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谈礼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谈礼貌》教案
《谈礼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学习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4.懂得从小要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难点:
1.理解“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学习选取合适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礼貌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请大家先欣赏一首儿童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看看你是讲礼貌的孩子吗?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礼貌。

“作者是怎样谈的呢?”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生齐读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引用了一句古训:
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指名读。

二、精读理解,感悟“礼貌”。

(一)师:这句中的“失色”、“失口”分别指什么?这句古训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二)生读
交流
1.指名读,后交流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失口:出言不逊
师小结:“不失色”是说态度有礼。

“不失口”是说语言有礼。

其实,这句古训还有一句,叫“不失足于人”。

2.谁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出示句子:
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是啊,古代的人们就明白了待人应该彬彬有礼的道理,可见——
板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生齐读)
过渡:传统,自古传来,还将传递下去,那么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课文列举了问路、踩裙、刮脸三个事例加以说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问路的故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想想牛皋和岳飞问路有什么不同。

出示牛皋和岳飞的问话
交流:
1.牛皋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牛皋的内容。

(你找得真准确)回答问题也响亮。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牛皋?
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傲慢无礼
你从哪感受到的?
着重抓住“吼”“呔,老头”“爷问你”等词语来理解。

我想看到一个更粗暴无礼的牛皋。

再读
你注意到了!读出命令的语气,真了不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牛皋的话,体会牛皋的傲慢无礼。

齐读
堂堂的大将军竟如此无礼,你想劝劝他吗?
(虽然你在战场上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但你在生活中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你啊。

)
(要想办成事,不讲礼貌可不行啊)
2.岳飞又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

(你不仅读正确,还——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岳飞?
彬彬有礼以诚待人
从哪里看出岳飞的彬彬有礼?
“离蹬下马”“上前施礼”(谦逊有礼)
“请问老丈”(尊重老人,说话文雅)
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你读得很正确,他先是离蹬下马,上前施礼……(做动作)
岳飞是古代的大将军,在问路这样的小事能谦逊有礼,确实让人尊敬,你能夸夸他吗?
(你曾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在生活中也是彬彬有礼,真是个君子啊!)
(你待人彬彬有礼,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岳飞的问话,感受岳飞的彬彬有礼。

3.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听了他们俩的问话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①听了牛皋的话,讨厌他、嫌弃他、厌恶他。

所以老人——
②听了岳飞的话呢?心里感到很温暖,愿意告诉他!舒服、舒坦。

所以老人——
4.师小结:
同样是问路,岳飞和牛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也正如俗语所说——
课件出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生齐读)
5.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个事例,再次体会“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的内涵。

(指名三人读)
6.揭示写作方法
作者在写这一事例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问路的事例,再告诉我们“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的道理。

今后,我们在写说理文时,也可以用这种先讲事例,再说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第三段
1.告别古人,穿越时空,我们再来到熙熙攘攘的当今社会。

有一天,正值下班高峰。

人真挤呀!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

唉呀,我的长裙子呀!
这时两位主人公又是怎么做到不失色不失口的呢?
2.读小学生和女青年的对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

3.试想一下,如果小朋友不主动道歉,女青年又不让,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
一场纠纷就不可避免了。

有道理,你真会想象。

从两种不同的结果来看,你明白了什么?(相互理解,减少矛盾)
这正是——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四)在礼貌待人方面,敬爱的周总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

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下,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

周总理怎么做的呢?
读句子。

师读,生评价。

(2)听了总理的话,你读出的仅是“礼貌”吗?你还读出了什么?
体会:三个“您”,表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不怪您,都怪我”表现了周总理勇于承担责任,宽容大度,平易近人。

是呀,从总理的话中,我们不仅读出了“礼貌”两个字,更读出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极高的文化修养。

由此看来,礼貌不是一件区区小事,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正如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

出示第三层道理,齐读。

三、回归中心,学习表达。

1.三个故事学完了,我们再来看,这三个故事中讲到的人物有古,有今,有平凡人,有伟人,有正面人物,有反面人物。

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这就叫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

这三个事例中的人物又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礼貌的呢?
点击出示。

(有求于人时;无意伤害别人时;受到别人的伤害时。

)
这三种情况中,你觉得,哪种情况下使用礼貌语言最难?
理解三层意思的递进。

总结写法,出示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事例层层深入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说说生活中你有过礼貌待人来化解矛盾的小事了例吗?
3.能再讲一个你听过或看过的礼貌待人的故事吗?
大家的故事共同有力证明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如果我们人人都能讲礼貌,习礼仪,那么——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交流收集的名言或格言,加深对礼貌涵义的认识。

请看:
(1)(出示名言。

)
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

--兰道儿(英国作家)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赫尔岑(俄国哲学家、作家)
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

--温特(英国画家)
守时是最大的礼貌。

--路易十四(法国国王)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格言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
3.由此可见,礼貌待人的确不是一件区区小事。

从古到今,由平凡人到伟人,有中国人到外国人,都非常注重讲礼貌,讲礼仪。

因为,能够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不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更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

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处处盛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板书设计:
19. 谈礼貌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优良传统
关系和谐生活美好
《谈礼貌》教案(二)
(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

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矛盾咳嗽思想情操粗暴纠纷安慰文化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

(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

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

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
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

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

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
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板书:事例动作说理神态语言贴切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
3、练习说话。

(准备、交流、评点)
4、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24、谈礼貌
神态
故事动作
语言
说理贴切
课后笔记: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主要板书计划:
不失色态度彬彬有礼关
礼古训君子不失口说话使用礼貌语言系
马上吼道“呔,爷问你”讨人嫌更
貌①和
下马施礼“请问”人心暖谐
待连忙抬脚“对不起”
②生
人优良传统微笑着说“没关系”活
文雅和气宽容更
③安慰“不能怪你”美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组词
2、补完词语
3、造句
课外: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课题
1、板书:30、谈礼貌
2、学习“貌”,指名组词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嫌、盾、训、逊”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校”课文中读“jiao”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古训矛盾咳嗽粗暴纠纷
安慰情操修养文雅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指导
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4)师小结: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

(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庄重的语气)
(7)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

(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根据生交流,师板书:马上施礼“呔,爷问你”
下马施礼“请问”
B、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
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
D、齐读第2自然段
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A、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B、齐读最后一句板书:避免纠纷架起桥梁
C、指导朗读:(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
D、齐读第3自然段
交流第3个例子。

A、学生交流,师板书:文雅和气宽容安慰,不能怪你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B、指导朗读
C、齐读第4自然段
(3)练习(出示填空题)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飞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__________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5)小结: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交往”
(3)齐读第2句话(理解“恰当地”、“和谐”)
(4)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5自然段
(7)小结,板书: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三、作业
1、课后练习4
2、熟读课文,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