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少数民族女性书写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女性意识书写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女性意识书写作者:高娜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3期【摘要】:民族女性意识书写是文学人类学中一个新兴的视角。
本文旨在通过人类学视域下,从迟子建的“他者”族群书写、性别叙述与其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所传递的女性文学形象浅谈“民族女性意识书写”话题。
并试图呈现一个新的“他者化”女性研究视角。
【关键字】:《额尔古纳河右岸》;他者;族群书写;女性意识叙述;女性形象作为一部出色地文学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同时也可看做是一部诗性的民族志,柔韧、温情,且一直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强大”地迟子建写作之下它更融合了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多角度地呈现,这也为“民族女性意识书写”研究开阔了一个新的文本。
一、他者的族群书写在文化人类学的观照下,作为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文化认同是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
文化的疆界与阈限,也成为了迟子建作品评论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化时代以及与之来临的“风暴”,多元复杂的文化语境,也让民族身份的认同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同时民族身份呈现了多元化态势发展。
在此时,各民族如何在文化交流中重新界定自身的文化边界,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尤其在文学创作中,“他者”文化的对话也普遍在创作中实践。
在《…汉写民‟现象论——以迟子建的为例》文章中,有观点指向“面对这一困难,汉族作家自然地向边缘少数族群文化寻求自救方案,以缓解现代性的挤压和逼迫,少数民族文化便被浪漫化处理为与主流文化截然相反的一种镜像,汉族作家开始通过书写他者以达到自我文化的反思。
”在“写民”上迟子建的态度是认真的,在后续中写道,“我的第一站是海拉尔,事先通过联系,在那里得以看到了多年不见的鄂温克著名小说家乌热尔图。
”迟子建作品不难看出有受乌热尔图的影响,如作品中鄂温克语的汉语“希愣柱”、“玛鲁”等等,她也运用大量的民俗、宗教展演等等来遮蔽自己的汉族身份,还是不可避免的文化误读。
“他者化”表述,我们或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文化解释权的疑虑。
女性性别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写作—浅谈严英秀作品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92界女性性别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写作—浅谈严英秀作品李雯玥(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 作为少数民族作家代表严英秀,她集民族性与现代性于一体,将都市女性与藏族女性的心理特征在作品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通过本文,我们将走进严英秀笔触下的精神世界,品析其纯洁净美的女性角色。
关键词: 女性;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作家“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政治术语出现之后,必然伴随着文学领域的重新界定。
可是这种界定真的泾渭分明吗?还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与通俗文学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其实,文学性不论在任何时期,其边界都是模糊的。
作为二十世纪文学的一脉分支——少数民族文学,这种文学样式由于地缘、政治等影响,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处境之中。
同样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也逐渐被主流作家群体所不自觉地疏离。
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作家也在不断向分叉的可预见的道路渐行渐远,比如一如既往保持与坚持书写传统民族文学作品的裕固族作家铁穆尔,也有告别牧歌式和英雄式史诗的藏族文学的女作家严英秀。
本文就从严英秀切入研究走向“现代性”的少数民族文学,探究她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鲜明的独特性。
感知她笔触下的女性主义与美感。
作家严英秀曾经在《论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里谈到:“完全无视实际上己经发生着的现代性对民族性的席卷和渗透。
这样的文化守卫立场,虽出于执着的民族情感,但实际上对民族的发展有害无益。
”①因此在研究她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她的小说虽然脱去了民族性的外衣,钻进了现代性的外壳,但是依然流淌着其本身民族的血液,这种难以改变的基因特质塑造了一个对女性美感有特殊理解和把握的作家严英秀。
本人欲从严英秀的作品出发,谈一谈少数民族作家对于“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融合,还有浅析她作为现代女性的审美视角。
作为一名高产的少数民族作家,严英秀在不同时期均创作了大量的中篇小说。
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的建构与交融——以满族女作家叶广芩为例
自古 以来 ,历史 由男 性 主宰 ,以男 权为 中 心 的
社会 制 度严 重阻 碍 了女性 自身 健康 而 自由的发 展 。 女性 处 在社会 的底层 ,少 数 民族女 性则 更是 身处 于 族 别与 性别 的双 重边缘 。千百 年来 历史 积 淀的 文化
心理 ,使 得 少数 民族 女性 甘 于被压 迫 、被奴 役 的命 运 。近 现代 以来 ,随着时 代 的进步 与 观念 的更 新 , 少数 民族女 性才 终 于获得 了 冲破传 统 桎梏 、探 索 自 我 和世 界 的机缘 。但 是 ,直 至 当下 ,少数 民族 女性
Ab t a t M i o t ai n l e ae x l r o c n t t t er o t i d n i n r t e h so c l b c g o nd i h sr c : n ry n to a t fm ls e p o e t o sr h i wn ehn c i e t u de h it r a a k r u n t e mul —c l r l i i y uc y t i t ut a i u c n e t The o e n a o her o e ls i he ta d c r y f r r he n to a u t r , n l h o c m ffmiy a d g n e t es a o tx . y c nc r b ut i wn f ma e , n r n a r o wa d t ai n lc l e mi ge t e c n e o t i u a l n e d rwi p ron l h
C onsr ton a t uc i nd i lng ofEt M ng i hni de iy nd e c I ntt a G nde r Expr si n eso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任碧莲作品《爱妻》的多元文化解读的开题报告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任碧莲作品《爱妻》的多元文化解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在此背景下,族裔身份问题愈发引人注目。
任碧莲是一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作家,她的作品《爱妻》涉及到了多元文化和族裔身份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本研究能够从文学角度解析多元文化环境下族裔身份问题的内涵、表现方式及其艺术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族裔身份认同问题。
其次,通过对《爱妻》的多元文化解读,可以对文化多元化的现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对于如何理解和应对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最后,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文学的多元化研究,增强作品交流和文化碰撞的意识,促进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基于《爱妻》,通过文本分析和多元文化解读的方式,探究作品中的族裔身份问题,并分析其表现形式和内涵。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的技巧,结合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
同时,还将运用多元文化的理论,探究作品中不同族裔文化背景对于人物态度和角色决策的影响。
三、预期成果通过对《爱妻》的解读,本研究旨在:1.深入探究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族裔身份问题,挖掘出其中的深层内涵。
2.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差异,从而建立对于多元文化理解的框架。
3.为后续分析和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知和身份认同等问题奠定基础。
四、研究计划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多元文化解读的理论基础,建立分析框架。
2.用文本分析法对《爱妻》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理解,打造多元文化表象漫游地图,分析文本中的多元文化表达,进而探究其中的文化内涵。
3.结合中介理论探究不同族裔文化背景对人物态度和角色决策的影响,分析不同族裔文化的特点和角色内心的思想发展过程,探究文化背景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4.总结研究,提炼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族裔身份认同问题,并进行相关探讨和启发。
参考文献任碧莲. 爱妻[J]. 汉译世界文学丛书, 2006(2):7-660.钟炜. 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族裔认同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2(2):69-71.叶珊珊. 从族裔身份到人类共享的生命关怀——任碧莲的《爱妻》[J]. 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5(5):81-84.。
不同文化语境下新疆民族女性的独特书写
不同文化语境下新疆民族女性的独特书写
张华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以中国女性文学的宏观视角对新疆多民族女作家的创作进行观照,可以看出民族女作家带着民族和性别的双重身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书写方式和书写魅力,即女性视角下的文化叙事;民族文化身份、女性身份的双重认同;凸显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女性话语空间.她们的书写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构成了共鸣、共振、相互丰富的关系,为中国女性文学领域增添了新的分支、新的文本,为学术界从新的角度认识女性文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总页数】6页(P119-124)
【作者】张华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学院,中文系,新疆,昌吉,83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29
【相关文献】
1.多元文化语境下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障碍归因分析 [J], 刘懋琼;油小丽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书写——半夏小说论 [J], 降红燕;
3.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书写--半夏小说论 [J], 降红燕
4.《红辣椒》——同名电影解析中日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角色 [J], 杨静
5.新疆巴州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女性激素水平研究 [J], 李继珍;马集云;王华峰;甄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女性写作
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女性写作从世界华文文学的格局来看,北美地区由于有独特的作家群,是华文文学发展最快的地区。
欧洲地区的华文文学在在欧洲本土强势文化壁垒下,属于散兵作战,华文作家人数少而分散,长期处于相对边缘的状态。
而东南亚地区由于和中国长期以来的亲缘关系的影响,是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力量最为庞大、稳定的区域。
在全球化时代,华文作家在居住国和出生国之间比较自由地流动,国籍和地域对他们不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的一大贡献就在于突破空间的跨文化事业。
这种视野突出的是多元文化对创作者的交互作用,在跨文化的互动中更有效地理解他人的行为,接纳异域文化情感,从而理解差异中的相通性。
而在这一领域中,相对于男性叙事而言,女性叙事实质是通过在文本中真实地表现女性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心理经验和来肯定女性作为人的主体的价值追求。
也是由于女性经验的制约,女性的域外叙事表现对与多重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女性的人生际遇来梳理历史和社会发展脉络的特征。
在以往的话语为主流的书写历史中,女性叙事既潜在的反映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有蕴含反文化的潜能。
这种女性经验和自身价值的定位决定了女性叙事同时受时代语境和叙事者个人经验的制约。
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是以汉语和性别作为特征的文学态势,在这两者纠葛之中,它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文化特质和社会图像。
南亚的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在文坛上住进占据重要位置,而在创作范式上,东南亚女性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首先,究其创作题材而言,主要集中在男女恩怨情仇或者家庭琐事的桎梏。
所谓的男婚女嫁是东南亚女作家们热衷的写作题材。
例如第一个明显表现女性叙事特色的王梅窗的两本小说集《网》、《穿过灰濛濛的雾》里收录的五十余篇小说多是家庭琐事尤其是女性涉及的婆媳、夫妻、妯娌的矛盾冲突。
而就创作出的女性形象,一方面,无论身份高下、职业贵贱、教育有无,表现出的行为处事、思维方式都具有类同性,表现的是东方传统女性的特质。
多民族互动背景下女书文化多元性剖析
中图分类号 :G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17 0 4—78 ( 02 0 —06 0 3 7 2 1 ) 1 0 3— 3
女 书是一 种 人类 唯一 性别 特征 鲜 明 、 根植 甚 古 的文字 , 其传 承 和发展 所衍 生 出神秘 、 独特 且 内涵丰 富 的文 化现 象则 缘 于其 生存 和传 承 的土壤 : 社会 人 文环 境和 自然环 境 的独 特 。女 书 流传 地 民族 的多 样 化必 然建 构 出女 书文 化 的 多 元 性 , 女 书 的传 承 和 发 展 也 因 文 化 的 多 元 互 补 才 更 加 焕 发 勃 勃 生 机 。 而 “ 种多 元性 通 过性别 差 异 以文字 形式 显 示 出来 , 方 女权 主 义者 一 直 想在 主 流 语 言 内部 发 现妇 女 的 这 西
文字与女性社会》 一书中指 出: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 因, 当地形成了一种独特 的女性社会 , 这种独特 的 女性社 会 就是 产生 “ 书 ” 一女 性文 字 的土壤 。 李 荆 林 将 女 书 和 陶文 两者 进 行对 比研 究 和考 证 后 , 女 这 指 出两 者 实属 一脉 相 承 的文 字 。 谢志 民在 《 永 “ 书 ” 江 女 之谜 》 中指 出 : 女书 起 源于 甲骨 文 。周 进 隆认 为“ 女书源 自 南宋南方道教 的符文 , 江永上江圩等地 的信教妇女将 在庙 堂学得 的符文改造扩展为女 书”5。( ) L 2 在女书的方言学和民俗学研究方面 , J 谢志 民、 杨仁里 、 李庆福等专家所做的工作是不可代替 的。( ) 3 在女书历史文献 的整理和校释方面 , 宫哲兵、 赵丽 明、 周硕沂和陈其 光等专家不仅对女书的发 掘、 抢救和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而且对“ 女书” 研究同样付 出了极大的人文关怀。赵丽明在《 女 书用字 比较》 中按 照文 字发生 学定 位 :女 书是 方块 汉字 的变 异 , “ 而且女 书体 系是 个宽 松 、 开放 的体 系” 。 () 4 在女 书作 为一 种 艺术作 品方 面 , 周硕 沂 、 潘慎 和 王 澄溪 女 士在 女 书书 法 上都 有 自己 的创新 。 ( ) 5 在 运 用女 性 主义视 角 解读 女书 和女 书 习俗保 护方 面 , 一些 女性 主义 学者 做 出了 崭新 的尝 试 , 出 “ 说 出 提 要 江永女书背后女性写作的真相 , 仍然要靠女权主义的力量来完成。 此外 , ” 对女书的研究 , 台和国外 港 学 者也倾 注 了极 大 的心 血和 热情 , 并取 得 了较 丰硕 的学术 研 究成 果 。如 台湾妇 女新 知 基 金会 郑 至慧 和 顾燕 伶 , 香港 的罗婉 仪和 黎海 宁 , 日本 的远藤 织 枝 、 潘敏 行 和百 田弥荣 子等 , 外 , 小 此 还有 美 国、 国 、 法 德
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究
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究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究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异国他乡谋求更好的生活。
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女性面临多重的文化冲击和身份认同的困惑,她们的书写也受到了异质文化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海外华人女性的书写展开比较研究,探讨她们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书写特点与主题。
一、异质文化的影响1. 跨文化冲击:海外华人女性面临来自不同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影响到她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
2. 身份认同困惑:在一个异质文化环境中,华人女性不仅需要与自己的中国文化保持联系,同时也需要适应和接受当地的文化,这种身份认同的困惑会反映在她们的书写中。
二、异质文化语境下的书写特点1. 双语书写:由于生活在异国他乡,海外华人女性会在书写中使用中文和当地语言,这种双语书写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2. 文化融合:海外华人女性在书写中将中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将自己的文化和当地文化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文学语境。
3. 跨文化主题:由于她们身处异质文化语境,海外华人女性的书写主题多涉及跨文化体验、文化冲突、身份认同等内容,通过书写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三、海外华人女性作家的典型代表1. 钟琴:钟琴是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她的作品《矗石为证》通过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了跨文化婚姻、身份认同、文化冲击等主题。
2. 静渊:静渊是加拿大华人作家,她的作品《归雁》通过对华人女性移民经历的描述,体现了身份认同困惑、家庭关系和社会适应等问题。
3. 阿橙:阿橙是美国华人作家,她通过自己的游记和散文,记录了自己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旅行经历和身份认同的变化。
结论:海外华人女性的书写在异质文化语境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她们的作品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体现了整个移民社群的共同体验。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海外华人女性的书写特点,反映她们在异质文化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和身份认同的困惑。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性别书写与身份建构--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女作家
西 南 文 学 》等 , 此 外 《山 花 》、 《 长 城 》、 《 长 江 学 》、 《 上 海 文 学 》、 《厦 门 文 学 》、 《山 东 文 学 》、 《安 徽 文 学 》近 几 年 刊 登 的 少 数 民 族
女 作 家 的 / j - , 说 作 品 也 逐 少 数 民族 女 作 家 的 创 作 题 材 极 也 为 宽
泛 , 这 与 全 球 化 时 代 日益 多 元 的 文 化 语 境
是 不 - , Z分 的 , 可 以 说 她 们 始 终 在 以 个 人 的
创 作 呼 应 着 社 会 及 文 化 环 境 的 变 迁 。本 文
方 》、 《西 部 》、 《鸭 绿 江 》、 《大 理 文 化 》、 《大 将 从 历 史 /个 人 、 现 代 /4 " 4 ̄ 、 全 球 /本 土 、 生
新 时期 以来 少数 民族 女作 家创 作概 论
王 冰 冰
( 浙 江师范 大学 人文学 院 , 浙江 金华 3 2 1 0 0 4 )
[ 摘
要] 新时期尤其是新 世纪以来少数 民族女作家 的创 作涉及面十分丰富 , 通过对她们文学实践 的考察 , 对诸多文 本
的厘清 、 阐释与解读 , 不仅可 以对少数 民族 文学特有的族群经 验 、 多元复 杂的文 学传统 和文化 想象方 式进行 系统 的挖 掘和展示 , 而且其 间应 时而 生的某些极具 当下性 的书写 , 比如 对现代性 及全 球化 的质询 反思等 , 某种 程度上 将对我 们
家 族 )、 钟 晶 晶 (满 族 )、 萨 娜 (达 斡 尔 族 )、
态 、 底层写作几个方 面人手 , 尝 试 为 当代 少
略 的 地 形 图 。
一
文 艺 》、 《青 年 文 学 》、 《 杉 乡 文 学 》、 《北 京 文 数 民 族 女 作 家 丰 富 的 创 作 实 绩 绘 制 一 幅 初
20世纪末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文化寻根的话语表述——以藏族女作家为例
就是 对神 的敬 畏 心态 ,而 这种 敬 畏之 情 繁衍 出人 们对 宗教 的依 赖感 , 虔 诚感 和罪 恶感 , 使
得 人们把 一切 的 自然 现象 和人 世 命运 都 归 因 于 神 的 旨意 。青 藏高 原 险恶严 酷 的 自然 环境 伴 随而来 的是藏 人生 存 的艰难 不 易 ,在 人 与 自然 的抗 争 中 ,人们 饱受 身体 的磨 练 与心灵 的煎熬 ,对 自然 的恐 惧使 得 他们 不得 不 敬畏 自然 , 崇 拜 自然 , 对 自身命 运 的无 力 把握 促使 他 们不 断 寻求 避免这 一切 的办法 ,于是 宗 教 成 为人 们 面对 苦难 和不 幸 的唯一 解 脱 。佛 教
在新 时期 “ 改革 开 放 、 解放思想” 的历 史
的 民族 历 史 、 日常生 活 、 民族 习 俗 , 还 是对 本 民族 的精 神世 界 ,她 们都 有着 深 厚 的 民族 生
存 积 淀和稳 定 的民族 文化记 忆 。因此 , 在 作 品
大 背 景下 ,伴 随着 国 内民族 政策 的 “ 拨乱 反
评
论
对 民族 复兴 强烈 的责 任感 。本 文将 以藏 族 女 作 家央 珍 、 梅 卓 的作 品为 例 , 来 探讨 在 当代 文 化 背景 下 ,中 国少数 民族 女 作 家是 怎样 来 进
行 文化 寻根 的话语 表述 。
响, 也 正 因如此 , 西藏 形 成 了特 殊 的政 教合 一
一
时期 最具 代表 性 的作 品 :扎西 达 娃 的 《 朝
宗 教 是人 类社 会 发展 到 一定 历 史 阶段 出 现 的一 种 特殊 的文 化现 象 , 它是“ 支配 人们 日
佛》 , 正是 通过 宗教 与现 代文 明 的对 立来 否定
历史传承和民族意识观照下的蒙古族女性书写——以获“骏马奖”的蒙古族女作家作品为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GUANGXI NORMAL U^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37No.5 Oct.2020第37卷第5期2020年10月丈艺理论研盒历史传承和民族意识观照下的蒙古族女性书写——以获“骏马奖”的蒙古族女作家作岛为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作为第一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世居草原的蒙古族有着悠久壮阔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特异的文化传统。
蒙古族文学所营构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文本,深刻地烙印着蒙古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
蒙古族女作家带着对母族的厚重情感,坚持以草原为母题的世居地理书写;自觉承继并重述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记忆,以表达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带着开放的民族气性,主动在创作中接纳其他民族有益的成分,并融合到中华文化的大环境中来。
她们在以“刚性”和“野性”为主要审美取向的文化传统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了蒙古族文学的内涵,展示了蒙古族文学包容和柔软的另一面。
关键词:蒙古族;女性;文学;草原;历史;开放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20)05-0111-0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古族迎来了全面解放和发展,蒙古族文学不仅深刻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质,更是呈现了新时代观照下的民族融合贯通、大气向上的精神气质,贡献了众多佳作。
蒙古族女作家们锐意进取,接连在国内外各大文学奖项上崭露头角。
国内最有分量的少数民族文学奖项“骏马奖”中就见到了许多蒙古族女性的身影,如敖德斯尔和斯琴高娃合著的《骑兵之歌》获第一届骏马奖长篇小说集奖,萨仁图娅以诗集《当暮色渐蓝》、报告文学集《尹湛纳希》分别获第三届和第八届骏马奖,齐•敖特根其木格以中短篇小说集《阿尔査河畔(蒙古文)》、乌云其木格以诗歌《草原恋情》分获第四届骏马奖,乌仁高娃以散文集《天痕(蒙古文)》、韩静慧以儿童故事集《恐怖地带101》分获第七届骏马奖。
虽然这些作品创作题材和形式十分多样,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正是其丰富性展现了新时期以来蒙古族女性文学的繁盛风貌。
论《女勇士》的多元文化女性书写
心路 历程 , 表达 了作 者试 图在 多元文化 的 背景 下找 到女 性 自身位 置的 勇 气和 信心 。
【 关键词 】 汤婷 婷
女 勇士 多元 文化
女 性 书写
【 中图分类号】 0 I6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9 83 {0 10 - 08 0 10— 542 1 ) 0 2- 3 2
《 勇 士 》 重 描 述 汤亭 亭 母 亲 一 方 的女 眷们 女 着
运动 ” 的兴 起 引发 了整个 美 国社会 政 治 、 文化 生 活 的 通常 被认 为是 自传 ,但 它不 是 传 统意 义 上 的生 平故
大变 动 , 女权 运 动 ” “ “ 、 反越 战 ” “ 数族 权 益 ”等 一 事 。汤亭 亭 的视 角远 远 超 出 了 自家身 世 、 、少 个人 经 历 。
后 ,获 当 年美 国 国家 图书评 论 家奖 和安 士 菲尔 德 一 作 品就是 以古老 中 国神 秘 、奇 异 的 神话 和 传奇 为 背
任 尔夫 种族 关 系 奖 和女 教师 杂 志奖 。一 九 七七 年 又 景编 写故 事 。 过改 变 中 国文 化 中 的历史 故 事 、 通 神话
之一 。
一
传统 与美 国的现 实 的矛 盾 , 人 与 白人 的 冲突 , 华 女性
引论
、
的被 压迫 与独 立 , 因此无 论 从 哲学 、 化 学 或历 史学 文
二 十世 纪 六 十年 代 以美 国黑 人 为首 的 少数 民族 的角度 来讲该 小说 的含 义都 很 深刻 。
权 利运 动 , 醒 了华 裔精 神 。当 时美 国黑 人 的 “ 唤 民权
意蕴在 反权 威 、 中心 的意义 上被广 泛接受 。在这 样 脑海 中交 织在 ・起 。给 读者 展 现 了一 个 处 于两种 文 反 的大背 景 之下 。 汤婷 婷作 品的独 特 视角 、 现 手法 在 化 背景 、两 种 民族 精神 影 响下 的小 女孩 的 成长 和反 表
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自我书写与重构
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自我书写与重构本文以性别和文化为视角,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华裔女性作家及其文本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身份寻求这一主题。
标签:文化身份;自我书写;重构一、研究背景美国华裔女作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身处多重文化的夹缝中,有着敏感的视角,对自己所处的“边缘”地位往往有着深切的认识和感受——作为少数族裔,她们是白人主流社会的他者;作为女性,又是男权社会的他者。
这一处境使得许多美国华裔女作家普遍比男作家更易产生一种迷惘和身份危机意识,促使她们迫切地去寻求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感和身份定位。
可以说,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创作历程,就是重现她们寻找自我、确定自我的心路历程,即在族裔、文化、性别认同中自我身份定位的过程。
由于历史语境的差异,不同时期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在族裔、文化和性别认同上有着鲜明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19世纪末以来具有代表意义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於梨华、汤亭亭和谭恩美的作品为例来探讨这种身份书写上的变化。
从学界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现状来看,美国学者对华裔女作家文学的研究专著主要有以下几种:林瑛敏的《世界之间——华裔女作家》、埃丝特·纪穆的《亚裔女性作家的亚裔女性形象》、安妮特·怀特帕克的《水仙花的文学历程》、菲莉帕·卡夫卡《当代亚裔妇女书写中的不平衡性别》。
美国学界多将华裔文学放入亚裔文学范畴之内进行探讨,就较忽视华裔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学传统、文化背景。
此外,对华裔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不多。
大陆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并很快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的学术领域。
在全国的各类文学会议中,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常常成为重要的议题。
一些高等院校的相关课程的设立为华裔文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3年,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成立,标志着大陆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不完全统计,近二十年发表的论文已达300余篇,而以中文或英文出版的专著则有近20部。
身份书写与多元文化互构——以彝族女作家为中心的考察
身份书写与多元文化互构——以彝族女作家为中心的考察张耀丹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36)1
【摘要】当代彝族女作家由于空间的移动呈现出一种文化多样的身份,从中体现出一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态势,并在情感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着深度认同。
她们的创作主要在文化身份的耦合和再生、对边缘群体的观照以及文化空间的转移三方面进行实践,每个部分都逐步反映其生成的原因和潜在困境。
彝族女作家在继承原有的民族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基础上,将其在流动经验中的边缘观照融合在创作中,并以文化空间的转移为新的探索,从而寻求新的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可能性。
【总页数】7页(P68-74)
【作者】张耀丹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9
【相关文献】
1.书写华裔多元文化身份——试论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作品的叙事策略
2.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性别书写与身份建构--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概论
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边缘书写——论满族女作家赵玫和泰华女作家梦莉的散文创作
4.女性身份的书写与重构--试论当代海外华人女作家的身份书写
5.正典化的多元互构:对马来西亚马六甲关公文化节的人类学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性别书写与身份建构--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概论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性别书写与身份建构--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概论王冰冰【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新时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涉及面十分丰富,通过对她们文学实践的考察,对诸多文本的厘清、阐释与解读,不仅可以对少数民族文学特有的族群经验、多元复杂的文学传统和文化想象方式进行系统的挖掘和展示,而且其间应时而生的某些极具当下性的书写,比如对现代性及全球化的质询反思等,某种程度上将对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中应该采取的文化立场及文化策略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In the new period especiall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the creation of minority writers involved is very rich,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literary practice,many of the text clarify,expla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not only can of minority literature unique ethnic group experience,diverse and complex literary traditions and cultural imagination of mining and display system,and in the meantime should sometimes some very moment of writing,such as of modernity and globalization questions reflect,to some extent will to us in the context of〝globalization 〝 should take the cultural position and cultural strate-gy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总页数】8页(P1-8)【作者】王冰冰【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相关文献】1.身份建构中的双重话语--谈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 [J], 骆洪2.难以走出性别樊篱的书写——小小说女作家创作群体的女性视野解读 [J], 张春3.性别视野中的历史书写--评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历史题材创作的特征 [J], 陈娇华4.新时期以来女作家对"姐妹情谊"的书写 [J], 屈雅红5.铁凝创作与新时期文学中的性别书写 [J], 高艳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少数民族女性书写
本文以新时期至今的少数民族女作家的汉语小说创作及部分译
作为研究对象,以主题研究及社会文化批评为主,以性别研究作为重
要理论依据,探讨性别话语与民族、国家、身份等话语之间或隐秘或外显的联合、博弈甚或耦合,试图对多元话语中多重主体位置的形成、分裂及弥合等问题进行纵深发掘。
因此本论文并非是对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的一次全景式扫描、概括与整理,而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本,同时关注文学生产机制的研究,考察当下文化语境中,多元文化、多重身份对于构建多元文化景观的综合性作用。
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考察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中体现出的女性经验与民族意识之间的复杂关联。
对于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实践而言,女性话语与民族国家叙事及民族话语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其间构成的张力,值得进一步考察与探究。
虽然民族国家叙事并不是少数民族女作家广泛涉猎的主题,但也出现了一些内蕴复杂的优秀之作,如蒙古族女作家乌兰、韩静慧的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题材的中短篇作品及回族女作家白山的长篇小说《冷月》等等。
其间乌兰、韩静慧的写作,尤为鲜明地体现出面对主流及宏大叙事之时,女性话语及经
验的某种游离特征,因此本文选择这两个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作为本章重点分析对象。
比之民族国家话语,在面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集体叙事之时,女性意识、性别话语与民族意识及身份认同的关联则更为隐晦繁复。
梅卓(藏族)、黄薇(蒙古族)、庞天舒与白玉芳(满族)、霍达(回族)这些执着于民族历史叙事的女作家,她们那些以本民族的历
史文化、宗教传统、民间传说作为题材的作品,其间女性经验与民族记忆的复杂交缠,使文本一定程度上成为多重叙事动力穿透的空间,
成为多重话语与主体位置对话、交流的场所。
并且她们作品的复杂之处在于,虽然体现出对于民族历史及文化的认同、协商而非疏离,但其间某些独立的、未曾融入的女性意识及女性主体性却以更为微妙隐晦的方式存在,反而使这些文本成为女性意识与民族意识间不断协商的
场域,也更具分析与考察的价值。
第二章在现代/传统、全球/本土
这一组坐标系内,通过对多元文化语境内,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历史记
忆如何融入当下,从而产生现代、传统、性别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的
探究,考察当下多元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经验的转移与冲突。
景宜(白族)、杜梅(鄂温克族)、董秀英(佤族)、叶梅(土家族),黄雁(哈尼族),杨金焕(拉祜族),这些优秀的、从上世界80年代就开始了她们文学创作的少数民族女作家,在她们以民族传统为书写对象的作品中,启蒙意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怀旧想象与女性立场、经验的复杂交织,传达出对传统与现代这组命题的更为深刻的思考与质询,对我们在全
球化语境中应采取的文化立场及文化策略也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因此本章选择她们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与细读,她们对于传统与现
代这两套话语的敏锐洞察,为看似整一、宏大的现代性历史进程提供
了流动的、多层次的、充满了弥合与断裂的叙述。
其文本内部多重语码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构成内在意义的多义与丰窗的同时,印证着
现代性及全球化进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繁复多元与歧义丛生。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女作家的身份认同愈加混杂,多重身份及主体位置之间
的交叉互渗日益频繁,身份认同的紧张与焦虑导致文本世界内部的分裂。
虽然文本世界的分裂渗透着作家作为现代个体的紧张感与缺乏归属感,但却未必没有益处。
身份的多元化、民族文化疆界的拓展与重构,对于民族文化之间对话场域的形成,协同对话局面的出现不无裨益。
第三章便着重探讨追少数民族女作家创作中体现出的对于他者文化的宽容与理解,探讨她们的女性经验与边缘立场如何打破民族文化
之间的界限,而使一种建立在主体间性之上的平等交流成为可能。
蒙
古族女作家黄薇、达斡尔族女作家萨娜、藏族女作家央珍、永基卓玛、格央等在一些具备鲜明的民族色彩的作品中,用自己的方式与尝试与
汉族写作者展开对话,在她们的文本中尝试建构或想象一种更为合理、健康、平等的主体间的文化交流行为与模式。
证明了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建构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并不存在矛盾与冲突之处。
相反自我与他者之间界限的僭越与消融,可以为一种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文化交流模式的建立开启有效的路径。
而对全球化语境中日益混杂的经验,各民族如何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重新界定并重构文化疆界,如何在与他者文化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消解、重建、拓展自我文化
的边界,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
当下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实践,她们在多元文化语境中作为民族主体的书写行为,一定程度上为两种
或多种文化之间的互补融合,提供了某种可行的、且更具想象力的途径。
第四章则以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淡化民族色彩的女性化、个人化写作潮流为分析对象,尝试对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女性写作
做一次检视与梳理。
当下少数民族女作家开始更为关注自己作为现代
女性及都市知识分子的身份,作为后现代社会的孤独个体的某些更为私人化的感受。
这使她们的创作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民族意识,同时也可以看成是她们以个人的女性经验对民族记忆的某种渗透与改写。
这是在全球化时代日益多元混杂的文化语境之中,民族身份认同呈现多元化趋势的表征,也是少数民族女作家女性意识日益鲜明的体现。
少数民族女作家作为民族主体与性别主体在文本中所呈现的不同视界,应均被纳入研究视线,以期为少数民族女性写作的检视、研究与推进,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