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复习测试题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复习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复习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复习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压强单元复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将质量相等的水、煤油、水银分别装入底面积相同的不同容器中,且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如图所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A。
p水>p煤油>p水银B。
p水>p水银>p煤油
C。
p水银>p水>p煤油 D. p煤油>p水>p水银
2.质量相同的三个实心正方体块,A为铜块,B为铁块,C为铝块(ρ铜>ρ铁>ρ铝)把它们
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
A. P A>P B>P C B。
P A<P B<P C C。
P A=P B=P C D. 无法判断
3.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质量相等的甲、
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直放在水
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
4:1 B。
8:1 C。
4:3 D. 1:2
4.一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如果将这个木块切成完全相同
的八个小正方体,取其中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则这个小木块对地面的压强是()
A. P
B. P
C. P D。
2P
5.下列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上层液体对下层液体有压强
B. 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所以液体不仅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C. 液体内部压强是液体重力产生的,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液体不可能有向上的压强
D.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不仅有向下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6.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有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
出,如图(甲),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
管内,如图(乙)所示,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 盐水B。
水 C. 酒精D。
水银
7.一个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5Pa.做实验测大气压值时,若往玻璃管中灌满的是水(ρ
3kg/m3),则所用的玻璃管的长度至少应为( )
水=1。
0×10
A。
76m B. 10m C. 1m D。
0。
76m
8.如图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茶壶
B. 拦河大坝
C. 船闸
D. 洗手间下水管
9.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 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利用了流体速度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
C。
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 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10.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
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
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
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
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
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二、多选题
1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是晓云在物理课上曾做过的实验,其中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
实验是()
A。
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飘起来
B. 两杯口中间吹气,乒乓球向杯口运动
C. 将铝柱浸没在水中,它排开的水流到烧杯里
D。
在B管一端吹气,水从A管上端喷出
12.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ρ甲和ρ乙,里面
放入相同的金属球,如图所示,此时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
容器底部的压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C. 再将两金属球从液体中小心取出后,甲液体液面下降的高度小于乙液面下降的高度
D. 再将两金属球从液体中小心取出后,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
压强
1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小于B
的边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p B
B. 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p B
C。
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p B
D。
若均沿图中所示虚线截去上面的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p B
14.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
A。
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特点制成的
B。
煮饺子时,饺子刚入锅因为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
C. 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D。
锅的把手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手与锅把之间的摩擦
15.如图一个装有水的容器旋转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所受的压强是200Pa
B。
b所受的压强是200Pa
C。
a点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之比是1:4
D. b点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之比是4:5
三、填空题
16.一个水池的深度为2米,池底有一个面积为10厘米2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压强
大小为______ 帕,塞子所受水的压力大小为______ 牛(g取10N/kg).
17.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外力F=80N,则各图中支持面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分别是F a=
______ N,F b= ______ N,F c= ______ N
18.如图甲所示,两个相同的A、B正方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
将它们按图乙所示叠放,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 P;若按图丙所示将A物体平移出,则此时物体A对物体B的压强为______ P.
19.如图所示是一款集自动清洁技术和人性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洁机器人,
它工作时内部的电动机带动风扇转动,把尘盒内的空气排除,利用______ 的
作用将垃圾吸入尘盒内.已知机器人的质量是2。
6kg,滚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cm2,静止在水平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 Pa.
四、实验探究题
20.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
(1)他的实验步骤是:
a.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______ .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
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5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2)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______ .
(3)根据所测数据可求出大气压为______ Pa.
(4)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__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小红发现上述四个原因中肯定有一个原因会造成所测大气压值偏大,经过小组讨论后认
为只要增加一个步骤并适当处理数据就可以减小此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此步骤是
______ .
五、计算题
21.如图甲所示,边长20cm,重20N的正方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重
12N的正方体A叠放在B上.求:
①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画出正方体B所受力的示意图)
②如图乙,将正方体A取下,用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此时B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22.据报道,因车辆超载损坏公路,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国家规定,载重车
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有一辆自重2×104N的6轮汽车,如果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请问:(g取10N/kg)
(1)地面承受的最大压力是多少?
(2)该汽车允许装载货物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3)车辆超载除了损坏公路之外,还可能存在哪些风险?请至少说出一项.
23.如图所示,重10N底面积为200cm2的容器装入10kg的水,水的深度
为30cm,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g取10N/kg)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B
2. A
3. B
4. B5。
C 6. C7. B
8。
B9。
C10。
A11。
ABD12. ACD13。
BD14。
BD
15。
AD
16. 2×104;20
17. 20;80;60
18。
2;1。
5
19. 大气压;2.6×104
20. 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刚拉动;刻度尺;1.5×105;B;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1。
解:①经分析可知,正方体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A的压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力:
F=G A+G B=12N+20N=32N,
受力面积:
S=L2=(20cm)2=400cm2=0。
04m2,
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
p===800Pa;
②将正方体A取下,用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时,B对地面的压力:
F′=G B—F=20N—8N=12N,
B对地面的压强:
p′===300Pa.
答:①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800Pa,正方体B所受力的示意图如上图所示;
②如图乙,将正方体A取下,用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此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300Pa.
22. 解:(1)总受力面积S=6×200×10-4m2=0。
12m2;
由p=得:F=pS=7×105N/m2×0。
12m2=8.4×104N;
(2)由于G总=F=8.4×104N,
则G货=G总—G自=8。
4×104N-2×104N=6。
4×104N;
所以,m货===6.4×103kg;
(3)超载后使车的惯性增大,不易急刹车,易造成交通事故.
超载对车辆本身有危害,会压坏汽车,如:车胎会突然爆胎;
超载可能造成车辆超高超宽,重心不稳易翻车、货物可能散落;
超载时汽车方向盘转动不灵活,易造成交通事故等.
答:(1)地面承受的最大压力是8。
4×104N;
(2)该汽车允许装载货物的最大质量是6.4×103kg;
(3)车辆超载除了损坏公路之外,还可能使车胎爆裂;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货物可能散落等.
23。
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1=ρgh=1×103kg/m3×10N/kg×0.3m=3×103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1=p1S=3×103kg/m3×200×10—4m2=60N;
(2)容器重:G1=10N;
水重:G2=m水g=10kg×10N/kg=100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2=G1+G2=10N+100N=110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5。
5×103Pa。
答:(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分别为60N、3×103Pa;
(2)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110N、5。
5×103Pa。
【解析】
1。
解:因水和煤油、水银的质量相等,
所以,由G=mg可知,三液体的重力相等,
由p=和p=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ρghS,液体
的重力G=mg=ρVg,
已知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
由图知,装水的容器是下粗上细,液体的体积V<Sh,则F水>G,
装煤油的容器是下细上粗,液体的体积V>Sh,则F煤油<G,
装水银的容器是上下一样粗,液体的体积V=Sh,则F水银=G,
综上可知,F水>F水银>F煤油,
由p=可知,p水>p水银>p煤油.
故选B.
由G=mg可知,水和煤油、水银的质量相等时它们的重力相等,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ρghS,液体的重力G=mg=ρVg,结合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分析三容器的形状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关系,然后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根据p=得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关系.
本题考查了压强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比较三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关系是关键.
2. 解:(1)根据公式V=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正方体,ρ铜>ρ铁>ρ铝,所以V铜<V铁<V铝,
因为是正方体,所以它们的底面积大小关系:S铜<S铁<S铝.
(2)三个实心正方体块的质量相等,所以其受的重力也相等,对桌面的压力F=G,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力也相等.
(3)根据公式P=可以知道,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因为S铜<S铁<S
P铜>P铁>P铝,即P A>P B>P C.
铝,所以
故选A.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2)根据公式V=比较出三个正方体的体积大小,即底面积大小.
(3)根据公式P=就可以比较出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固体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压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以及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注意在做题的过程中要细心,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3. 解:(1)由图可知,当V甲=1cm3时m甲=8g,当m乙=4g时V乙=4cm3,则
ρ甲===8g/cm3,ρ乙===1g/cm3,
则==;
(2)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h,
所以,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故选:B。
(1)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两物质的密度,进一步求出它们的密度之比;
(2)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h,据此求出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两物质的密度之比和推出规则形状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表达式p=ρgh的应用.
4。
解:原来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p==.
平均分成八个小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每个小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p’===.
所以,p’=p.
故选B.
设原来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是F,受力面积是S,压强是P=.平均分成八个小正方体,压力是原来的多少,受力面积是原来的多少,根据p'=.最后比较p和p’的关系.
注意当切割物体时,不但要考虑压力的变化,同时要考虑受力面积的变化.
5. 解:A、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液体对下层液体有压强的作用,是正确的.
B、液体流动,所以能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压强,B对.
C、液体内部压强虽由重力产生,但由于液体的流动性故能产生各个方向的压强,C错.
D、液体具有流动性,故液体内部能产生各个方向的压强.D对.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本题可由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和特点分析求解.
本题应理解液体压强的成因,不能片面考虑.
6. 解:图甲的橡皮膜向下凸出,说明液体存在向下的压强.
图乙中,管内外液面相平,说明液体的深度是相等的,又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橡皮膜向管内凹说明管外水的压强大于管内液体的压强,因此,进一步判断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如果是盐水和水银,橡皮膜会向管外凸,如果是水,橡皮膜会相平,而酒
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一定是酒精.
故选C.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橡皮膜一开始向下凸出是因为受到了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后来放入水中向管内凹说明管内外压强不同,据此可判断管内外液体密度的大小.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熟知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与密度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
解:由p=ρgh可得,水柱的高度:
h==≈10m,
则所用的玻璃管的长度至少应为10m.
故选B.
知道大气压的大小即为水柱产生的压强,根据p=ρgh求出水柱的高度.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8. 解:A、茶壶的壶嘴与壶身底部相通,上端开口,壶嘴和壶身在同一高度,倒满水后,液面相平,利用了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拦河大坝是为了增加水的高度,使水流下时产生更大的重力势能.不符合连通器原理,故B 符合题意;
C、打开船闸的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
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
然后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
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利用了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
D、U型下水管的两侧水面与空气相通,中间底部相连通,是连通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原理的应用,属于简单题目,考试需要准确区分各物理知识点及其应用.此点中考出现概率很高.
9. 解:A、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可承受更大的压强,故A 正确;
B、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强差,这样就形成了向上的升力.故B正确;
C、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C错误;
D、刀刃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正确.
故选C.
(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判断;
(2)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做出判断;
(3)根据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可做出判断;
(4)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本题主同时考查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以及流体压强特点的相关知识,都是有关压强方面的基本规律,应熟知.
10。
解: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增大,使管内的液面下降;
反之,当外界气温下降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收缩,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减小,管内的液面上升.故B、C、D错误.
故选A.
要解答本题首先应了解:气体有着较突出的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会有明显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压强跟温度、体积的关系,了解和掌握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一道中档题.
11. 解:A、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变小。
下方的空气流速不变,压强不变.纸条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飘起来。
故A符合题意;
B、向两个杯子中间吹气,左杯中的乒乓球会向杯口运动,是因为杯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被大气压压向杯口,实验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故B符合题意。
C、图中实验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与流体压强无关;故C不合题意;
D、从B管右端向管内吹气时,A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
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液体从烧杯中压入A管中,所以水就沿A管上升而流出管口。
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据此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而利用流体压强特点来分析现象。
12。
解:(1)由图可知,甲液体的深度大于乙液体的深度,
因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所以,由p=ρgh的变形式ρ=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故A正确;
由图可知,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
由p=的变形式F=pS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故B错误;(2)再将两金属球从液体中小心取出后,液体减少的体积相同,
由V=Sh的变形式可知h=可知,甲液体液面下降的高度小于乙液面下降的高度,故C正确; 由p=ρgh可知,乙液体的密度较大,下降的深度较大,减小的压强较大,
则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ACD.
(1)由图可知,甲、乙容器内深度的深度关系,且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根据p=ρgh 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由图可知,甲、乙容器的底面积关系,根据F=pS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
部压力之间的关系;
(2)两相同金属球的体积相等,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V=Sh判断金属球取出后液面下降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p=ρgh可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本题考查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比较;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涉及到了密度公式、压力和压强公式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13。
解:A、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即F A=F B;A的边长小于B的边长,则A的底面积小于B的底面积,即S A<S B,根据p=可知,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 A>p B.故A错误;
B、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A、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变为F A、F B,则对地面的压力仍相等,受力面积变为S A、S B,则S A<S B,根据p=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p B.故B正确;
C、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A、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变为F A、F B,则对地面的压力仍相等,受力面积不变,仍为S A<S B,根据p=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p B.故C错误;
D、若均沿图中所示虚线截去上面的一半,A、B对地面的压力变为F A、F B,则对地面的压力仍相等,受力面积不变,仍为S A<S B,根据p=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P B.故D正确.故选BD.
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利用p=通过分析A、B对地面的压力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对地面的压强大小.
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压强公式的应用,同时要知道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14。
解:A、由于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故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故该选项错误;
B、水饺刚入水时,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故物体下沉,故B正确;
C、根据公式P=可知,压力一定,磨刀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该选项错误;
D、锅的把手刻有花纹,即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BD.
(1)知道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即气压越大,其沸点就越高;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将会下沉;
(3)压强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即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4)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即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物理知识题,在厨房中和实际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平时生活中要细心留意,从生活中学习和体验物理的乐趣.
15. 解:
A、a点所处的深度为h a=2cm=0.02m;
a点所受水的压强为p a=ρgh a=1000kg/m3×10N/kg×0。
02m=200Pa;故A正确;
B、b点所处的深度为h b=10cm—2cm=8cm=0.08m;
所受压强为p b=ρgh b=1000kg/m3×10N/kg×0.08m=800Pa;故B错误;
C、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p=ρgh=1000kg/m3×10N/kg×0.1m=1000Pa;a点所受压强为200Pa;
故a点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之比为200Pa:1000Pa=1:5;故C 错误;
D、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p=ρgh=1000kg/m3×10N/kg×0。
1m=1000Pa;b点所受压强为800Pa;
故b点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内部压强之比为800Pa:1000Pa=4:5;故D 正确;
故选AD.
液体压强中深度h的含义是从最高液面竖直向下的距离;运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求压强大小及压强比值.
明确深度h的含义,熟练运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解:(1)水对池底塞子的压强:
p=ρgh=1。
0×103kg/m3×10N/kg×2m=2×104Pa;
(2)由p=可得,塞子所受水的压力:
F=pS=2×104Pa×10×10—4m2=20N.
故答案为:2×104;20.
(1)水池的深度即为水池装满水时底部塞子所处的深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出塞子受到水的压强;
(2)已知塞子受到水的压强和塞子的面积,根据F=pS求出塞子受到水的压力.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和压力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池的深度即为水池装满水时底部塞子所处的深度.
17。
解:a图中的支持面所受压力F a=G=20N;
b图中支持面所受压力F b=F=80N;
c图中支持面所受压力F c=F-G=80N—20N=60N;
故答案为:20;80;60.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从方向、施力物体等方面有根本的不同,只有在水平面上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而且竖直方向上只有重力支持力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压力与重力有根本的区别,压力与引起接触面挤压的外力有直接关系,b中压力与G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在c中不要在力的合成上犯错误.
18. 解:设正方体A和B的重力均为G,它们的底面积均为S,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图甲中,A、B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
p甲====.
(1)按图乙所示叠放时,对桌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