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九味肝泰胶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 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 “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 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 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蒸 或煮至透心,干燥。
药典中药材:郁金
性状:
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 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 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 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 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黄丝郁金呈纺锤形,有 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 1.5c
煎煮30分钟后加入酒大黄再煎煮二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12560的淸膏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两种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九味肝泰胶囊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配方详解>>>
九味肝泰胶囊 JiuweiGantaiJiaonan
g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配方详解>>>
药典中药材:姜黄
用法: 3~10g。外用适量。
药典中药材:姜黄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酒大黄详解>>>
酒大黄
药典中药材:酒大黄
: 药典暂未收录酒大黄。
药典中药材:黄芩详解>>>
黄芩
药典中药材:黄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 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 皮,晒干。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状: 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 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 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药典中药材:三七
炮制: 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成细粉。 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味苦回甜。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味: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药典中药材:三七
药典中药材:蜈蚣
性味: 辛,温;有毒。归肝经。
药典中药材:蜈蚣
功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 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嗝, 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 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药典中药材:蜈蚣
用法: 3~5g。
药典中药材:蜈蚣
存储: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蜈蚣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 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 跌扑肿痛。
药典中药材:三七
用法: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药典中药材:三七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三七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郁金详解>>>
郁金
药典中药材:郁金
来源: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味: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药典中药材:黄芩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黄芩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黄芩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状: 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 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黄芩
炮制: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 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 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 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 放射状纹理。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 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黄芩片。 略带焦斑,微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蒺藜
性味: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药典中药材:蒺藜
功效: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 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 障,风疹瘙痒。
药典中药材:蒺藜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蒺藜>>>
姜黄
药典中药材:姜黄
药典中药材:蜈蚣详解>>>
蜈蚣
药典中药材:蜈蚣
来源: 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 干燥。
药典中药材:蜈蚣
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 l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 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 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 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 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 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 板至第二十背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
制法:
煎煮30分钟后,加入酒大黄再煎煮二次, 每次3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 述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 1.25(60℃)的淸膏,干燥,粉碎,加入 上述两种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 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
制法:
以上九味,三七粉碎成细粉,备用;五味 子粉碎后,用90%乙醉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 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 1.25(60℃)的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备用;郁金、蒺藜、姜黄、黄芩、蜈蚣、 山药加水煎煮4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 药渣再加水
药典中药材:山药
用法: 15~30g。
药典中药材:山药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详解>>>
五味子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 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 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 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 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 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 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药典中药材:郁金
性状:
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具细皱纹。断 面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 味辛辣。桂郁金: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 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具疏浅 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绿丝郁金呈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 3.5cm,直径1~1.2cm。气微,味淡。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用法: 2~6g。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配方详解>>>
配方: 三七80g、郁金240g、蒺藜240g、姜黄80g、 酒大黄128g、黄芩160g、蜈蚣224g、山药 720g、五味子64g。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褐色 的颗粒;气微,味苦。
注意: 孕妇禁用。
药典中药材:山药详解>>>
山药
药典中药材:山药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 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 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 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 “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 药,置淸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 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 习称“光山药”。
药典中药材:郁金
炮制:
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椭圆 形或长条形薄片。外表皮灰黄色、灰褐色 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切面灰棕 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 明显。
药典中药材:郁金
性味: 辛、苦,寒。归肝、心、肺经。
药典中药材:郁金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 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 衄,黄疸尿赤。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 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 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 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 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 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 有分枝。表面浅黄棕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炮制:
五味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醋五味子: 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通则0213)蒸至 黑色。用时捣碎。本品形如五味子,表面 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有醋香气。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性味: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 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 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 眠。
药典中药材:姜黄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外 表皮深黄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棕黄色 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 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药典中药材:姜黄
性味: 辛、苦,温。归脾、肝经。
药典中药材:姜黄
功效: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 搏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 跌扑肿痛。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状: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 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 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 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 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 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 约0.3c
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 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 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 起,有纵棱和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 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 白色。质坚硬。气微,味苦、辛。
药典中药材:蒺藜
炮制:
蒺藜:除去杂质。炒蒺藜:取净蒺藜,照 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多 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 6mm;背部棕黄色,隆起,有纵棱,两侧 面粗糙,有网纹。气微香,味苦、辛。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垄。冬季茎 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 干,除去须根。
药典中药材:姜黄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 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 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糖,有皱缩 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 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 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 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 苦、辛。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状: 淡、微酸。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 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 白色或黄白色。
药典中药材:山药
炮制:
山药:取毛山药或光山药除去杂质,分开 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切片 者呈类圆形的厚片。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 色,质脆,易折断,切面类白色,富粉性。 山药片:取山药片,除去杂质。为不规则 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 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麸炒 山药取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状:
毛山药: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 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 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 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 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 酸,嚼之发黏。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 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 粉性。气微,味
配方: 三七80g、郁金240g、蒺藜240g、姜黄80g、 酒大黄128g、黄芩160g、蜈蚣224g、山药 720g、五味子64g。
药典中药材:三七详解>>>
三七
药典中药材:三七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 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 习称“剪口”。
药典中药材:山药
炮制: 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黄色。本品形 如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切面黄白色或微 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味: 甘,平。归脾、肺、肾经。
药典中药材:山药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 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 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药典中药材:郁金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郁金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郁金
注意: 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药典中药材:蒺藜详解>>>
蒺藜
药典中药材:蒺藜
来源: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 实,除去杂质。
药典中药材:蒺藜
性状:
药典中药材:蜈蚣
性状:
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 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 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 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 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 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药典中药材:蜈蚣
炮制: 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
药典中药材:郁金
性状:
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 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 1.2~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 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 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气微香,味微苦。黄丝郁金呈纺锤形,有 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 1.5c
煎煮30分钟后加入酒大黄再煎煮二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12560的淸膏干燥粉碎加入上述两种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九味肝泰胶囊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配方详解>>>
九味肝泰胶囊 JiuweiGantaiJiaonan
g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配方详解>>>
药典中药材:姜黄
用法: 3~10g。外用适量。
药典中药材:姜黄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酒大黄详解>>>
酒大黄
药典中药材:酒大黄
: 药典暂未收录酒大黄。
药典中药材:黄芩详解>>>
黄芩
药典中药材:黄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 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 皮,晒干。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状: 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 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 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药典中药材:三七
炮制: 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成细粉。 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味苦回甜。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味: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药典中药材:三七
药典中药材:蜈蚣
性味: 辛,温;有毒。归肝经。
药典中药材:蜈蚣
功效: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 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嗝, 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 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药典中药材:蜈蚣
用法: 3~5g。
药典中药材:蜈蚣
存储: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蜈蚣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 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 跌扑肿痛。
药典中药材:三七
用法: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药典中药材:三七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三七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郁金详解>>>
郁金
药典中药材:郁金
来源: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味: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药典中药材:黄芩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黄芩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黄芩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状: 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 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黄芩
炮制: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 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 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 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 放射状纹理。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 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黄芩片。 略带焦斑,微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蒺藜
性味: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药典中药材:蒺藜
功效: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 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 障,风疹瘙痒。
药典中药材:蒺藜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蒺藜>>>
姜黄
药典中药材:姜黄
药典中药材:蜈蚣详解>>>
蜈蚣
药典中药材:蜈蚣
来源: 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 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 干燥。
药典中药材:蜈蚣
性状: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 l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 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 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 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 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 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 板至第二十背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
制法:
煎煮30分钟后,加入酒大黄再煎煮二次, 每次3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 述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 1.25(60℃)的淸膏,干燥,粉碎,加入 上述两种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 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
制法:
以上九味,三七粉碎成细粉,备用;五味 子粉碎后,用90%乙醉加热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 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15~ 1.25(60℃)的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备用;郁金、蒺藜、姜黄、黄芩、蜈蚣、 山药加水煎煮4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 药渣再加水
药典中药材:山药
用法: 15~30g。
药典中药材:山药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详解>>>
五味子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 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 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 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 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 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 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药典中药材:郁金
性状:
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具细皱纹。断 面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 味辛辣。桂郁金: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 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具疏浅 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绿丝郁金呈长椭圆形,较粗壮,长1.5~ 3.5cm,直径1~1.2cm。气微,味淡。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用法: 2~6g。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配方详解>>>
配方: 三七80g、郁金240g、蒺藜240g、姜黄80g、 酒大黄128g、黄芩160g、蜈蚣224g、山药 720g、五味子64g。
药典中成药:九味肝泰胶囊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褐色 的颗粒;气微,味苦。
注意: 孕妇禁用。
药典中药材:山药详解>>>
山药
药典中药材:山药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 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 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 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 “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 药,置淸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 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 习称“光山药”。
药典中药材:郁金
炮制:
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椭圆 形或长条形薄片。外表皮灰黄色、灰褐色 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切面灰棕 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 明显。
药典中药材:郁金
性味: 辛、苦,寒。归肝、心、肺经。
药典中药材:郁金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 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 衄,黄疸尿赤。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 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 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 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 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 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 有分枝。表面浅黄棕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炮制:
五味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醋五味子: 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通则0213)蒸至 黑色。用时捣碎。本品形如五味子,表面 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有醋香气。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性味: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药典中药材:五味子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 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 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 眠。
药典中药材:姜黄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外 表皮深黄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棕黄色 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 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药典中药材:姜黄
性味: 辛、苦,温。归脾、肝经。
药典中药材:姜黄
功效: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 搏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 跌扑肿痛。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状: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 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 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 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 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 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 约0.3c
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 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 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 起,有纵棱和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 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 白色。质坚硬。气微,味苦、辛。
药典中药材:蒺藜
炮制:
蒺藜:除去杂质。炒蒺藜:取净蒺藜,照 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本品多 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 6mm;背部棕黄色,隆起,有纵棱,两侧 面粗糙,有网纹。气微香,味苦、辛。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垄。冬季茎 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 干,除去须根。
药典中药材:姜黄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 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 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糖,有皱缩 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 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 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 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 苦、辛。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状: 淡、微酸。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 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 白色或黄白色。
药典中药材:山药
炮制:
山药:取毛山药或光山药除去杂质,分开 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切片 者呈类圆形的厚片。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 色,质脆,易折断,切面类白色,富粉性。 山药片:取山药片,除去杂质。为不规则 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 质坚脆,粉性。气微,味淡、微酸。麸炒 山药取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状:
毛山药: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 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 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 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 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 酸,嚼之发黏。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 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 粉性。气微,味
配方: 三七80g、郁金240g、蒺藜240g、姜黄80g、 酒大黄128g、黄芩160g、蜈蚣224g、山药 720g、五味子64g。
药典中药材:三七详解>>>
三七
药典中药材:三七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 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 习称“剪口”。
药典中药材:山药
炮制: 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黄色。本品形 如毛山药片或光山药片,切面黄白色或微 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药典中药材:山药
性味: 甘,平。归脾、肺、肾经。
药典中药材:山药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 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 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药典中药材:郁金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郁金
存储: 置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郁金
注意: 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药典中药材:蒺藜详解>>>
蒺藜
药典中药材:蒺藜
来源: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 实,除去杂质。
药典中药材:蒺藜
性状:
药典中药材:蜈蚣
性状:
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 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 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 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 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 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药典中药材:蜈蚣
炮制: 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