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版)
项目名称: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单位(盖章):XXX市水工程移民工作办公室
编制日期:二〇一九年十一月
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专家技术评估意见修改落实一览表
专家意见修改落实情况1介绍接受范围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图,说清是否包括XXX村周边村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

核实农村居民用水指标和污水量预测统计表、水质表。

基于农村和镇居民生活习惯和用排水特点的实际,设计采用A/A/O+MBR+多介质过滤工艺处理生活废水,应介绍该方案的工艺和运行特点,明确说明是否满足《山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DB14/726-2021)。

P3-4介绍了接受范围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图,说清了XXX村周边村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

表1-2核实了农村居民用水指标和污水量预测统计表、水质表。

P22-23介绍了方案的工艺和运行特点,明确说明了满足《山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DB14/726-2021)。

2对照住建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GB/T51347-2021)的内容,合理确定核实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水量、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

完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内容和排水体制(是否分质收集)、工程量等内容(包括检查井等)。

完善主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给出内容和环评内容。

工程方案应介绍是否对污水处理站采取保温措施和恶臭控制措施。

P3-4对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标准》(GB/T51347-2021)的内容,核实了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水量、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

P22-23详细介绍了出水前采取深度脱氮除磷方案和原理。

P6-7完善了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内容和排水体制、工程量等内容。

完善了主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内容,P27-29和35给出了环评内容。

3在区域水文地质图上标出污水处理站、乡镇水源地等地下水水文地质敏感目标,补充地下水监测水井的成果柱状图。

详细介绍评价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污水处理站排口位置,充实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对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论证。

补充污水处理站监控水井的设置要求。

附图8和9标出了污水处理站、乡镇水源地等地下水水文地质敏感目标,本项目地下水评价为三级,引用周边地下水监测资料,未绘制地下水监测水井的成果柱状图。

P41-50详细介绍了评价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充实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并对选址的环境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补充了污水处理站监控水井的设置要求。

4落实选址与涑水河的距离(50000m?),补充排水走向图。

处理后废水执行农灌水标准,应介绍农业灌溉的条件和全部用于农灌的措施分析(包括冬季)附图2补充了排水走向图。

P37-40给出了农业灌溉的条件和全部用于农灌的措施分析(包括冬季)5根据污水处理站设计规范,污水处理站需要设置化验室,明确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补充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坐标、井深、监测层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

P53-55设置了化验室,明确了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补充了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坐标、井深、监测层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

拟建厂址1
拟建厂址2
场内道路场外道路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明确该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XXX市水工程移民工作办公室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联系电话
传真—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占地面积400m2绿化面积—总投资(万元)50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0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0%。

评价经费(万人民币)—预期投产日期2021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
1、任务由来XXX市XX镇XXX村供水方式为集中供水,水源充足,能够满足生活用水需求。

但村内目前无污水管网,污水直接倾倒于街巷,部分下渗或蒸发,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环境。

为了改善该村水生态环境,提高内河防洪排涝能力,该村委员会拟投资501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

废水排放标准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表1中旱作标准。

根据其设计方案,设计日处理量为150m3/d,且仅处理生活污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过程中或者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44号,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本项目属于三十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中“其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XXX市水工程移民工作办公室于2021年7月6日正式委托山西华特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环评工作组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

运城市生态环境局XXX分局于
2021年9月19日在XXX市主持召开“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审查会,课题组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补充修改,并将修改后的《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提交建设单位,报请运城市生态环境局XXX分局审批。

2、项目周边环境概况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项目四周厂界外为农田。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四邻关系见附图2。

3、分析判定情况(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建设项目为〔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1年本)(2021修正)》(国家发改委2021年第21号令)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2)选址与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项目属于建设用地,用地不属于《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21年本)》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21年本)》中禁止、限制用地类项目。

4、“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①生态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环评应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规划区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

需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服务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XXX市无相关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本项目所在区不在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其他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各类保护地。

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同时,根据XXX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项目区域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是通过截污、治污等工程保护伍姓湖湿地。

项目区域生态经济区主要功能为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大
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

本项目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

有关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

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本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域环境质量一般,运营期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或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可以达到环境质量目标,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原则。

③资源利用上线:
项目用水由当地的自来水部门供给,用电来自当地供电网,本项目的用水、用电不会对自来水厂和供电单位产生负担。

本项目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符合用地规划。

因此本项目不会超出资源利用上线。

④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XXX市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次建设项目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本项目属于〔D4620〕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项目,减少了污染物的外排量,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5、项目概况(1)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XXX村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图可知,本次规划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指标法是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xxxx-202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xxxx-202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xxxx-2021)等综合选取服务区内人口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预测收集水量。

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2021年),XXX市属于第二区中小城市,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值70-90升/人.日,XXX属缺水地区,本项目取80升/人.日。

XXX村距离县城较远,村庄流动人口数量较少,据调查固定居民约1700人,用水包括居民生活、公共建筑、第三产业、市政用水。

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DB14/T1049.3-2021)人均用水定额指标90L/人·d,用水规模为153m3/d。

XXX村最高日用水量为153m3/d,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本方案产污系数选用90%,
考虑部分未预见水量,XXX村日排水量约150m3/d。

因此,XXX市XX镇XXX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150m3/d。

同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2021)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属于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工程,按照标准相关要求,本项目采用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本项目废水量见表1-1。

表1-1
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程名称(车间、生产装置或生产线)产品名称设计规模年运行时数污水处理站村生活污水150m3/d8760h本工程污水处理水质和处理技术的参数见下表。

表1-2
XXX村污水处理站水质控制目标水质项目预处理生化处理过滤单元总去除率(%)原水mg/L出水mg/L去除率(%)进水mg/L出水mg/L去除率(%)进水
g/L出水mg/L去除率(%)SS2502251022529
28-97CODcr4003805380359135301593BOD515015
015089588-95NH3-
N35350351.5961.51.5096TN505005012761211878TP66060.5750.50.34095(2)项目主要构筑物本项目主要构筑物情况见表1-3。

表1-3建设项目主要构筑物情况名称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化粪池停留时间:24小时制作形式,池体采用钢砼结构,容积150m3新建调节池停留时间:12小时制作形式,,池体采用钢砼结构,容积100m3新建格栅井基本尺寸:1000*800*1000mm,池内设人工格栅新建综合水池制作形式:土建停留时间:12小时新建一体化设备基础尺寸15000*3500*300mm,用于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装置,平均承载负荷5T/m2以上新建设备间尺寸5000*3000*4000mm,砖混结构新建
收集管网污水管网采用雨污完全分离,修建4条主要的污水收集管网,规格为DN200~500mm,总长度为900m。

新建辅工程控制室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m2新建储运工程仓库1座全封闭仓库,,尺寸4×3×3m,占地面积12m2,砖混结构,地面硬化新建公用工程供电
由XX镇电网供给,并安装1台10KVA的变压器新建供水由村水井供给新建供暖生产区不供暖,办公使用空调供暖新建排水生活污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绿化和农田灌溉新建环保工程仓库封闭,砖混结构新建剩余污泥送XXX市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处理站恶臭加盖处理新建生活污水入污水处理站新建废活性炭送活性炭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新建(3)本项目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见表1-4。

表1-4
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序号名称主要成分用量(t/a)储存方式1过滤介质活性炭1仓库堆放2消毒剂片碱3仓库堆放(4)主要生产设备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1-5。

表1-5
建设项目主要设施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位1人工格栅碳钢防腐套2调节池提升泵QW0-1-1.12台3液位控制器浮球1套4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体HYW-AO-7.5,13000*3000*3000mm,碳钢防腐1台5A级生化池生物填料组合填料(75%安装密度)1套6O级生化池生物填料组合填料(75%安装密度)1套7A级生化池挂料系统碳钢防腐1套8O级生化池挂料系统碳钢防腐1套9接触氧化池曝气装置旋混曝气器1套10风机LZSR602台11污泥泵QW0-10-1.12台 2导流系统碳钢防腐1套13控水围堰碳钢防腐1套14竖流沉淀槽碳钢防腐1套15电气控制系统手自一体电控箱1套16消毒设备HY-YF-2021套17过滤设备Φ1000*2400mm1套18设备内管道阀门配套1套19检查孔及盖板碳钢防腐1套(5)总平面布置污水处理区从南到北分别为化粪池、调节池、A2/O一体化处理装置、中间池和清水池,在南侧设置控制室和仓库。

具体见附图。

(6)管网建设和服务范围排水管道布设原则①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石方工程量少、减少跨越障碍次数、避免沿途重大拆迁、少占农田和不占农田。

②管网布置结合道路竖向规划和地形特点,将污水管线尽可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并合理的布设在地形低凹的规划道路上,以利于施工和维护。

③尽可能利用现有地形优势,以减少管道埋深及提升高度,降低造价及运行费用。

④考虑近、远期结合和分期实施的可能。

⑤管道原则敷设于道路和规划道路两侧绿化带内地面以下,以减少日后维护量,节省费用。

⑥污水管道按地形条件、规划路网布置,最大限度提高对服务区域内的污水收集率。

XXX村地形总体看来南北向北高南低,东西向较为复杂,原有片区按照村庄现有排水走向及道路分布,将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布局如下。

管材的选择①排水管材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外部负载包括土壤的重量(静荷载)以及车辆行驶所造成的荷载(动荷载)。

当自流管道发生淤塞时,也可能引起内部水压,因此自流排水管道也要适当考虑内压力。

②排水管材应具有耐冲刷、耐磨损和抗腐蚀的性能,以免在污水或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遭到损坏。

③排水管不允许渗漏,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

④排水管的内壁应整齐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

⑤排水管宜就地取材,并考虑到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以尽量降低灌渠的造价及运输费用。

项目区地震裂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方案设计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具有重量轻、耐高压、韧性好、施工快、寿命长等特点,其优异的管壁结构设计,与其他结构的管材相比,成本大大降低。

并且由于连接方便、可靠,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大量替代混凝土管和铸铁管。

XXX村东部区域的部分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东部集水坑,经泵提升至污水处理站,其他区域污水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站。

根据XXX村地势情况,最终确定了排污管长为分别为900m。

本次设计采用直线段污水管道每隔40m设置检查井1座,共计设置Φ1000mm钢砼污水检查井223座。

检查井位于路面时,井盖与路面平,检查井位于绿化带或其他高于防洪水位的地面时,应高于现状地面0.2m,位于河滩地等现状标高低于防洪水位的检查井盖,应将井筒加高至洪水位以上0.2m。

检查井井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

井室砌筑时应同时安装爬梯。

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与井内壁齐平,雨季砌检查井,井身应一次砌起。

污水检查
井井盖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施工方法详见14S501-1图集,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承载能力不小于A15级,位于道路上的井盖承载能力不小于D400级。

另外,为保安全,设置防坠落安全措施,应在井内设防坠网。

检查井设计: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xxxx-2021)(2021年版),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道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相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

(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本工程劳动定员6人,实行三班制,每班工作8h,每年工作365天,全年工作时间以8760h计。

(8)公用及辅助工程①供水本项目供水主要为职工生活用水,定员6人,用水定额为60L/d,用水量为0.36m3/d。

②排水本项目排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定员6人,污水产生率为80%,废水产生量为0.3m3/d。

③供电污水处理站由XX镇电网供给,并安装1台10KVA的变压器。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由于本项目四周均为农田,不存在的原有污染问题。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XXX地处山西省西南端,运城盆地西南角,位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是山西省的南大门,地理坐标在东经110°15′00″~110°45′33″和北纬34°44′50″~35°04′50″之间。

XXX西滨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隔河相望;南依中条山与芮城县接壤;东邻运城市;北接临猗县。

辖区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43.5公里,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面积799平方公里,滩地水面面积81平方公里,山丘区面积263平方公里。

距运城市56公里,距省城太原市468公里,距北京市982公里。

XX镇位于XXX市北端,东与开张镇相连,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大荔县相望,俯瞰全镇是一个葫芦形状,308国道横贯其中,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

本工程位于XXX市XX镇XXX村西侧约600m处。

2、地形地貌XXX市地处山、塬、河的交汇处,山与河之间为长条平川,黄河川道区有阶地、滩地和水面,东北侧为河水冲积平面,地形复杂,南高北低,东西狭长。

北部为平川,地势平坦,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海拔在350米左右;由于地势低凹,部分地区为盐碱下湿地;南部为中条山,横亘东西60公里,是XXX与芮城的天然界山,山势高峻,北陕南缓。

平原区海拔高度一般在335米~400米之间。

地层分布特点:除中条山区外,其他均属新生界地层分布。

根据地貌分区划分为:侵蚀构造型、剥蚀堆积型、堆积型三个大区,其中,亚区为带状中条山区、黄土台垣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冲湖积平原区、黄河阶地区。

主要山峰有首阳山、宝玉台、雪花山、方山、五老峰、郑家山、卫家山等,海拔最高处在中条山—雪花山最高峰,海拔1993.9米,海拔最低处在黄河,海拔334米。

3、气候气象XXX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不足,气象灾害频繁。

据XXX市气象站1994-2021年气象资料统计:日照年平均为2168.1小时,全年有光照的日数近200天。

年平均气温14.6℃,最冷月平均气温-0.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3.6℃。

年平均降水量465.5mm,最多年达851.8mm,最少年仅279.0mm。

年平均无霜期219天。

年平均风速2.4m/s。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大风、霜冻、雷击、冰雹、暴雨及连阴雨。

本区以WSW风最多,频率为16.4%,其次为ENE风,频率为14.8;全年静风频率为14.4%。

本区年平均风速为2.4m/s,春季风速最大,秋末冬初风速较小;其中四月达到2.9m/s,9月、10月为2.0m/s。

4、水文(1)地表水XXX市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涑水河、姚暹渠(人工排水渠)及湾湾河,另有山涧沟溪、湖泊及引黄渠系等。

其中,黄河是流经XXX的最大河流,黄河XXX段年平均流量为1014.4m/s,汛期多发生在每年七~八月份,初冰日期多发生在十一月份,终冰日期在二月份。

涑水河发源于绛县陈村峪,为辖区第二条大河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绛县、闻喜、运城、临猗,于XXX弘道园以西汇入黄河,河长195km,流域面积5565km,沿途修建有吕庄、上马两座中型水库;姚暹渠原名永丰渠,是一条古老的人工河道,开凿于公元505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后因隋朝大业年间,都盐史姚暹为保护盐池正常生产大规模整治而改名,该渠自夏县王峪口起,沿中条山
北麓向西南和苦池水库,经安邑、运城市区,至XXX入伍姓湖,全长86.58km,XXX区段长22.5km;湾湾河发源于XXX市中条山陶家窑峪,流入伍姓湖,属季节性河流,长15km,流域面积152km;境内中条山溪流有大小沟溪44条,—般年份有清水流出的有29条,多年平均总清水流量约为0.304m/s。

主要湖泊为伍姓湖和鸭子池。

伍姓湖地处XXX城区东北约2.5km,西界三张村,北靠伍姓村,南近同蒲路,东至孙常村北,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9公里,总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水面10.04平方公里。

本项目南距五姓湖5km,位置关系见附图5。

距离项目最近的水体是涑水河,位于项目南侧5km,区域地表水系图见附图4。

(2)地下水按水文地质条件,全市可分三大区:基岩山区裂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空隙山区,冲湖积平原空隙水区(含XX台台元和黄河阶地)。

冲湖积平原空隙水区伍姓湖一带,水位埋深在3米上下。

向西随着地势升高,逐渐变厚,XX台塬一带为35-80米之间。

山前倾斜平原受冲积扇的影响,潜水深埋度变化较大,一般为7-70米之间,个别地方超过70米。

潜水水位全年变化为:2-3月为下降阶段;9-11月为回升阶段;12月至次年元月为稳定阶段。

年变化幅度为0.24-5.6米。

基岩山区的承压水含水层,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

因受洪积扇的控制,呈断续分布。

洪积扇轴部厚度达100米以上,扇间洼地及洪积扇前沿含水层厚度逐渐变薄,直至尖灭。

冲湖积平原的含水层组,从东北想西南,随着地形变低而厚度变大。

XX塬含水层则由北向南逐渐变厚。

承压水与潜水有着明显的水利联系。

承压水低于潜水10米左右,深层地下水除接收上游的补给外,还接收山区基岩裂隙及潜水越流的补给。

各地区之间的地下水径流,按所处位置,较高一级的水文地质区,一次补给给较低一级的水文地质区,最后向黄河排泄。

地下水的水化学从山区到倾斜平原,再到冲湖积平原(即盆地中心),水质由好变坏,由简单变复杂。

在中条山区,基岩裂隙水径流畅通,循环条件好,潜水水化学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克/升,水质较好。

在山前倾斜平原,潜水径流条件改变,水质变为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未超过1.2克/升,水质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