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科期中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科期中检测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加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分。

一、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9分)
①昔我往矣,。

(《采薇》)
②《十五从军征》揭露汉代兵役极度不合理的句子
是,。

3 默写《诉衷情》上阕,。

?。

④邹忌规劝齐王的原因是“”,规劝对于国家的结果是“”。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 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

(2)要讲后悔之事,那是 fu shi jie shi ( ).
(3)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还是这般niu ni bu an ( )。

(4)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在我将要 zhi xi ( )的时候。

3.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句是()。

(3分)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删除“和培养”)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将“要”改为“能否”)
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在“50万朵”后面加“花”)
D.曹先生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还是掩藏不住他这些年艰辛的生活。

(删去“眼角的”)
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某人性格的话。

(80字以内)(6分)
A组:仁慈自信胸有成竹小心翼翼油然而生事半功倍
B组:虽然······但是······如果······就······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

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

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

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

实验结束了。

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

(不超过15个字)(3分)
(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二、阅读( 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6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7.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不同一项是()(3分)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虽杀臣,不能绝也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9、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3分)
A.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
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B.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如墨子连用五个“不可谓”,双重否定,以压倒性气势使
公输盘无从辩论。

C.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波澜跌宕,用笔却极简练,详略得当。

如文章吧
重点放在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守一事上,以突出墨子无所畏惧,敢于斗争的精神。

D.本文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阐明道理,这里不仅有墨子与公输盘得
矛盾,与楚王的矛盾,还有公输盘和楚王之间的矛盾,多种矛盾错综交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二)中国人的“忍”(9分)
⑴“忍”字头上一把刀。

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⑵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⑶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

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

高宗喟叹,原来如此。

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⑸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

”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

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⑹一个忍字,两副面孔。

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

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

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⑺“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⑻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10.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1.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3分)
12、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3分)13“忍”是一柄双刃剑。

请具体谈谈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忍”的“度”(2分)
(三)蜜蜂(15分)
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

因为文思正
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

然而“嗡嗡”,“得得”,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

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
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得得”之声的来源。

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
心中觉得有些抱歉。

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

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
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

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

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

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

因此“嗡嗡”“得得”,一直继续到现在。

⑤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

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
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

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

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⑥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

我家祖
母年年养蚕。

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

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

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

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

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⑦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

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叫它不
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

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

除非
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

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⑧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
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

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⑨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

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
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

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

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1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②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

(2分)
答:
15、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加点“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6、细读第⑥段,完成以下任务。

(4分)
⑴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时为什么“把翼稍稍敛住”?请结合语境,描述当时的心理。

(2分)
答:
⑵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7.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3分)
答:
18.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答:
(四)名著阅读(8分)
不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像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似的。

他坐在床上,用冰冷的手抚摸我的头,说道:
“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你怎么啦?……”
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

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着,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角、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
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然后,一面用僵硬的小手——染了一手黄颜色,特别是弯得像鸟嘴似的指甲更显得黄——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我当时对你太过分了,兄弟。

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我惹火了!然而,你多挨几下并不算倒楣,我都记在账上!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教训!不要让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阿辽沙,我挨的那个打啊,你连作恶梦都没梦见过。

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大约上帝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么样呢?我这个孤儿,叫化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凶恶,也不可怕。

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刘辽逸译)19.外祖父毒打了“我”一顿,现在却来看望“我”,并和“我”说了这么多话,他的目的是什么?(3分)
20.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

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

(5分)
三、写作(50分)
19.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

我们往往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细腻敏
感的心去感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就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在我们
身边。

请你以“风景就在身边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附加题(10分)附加题(10分)
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

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①,将按②其罪。

一日,请太守,为设酒宴,陈往日之好甚欢。

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

”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
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

”太守黯然。

翌日,遂收太守。

【注释】1.奸藏①:贪污受贿。

2.按②:追究。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陈.往日之好甚欢()(2)遂收.太守()
2.给画线句断句。

(3分)
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

3.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黯然”?(2分)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