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题
一、选择题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视野左上方的污点移出视野,应该将装片往哪里移?()
A.右下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上方
2.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体现了生物
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
C.能生长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D.环境能影响生物
4.如图是与细胞分裂过程有关的图,请你根据图选出正确的分裂顺序()
A.a→b→c B.b→a→c
C.a→b→c D.c→a→b
5.关于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
B.图A、图B依次表示的是动、植物细胞分裂
C.植物体内所有细胞均能进行图B所示的细胞分裂
D.分裂形成的新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同
6.某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其体内存留的农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相对含量如下表,则由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
生物甲乙丙丁
体内存留农药相对含量0.0870.625
C.甲→丙→乙→丁D.丙→乙→甲→丁
7.为进一步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水分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同种植物种子置于25℃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
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种子含水量/%20304050607080种子萌发率/%8163356738681
A.25℃条件下,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会越高
B.25℃条件下,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
C.不同含水量的该植物种子,最适宜萌发的温度都是25℃
D.本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8.“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是诗人袁枚对苔藓植物(如地钱)的生动写照。
下面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A.“白日不到处”——地钱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B.“青春恰自来”——正好到了地钱的繁殖季节
C.“苔花如米小”——地钱长出的孢蒴很小
D.“也学牡丹开”——“苔花”和牡丹花具有相同的结构
9.下表所列实验的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名称操作目的
A观察草履虫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
维
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
B观察人的口上皮细胞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
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 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
氧气
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伸进收集
气体的试管口内
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是不是氧气
D观察叶片的结构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上表皮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
A.A B.B C.C D.D
10.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①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②
B.①~④图像中视野最暗的应该是③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D.④图是选用了最长的物镜和最短的目镜
11.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如表是某同学根据此图写出的图中部分编号所指结构的功能,其中不正确的是()图中编号及所指结构的功能
A①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②与③为能量转换器
C⑤内含有叶绿素使细胞显绿色
D④内含有染色体,是遗传信息库
A.A B.B C.C D.D 12.如图是人体某细胞图,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A.甲B.乙C.丙D.丁13.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没有①⑥⑦
B.甲、乙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是④
C.图中的⑥与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有关
D.细胞的控制中心是⑤
14.如图是有关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描述,请据图找出错误的一项是( )
A.丙属于植物的营养组织
B.乙由种皮和胚构成
C.③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D.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减顺序为甲--丙--乙
15.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这是因为()
A.有机物遇碘变成蓝色B.碘遇有机物变成蓝色C.碘遇淀粉变成蓝色D.淀粉遇碘变成蓝色16.验证绿叶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是下列哪个图()
A.B.
C.D.
17.生物圈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18.如图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在步骤D,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的内表皮_____,这一特点使其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清楚。
(2)在步骤E,先把撕下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_____中,并将其展平,然后将盖玻片如图所示缓缓地盖在要观察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这样盖盖玻片的目的是_____。
(3)步骤F和G是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_____,该操作所使用的液体是_____,用该液体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目的是_____。
(4)与步骤E中载玻片上所滴的液体不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的液体是_____,该液体的作用是_____。
19.某同学为了探究呼吸作用的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装置,将它们放在靠窗口的准备台上,请你推测24小时后袋中气体最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甲塑料袋B.乙塑料袋C.丙塑料袋D.丁塑料袋
20.卫青萝卜约4/5露出地面,表皮灰绿色,而地面以下部分则是白色的。
根据这种现象作出的假设合理的是
A.卫青萝卜的生长不能离开光照
B.不同品种的萝卜颜色不完全一样
C.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D.萝卜白色部分的营养好于绿色部分
21.下图表示玉米植株在阳光下,有4种物质进出叶片,物质1和物质2是气体,物质3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物质2和物质4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其中人类生命活动不需要的以及能贮存在果实里并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分别是()
A.物质1,物质4 B.物质2,物质4
C.物质3,物质2 D.物质1,物质3
22.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正常情况下,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只要写一种生物)。
(3)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
写出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狐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填“竞争”或“捕食”)
(5)如果大量捕食蛇,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6)如果该关系图想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了生物部分中________和________部分。
23.如图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及来源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上看,你认为花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果树要结出果实和种子,一般要经过开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四个阶段。
此时花朵内部结构演变的结果是:雌蕊的[]___________就会进一步发育成果实,其中[]___________发育成种子,___________发育成种子的胚,而[7]子房壁则发育成保护种子的果皮,由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3)在桃花开放的季节,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桃树减产。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弥补措施是
___________。
24.实验探究题。
(一)提出问题: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吗?
(二)作出假设:
(1)_______。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三)制定计划:
(2)设置相同点。
在铁盘内放一层湿土。
将10只鼠妇平均分成组,分别放入铁盘两侧的中央。
(3)设计实验。
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就形成一组____________ ,该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
(四)实施计划:
(4)计算实验结果时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是鼠妇在阴暗处的明显多于有光处的。
(五)(5)得出结论:_________。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六)表达和交流:
(6)在交流中,有位同学提出为什么不能用1只鼠妇做实验,你认为理由是_____。
25.道州脐橙具有香、脆、甜的独特风味,果形为长椭圆形,色泽鲜艳均匀;果肉汁多化渣,风味浓郁,2014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名优果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
下图是脐橙果实和叶片实物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4种物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脐橙果实属于植物结构层次的_________层次。
(2)如果①②分别代表脐橙叶片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的气体,那么①是______,植物通过上述两个过程维持着生物圈中的_______平衡。
(3)如果③④分别代表输入脐橙的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_____(填结构名称)输送进入果实。
有机物是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A
【分析】
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直到整个明亮的圆形视野→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收镜并放回原处
【详解】
由于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旋转180度),所以视野左上方的污点,实际上在载玻片的右下方,将污点移出视野则最好向右下方移动,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显微镜成像特点以及观察到清晰的物像的方法
2.A
【分析】
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解析:A
【分析】
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
故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B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
【详解】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分析.
4.B
【详解】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因此,正确的分裂顺序是b→a→c.故选B
5.C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如图: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详解】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A正确。
B.图A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图B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B正确。
C.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分裂,只有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C错误。
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自我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6.C
【分析】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据此解答。
【详解】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依题意,由表格可以推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乙→丁。
故选C。
【点睛】
掌握生物富集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7.B
【分析】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从表格中看出,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种子含水量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详解】
A.在环境温度为25°C时,水量约为7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86%,当水量约为80%时种子发芽率反而降低81%,所以该植物种子并不是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A错误。
B.由图中种子发芽率数值可知:在环境温度为25°C时,水量约为7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86%,所以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0%,B正确。
C.本实验只是在25°C的条件下进行不同含水量探究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并不意味着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5°C,C错误。
D.该探究实验没有涉及到氧气不同种子萌发率的情况,所以不能说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对“适量的水分”中的“适量”作了进一步的探究,脱离了以往考查的思路,考查立意较好。
8.D
【分析】
苔藓植物是多细胞生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苔花属于苔藓植物,牡丹属于被子植物。
【详解】
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A正确;
“青春恰自来”是地钱的繁殖季节,B正确;
地钱属于苔藓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苔花如米小”形容地钱长出的孢子很小,C正确;苔花是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茎和叶;牡丹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D错误。
【点睛】
熟记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9.D
【分析】
草履虫是纤毛虫,它的体表布满纤毛。
纤毛运动时不但可以使虫体在水中向前或向后游动,还可以使虫体以旋转方式高速游动。
草履虫运动的旋转方向是一定的,或者只顺时针旋转、或者只逆时针旋转游动。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液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液滴上,防止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6)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
A.草履虫的纤毛帮助其快速游动,所以为了便于观察草履虫,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正确。
B.生理盐水与细胞液浓度一致,观察人的口上皮细胞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吸水涨破,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时,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伸进收集气体的试管口内,若复燃,则可证明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正确。
D.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下表皮,观察叶片的结构时,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科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10.B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物像越大,数量越少,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物像越小,数量越多,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大。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①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不一定大于②,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细胞体积越大,亮度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细胞体积越小,亮度越大。
③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亮度最暗,B正确。
C.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极薄、透明度很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楚,C错误。
D.显微镜的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题中④图视野内的细胞体积最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选用的是最长短的目镜和最短的物镜,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
由植物细胞模式图可知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也是能量转换器;近似球形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细胞显绿色是叶绿素的颜色,其绿色不在液泡内。
故C符合题意。
12.C
【分析】
观图可知,甲是细胞膜,乙是细胞质,丙是细胞核,丁是线粒体,解答即可。
【详解】
A.甲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乙细胞质,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是进行细胞活动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丙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C符合题意。
D.丁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A
【分析】
图中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质,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壁,⑦叶绿体。
【详解】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①液泡、⑦叶绿体、⑥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但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如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A正确。
B.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③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B 错误。
C.图中的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C错误。
D.②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是本题解题关键。
14.A
【分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观图可知:甲是植物细胞,其中①是细胞壁、②是叶绿体、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乙是种子属于器官,丙属于输导组织。
【详解】
丙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A错误;乙是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B正确;③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
心,C正确;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图中的甲是植物细胞,乙种子属于器官,丙属于输导组织,所以从结构层次上看,由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为甲→丙→乙,D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5.D
【分析】
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
【详解】
淀粉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包合物,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淀粉从而呈现出蓝色(注意:不是碘呈现出蓝色),故选D。
16.A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
A.A图是用来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
将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将试管取出,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有氧气产生,即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A正确。
B.B图是制作叶片横切临时切片的实验,目的是观察叶片结构,B错误。
C.C图中两实验装置相同,并未明确实验条件,因此不能判断是什么实验,C错误。
D.D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可用来检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D 错误。
故选A。
【点睛】
设立对照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只有全面掌握与教材实验有关的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17.C
【分析】
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
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详解】
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故选C。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18.薄而透明水滴避免产生气泡染色碘液使细胞的结构显示更清楚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分析】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
解析:薄而透明水滴避免产生气泡染色碘液使细胞的结构显示更清楚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分析】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
(1)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的内表皮薄而透明,这样可以在显微镜下被清晰观察。
(2)将撕取的内表皮放在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避免重叠。
然后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用碘液对细胞染色,如步骤F和G,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这样使细胞的结构显示更清楚。
(4)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点睛】
牢记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步骤及要求是解题关键。
19.A
【分析】
(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图示所示实验装置能够形成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与乙,变量是光照;甲与丙,植物的生命力;乙与丁,植物的生命力。
【详解】
A.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就避免了塑料袋内的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甲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
B.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乙装置释放的二氧化碳会被光合作用吸收利用,石灰水不变浑浊,B错误。
CD.都被烫过,细胞被杀死,无生命活动,不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石灰水不变浑浊,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些常识都要记牢,在一些探究实验中会用到。
20.C
【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科学探究分为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详解】
作出假设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对提出问题地回答。
萝卜根露出地面的绿色部分是由于接受光照形成叶绿素,埋在地下的部分不见光,没有叶绿素的形成呈现白色,因此说明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
21.A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