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绪论
1、洪堡创立了地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

2、下面关于实证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证主义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B、实证主义在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中盛行
C、实证主义就是举实例
D、实证主义不是对经验的简单归纳
3、以下概念中最能体现近代英国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是()
A、小区域研究
B、第二自然
C、或然论
D、管治
4、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当主要研究(人文景观)
5、以下关于方法论的论述,错误的又()
A、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B、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以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性原则
C、方法论就是研究方法的集合
D、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
手段的总和
6、以下不属于美国对近代地理学发展贡献的是()
A、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B、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C、索尔的《人类地理学的目的》
D、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
7、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德国)
8、(法国学派)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9、以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学派中,()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活动空间特点和规律。

A、文化地理学派
B、激进主义地理学
C、计量地理学派
D、人文主义地理学派
10、以下关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价值的论述,正确的是()
A、服务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B、服务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研究
C、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D、服务于都市景观的规划设计
11、以下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代表性方法论的包括:()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人文主义
D、结构主义
12、以下描述中,能体现地理学研究特色的有()
A、重视对地球的研究
B、关注地球表面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C、只要涉及地点的研究就是地理学研究
D、关注空间关系和空间过程
13、根据约翰斯顿的理论,以下属于“一横一纵”中纵向研究的有()
A、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B、地形对人类建筑格局的影响
C、地方文化精神与地方建筑格局的关系
D、文化扩散中的冲突与整合
14、以下能体现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特点的陈述包括()
A、强调我向思维
B、注重主体性
C、重视定量研究
D、强调感悟性
15、以下关于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A、理论与哲学方法论更趋多元化
B、研究内容趋于社会化
C、研究方法更为强调定量研究
D、研究成果更有益于服务社会发展
16、以下学者中,属于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
A、赫特纳
B、施吕特尔
C、索尔
D、哈特向
17、以下学者中,属于文化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
A、赫特纳
B、施吕特尔
C、索尔
D、哈特向
18、以下属于我国古代地理学家的贡献主要有()
A、《禹贡》、《山经》
B、《徐霞客游记》
C、《玄奘西游记》
D、大量地方志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转向”,其特征包括:
A、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的新的组织原则
B、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渐被全球化的生产所替代
C、推崇高度概括性的理论
D、强调事物或事件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才会出现
20、以下研究中属于“一横一纵”中“一横”的有:()
A、梯田的耕作形式与地形的关系
B、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
C、餐饮网点的空间分布
D、游牧经济与游牧民族竞技体育活动的关系
21、翰斯顿是在《地理学的性质》一书中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一横一纵”。

22、一般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和空间分析的传统。

23、李特尔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4、女性主义地理学主要强调对女性的空间行为特点进行研究。

25、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直觉和逻辑。

26、人文主义地理学是在批判和反思计量-空间学派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27、人文主义地理学派主张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28、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29、人文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

30、经验主义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感知经验,并基于经验归纳法则,加以证明。

第二单元人地关系理论
1、最早将环境决定论系统应用到地理学中的学者是()
A、森普尔
B、亚里士多德
C、白兰士
D、拉采尔
2、“只言地理要素与地理影响,不言地理的限定要素,且慎言地理之支配”,这句话是谁的观点(拉采尔)
3、或然论认为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是(生活方式)
4、“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该观点属于(可能论)
5、在汤因比看来,以下哪类刺激可能不是环境挑战的逆境()
A、压力的刺激
B、打击的刺激
C、困难地方的刺激
D、生活的刺激
6、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包含着(文化决定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7、在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疯狂索取改造,设计和建设了一些伟大工程,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以下哪一人地关系理论的影响(文化决定论)
8、人文地理学借用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是(环境感知论)
9、“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这一说法属于以下哪种人地关系理论(可能论)
10、汤因比通过分析斯堪的纳维亚文明在传播过程中面对地理环境挑战所经历的成就与失败,提出了(中庸之道)的原则
11、黑格尔在阐释社会历史的发展时,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地理环境,包括()
A、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
B、寒冷遥远的两极地区
C、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原和沙漠
D、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
12、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B、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包括生态、社会、环境等多元指标
C、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
D、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3、以下对人地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有()
A、可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全部套用到人类身上,进行人地关系研究
B、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
C、人地关系在不同时期差别不大、
D、探讨人地关系,除了要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外,还应该联系到社会、文化环境
14、以下哪些著作阐释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A、《历史研究》
B、《论法的精神》
C、《人类地理学》
D、《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5、以下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地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A、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论的人地关系思想相适应
B、建设生态文明重在从思想认识和实践行动两个方面重构人地关系
C、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从而促进人地和谐
D、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这也反映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6、《文化地理学概论》所提出的文化地理学人地关系图式包含以下哪几个要素()
A、自然生物环境
B、技术
C、人口
D、社会组织
17、以下哪些名言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A、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人定胜天
C、天与人交相胜耳
D、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18、以下哪些说法属于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A、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的作用,历史学家不考虑地理环境就不能研究社会的发展。

B、地理环境与人的生活存在复杂的联系,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C、地理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
D、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19、协调论认为人地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以下关于这一系统,论述可能正确的有()
A、系统中对立统一的双方可以独立存在
B、系统内部和各因素相互作用
C、系统对立统一
D、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
20、以下关于环境感知论,说法正确的有()
A、人对环境的感知是动态变化的,它一方面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又影响着人对环境的认识与利用
B、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是任意的、随机的
C、各种文化集团的成员对相同环境的感知是不完全相同的
D、认为人地关系受到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21、环境决定论是最早的人地观
22、黑格尔认为在平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居民依靠农业,过着民主制生活。

23、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24、征服自然是环境决定论走向极端的表现形式
25、年鉴学派以地理环境为基础来了解历史,并认为人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地理环境主宰的产物,而是许多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

26、自然观的空间分异固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也与地方文化理念相关。

27、和谐论与文化决定论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8、白兰士和白吕纳在《文化地理学概论》中提出,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展现了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的模式。

29、汤因比所研究的文明兴衰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研究主要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不涉及人与文化环境的关系。

30、协调论摆脱了人地关系思想中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纠缠于谁决定谁的思想怪圈。

第三单元人类文化发展与地理环境
1、一般认为,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种文化形态中(制度文化)
2、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区域内部在文化特质上也缺乏明确的一致性,但在居民头脑中存在着某种区域意识。

这样的文化区一般被称为(乡土文化区)
3、以下关于文化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化区最初只是用地理区域来概括某些被认为有意义的文化现象,并由威斯勒最先提出
B、文化区反映了文化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是文化特质差异性与相似性的统一。

C、文化特质是划分文化区的主要标准。

在文化区划分的时候,既可以使用一种文化特质,也可以使用多种文化特质来进行综合研究。

D、文化区边界的变动反映出文化动态发展和相对稳定的统一,与文化扩散联系紧密。

4、在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是(北方方言)
5、人类在适应环境过程中,除了体质发生变化外,还出现的另一种变化,这就是对工具的利用和制造,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技术等。

这种适应主要属于(文化适应)
6、以下哪种类型的文化区具有文化特征明显的核心区和文化特征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形式文化区)
7、以下不属于物质文化的的是(法律)
8、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在《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提出,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9、以下关于文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对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作用
B、人类文化可能改变自然环境面貌
C、环境条件是形成地域文化差异的重要基础
D、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10、以下哪一美国民间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出英国与非洲两者的混合(北方低地区
11、当今世界的主要文化区包括(西方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印度文化区、东南亚文化区)
12、在以下因素中,对语言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大的有()
A、人口迁移
B、语言的难易程度
C、地理环境
D、政治因素
13、以下区域可以被视为某种功能文化区的有()
A、农场
B、苗族聚落
C、城市、
D、国家
14、在以下常见的欧洲语言中,不属于印欧语系的有()
A、意大利语
B、芬兰语
C、匈牙利语
D、德语
15、以下关于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相同之处,描述正确的有()
A、都通过产生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以增强其适应性
B、新的取代旧的过程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实现的
C、在发展过程中,既随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D、在竞争与选择过程中,环境的作用并不明显
16、以下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解,可能正确的有()
A、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体价值观
B、符号体系属于文化一部分
C、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D、特定地域的文化包含了特定地域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17、一般认为,以下语言中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有()
A、瑞典语
B、英语
C、法语
D、德语
18、雷蒙德·威廉斯认为,“文化”主要在以下哪些相对独特的意义上使用()
A、指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即指对人的心智的培养
B、指一些知识活动,尤其是艺术活动的作品与实践
C、指人类的一切创造物
D、指一种具有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特质
19、以下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
A、朝鲜语
B、缅语
C、壮语
D、日语
20、从撒哈拉沙漠以南到南非之间的语言可分为(尼日尔-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
21、2000年前,世界主要文化区有地中海文化区,中国文化区,印度文化区,中美洲文化区。

22、文化区也称文化地域或文化圈,所有的文化区都有文化中心和边缘区之分,具有动态的性质。

23、一般说来,物质文化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24、制威士忌酒的蒸馏器以及储藏菸草的库房等文化景观可能出现在美国的南方高原区。

25、美国东部沿海由殖民时代而开始形成的三个传统文化区:即新英格兰区、沿大西洋岸中部区和南方区。

这些文化区完全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确定的。

26、文化区是动态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分布状况不同,文化区的分布格局也不一致。

27、乡土文化区一般都具有明显的边界和功能中心。

28、地理学对单一文化特质的研究主要在其空间分布上,较少考察其与地球表面其他圈层的关系。

29、文化区的边界虽是不断变化的,但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30、当前语言现象的空间分布是语言扩散的结果,对语言扩散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关系。

31、以下哪种类型的文化扩散不属于扩展扩散()
A、等级扩散
B、传染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32、以下哪种现象属于迁移扩散?()
A、随着华人移居世界各地,华人餐馆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B、法语首先是在英国的上层社会开始,而后向下层社会传播
C、受城市大小影响,美国购物中心按城市规模大小和人口数量的等级往下传播
D、西伯利亚土著人由狩猎转向放牧
33、某种文化现象按照某种等级顺序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扩散过程,其传播不取决于人们的接触程度,这种扩散方式为(等级扩散)
34、人们在接受某一外来的新事物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原封不动地照搬,不得不加以改变,以致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而摒弃其具体事务,该扩散方式为(刺激扩散)
35、居住在特定土地上的人,为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是(文化景观)
36、文化扩散主要可分为以下哪两种类型(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37、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较大城市中通用汉语,较小县城通用汉语与壮语,但在农村里通用的是壮语,这说明汉语在广西的扩散属于(等级扩散)
38、以下关于语言传播论述错误的是()
A、语言扩散根据其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各种语言要素的扩散
B、语言空间扩散是与语言传承相对应的概念
C、语言在扩散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D、语言扩散是文化扩散的一种重要形式
39、法语在英国的流行首先是从上层社会开始,而后向下层社会传播;虽然法国人在英国的统治于12世纪末就结束了,可在英国法院中,法语的应用一直延续到1360年。

这一现象是以下哪种类型文化扩散的体现(等级扩散)
40、文化景观学派的创立者是(卡尔·索尔)
41、当一个文化系统实现整合,就可以(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作用、有利于增强文化系统的扩散力、极大提高系统内部凝聚力、促进该文化系统的迅速发展)
42、文化整合是一种客观存在普遍现象,以下关于文化整合的叙述正确的有()
A、文化整合基本不受地域条件的影响
B、文化整合的前提是对对方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肯定
C、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盾和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行的
D、文化整合的结果可能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给社会进步提供巨大动力
43、下列属于物质文化景观的是()
A、聚落
B、建筑
C、农田
D、音乐
44、斯宾塞认为,农业景观的形成受六要素的影响,以下属于六个因素的有()
A、心理
B、历史
C、气候
D、土壤
45、关于文化调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文化调适的过程中,文化主体必须自觉地客观地认识到多种文化的文化特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自觉地对各种有价值的特质加以有机组合,以适应新的发展
B、文化调适可能会消除区域文化系统中不和谐的音符
C、文化调适是指由于文化间的接触所发现的不协调和矛盾的相互调整和适应,在新的环境中开始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而发挥作用的过程
D、文化调适就是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的过程
46、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文化扩散()
A、地理距离
B、战争等社会因素
C、政府管制
D、山脉等自然屏障
47、以下关于中国方言之间差异产生原因论述正确的有()
A、南方各方言分别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
B、各种方言的书写形式存在很大差别
C、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
D、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
48、以下对文化景观特性论述可能正确的有()
A、各类文化景观的空间尺度相同,差别不大
B、同类景观异型,单一景观多义
C、多景观综合体体现了地域文化的整体特性
D、物质与非物质属性有时不易区分
49、语言扩散带来的可能结果包括(形成新的语言、形成新的方言、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形成特殊的语言岛)
50、文化扩散对地方文化发展可能产生以下哪些影响(推动先进文化的扩散、丰富地方文化资源、刺激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引起文化冲突)
51、迁移扩散是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个人或集团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地区,结果把这种思想或技术带到新的地区。

52、在莎士比亚时代,说英语的人不超过500万,其影响范围比不上法语、拉丁语,甚至意大利语。

53、文化整合主要是指文化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大。

54、近代中国,“托古改制”之风盛行,这是文化不协调、甚至文化冲突的显现。

55、语言的波形扩散理论将一种语言或语言要素视为波源,认为其扩散如同波一样向四周散开,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源的波相遇后,便形成了一个新的语言现象的生长点,当其发展成熟后又可能成为新的波源。

56、斯宾塞提出了文化景观研究中“相继占用”的概念。

57、高加索山区成为语言的避难所主要体现了距离对文化扩散的影响。

58、自然景观是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

59、文化调适的核心在于不同文化特质实现了融合发展。

60、要在方言中寻找具有相对原始的吴语特征,目前应该到闽语中去找。

61、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斯图尔德)
62、在文化生态学所研究的地域文化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文化与环境的双向关系)
63、绝大多数文化景观形成的基础或背景条件是(自然环境)
64、原来居住于里海以北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的马扎尔人,为保留游牧生活习惯,选择在欧洲草原最西端定居下来,由此在印欧语系广泛分布的地区出现了一块操乌拉尔-阿尔泰语言的领地,这块领地属于今天的(匈牙利)
65、以下学者中属于新文化地理学代表人物的是(皮特·杰克逊)
66、以下研究领域中,传统文化地理学较少涉及的是()
A、文化的空间扩散
B、空间的意义建构
C、地方文化的形成机制
D、文化的空间差异
67、“我们不能脱离充满文化意义的地点(如天安门广场)来孤立地理解文化”。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新文化地理学怎样的学术思想(空间中充满了文化的隐喻)
68、在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中,景观不再只是客观的自在情景,而是要凭借主观“阅读”的“(文本)”
69、高加索地区面积不大,但却是著名的语言破碎带,这主要因为(山地的语言避难作用)
70、哈尼族梯田主要位于以下哪个地段(哀牢山南部的河谷地带)
71、以下关于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有()
A、我国西南地区名酒较多,与当地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发酵的地理环境有关
B、北方不少农民爱吃腌酸菜,主要是因为我国北方、特别是黄土地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钙
C、我国气候湿润的地方,人们都喜欢吃辣
D、喜辣食俗多与种植水田和气候潮湿有关
72、以下属于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的包括两方面:即(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对环境的反作用)
73、以下哪些族群聚落的建筑形式是干栏式的()
A、哀牢山下花腰傣
B、山区黎族
C、西双版纳傣族
D、沿海黎族
74、以下关于云南民俗文化景观的论述,正确的有(著名的云南十八怪中,火车没有汽车快,袖珍小马有能耐,石头长到云天外,都与地貌有关、竹筒能做水烟袋,摘下草帽当锅盖,鸡蛋用草串起来,都表明云南林草资源丰富、云南的民俗文化景观反映出高原地貌的深刻影响、云南高原地貌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相结合,对经济生活和民风民俗有诸多影响)
75、与传统文化地理学相比,新文化地理学更关注以下哪些景观的研究(媒体景观、都市景观)
76、以下俗语中,可能描述的是东北民俗的有()
A、烟囱安在山墙边
B、窗户纸糊窗外
C、四块瓦片头上盖
D、好烟见抽不见卖
77、以下可能属于地方本性的有()
A、不可移动的自然条件
B、历史上积累的实体要素
C、具体的空间范围
D、根植于此的社会文化、历史事件等
78、以下哪些景观能较好地体现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
A、云南少数民族村落的传统居住形式
B、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的种植模式
C、西北游牧民族的传统放牧方式
D、城市的摩天大楼高楼
79、以下关于文化景观的论述,正确的有()
A、文化景观不能说明人类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B、同类文化景观几乎没有地域差异
C、文化景观并不完全是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
D、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活动对文化景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80、以下有关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的描述,正确的有()
A、新文化地理学提出要注重文化的内部运作、符号生产与价值内涵,进而考察空间构成、空间秩序和空间竞争
B、传统文化地理学的本质是文化的空间研究
C、传统文化地理学以伯克利(Berkeley)学派的研究为主体,强调对文化景观的研究
D、新文化地理学的本质是文化的空间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