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基本地质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合集下载

德令哈杂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德令哈杂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2 0 1 3 年第2 6 期
( 总 第 2 6 9 期)
中闽高 新技末食业
l C f ^ H} 《 Tt c“ E t} l £‘
NO . 2 6 . 2 01 3
( Cu mu l a t i v e t y N O. 2 6 9)
查 开发 院副总工 ,地质 高级工程 师,研 究方 向 :区域地 质 调 查、金属矿 产勘 查。
( 2 ) 采用锆石 u — P b 法 同位素测年 ,获得锆石u — P b 法 同位素年龄为2 3 1 8 ±1 5 M a ,时代归属古元古代 。
技术 的发展展 望 。 关键 词 :采矿 技术 ;煤矿采煤 ;安 全生产
中图分类 号 :T D8 2 4
文 献标识码 :A Fra bibliotek文章编 号 :1 0 0 9 - 2 3 7 4( 2 0 1 3)2 6 — 0 0 8 2 - 0 2
我 国科学 技术和经 济在近三 十年 来高速发展 ,社会不 断进 步 ,煤炭作 为社会 发展 和经 济发展 的源 动力 ,为人 民 的生 产生活提供 了能源支持 ,也成为 了国民经济 的重要 支
柱之 一 ,并且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 的推进 , 人们
对能 源的需求量越 来越大 ,作 为最重要 的能源 ,煤炭 的需
求 量也 日 趋增 大 ,对煤炭 开采和生产 的技术要求也越 来越 高。目 前, 煤 矿开采 已经成为 了我 国的支柱行业 ,然而 由 于传统煤矿 开采 中忽视 了采矿技术 的应 用 ,采矿效率 和煤
[ 2 ] ( 英) I - i u g l  ̄ ,R o l l i s o n ,杨 学明,等.岩石地球 化 学
【 M】 .合肥 :中国科 学技术 大学 出版社 ,2 0 0 0 .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解析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摘要:柴达木盆地受祁连山和昆仑山的相向挤压控制,因此发育了柴北缘断裂、昆北断裂、祁连南缘断裂等区域性断裂构造。

同时在阿尔金构造带的重大影响下,发育形成了阿南断裂、格尔木——锡铁山断裂等区域性构造。

在两组不同方向上断裂构造的叠加作用力下,使柴达木中后期盆地呈现出北东——南西向以及北东——南西向分带的特征,同时在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控油意义一、概述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处于青藏高原北部,四周分别是祁连山、昆仑山以及阿尔金山,是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发现的三大盆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库。

然而,因为柴达木盆地的特殊构造位置以及构造过程,导致盆地在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不仅受周边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深受基底构造的控制影响。

二、基底构造特征1.重力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异常等值线在轴向上呈现出北北西方向特征,负异常中心处于三湖地区,盆地内部异常值变化较小。

盆地边缘出现非常密集的重力梯级带,反映了昆北断裂、柴北边缘断裂以及祁连山南部边缘断裂的存在必然性。

在重力异常图的剩于区域上,塔尔丁——鱼卡这条线存在一条北东方向的重力梯级带,异常值自西向东呈现增大趋势,西部较东部埋藏浅,中间存在基底断裂。

2.磁场在航磁异常方面,柴达木盆地与昆仑山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可以理解为昆仑山北部大量的具有较强磁性的变质岩可以无限延伸至柴达木盆地下,从而构成盆地的结晶类基底。

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被布伦台——鱼卡断裂一分为二,西部较东部沉积厚度大。

3.大地电磁测深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的西部基底呈现出凹凸有致的整体格局,大致分为茫崖凹陷、大风山隆起、一里坪坳陷、昆北断阶、阿南断阶等构造单元。

并且在盆地东部区域发现断裂两侧的磁异常现象有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北侧的异常值比南部低很多。

专家推测这种磁性异常极有可能体现了盆地的基底差异。

在盆地东部区域,基底的发育形成逆冲断层,将东部地区划分成昆北断阶、欧南断陷、花海子山间盆地等小构造单元。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

2004, 12( 10)

杰等 .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及 分布
19
具有较大的生物气资源潜力。 2 . 4 水溶气藏 当高温高 压地层水中溶解的天然气量足够大 时 , 便形成了可供工业性开采或可以综合利用的水 溶气藏。日本、 美国、 菲律宾、 前苏联、 匈牙利等国均 不同程度地对水溶气藏进行了开发和研究。 水溶气广泛分布于中、 新生代地层中 , 尤其是第 三系和第四系海相和海陆过渡相地层中。我国水溶 气分布比较广泛 , 张恺根据日本和世界其它国家水 溶气田的分布规律和各类水溶气田的地质特征 , 认 为中国东西两大含油气区的中、 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中广泛分布着水溶性天然气藏。王雪吾等用体积法 初步估算我国水溶气资源量约为 12~ 65 万亿立方 米。关德师预测我国水溶气资源量约为 45 万亿立 方米, 其中东部水溶性天然气远景地质储量合计为 19 万亿立方米。我国的四川盆地 ( 威远气田 )、 松辽 盆地、 渤海湾盆地、 琼东南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吐哈 盆地等均具有勘探水溶气的良好前景。 2 . 5 泥 ( 页 ) 岩气藏 泥岩 (页岩 ) 的大量生、 排烃可以使自身产生微 裂缝 , 生 成 的天 然 气以 游 离、 裂 缝表 面吸 附 及泥 ( 页 )岩孔隙表面吸附等方式赋存在泥 ( 页 ) 岩中 , 裂 缝 - 微裂缝发育带是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 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分布的志留系地层中 , 发育 大套黑色页岩, 有机碳含量大多达 10 % ~ 15 %,演 化程度较高 , 可形成的泥 ( 页 ) 岩气资源潜力相当可 观 , 华南褶皱带和秦岭褶皱带、 扬子准地台均是勘探 的有利区域。另外 , 松辽白垩系、 渤海湾盆地、 江汉 盆地的第三系、 四川盆地的中生界、 南华北、 柴达木 以及酒泉盆地均具有一定的泥 ( 页 )岩气。 2 . 6 无机成因气藏 无机成因气藏主要有二氧化碳气藏、 烷烃气藏 和氦气藏三类。无机成因气一般与地球壳幔活动有 关。近年来 , 随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 , 此类气藏不断 被发现。该类气藏主要分布于大陆裂谷活动带、 火 山活动带、 板块活动接触带、 深大断裂带等。中国东 部的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苏北盆地和三水盆地以 及大陆架上的东海盆地、 珠江口盆地和莺歌海盆地 共发现了 28 个二氧化碳气田 ( 藏 ) 。其中松辽盆地 的万金塔气田和昌德东气藏、 苏北盆地的黄桥气田、 渤海湾盆地平方王含气藏和三水盆地的沙头圩气藏 已开发 , 这些气田的开 发已取得显著 的经济效益。 我国在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凹陷和黄骅凹陷以及莺歌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

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

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

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

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

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

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

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

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重力场特征及油气远景区预测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重力场特征及油气远景区预测
基 础 I ,采 川 MI) 300S直 读 式 密 瞍 仪 测 定 标 本 1541 件 ,质 髓检 均 方 差 为±0.0()gg/cm ,总 … 柴 两 地 区的地 层 及 体物性 统 汁表 ( 衷 1).. 3.2 已发 现油 田的重 力场特 征
从 已发现 油 …及 已知 生 陷 J 在 布格 匝力异 常 和剩 余 重 力 异常 上 的 位戥 町以 【1 』】 看 … 有 以下 规律 :
2018年第 5期
西 部探 矿工 程
lll
柴 达木盆地 西部地 区重力场特征及 油气远 景 区预 测
郭培虹 ,耿 涛 ,王一凡
(1.中 国地 质调 查局 西安地 质调 查 中心,陕 西 西安 710054;2.陕 西省煤 田地 质局 物探 测 量 队 ,陕西 西安 710051)
摘 要 :柴达 木盆 地 西部 地 区油 气勘 探 潜 力 巨大 ,但 “双 复 杂 ”的地 球 物理 条 件 导致 地震 方 法长期 难 以奏效 ,为此 利 用重 力对控 制 因素的识 别 功 能 ,综合 分 析 柴西地 区 已发 现 油气 田的 分布规 律 、生 烃条 件 、油气运移及储藏特征及重力场特征 ,得到以下认识 :① 柴西地区油气藏均位于生烃洼陷中心及其 附近构造带上 ,离生烃 中心越近 ,油气富集程度越 高,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 体发 育部位 油气最为富 集;② 生烃 凹陷区位于布格重力异常值较低 的区域 ,在剩余重力异常上表现为较 大范围的局部低异 常;③ 已发现油田位于生烃凹陷区形成的重力低异常边部(或 中间)的局部重力高异常上。在此基础 上 ,结合 柴西地 区地 质及 重 力场 特征 ,预 测划 分 了相 同地质 环境 下 的油 气矿 产勘探 有 利 区域 。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重力场;油气远景区;分布规律 ;生烃洼陷 中图分 类号 :TEl2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04—5716(2018)05—01 1 1_04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

中国西部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摘要:在我国西部,有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石油工业的主要支撑和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中国迎接新世纪的油气资源战略的交替地区。

为了加深对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了解,促进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本文首先从中国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地质特征入手,论述了盆地性质与构造历史,以及西部地区的地质条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资源分布概况。

最后提出促进勘探开发的相关建议。

一、中国西部油气资源地区的地质特征1.盆地性质与构造演化史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柴达木以及准噶尔盆地,这些沉积类盆地类属于克拉通盆地,它的基底是比较小的古大陆地壳块状,地壳大概有35~45千米的厚度,主要组成岩质是前震旦的酸性变质岩系。

平坦的海相碳酸盐岩与砂岩是古生界的构造特点,而中新生界主要是盆地沉寂。

在西部盆地的周围存在数量巨大的中新生代的前陆冲断带,主要体现为小型克拉通块状。

在中新生界的构造层,现代造山带相围的新生代盆地表现地十分突出,也就是中新生界盆地和古生界克拉通相互重叠的盆地地形。

西部地区的板块结构变化主要有四部分组成:震旦|—泥盆纪,石炭—二叠纪,三叠纪—早第三纪以及晚第三纪—第四纪。

在经历这四纪构造演化之后,东西部分产生十分显著的构造差别,东侧部分包括四川与鄂尔多斯盆地中间发生隆起,周围也由于发生沉积编程前陆盆地地形,而西侧部分,包括柴达木,准噶尔以及塔里木盆地迅速沉积,幅度达到5000~7000米,发育时期也跟西部有很大不同。

2.西部地区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西部地区的表面和地下都存在十分复杂的地质特点,地区表面主要是沙漠、黄土塬、隔壁以及山地,而地下主要由台盆区与推覆带构造而成。

当前西部的油气地区主要在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盆地,以及河西走廊、鄂尔多斯以及柴达木地区,这些地形的地质特征都十分复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地区的地下构造在盆地中与山前带有着不同的复杂性特征。

《2024年库车坳陷东部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带研究》范文

《2024年库车坳陷东部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带研究》范文

《库车坳陷东部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带研究》篇一一、引言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内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其东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具有显著的成藏特征。

本文将详细研究库车坳陷东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带,以期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区域地质背景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该区域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和储盖组合。

同时,该区域具有较高的地温和地压,为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油气成藏特征(一)成藏条件库车坳陷东部的油气成藏主要得益于良好的生油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条件。

生油岩主要为侏罗纪至古近纪的湖相泥岩,储集层以中低孔、低渗透性的砂岩为主,盖层则以泥岩、页岩等为主。

此外,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二)成藏类型根据油气藏的成因和特征,库车坳陷东部的油气藏可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等类型。

其中,构造油气藏主要受断层和褶皱控制,地层油气藏主要受地层不整合面控制,岩性油气藏则主要受岩性变化和物性差异控制。

(三)成藏规律库车坳陷东部的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首先,油气的生成主要受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保存条件控制;其次,油气的运移主要受控于输导体系和运移路径;最后,油气的聚集主要受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和保存条件影响。

四、有利区带分析(一)有利区带特征根据地质条件、成藏规律和勘探成果,库车坳陷东部存在多个有利区带。

这些区带具有以下特征:构造复杂、圈闭类型多样、储盖组合良好、生油条件优越等。

同时,这些区带还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

(二)有利区带划分根据上述特征,我们将库车坳陷东部的有利区带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其中,A级区带为重点勘探目标区,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B级区带为次重点勘探目标区,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C级区带为一般勘探目标区,需进一步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工作。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现的原油大多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所以油气勘探始终以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为目标。

石炭系在柴北缘西段分布零星,学术界一直认为其生烃能力低下而未引起重视。

冷湖五号构造冷科1井钻探后,对4666m以下的地层归属产生极大争议,通过对岩性、电性、古生物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现已确定这套地层属于石炭系,并由此认识到冷湖地区深86井也钻遇了石炭系。

2004年绿梁山前钻探的尕丘1井钻遇了较厚石炭系,进一步揭示了石炭系的勘探潜力。

随着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井下钻遇石炭系的确定,人们认识到在柴北缘不只存在侏罗系一套烃源岩。

分析石炭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者发现石炭系烃源岩与侏罗系烃源岩之间存在明显不同,其中最显著的差异是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高而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低。

通过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岩性、电性及古生物资料,可以很好地区分石炭系和侏罗系。

油源对比研究还发现在柴北缘西段并不象前人所认为的那样油气都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而是也存在少量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的油气,揭示了柴北缘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二、关键词:石炭系烃源岩石炭系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属于中国西部大型内陆湖泊沉积盆地,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所夹持,呈不规则菱形。

柴北缘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西起阿尔金山前的鄂博梁Ⅰ号构造,东至德令哈凹陷大浪-土尔岗构造带东端,北以祁连山前深大断裂系为界,南至鄂博梁南缘-陵间断裂-黄泥滩断裂-埃姆尼克山南缘山前深大断裂,属盆地一级构造单元。

本文以绿梁山与埃姆尼克山之间为界将柴北缘划分为东段和西段,并以柴北缘西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图1)。

图1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地理位置略图几十年来,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现的原油大多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人们对柴北缘西段石炭系的分布一直不是很清楚。

由于在2004年之前石油地质工作者认为井下从未钻遇石炭系,加之石炭系地面露头大多位于阿尔金山及祁连山南缘,分布较为零星且多存在变质现象,故石炭系烃源岩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同时特别要感谢中油股份公司资评项目 办公室胡素云所长、沈成喜总地质师、瞿 辉博士、李大伟博士以及协作单位大庆石 油学院丁文龙教授、勘探院张道勇博士、 廊坊分院李剑主任、刘成林博士、张英工 程师等人对本课题的热情指导和帮助。
汇报提纲
一、评价工作完成情况 二、刻度区解剖成果 三、评价方法和评价参数 四、评价结果及领域分析
2.完成的工作量
①.完成了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区域地层对比 120口井和第四系内部标准层的划分。编制了中、新 生界各层组地层等厚图12张,其中第四系又按评价层 系编制了K0-K2、K2-K5、K5-K10和K10-K13四层等厚 图。
②. 编制盆地各层系沉积相平面图13张,剖面图6 张。编制盆地各层系暗色泥岩等厚图11张,砂岩百分 含量等值线图6张,有机质类型图8张,Ro图6张及盆 地勘探综合成果图等盆地图件150余幅。
Hc ppm
>300 300—100 <100 >100
指标 TOC %
湖盆水体类 型
淡水-半咸 水
咸水-超咸 水
“A”%

HC 10-6

(S1+S2)mg/
g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标准
四个大不整合
Q1+2
T0:
~~~~
N23
T2':
~~N~22~
N21
84梷32
T0不整合 T2’不整合
TR:
~~E~1+~2
MZ
T6:
~M~~Z~
基底
99梷184
TR不整合 T6不整合
③.通过地震统层解释,明确了柴达木盆地存在四个 大不整合面,尤其是T2’不整合面对油气聚集的影响作用。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类 号 ]P 1 . 3 分 6 8 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德 令 哈拗 陷西 起锡铁 山 , 至沙 利克 山 , 东 面积
约 1 5× 1 k , 造 区划 属 柴 达 木 盆 地 北 缘 . 0 m 构
1 中侏 罗 统 发 育 特 征
1 1 地 层 层 序 及 沉 积 特 征 .
( 简称 柴北 缘) 滑 逆 冲带 东段 ( 1 。近年 来 的 走 图 ) 石 油地 质综 合研 究 表 明 , 区 具 有一 定 的成 藏 条 该 件 , 柴北 缘 围绕 中侏 罗 统油 气 系统 开 展 勘 探 的 是 重要 接 替 领 域口 ] 由 于 勘 探 程 度 低 , 中侏 罗 。 对 统 烃源 岩缺 乏深 入 、 系统 的研 究 和评 价 , 致拗 陷 导 内资源 前 景 不 明 朗 , 约 了 油 气 勘 探 的 进 程 l 。 制 _ 3 ]
其成 烃 演化 阶段 进 行 了全 面 分 析 与评 价 , 结合 并
综合 研究 成 果 对 中侏 罗 统 资 源 量 进 行 了 初 步 估 算, 这对 德令 哈 拗 陷进 一 步 开 展 油 气 远 景 评 价及
勘探 部署 具有 重要 意 义 。
[ 稿 日期 ]2 0 —12 收 0 91 -6
碳 质泥 岩 , 中侏 罗 统 主 要 产 煤 层 段 。第 6段 是
分 析 的基础 上 , 选取 中侏 罗统 出露 较好 的大 煤 沟 、 柏树 山 、 尕秀 、 石 沟 等 典 型剖 面 , 中侏 罗 统 旺 花 对
烃 源岩 有机 质丰 度 和类 型 、 类 化 合 物 的组 成 及 烃
第3卷 第 2 8 期
21 0 1年 4月
成 都 理工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第43卷第5期373737 Vol.43, No.5, 437–452 2014年9月GEOCHIMICA Sept., 2014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付小东1,2*, 邱楠生1, 饶丹3, 秦建中3,申宝剑3, 许锦3, 陈迎宾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23; 3. 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无锡 214151)摘要: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 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 有机碳含量多在 1.5%以上;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 有机质成熟度从未成熟至过成熟皆有; 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约占50%, 孔隙度多在1%~8%之间, 孔隙类型多样。

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泥页岩显示出较强的吸附气体能力, 多口钻井在泥页岩段存在明显全烃异常。

综上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湖西山组、大煤沟组2个层位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 其中湖西山组中上部泥页岩段为页岩油气有利层段, 有利区在冷湖4号-5号构造一带; 大煤沟组五段为页岩气有利层段、大煤沟组七段为页岩油有利层段, 有利区分布于苏干湖坳陷、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东部、南部区。

关键词: 形成条件; 页岩油气; 中下侏罗统; 柴达木盆地中图分类号: P59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379-1726(2014)05-0437-16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shale oil and gas in Jurassic strata of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FU Xiao-dong1,2*, QIU Nan-sheng1, RAO Dan3, QIN Jian-zhong3, SHEN Bao-jian3,XU Jin3 and CHEN Ying-bin31.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t 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2. PetroChina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3. Wu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 SINOPEC, Wuxi 21415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discuss sha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predict favorable prospect areas and exploration layers within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strata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the thickness,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properties, oil and gas content of shale from the Huxishan Formation (J1h) and the Dameigou Formation (J2d)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hickness of organic-rich shale of J1h and J2d are large, and their TOC values a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1.5%. The kerogen types of organic matters are mainly type Ⅱ and type Ⅲ. The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s varies from immature stage to over-mature stage.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is approximately 50%, porosity mainly from 1% to 8%. Shales from J1h and J2d show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to gas, and abnormal total hydrocarbon were observed in many wells in gas logging of J1h and J2d shale layer. It indicates that J1h and J2d are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 The Middle-Upper Group of J1h is the favorable layer for shale oil and gas, and the favorable prospect area should be mainly located in the Lenhu No.4-5 tectonic belt. The 5th Member of J2d is favorable layer收稿日期(Received): 2013-09-20; 改回日期(Revised): 2013-10-21;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3-11-11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2009GYXQ15)作者简介: 付小东(1980–), 男, 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有机地球化学专业。

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海相油气地质摘要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建立了富烃凹陷古构造成藏、源外古隆起-古斜坡成藏、源上晚期构造成藏以及富烃凹陷周缘斜坡致密油-岩性成藏等4类石油成藏模式,优选类比法和成因法客观评价了盆地不同区带、不同区块、不同层系的常规油及致密油资源,得出常规油地质资源量为29.59×108t ,致密油资源量为8.58×108t 。

结合盆地石油勘探现状,理清了剩余常规石油地质资源及其分布,明确柴西地区为剩余常规石油地质资源最丰富、资源丰度最大的地区。

指出盆缘古隆起及斜坡区、盆内凹陷-斜坡区、盆内大型晚期构造带是近期重点勘探领域:狮子沟—大乌斯构造带、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构造带、阿尔金山前西段是常规石油有利勘探目标,柴西南区的跃东—扎哈泉—乌南和红柳泉—跃进一带,以及柴西北区的小梁山—南翼山等地区是致密油勘探现实有利区。

关键词地质条件;成藏模式;资源潜力;勘探方向;石油;柴达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E155文献标识码:A勘探窑评价第24卷第期2019年6月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文章编号:1672-9854(2019)-02-0064-11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19.02.007第一作者:陈琰,博士,教授级高工,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综合研究及油气勘探管理工作。

通信地址:736202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E-mail :licqh@收稿日期:2019-03-28;改回日期:2019-06-26陈琰,雷涛,张国卿,袁莉,王铎,吴志雄,陈景华,杨乾霞本文受中国石油集团重大专项“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之课题“柴达木盆地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编号:2013E-0502-09)资助通信作者:雷涛,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研究。

通信地址:736202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E-mail :leitaoqh@0前言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唯一以新生界为主的大型含油气盆地[1],与中国其他含油气盆地相比,高原持续性隆升背景和成盆多期性改造背景使之具有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与下步工作重点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与下步工作重点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与下步工作重点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与下步工作重点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七大含油气陆相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总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研究工作开展2年以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认识:德令哈断陷内大面积分布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盆地东部石炭系具有生烃能力;盆地北缘东段红山地区地震勘探采集到较好品质的资料;狮子沟地区天然地震勘探得到初步成果;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确定了狮子沟构造的深层构造.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盆地东部石炭系评价的力度,深化狮子沟、红山、德令哈等地区深层构造的研究及圈闭资源量评价工作.
作者:甘贵元尹成明张冰清孟丽赵明君韩秦鹏 GAN Gui-yuan YIN Cheng-ming ZHANG Bing-qing MENG Li ZHAO Ming-jun HAN Qin-peng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 刊名:地质通报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年,卷(期):2006 25(9) 分类号:P61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与认识下步工作重点。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油气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油气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油气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之一。

其中,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地处该盆地的西北部分,地质构造复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为了全面掌握该区域的油气资源特征与分布规律,开展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油气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该研究首先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分析,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以隆起和断裂带为主,岩性以砂岩和页岩为主,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和湖泊相。

通过对岩心样品的岩石学、矿物学和有机质含量等分析,揭示了该区域的沉积特征和油气来源。

接着,研究人员对该区域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对地表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该区域广泛分布着油气显示,且具有较高的含量和多样的组成。

同时,通过对油气源岩的热解实验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该区域油气的主要来源为下奥陶统和志留统的有机质丰富页岩。

最后,研究人员还利用地球化学技术对该区域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该区域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

结果表明,该区
域的油气主要富集于断层带和构造高部位,成藏主要受构造和断裂运动的控制。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油气地球化学综合研究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区域的油气资源特征和分布规律,还对该区域油气成藏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冷湖四、五号构造中浅层油气勘探潜力分析及建议

冷湖四、五号构造中浅层油气勘探潜力分析及建议

冷湖四、五号构造中浅层油气勘探潜力分析及建议
王燕平;郭力军;任冰;濮兰天;杨刚
【期刊名称】《青海石油》
【年(卷),期】2012(030)002
【摘要】冷湖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构造带之一,具有洼中隆起、油气资源丰富、构造圈闭类型丰富和储集条件相对发育的独特优势。

冷湖四五号油田是青海油田最早发现的油田之一,冷湖五号地中四井曾经有日喷800吨原油的辉煌历史。

在五六十年代为青海油田作出过巨大贡献。

但由于该区绝大多数为六、七十年代所钻的井,钻井、固井、试油工艺相对落后,加之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油气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使冷湖老油田的扩边挖潜成效不大。

本文通过对冷湖四五号油田中浅层勘探潜力的认识,初步提出该区下步勘探建议。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王燕平;郭力军;任冰;濮兰天;杨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珠-坳陷浅层新领域油气勘探潜力条件分析 [J], 陈雪芳;李洪博;高鹏;杨梦雄;杨亚娟;罗梅
2.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构造带冷湖七号构造深层油气显示的深化认识 [J], 李得
信;黄素品;杨洪明;阿太中
3.冷湖三号地区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目标选择 [J], 杨玉芹;吴光大;等
4.柴北缘冷湖七号—南八仙地区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J], 白亚东;杨巍;马峰;石正灏;王兆兵
5.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构造层变形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J], 谢会文;罗浩渝;章学岐;段云江;张文;谢亚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甘贵元;严晓兰;赵东升;熊德明【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岩;储层发育,中新生界油气储层都为砂岩.德令哈断陷为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区内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样,数量多,面积大,埋藏深度多小于4 000 m,有利于钻探.预测油气总资源量在10×108 t以上,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5【总页数】5页(P499-503)【关键词】构造格局;沉积地层;烃源岩;油气储层;德令哈断陷;柴达木盆地【作者】甘贵元;严晓兰;赵东升;熊德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德令哈断陷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的一个亚一级构造单元,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图1),范围大致在北纬36°15′至37°30′,东经96°至98°之间,面积约15000 km2。

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进行过1∶50万重力和地面磁力调查、1∶50万航磁普查、1∶20万重力普查、1∶20万地面调查和1∶5万局部地面地质详查,1998年,开展过航磁、航放勘探工作。

德令哈地区地震勘探始于20世纪80代初期,目前测网密度从4 km×8 km到6 km×10 km不等,总长度约2 465.5 km,计63条二维地震测线。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袁剑英;陈启林;陈迎宾;阎存凤【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年(卷),期】2006(17)5【摘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与难度并存。

该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2期强烈构造运动使柴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高度复杂化,新生代单旋回古气候演化与多期构造运动使湖盆演化、烃源岩和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变得十分特殊和复杂。

认为应围绕柴西第三系富油凹陷和三湖第四系富气凹陷,加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同时加大柴北缘东段德令哈新区风险勘探力度,为实现战略突破创造条件。

【总页数】5页(P640-644)【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勘探领域【作者】袁剑英;陈启林;陈迎宾;阎存凤【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勘探领域 [J], 刘占国;朱超;李森明;薛建勤;宫清顺;王艳清;王鹏;夏志远;宋光永2.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J], 张迎朝;陈志宏;李绪深;徐新德;李琦3.柴达木盆地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J], 张景廉;石兰亭;陈启林;张虎权;卫平生4.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油气地质条件对比及有利勘探领域分析 [J], 贾进斗5.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认识与有利勘探领域 [J], 杨学文;田军;王清华;李亚林;杨海军;李勇;唐雁刚;袁文芳;黄少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 , 震资料综合解释和勘探 目标综合评价研究 ,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 东段德令哈 地
坳陷是中生代 中,晚侏罗世一 早白垩世 发育起来的伸展坳 陷,经历了第三 纪的张扭坳陷和第四纪挤压坳 陷阶段 ,坳陷内 较稳定地 分布 了中侏罗统大煤沟组 4 7 的烃源岩 ,还发育有石炭 系潜在的烃源岩层系。储层在各层 段均有分布 ,中 — 段 生界 以大煤沟组 6 段石英砂岩和 白垩系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为主。 圈闭主要分布在 凸起构造带 , 山前还发育推 覆构造带 , 构造形成定型期与油气运聚期配合 良好 , 可形成 自生 自储 、 下生上储的储盖 组合 。 通过该坳陷资源潜力与油 气远景评价 , 认为 中侏罗统 自生 自储的成藏组合是现实的勘探领域 , 托南断阶、 宗务隆 山前逆冲带及埃姆尼克 凸起带 为主力生烃 凹陷 , 具有一定勘探 前景 。
关键词 :德令哈坳 陷;中侏罗统烃 源岩 ;生储盖组合 ;勘探 新领域 中图分类号 :T 1 El2 文献标识码 :A
柴达 木盆 地是 我 国的八 大含油 气盆 地之 一 ,面积 识 不 统一 。笔者 通过 对柴北 缘 东段德 令哈 坳 陷周缘 大 达 1. 2 1× 14 i 0k ,经过 5 n O年的勘探 ,已在盆地 柴北 煤沟 、 尕秀 、 树 山、 草 山 、 石沟 等剖面 的实测 、 旺 柏 绿 花
小煤沟 组为 含煤 层系 , 1 到 3 从 段 段构成粗 一细一
到 对该 区资源前景 的评价 。 对潜在 的石炭 系烃 源岩 , 研 粗 的旋 回 , 一段 为灰黄 色砾 岩与黑 色碳 质页岩互 层 , 第 厚 3 .m; 二段 以灰黑 色碳 质页岩 为主 , 83 第 夹煤 层 、 油 页岩 和粉 砂岩 , 底部 为灰黄 色砾 岩 , 2 .m; 三段 厚 47 第 为灰 黄色 细砂岩 、 含砾 砂岩夹 灰绿 色 、 灰色 泥岩 、 泥质
组; 中生 界 白垩 系犬牙 沟组和 上侏 罗统红 水沟组 。 第三 地层具 有 良好的 对 比性 。大 煤沟 剖面 发育 下侏 罗统小 — 段和 中下侏 罗统大 煤沟 组 1 7 ,近年 — 段 系以河流 相砂岩 、 泥岩互 层沉 积为 主 , 主要 形成于 氧化 煤沟组 1 3
环境下 的河 漫环 境 。钻 井揭 示的 中生 界 白垩 系犬 牙沟 来的 古生物 分析 资料 较 明确 地 将 中一 下侏 罗统 大煤沟 — 段划为 下侏罗统 , 而将 4 7 — 段地 层划为 中侏 罗 组为河 流三 角洲相一 滨 浅 湖相的 砾岩 、砂岩 夹泥 岩碎 组 1 3 屑岩沉 积 ,形 成于 湖泊消 亡阶段 【 上侏 罗统红水 沟组 4 】 ;
维普资讯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基本地质特征与 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彭 德 华
( 中国石油青海 油田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 ,甘肃省敦煌市 7 6 0 ) 3 2 2
陈启林 陈迎宾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甘肃 省兰州市 7 0 2 ) 3 0 0
.】 5

笔者 从古 生物 、构造 演化 、沉积特 征和 地 层分
为滨 浅湖相 的红 色夹蓝 灰 色条带 的砂 质泥 岩 、泥 质粉 布资料 分析 , 认为这 种地 层划分 更加 合理 , 文采用 了 本
细砂岩 。 德令哈 坳 陷 由于没 有钻达 基底 的深探井 , 中 将大煤 沟组 1 3 地 层划分为 下侏 罗统的分 层方案 。 对 — 段 侏 罗统大 煤沟组 、中一 下 侏 罗统 小煤 沟组 的分 布在 认 各段 的岩性 特征概 述如 下 。 识 上存在 分歧 。 中一 下侏 罗统 为 柴北 缘地 区的烃 源 岩 1 2 1 . . 下体 罗统 小煤 沟组和 大煤 沟组 1 3 — 段 层系 , 是形 成油气藏 的物 质基础 , 其分布规 律直接 影 响 究程 度更低 ,资源 前景更加 不落 实 。 12烃源 岩展 布 .
第一作者 简介 :彭德华 ,男,博士 ,高级 工程 师,中国石 油学 会会员,长期 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 究工作 。 收稿 E期 :2 0 -0 -2 l 06 9 5
45 N (6C i eo u xla o ̄ o620 h ePt l m Ep r i 3 n re o tn
缘西 段冷 湖构造带 、 马海一 大红沟 隆起带 、 柴西 尕斯断 系统采 样分析 , 二维地 震 资料 的综 合解 释 、 合评价 和 综
陷和三湖 地 区的涩北 、台南 构造 带的 油气勘 探 中取得 目标优 选研 究 , 点分析 了中、 侏 罗统 烃源 岩层 系地 重 下
了重要进 展 。 多年来 , 柴北缘 的 油气勘 探重点集 中在西 层的 展布 ,以及 构造 、储 盖组合 等油 气基本 地质 条件 , 段 ,已发现 了冷湖 3 、冷湖 4 、冷 湖 5 、马海 、 落实 资源前 景 , 号 号 号 优选 有利勘 探 区带 , 为该 区油 气勘 探提 鱼 卡 、 ti 马北 等油气 田 。 南l. 、 f  ̄ 虽然 围绕 柴北缘 西段富 供依 据 ,提 出 了柴北 缘 围绕 中侏 罗统油 气 系统的 勘探 油 气构造 带 的勘探 不断有 新 的发现 ,但 由于柴 达木盆 应 向东扩展 的勘 探思路 。 地 经 历了多期 构造 运动 的叠加 ,特 别是晚 期喜 马拉雅 构 造运动 强 烈 ,对 原生油 气藏 有不 同程 度的调 整的特
维普资讯
最典型, 其他剖面 到老 为第 三系上 新统上 油砂 山组 、 下油 砂 山组 、 中新 统 下侏罗统以建组剖面大煤沟组最全 、 虽然 地层 出露不 全 , 与大 煤沟 剖面 的上部 但 上干 柴沟 组 、渐新统 下干 柴沟 组 ,缺失始 新 统路乐 河 均 未见底 ,
殊性 ,导 致 了成 藏过程 复杂 展布特征
77 . 地层 特 征 德令哈 坳 陷的德 参 1 、 井 德科 1 井揭示 的地 层 由新
来, 柴北缘 油气勘 探的 突破主要 以次生 油气藏 为主 , 油
气 勘探 的战略 准备领 域不 足 ,勘探前 景和 主攻 方 向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