来过一次就不会再来了,主
要是因为室内面积太小,环境太差,人数太多,空气污浊。

再来乒乓球运动场馆的人数调查来看,有5%的人认为自己所练习的场馆没有足够的停车场。

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在乒乓球场馆内应该设有换衣室和洗浴室,因为这方面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对场馆优劣产生的直接判断,还有影响女乒乓球运动员的数量。

如表3所示。

2.2.5 数量不多
尽管南京市现在已经有了多家乒乓球馆,但是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人数和分布来说依然差距太远。

据本论文调查显示,调查人员认为目前的乒乓球场馆不能满足需要
的占25%。

多数人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场馆而取消运动,这无疑给乒乓球爱好者造成了心理上对这项运动的排斥。

每到周末,各乒乓球场馆的场地基本上都要预定甚至没有预定就要等上好几个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进入球馆从事乒乓球运动的人的积极性。

这也表明了南京市在乒乓球场馆需求数量还是不足的,这也是限制乒乓球这项运动重大的因素之一。

3.1 结论
(1)根据调查结果的显示,来参加南京市乒乓球的人中大部分都是青年人,中年人以及文化程度较高、职业比较稳定、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他们希望来乒乓球场馆进行健身活动,并且对乒乓球的一种热爱,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练习乒乓使体质增强。

(2)南京市乒乓球场馆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很少有一个球馆有专门性的管理人员,缺乏那些懂经济、会管理的经营型人才,这样才会使得南京市乒乓球场馆在经营中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导致南京市乒乓球场馆相对落后,不能够吸引乒乓球爱好者的原因。

3.2 建议
(1)作为乒乓球运动的载体,乒乓球场馆必须要有完善的各种设施,设计合理的照明、地面情况和良好卫生状况。

这可以给乒乓球运动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乒乓球运动的直接参与者之一的教练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是必要的,乒乓球球馆可以积极听取教练员所反馈的意见与建议,让乒乓球场馆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提高,这样才会扩大规模。

南京市乒乓球经营管理需要对乒乓球的这项运动进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会员制度,让他们在会员制度中参加乒乓球这项运动。

还可以和其他场馆进行乒乓球挑战赛,在乒乓球爱好者们在比赛中更加的喜爱乒乓球这项运动,让他们更加积极参加运动,还能获得比赛中丰富的奖品,促进乒乓球爱好者的更大兴趣。

(2)南京市的乒乓球场馆,除了自身场馆的日常管理外,还应该建立南京市乒乓球协会这样的组织。

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向社会普及乒乓球这项运动,让更多的人来参加乒乓球运动让他们开展科学合理的健身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乐趣。

另外,每一个乒乓球场馆都必须要有专业的乒乓球管理者来进行专业的管理,这样才能促使乒乓球这项竞技体育的专业化和产业化。

【相关文献】
[1]熊和平,等.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现状及英发展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33-35.
[2]鲍明晓.投资创业的阳光地带[J].体育文化导刊,2006(2):17-19.
[3]金宗强,等.我固体育健身市场营销组合开发的新思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1(4):6-8.
[4]张晓篷.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1(1):23.
[5]成会君,等.论我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19-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