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解剖与生理功能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皮黑素單元
角朊細胞 黑素小體 黑素細胞
表皮黑素單元
樹突
黑素細胞
角朊細胞 張力細絲
黑素小體 黑素細胞
朗格漢氏細胞 Langerhans' Cells
位於棘層內,占該層細胞的3%~5% 超微結構特徵: 胞漿記憶體在剖面呈杆狀或網
球拍狀的Birbeck 顆粒,又稱Langerhans,顆 粒 起源於骨髓,屬單核-巨噬細胞系 是皮膚內的專職抗原遞呈細胞:具有識別、吞噬、 加工、遞呈抗原的作用,在免疫應答傳入支中具 有重要功能,是皮膚免疫防禦的重要防線
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構成 其內有:
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及神經等
功能:
1 熱的絕緣體 2 緩衝外力 3 能量儲備
皮膚附屬器 skin appendages
毛髮與毛囊 hair and hair follicle 甲 nails 小汗腺 eccrine sweat glands 頂泌汗腺 apocrine sweat glands 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s
汗腺
– 功能
潤澤、抑菌 調節體溫 排泄廢物、藥物
皮膚的吸收作用
吸收途徑
角質層細胞:主要途徑 毛囊皮脂腺及汗管 角質層細胞間隙:少量
影響吸收的因素
皮பைடு நூலகம்因素
正常皮膚:皮膚薄、血管、皮脂腺豐富部位易吸收 吸收由易到難順序:
陰囊 > 前額> 大腿內側> 上臂屈側>前臂> 四肢伸側> 掌蹠
物理 Physical 光 Light
免疫 Immunologic 具有韌性和彈性 Tough, flexible 體溫調節
Temperature regulation
感覺 Sensation 抓 Grasp 美容裝飾 Decorative 皮膚潤澤 skin moisturizer 隔離寒冷和避免損傷 能量儲備 Calorie reservoir
– 一定程度上,可抵抗外來牽拉、擠壓、摩擦等損傷
對物理性損害的防護 對化學性損傷的防護 對微生物的防禦功能
– 機械性阻擋 – 化學性抑制 – 生物性拮抗
皮膚的感覺作用
感覺分兩類
單一感覺:觸覺、壓覺、冷覺、熱覺 複合感覺:幹、濕、光滑、粗糙、堅硬、柔軟
瘙癢
是皮膚粘膜的一種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特殊 感覺
異常皮膚:糜爛、潰瘍:易吸收 皮膚增厚: 不易吸收
滲入物因素
性質:脂/脂溶性物質易吸收,電解質可吸收部分 濃度:濃度高易吸收(強酸除外) 劑型:硬膏>軟膏>水溶液>粉劑
外界因素
溫度 高易吸收 濕度 高易吸收
皮膚的代謝作用
– 糖代謝
糖原、葡萄糖:能量 粘多糖:基質
– 蛋白代謝
纖維蛋白 非纖維蛋白
(卵圓形、直徑200~300nm、有包膜的顆粒)
顆粒細胞層Stratum Granulosum
位於棘層上方,由2-4層梭形細胞組成 顆粒層細胞繼續分化 細胞中含有較多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
嗜鹼性的透明角質顆粒
透明角質顆粒 角質小體
表皮的超微結構模式圖
透明層 Stratum Lucidum
其形態逐漸變扁平,胞核逐漸消失 表皮由內向外依次分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
和角質層
表皮的結構
表皮由內向外依次分為:
基底層 basal cell layer 棘層 stratum spinosum 顆粒層 stratum granulosum 透明層 stratum lucidum 角質層 stratum corneum
皮膚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概述
皮膚病 Dermatoses
– 皮膚病十分常見
7%門診患者因皮膚病而就診
– 皮膚病種類繁多,接近2千餘種
但最常見的數百種皮膚病是半數以上患者就診的原因
性傳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
屬全漿分泌腺;除掌蹠外,分佈於全身 功能:分泌皮脂,
以潤澤皮膚、毛髮,抑制微生物生長
皮脂溢出部位 頭面、胸背上部等處皮脂腺較多,稱~
皮膚的生理功能
皮膚的功能
保護作用 感覺作用 體溫調節作用 分泌與排泄作用 皮膚的吸收作用 皮膚的代謝作用 皮膚的免疫作用
保護作用
對機械性刺激的防護
– 連接:半橋粒 – 滲透 – 屏障
表皮下基底膜帶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棘 層(Stratum Spinosum)
位於基底層上方,由4~8層細胞構成 角質化(Keratinization)起始於本層 結構特點:
– 細胞間橋( intercellular bridges)明顯而呈棘刺狀 – 張力細絲逐漸增多 – 淺層棘細胞可見角質小體
表皮的層次
朗格氏細胞 角朊細胞 黑素細胞
角質層 顆粒細胞層
棘層 基底細胞層
基底細胞層
表皮最下一層柱狀或立方狀的細胞
細胞分裂僅發生在本層
– 30%細胞進入分裂相,並不斷向表層演變,產生 新的表皮細胞
– 可看作表皮的“幹細胞(stem cell)”
表皮下基底膜帶
(subepithelial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小汗腺
遍佈全身,以掌蹠、腋、額為多 分泌活動受環境溫度和精神因素的影響 功能:分泌汗液、調節體溫
頂泌汗腺(大汗腺)
分佈於腋窩、乳暈、外陰等處 分泌活動受性激素的影響 新鮮分泌物無臭,但被某些細菌分解後,可產生有
臭味的物質(短鏈脂肪酸和氨)
Skin Appendages
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s
– 脂類代謝
脂肪:能量 類脂質:構成生物膜
– 水代謝:皮膚含水>70% – 電解質代謝
皮膚的免疫作用
皮膚免疫系統(skin immune system)
表皮內能呈遞抗原的朗漢氏細胞、可產生細胞因數的角 朊細胞、親表皮的T細胞以及局部淋巴結,構成了具有免 疫作用的獨特功能單位,稱為皮膚免疫系統。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
– 約占總體重的16% – 成人的皮膚面積約為1.5~2 m2
其最基本功能是其屏障功能
– 使機體與外界環境隔離開來, 維持機體內 環境的穩定
皮膚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I. 皮膚的構成
表皮 (epidermis) 真皮(dermis) 皮下組織(subcutaneous tissue) 皮膚附屬器(skin appendages)
結構基礎 表皮 Epidermis 角質層 Stratum corneu 黑素細胞 Melanocytes
Langerhans cells 真皮 Dermis 血管 Blood vessels
小汗腺 Eccrine sweat glands 神經 Nerves 指甲 Nails 毛髮 Hair 皮脂腺 Sebaceous glands 皮下脂肪 Subcutaneous fat 皮下脂肪 Subcutaneous fat
光鏡下 Langerhans細胞的形態
氯化金染色 (縱切面)
ATP酶染色 (表皮鋪片)
Langerhans 細胞
溶酶體
Birbeck 顆粒
胞漿內杆狀 / 網球拍狀顆粒
Birbeck 顆粒
S100(+)
CD1a(+)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真 皮 Dermis
分層:乳頭層、網狀層 來源:中胚層 組成:纖維、基質、細胞
2. 皮膚的功能
表皮 Epidermis
表皮由以下四種基本細胞類型組成
– 角朊細胞(Keratinocytes) – 黑素細胞(Melanocytes) – 郎罕氏細胞(Langerhans' cells) – 默克爾細胞(Merkel cells)
角朊細胞
表皮最主要的組成細胞 起源於外胚層 具有產生角質蛋白(keratin)的特殊功能 在皮膚免疫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當其在表皮中分化並向上移動時,細胞形態亦發生變化:
僅見於掌蹠等角質肥厚的表皮 有人將其歸為角質層的一部分 是角質層與顆粒層之間2-3層扁平、境界不
清、無核、嗜酸性、緊密相連的細胞 防止水及電解質通過的屏障
角質層 Stratum Corneum
由5-10層死亡的扁平角質細胞組成 上方角質層細胞橋粒消失 ,故易於脫落 角質層較堅韌,對理化及生物因素均有防護
– 國家重點監測八種 – 發病率逐年上升 – 目前部分疾病尚無法治愈
皮膚性病學
第一部分: 總論 Pandect 第二部分: 臨床皮膚病學 Clinical dermatology 第三部分: 性病學 venerology 考試 Examination
總論
皮膚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皮 膚 Skin
皮膚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
朗漢氏細胞攜帶抗原遷移至淋巴結,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 致敏的特異性T細胞返回皮膚,再次受到II類MHC分子陽
性輔助細胞表面特異性抗原的刺激而進行克隆增殖 增殖的T細胞和巨噬細胞等效應細胞以及產生的效應分子,
如細胞因數等共同作用,清除皮膚內的外來抗原
皮膚的功能
功能 屏障 Barrier
是皮膚病最常見的自覺症狀
皮膚的體溫調節作用
外界溫度變化 溫度感覺器 體溫調節中樞 產熱中樞
散熱中樞
化學調節方式:肝、肌肉產熱
血管 對流、輻射、傳導
物理調節方式:皮膚
小汗腺 揮發(當外界氣溫>體溫時

唯一散熱途徑)
皮膚的分泌與排泄作用
皮脂腺
– 分泌皮脂:皮脂是多種脂類的混合物 – 皮脂的功能
潤澤皮膚、毛髮 抑制微生物
毛 發 Hair
毛髮的生長呈週期性:
– 生長期、退行期、休止期
毛髮由角化的上皮細胞構成 , 分為:
– 長毛、短毛及毳毛
毛髮的生長週期(頭髮為例)
生長期3-4年
退行期數周 休止期3-4月
0.27-0.4mm
正常甲結構模式圖
甲甲母母
Skin Appendages
汗 腺 sweat glands
真皮的組成
纖維
– 膠原纖維:真皮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 特點是韌性大、抗拉力強,但缺乏彈性
– 網狀纖維:是一種未成熟的膠原纖維 – 彈力纖維:與皮膚彈性有關
基質
– 無定形均質狀物質 – 主要成分:粘多糖(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等)
水電解質、血漿蛋白等
細胞
– 成纖維細胞 – 免疫活性細胞
皮下組織 Subcutaneous Tissue
作用,是人體很重要的防護層
黑素細胞 Melanocytes
位於基底層中,約占基底細胞的10% 表皮黑素單元 epidermal melanin unit:
每個黑素細胞借助樹突可與大約10-36個角朊細胞 接觸,向它們輸送黑素顆粒,此結構稱~。 結構特徵:含黑素小體,無張力細絲 功能:產生黑素,遮擋、反射紫外線,保護深部 組織免受輻射損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