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
P369-376近代史学的特点(论述)
对前朝史的撰述颇丰。 边疆史地、外国史地、当代史的研究多了起来。 批判、改造封建主义旧史学,建立资产阶级新史学。
教育
P382-383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学堂,主要有水师(水 陆师)学堂和武备学堂两大类。水师学堂有天津 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和江南水师学堂,其 中,天津水师学堂最为著名。 P385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改良派办了许多学校, 其中最著名的为“万木草堂”。
自然科学与技术
P408 詹天佑 祖籍安徽婺源。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 他督修了古冶到滦州段铁路,出色建成了滦河大桥, 博得中外人士的赞扬。34岁时,他被选为英国工程研 究会会员。1905年,清政府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 佑为总工程师。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出色完成了居 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 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 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工期提前2年,费用仅为 国外承包商索价的1/5。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第一条铁路干线。
新闻出版和文化团体
P410 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扩大至中国内地,先后办了《字 林西报》《万国公报》《申报》和《新闻报》等。 P411 《国闻汇编》上发表的最有影响的文章是严复翻译的 《天演论》。 P413 1904年2月,中国第一家通讯社广州中兴通讯社开始发 稿。1906年3月,北京《京话月报》刊登了我国第一张新 闻照片。 P414 在我国近代,江苏、崇文、浙江、淮南、金陵等五家 书局通力合作,统一款式,刻印了《二十四史》。 P414 商务印书馆还编辑出版《东方杂志》《教育杂志》 《小说月刊》《少年杂志》《学生杂志》《妇女杂志》等 多种刊物。
文学
P345近代进步诗歌潮流推进到新阶段(论述)
在1896-1906年之间,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 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 此后从理论上解决了古代旧诗体如何为新时代、 新兴资产阶级服务的问题,为旧体诗的发展揭开 了新篇章。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旗帜,他提出 “我手写我口”、“诗之处有事,诗之中有人”的主张。
教育
P390辛亥革命后的教育改革(论述)
“壬子癸丑学制”有三个系统,分三段四级。所谓三 个系统,一是普通教育;二是师范教育;三是实业 教育。三段四级如下: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两级,初小4年,为义 务教育;高小3年,毕业后升入中学、师范学校或 中等实业学校。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校,学制4年,毕 业后升入大学、高等师范学校或专门学校。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大学本科3或4年,预 科3年;专门学校本科3年,预科1年。
哲学与宗教
P335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论述)
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点是资产阶级的哲学反对 封建主义的哲学。 初步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与资产阶级哲学理论。 资产阶级哲学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社 会进化,重视理论建设和思想启蒙。 没有形成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缺乏较高的思辨 水平。
文学
P348 曾国藩还明确地提出直接为濒于崩溃的封建政治 服务的“经济”,补充桐城派标榜的义理、考据、词 章在理论上的空谈和不足。 P349 此外,“中兴”桐城派古文的还有吴敏树,代表作 为《书谢御史》。 P349 桐城派末代宗师是曾国藩的弟子吴汝纶,在《答 姚幕庭书》中高度评价桐城派宝典《古文辞类纂》: “后日西学盛行,六经不必尽读,此书决不能废。” P352-353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 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老残 游记》(刘鹗)《孽海花》(曾朴)。
艺术
P356 著名的京剧演员有总领四大徽班的程长庚, 他是京剧的开山祖师。 P357 近代各地地方戏曲剧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 展,1906年,浙江嵊县6名说书艺人首次化妆登 台,串演了《十件头》《赖婚记》,是越剧开始 形成的起点。 P360 说唱音乐是以北方鼓词和南方弹词为代表的 曲种,在近代得到了发展。
哲学与宗教
P329 康有为认为,宇宙是“大无限”的,太阳系之外 还有“银河天”,“银河天”之外还有“云霞天”。 P330 孙中山把细胞称作“生元”,意为生物之元。 P332 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强调必须通过流血革命促进社会进化。 P332 孙中山把进化论用于人类社会,认为人类社会 的进化,经过了“洪荒时代”、“神权时代”、“君权 时代”,再创“民权时代”。 P339 道教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曾被推为“万国道德 会”名誉会长、“五教会道教会”会长。
艺术
P363 学堂乐歌 是维新派兴办新式学堂的产物。“乐歌” 作为一门课,逐步为新式教育制度所肯定。当时,新 式学堂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堂上所唱的歌曲,称之为 学堂乐歌。 P368 吴昌硕 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 号缶庐,浙江安吉人,早年入仕,后寓居上海,工书 法,精篆刻,是近代画家、篆刻家,被当时艺术界视 为元明清以来画、书、印界第一人。传世作品有《天 竹花卉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墨荷图》藏上海 博物馆;《杏花图》轴藏中国美术馆。现存遗著有 《缶庐集》、《缶庐印存》、《缶庐诗存》。
文学
P350梁启超散文上的贡献(论述)
梁启超在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提出“文界革 命”,尝试“语文合一”。 他的散文写作也实践了这些主张,打破一切传统 古文的格局,开创了“新文体”。
文学
P354近代文学的特点(论述)
近代文学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很大。 在整体上,近代文学呈现出一种复杂景象和过渡状 态,新思想与旧传统错综交织。 文学的政治性、战斗性,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愈来 愈加强和显著了。 在文学的形式、语言和风格上,近代文学在总体上有 了新的变化,一般趋向通俗化,无论是诗歌、散文还 是小说,莫不如此。 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它们起着前所未有的组 织、教育与鼓舞群众的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扩大了。
新闻出版和文化团体
P415-416 中华书局于1912年元旦成立于上海,创办人陆费逵 原为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长兼《教育杂志》主编。编辑出版 大辞书《辞海》,嘉惠学界,功不可没。从1921年起刊印 《四部备要》大型古籍丛书,收经、史、子、集各类古籍 351种,11305卷,汇成线装本2500册,蔚为壮观。同时, 也发行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杂志,如《大中华》《中华教育 界》《中华学生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少年》等。 P416 古越藏书楼的主人徐树兰是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先锋。 他是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年的举人。 P417 1905年,张謇分别上书张之洞及学部,请设博物馆,未 被朝廷采纳,于是他自己筹划建立南通博物苑,附属于通 州师范。南通博物苑建有南馆(博物楼)、中馆(测侯所) 和北馆(化石馆)。
自然科学与技术
P397 李善兰论述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所列的 恒等式被国际数学界称为“李善兰恒等式”。 P397 华蘅芳是中国近代又一位杰出数学家、科技翻 译家。他的数学著作有《开方别术》、《平面三 角测量法》、《抛物线说》等。 P398 郑复光字元甫,安徽歙县人,一生专心科学研 究。道光初年,他制作出我国第一架完全合乎光 学原理的测天望远镜,通过它,能看到月球表面 的许多萍状的暗淡黑影。
自然科学与技术
P399-400 徐寿 与李善兰、华蘅芳齐名,为近代中 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与华蘅芳合作,参阅外国资 料,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气机,又制成木壳轮船“黄 鹄号”。徐寿对化学元素名称的中译一直沿用至今。 他创设书院,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起过推动作用。
自然科学与技术
P406 福州船政局 亦称马尾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在 福州创办。它占地600亩,建有14个分厂,是清政 府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在世界上也是比 较先进的。1869年,福州船政局在外国工程师指导 下,成功的制造了第一艘运输船,名“万年青”号。 福州船政局第一艘铁肋舰“威远”号于1876年制造成 功,此后共建造了13艘铁肋舰。1888年,福州船政 局制成第一艘钢质船“龙威”号,1905年又制成排水 量2160吨、功率5000匹马力的钢质商船。
教育
P381-382 京师同文馆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外交、翻 译人才的外国语学堂。隶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办 时,设英文馆,招收十三、四岁的八旗子弟。1863年增 设俄文馆、法文馆,仍从八旗子弟中招生。1866年12月 增设天文算学馆,招收30岁以下的满汉举人、进士、翰 林及五品以下的京外官员。自此,同文馆不再是初级的 外国语学校,而是具有中等专科学校的性质。课程已增 加到算学、化学、医学、天文、测算等自然科学和富国 策等政治经济学及历史地理等。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 师大学堂。同文馆的创办不仅培养了一批外交、翻译人 才,而且为洋务教育的进一步扩展开辟了道路。
楷体仿宋仿古字体的创制成功横排中文书的出现印刷纸改为新闻纸和铜版纸改线装为洋装等这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版业社会风俗的变化p4271912年6月北京政府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使辛亥革命时各独立省份使用的不同的国旗图案有了统一
厚德 重教 博学 笃行
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史(10675)
第九章 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准备与形成 第一节 哲学与宗教 第二节 文学 第三节 艺术 第四节 史学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自然科学与技术 第七节 新闻出版和文化团体 第八节 社会风俗的变化
史学
P369 采用编年体撰述前朝史的,主要是夏燮的 《明通鉴》。
史学
P372《康輏纪行》 姚莹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如,安 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任台湾道。《康輏纪行》一 书是他入川、入藏期间作札记汇编而成。《康輏纪行》 16卷,对西藏的历史、地理、宗教、政治、戍边多有 记载,对藏外印度、尼泊尔以至英、俄等国的情况有 有研究,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边疆防务,警惕英国侵 藏野心,以反抗外国侵略。 P372-373 张穆 《蒙古游牧记》是他的代表作,该书凡16 卷,以蒙古历史上各盟的旗为单位。
社会风俗的变化
P427 1912年6月,北京政府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 使辛亥革命时各独立省份使用的不同的国旗图案 有了统一。
社会风俗的变化
P422-426社会习俗的变革(论述)
脱帽、鞠躬礼代替了拜跪礼 “先生”、“君”代替了“大人”、“老爷”等称呼。 历法和节日的变革。中国历代都用阴历,并以帝王纪 年。辛亥革命在中国历法史上开创了新的纪元。南京 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通电全 国,“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 民国元年元旦”。汉族的元旦节改称春节,公历1月1 日则称元旦节。10月10日称国庆节。 诞生礼和婚丧礼仪方面的变化。 剪辫子和戒缠足。
新闻出版和文化团体
P415我国近代出版业获得初步发展的特点(论述)
相对集中。 注意印刷技术的更新,铅活字凸版、石版、凹版印刷 技术的传入,单滚筒印刷机、平台双轮转机、双滚筒 印刷机的采用,提高了印刷质量。 出版书籍形式的变化。楷体、仿宋、仿古字体的创制 成功、横排中文书的出现、印刷纸改为新闻纸和铜版 纸、改线装为洋装等,这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版业 的代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学
P377-378梁启超史界革命的贡献(论述)
1901年,梁启超发表了《中国史叙论》,1902年又发表 了《新史学》等史论专著,正式吹响了中国近代资产阶 级史学革命的号角,提出了他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 作为历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客观历史的历史理论,包括 以下内容: 提出了新史学的目的和任务;变“君史”为“民史”;提出 中国历史分期新说,作为修撰新通史的依据;主张扩大 新史学研究的领域;把古代史学理论中的才、学、识、 德的顺序改为德、学、识、才;新史学应使用西方的科 学方法;新史学应“纯采客观的态度”;关于史料学的理 论。
教育
P387清末新教育制度的确立(论述)
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壬寅学制”,但并未 实施,即被“癸卯学制”所取代。 “癸卯学制”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完备学 制,整个学程分为初、中、高三等七级。
教育
P389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论述)
要求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于民主共和精神,其中如有 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可随时删改。 规定废止小学读经科。 明令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废止奖励毕业生出身。 强调注重小学手工科,要求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 应兼课珠算。同时,教育部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 行课程之标准》和“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论述了 “五育”的关系和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