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56个民族
1.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2.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3.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4.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5.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6.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8. 布依族贵州省。
9.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10.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11.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12.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13.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14.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15. 哈尼族云南省。
16.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17. 傣族云南省。
18. 黎族海南省。
19.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20. 佤族云南省。
21.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22.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23. 拉祜族云南省。
24.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5.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6.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27. 景颇族云南省。
28.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29.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30.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1. 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32. 羌族四川省。
33. 布朗族云南省。
34.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35.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36.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37.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38. 阿昌族云南省。
39. 普米族云南省。
40.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5个少数民族名单
55个少数民族名单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阿巴嘎蒙古族服饰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
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
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
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
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
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
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
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
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
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
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
我国的56个民族
我国有哪56个民族?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 民族,除汉族外西南地区,主要分布有藏族、羌 族、侗族、彝族、白族、水族、傣族、 佤族、苗 族、怒族、门巴族、珞巴族、哈尼族、拉祜族、 纳西族、德昂族、布朗族、景颇族、普米族、阿 昌族、仡佬族、傈傈族、独龙族、布依族、基诺 族,25个民族;西北地区,主要分布有回族、土 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锡伯族、 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塔 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14个民族; 东南、中南地区,主要分布有畲族、黎族、壮族、 瑶族、京族、高山族、仫佬族、毛南族、土家族, 9个民族;东北、内蒙地区,主要分布有满族、朝 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7个民
黎族
傈傈族
塔 塔 尔 族
土家族
京 族
瑶 族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
56个民族常识大全整理1. 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使用汉字和汉语。
2. 壮族: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使用汉字和壮语。
3.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使用汉字和满语。
4.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5.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使用侗字和侗语。
6.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
7.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使用苗字和苗语。
8.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节日和习俗,例如汉族的春节、苗族的苗年、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9.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使用藏字和藏语。
10.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维吾尔字母和维吾尔语。
11.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使用蒙古字母和蒙古语。
12.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使用哈萨克字母和哈萨克语。
13.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使用汉字和布依语。
14.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使用朝鲜字母和朝鲜语。
15. 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纳西字母和纳西语。
16.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使用汉字和土家语。
17. 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使用水字和水语。
18.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使用柯尔克孜字母和柯尔克孜语。
19.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等地,使用汉字和土语。
20. 辽宁民族:主要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分布在辽宁省。
中国共56个民族
中国共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有01 汉族02 蒙古族03 回族04 藏族05 维吾尔族06 苗族07 彝族08 壮族09 布依族10 朝鲜族11 满族12 侗族13 瑶族14 白族15 土家族16 哈尼族17 哈萨克族18 傣族19 黎族20 僳僳族21 佤族22 畲族23 高山族24 拉祜族25 水族26 东乡族27 纳西族28 景颇族29 柯尔克孜族30 土族31 达斡尔族32 仫佬族33 羌族34 布朗族35 撤拉族36 毛难族37 仡佬族38 锡伯族39 阿昌族40 普米族41 塔吉克族42 怒族43 乌孜别克族44 俄罗斯族45 鄂温克族46 崩龙族47 保安族48 裕固族49 京族50 塔塔尔族51 独龙族52 鄂伦春族53 赫哲族54 门巴族55 珞巴族56 基诺族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作者:李颀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听颖师弹琴歌
作者: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娥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我国有几个少数民族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
阿昌族、鄂温克族、傈僳族、水族、白族、高山族、珞巴族、塔吉克族、保安族、仡佬族、满族、塔塔尔族、布朗族、哈尼族、毛南族、土家族、布依族、哈萨克族、门巴族、土族、朝鲜族、蒙古族、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苗族、维吾尔族、傣族、回族、仫佬族、乌孜别克族。
德昂族、基诺族、纳西族、锡伯族、东乡族、京族、怒族、瑶族、侗族、景颇族、普米族、彝族、独龙族、柯尔克孜族、羌族、裕固族、俄罗斯族、拉祜族、撒拉族、藏族、鄂伦春族、黎族、畲族、壮族。
我国56个民族当中,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都是少数民族。
56个民族
jin zu
哈 尼 族
拉 祜 族
中国56个民族名称 中国56个民族名称 56
yu gu zu men ba zu du long zu da wo er zu
裕 固 族
li su zu
门 珞 毛 阿 蒙 景 布
巴 族 巴 族 南 昌 族 族
独 高 朝 东
龙 山
族 族 族 族
达 斡 尔 族
ta ji ke zu
luo ba zu mao nan zu a chang zu meng gu zu
gao shan zu chao xian zu
傈 僳 族
yi lao zu
塔 吉 克 族
ta ta er zu
仡 佬 德 昂 仫 保 赫
族 族
鲜 乡
塔 塔 尔 族
e luo si zu
de ang zu mu lao zu
shui zu dong zu qiang zu
pu mi zu
佤 族
nu zu
普 米 族
xi bo zu
怒 族
yi zu
锡 伯 族
sa la zu
彝 族
tu zu
撒 拉 族
ji no zu
土 族
yao zu
壮
族
基 诺 族
na xi zu
bu yi zu
瑶 京
族 族
布 依 族
ha ni zu纳 西 族源自中国56个民族名称 中国56个民族名称 56
li zu bai zu miao zu tu jia zu
黎 族
wa zu
白 傣 回 畲 满 藏 汉
族 族 族 族 族 族 族
56个民族分别是什么族
56个民族分别是什么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白族、朝鲜族、侗族、哈尼族、哈萨克族、满族、土家族、瑶族;达斡尔族、东乡族、高山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仫佬族、羌族、水族、土族、佤族;阿昌族、布朗族、毛南族、普米族、撒拉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仡佬族;保安族、德昂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京族、怒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基诺族、珞巴族、门巴族、塔塔尔族、汉族。
扩展资料: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
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这一阶段首先认定了(包括历来公认的)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二、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
在第一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民族识别工作引向深入。
本阶段,对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所剩族体名称(183个)进行逐一研究,新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
即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53个少数民族中。
三、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这一阶段中,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
至此,使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加到56个。
中国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和基诺族。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48万余人,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2312人。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18个民族。
人口在百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15个民族,其他22个民族,人口从几千人到几万人不等。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其中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遥远东方的中华大地上,流传着关于龙的神话。
龙的身体由各种动物组成,它腾舞于天际,拥有无上的神威,它是汉民族的图腾。
汉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华族,又称华人或唐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除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
汉族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既有主源又有支源。
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又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成华夏民族的阶段,最后形成于汉代漫长而复杂的三个历史阶段。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
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
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话、平话、晋语。
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
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
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汉族历史悠久,世代传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民族传统节日体系。
汉族节日发展至今,最兴盛、隆重、热闹,最有群众基础的是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经除夕吃团圆饭,俗称“年夜饭”,守岁到正月初一过春节形成高潮。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古代汉族这时还开展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鞠(即踢足球、端午节主要习俗是家家户户要包粽子、吃粽子,要在门上挂菖蒲、艾叶,屋角喷洒雄黄酒;小孩要挂香袋并在额头上用雄黄酒画一个“王”字;大人喝雄黄酒。
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
打马球)等文体活动;今天除祭扫祖墓外,青少年学生还要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团圆饭、吃月饼、拜月赏月。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
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
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
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
《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赐尔类。
”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
汉族民间敬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
传统。
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是经过几千年的积淀,逐渐形成的。
首先,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这种封建的宗法社会,在民族心理上造就了两个特点:一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二是对等级差异的强调。
因此在言语交际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讲究亲属称谓的使用,长幼辈分的严格区别。
其次,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与个性,而强调群体。
这也是与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相连的,它与西方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族人走过了五千年的漫漫长路。
就如他们所信仰的龙图腾一样,他们海纳百川,吸收着各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用智慧与勤勉创造出了东方的辉煌。
如今,汉族人和他的兄弟民族一起携手走在民族复兴的路上,龙的传人正创造着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